常裕文档网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当代西方德育理论对我国思想政治教学的启示

时间:2022-04-10 12:17:10  浏览次数:

摘 要:当今世界,各种思想文化相互碰撞,既相互纷争,又相互吸收。各种思想文化的比较研究,形成学术领域的一大景观。我国与西方虽在很多方面存在巨大差异,但在意识形态教育上仍有很大共通之处。从我国思想政治教学的历史渊源出发,以现存问题为基础,从西方典型德育教育理论的分析中找寻对于我国思想政治教学的启示。其中包括杜威的实用主义德育思想、存在主义德育思想以及斯宾塞的道德教育思想等,都对我国思想政治教学发展带有一定借鉴作用。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学;西方德育理論;

德育问题是一个跟随学校教育的产生而出现的,并始终蓬勃发展的问题。我国自古以来便是礼仪之邦,对于道德的重视一直是有目共睹的。

我国与西方各国在历史、文化、意识形态、政治体制等方面虽有较大差别,但是对于思想政治教育为主的政治教育却有很多共同之处,比如将注重培养学生礼貌、诚实、正义感、具有社会责任感……作为共同的教育内容等等,因此探索西方德育理论对于我国思想政治教学的借鉴之处也具有了现实意义。

一、我国思想政治教学现状概述

对于我国思想政治教学现状的研究,应实现历史与逻辑的统一,首先从来源入手。

(一)我国思想政治课的历史渊源

实现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目标和内容不仅是为求学生人格全面发展,更是为了满足我国时代发展的需要。我国自古便是注重礼仪道德之国,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之下,学校教育更是注重对于思想政治的教育。对于思想政治教学的历史渊源可以一直追溯到原始社会。

1.原始社会中朴素原始的德育内容

在原始社会条件中,人从自然界开始区别于动物便是从开始使用工具进行劳动开始。在人与人的交往之中,伴随着集体生活中意识、情感、智慧的觉醒,人所独有的德行的萌芽也得以生长。其中包括天生具备的集体生活的意识以及相互依存的集体精神。这种原始朴素的德育内容被北京师范大学黄济教授称为“生活式的德育”。[1]

2.我国古代对于道德教育的内容。

我国古代对于德育的内容可以概括为以下两点:

第一,德育与政治相联系。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都与君权统治有很大关系,比如说忠君报国的思想等。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更多的是为政治教育而服务。

第二,道德教育内容已渐趋繁荣。先秦及之后的“百家争鸣”现象展现了非常丰富道德教育内容。很多思想对现今发展也有极大的研究意义:比如法家的“法制”教育、道家“寻道”思想等等。为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史留下非常灿烂的色彩。

3.近现代的道德教育

近代以来我国思想政治教学开始呈现学科化特点。清末时期在中国传统道德教育理念基础上,资产阶级自由、平等、民主思想得以不断吸收渗透。在推翻帝制建立民国之后开始倡导公民教育开始出现“公民”课。“如当年北京师范大学附中各学年均设有‘公民’科。”[2]

4.当代我国思想政治教学

真正意义上的思想政治课是新中国成立之后产生的,其间经历了复杂的创立发展与改革创新过程。现今思想政治教学是我国学校德育的主要途径是我国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和主要形式。我国思想政治教学致力于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帮助学生养成良好习惯,培养全面发展人才,这符合于我国精神文明建设的思想建设工作。

(二)我国思想政治教学现存问题

教育改革、教育创新一直是教育工作者的职责和使命。在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今天,思想政治教学中的很多问题也逐渐显现。不只是时代与外部发展变革给思想政治教学带来新的挑战,在思想政治教学自身也存在一些矛盾。只有矛盾凸显,问题暴露,在问题的解决中我们才能实现新的完善和进步。

