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裕文档网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从建筑透视古人生活起居方式

时间:2022-04-10 12:28:39  浏览次数:

房屋是人类居住生存的地方,正因为有了房屋,人类才结束了露营旷野的历史;有了房屋,人类才有了稳定的生活。

建筑作为一门造型艺术,与其它造型艺术相比较而言具有很大的抽象性。建筑通过其独特的风格语言反映生活的本质,揭示出一定时代和一定社会的审美理想与时代精神,以及鲜明的民族特色。

作为生存掩体的原始建筑。

《易经·系辞》:“上古穴居而野处,后世圣人易之以宫室,上栋下宇,以避风雨。”人类究竟何时由穴居过度到建造屋舍,今日我们无从考证,当原始人类由山洞穴居转入兴室建屋时用梁木搭成整个构架,形成封闭而有规则的室内空间,为的是遮风避雨,防御野兽进攻的实用目的。

在原始社会早期,社会生产力极度低下,人类对自然环境和天然材料缺乏了解,建筑构造相当简单。旧石器时代的原始人最初多栖居于天然岩洞或巢居树上,后来才出现了人工修筑的地穴和地面建筑。

可以想象人类在最初始阶段为了生存搭建的小屋只能算作建筑的雏形,它仅有功能而无美感可言。

直到今天,我国河南、山西和陕西一带,居民穴居现象仍然存在,尤其是散落在黄土高原上的窑洞是中国居民中最具原始风味的建筑样式。于天然崖壁上开凿的窑洞称为明窑,常数窑相连,或上下分室,入口一窑为崖屋,侧连一窑为卧房窑前建院的称之为靠崖窑院、窑洞冬暖夏凉,经济舒适,又具备通风采光的功能。在诸多的建筑种类中,窑洞称得上与自然浑然一体的建筑形式。“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窑洞不仅有一种不加雕饰的原始粗犷美,而且为今天我们解决建筑与生态的矛盾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聚居下的祭祀建筑。

到了新石器时代,随着农业的出现,人类开始从狩猎和采集的动荡生活走向农耕时代的定居生活,出现了村落的雏形,在新石器时代晚期,建筑构成变得丰富,有了群体组合和套间的形式,建造技术也有所发展,地表用石灰质材料铺垫,结构上用木柱承重,墙体由烧土块垫层或经过夯筑而成。

一般而言,青铜时代的技术进步使得建造巨石称为可能。而建造