1.思想政治教学主体的变化引起的问题

我国思想政治教学的主体现今正处于一个变革的过程之中,尊师重道是我国教育传统形式,从我国古代延续至今的传统观念决定了教师地位与学生地位的不平等性特点。在新时代的教育和社会新的要求促使下,我国逐步由教师主体向学生主体转变。教师如何开展教学,如何认识学生、对待学生?这都要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原则。学生不仅仅应该是学习的受体,更应该作为发挥主观能动性的主体。在思想政治教学积极倡导以学生为主体的大背景下,各学校积极开发新的教学模式以改革取代旧的教师主导的教学模式。“翻转课堂”、“微课”教学、“幕课”教学等都得到积极的运用。这其中就存在一个“度”的问题。思想政治教学内容的特性、教学科目的特点、学生年龄特点学习能力等决定了应该使其有针对性的进行改进式发展,而不应该盲目仓促开展新的教学模式。

2.思想政治教学形式“以活动促动机”问题

教学内容的落实、教学任务的完成总需要一定形式的课堂或者其他教学方法来实现。近年来学校教育开始注重以学生为主体,课堂形式的重心开始向学生交流谈论为主偏移。为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学校开始用一些奖品、积分等激发出学生积极的状态,期望以此来“激励”学生去认真学习知识、提高能力。其中活动式教学法作为一个比较新的教学方式得到很多学校的推崇。但是对于活动式教学也是需要注意“度”的问题。活动是激发学生兴趣,引发学生独立动手实践完成任务的好方式,可是如果在课堂中活动滥用往往本末倒置,引起负面效果。比如在初中政治课程中,新教材中插入了法治方面大部分内容。对于这一教学内容,课堂开展活动往往采取一些新形式的情景剧与图片等。这显然不适应于普及严肃理性的法治知识、引发法治意识和观念发展。而且在高中阶段升学压力以及课程内容较为繁重的阶段也不适合学生开展长时间高频率的活动式教学。

因此对于教学形式的转变中对于教学内容教学阶段的针对性问题还需进一步完善。关于用活动等新颖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动机问题也需要进一步探讨。

3.关于思想政治课堂教学生成性问题

思想政治教学不同于其余学科的学习,它有明确的核心理念的教学内容倾向,是对某些思想内容的强化和灌输。因而很多思想政治教学课堂中经常会出现设计性过强,局限范围过窄的问题。二十一世纪不可避免的全球化影响和改变了包括教育在内的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我们越来越受到多元文化与知识的渗透,对于思想政治教学的生成性问题应该有一个更合理的态度。

二、当代西方道德教育理论中教学模式体现

西方道德教育和西方道德是不同的两个观念。西方道德与我国传统文化差异悬殊,但是西方道德教育中的很多观点却与我国很多教育观点有相似之处。

(一)存在主义道德教育理论

布贝尔对教育和道德教育的研究重在研究教育过程中的人际关系。他觉得人际关系,即师生关系如果不改善的话,教育效率也不会提高。他认为师生关系应是一种对话的交往关系,要建立一种区别于友谊、同情、恋爱关系的包容性的“我—你”关系作为正当的恰切的教育关系。教师对学生的良好关系的建立的前提便是教师要有“师爱”。“师爱”的把握程度也是一种艺术,不可过于亲近丧失教师威严,又不可过于疏远,使学生感到被忽视。所以对于这种包容关系的理解是很值得借鉴的。

(二)杜威的实用主义道德教育理论

杜威是美国历史上最有影响的哲学家和教育家。在他的实用主义教育理论体系中,“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改造和改组”、“学校即社会”、“做中学”、“以儿童为中心”这几个短语集中表达了他的教育思想精髓。作为整个实用主义教育理论一个组成部分的道德教育理论,处处渗透着实用主义强调经验、重视行动、追求实用、尊重儿童个性等基本特征。[3]这些与我国思想政治教学中所体现的方向是一致的。

(三)斯宾塞的道德教育方法

斯宾塞提出的道德教育方法主要有如下几种:要耐心对待儿童行为表现出的不足之处,对儿童不要期望过高,不要用成人的完善的美德衡量儿童,对儿童不要过多管教,允许儿童在经验中逐步受教育;在教育儿童过程中应少发命令,在不得不发命令时要考虑前后一致,命令要果断;道德教育的目的是养成儿童的自治能力。道德教育是一个复杂的、艰巨的过程,不要对儿童动辄粗鲁轻率地干涉,应把道德教育作为一种理智的培养人的过程;道德教育方法要不断改进,要深人了解儿童,要针对具体时间条件下不同的教育目标采取不同的方法。[4]

三、当代西方道德教育对于我国思想政治教学的启示

(一)存在主义道德教育理论对于我国思想政治教学主体性问题的启示

教师与学生的交往关系影响思想政治教学的方方面面,我们曾经“重师轻生”观念不可取,但是“重生轻师”完全以学生为主的课堂也同样是不可取的。师生之间无所谓关系平等与否,本不应该严格对立分离师生之间關系。教师与学生应该是一个包容的交往交际关系。

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在极大程度上影响着教育的各个方面。学生可能因为某位老师而对某门课产生兴趣,进而提升成绩;同理,学生也有可能因为某位老师而厌恶某门课,甚至是厌恶学习、厌恶学校。建立区别于友谊、同情、恋爱关系的包容性的“我—你”交往关系。在教学中自然而然不考虑谁更重要的问题,非常值得我们借鉴。

(二)杜威的实用主义道德教育理论对于我国教育多元一元矛盾的启示

杜威认为社会性是学校道德教育的使命。要培养学生适应社会,不是毕业后适应社会,而是在学校教育阶段就应适应社会。学校的道德教育与社会是不可分的统一体。

现今教育改革也一直在强调在学校中要更多地与社会接轨,甚至是从小确定职业培养方案,根据职业规划进行有针对性的培养等等。“生活的目的,不在于作为终极目标的尽善尽美,而在于永远持续的不断改善、不断成长、不断精炼的过程……生长自身才是唯一的道德的‘目的’”。[5]那我们社会对学生要求的多元化与现今教学的一元化矛盾能不能通过实用性取向进行改善呢?在学校的一元培养中就开始融入社会的要求,学生或许在学校接受的还是比较统一的教育,但是这是对于社会所需要的,可以直接与社会需求的学习融合。学校教育更具体,更适应于现实世界。

(三)斯宾塞道德教育方法对于思想政治教学生成性问题的启示

斯宾塞对于儿童道德教育方式很简单:有耐心,少发布命令,不以成人眼光对待……这些我们都可以轻易理解,但是在真正的课堂上,教师有可能会因为课本内容和课程标准要求,将学生提出的宝贵思考和值得讨论探究的一些片段都给忽略掉。这显然是得不偿失的。这样教师的课堂形式即使富有新意、积极能动,但还是与课本的传声筒、留声机存在同样的性质。

学生的核心素养和全面发展,教师的与时俱进与专业化不只是宏观的理论层面的,更应是具体意义上的。思想政治教学是对人的教学,是对学生发展的教育,所以更应该从小处入手,像斯宾塞对于儿童道德教育提出的要求一样,灵活细致,抓住课堂中突发的教育点,积极引发学生创造性突发性的思考,让思想政治教学课堂中除了活动引发的活泼场面外,真正呈现灵活生动勃发的一面。

当今世界,各种思想文化相互碰撞,既相互纷争,又相互吸引。通过博采众长,比较进步,才能焕发出更加旺盛的生命力。当代西方道德教育理论思想活跃,各有所长,对我国思想政治教学问题中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我们有必要通过具体的认识再与我国实际相结合进行多方面研究。但是无论是理论还是实践方面的研究,都需以包容、开拓的精神来看待这些观点,以务实、严谨的态度进行细致研究。这样才能批判性汲取有益成分,发掘出可用观点,真正取得创新性发展。

参考文献:

[1]黄济、王策三.现代教育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433.

[2]吴铎.德育课程与教学论[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4.

[3]袁桂林.当代西方道德教育理论[M].福建:福建教育出版社,1995:23.

[4]袁桂林.当代西方道德教育理论[M].福建:福建教育出版社,1995:18.

[5]赵祥麟、王承绪编译.杜威教育论著选[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1:248.

推荐访问:思想政治 德育 启示 当代 理论


[当代西方德育理论对我国思想政治教学的启示]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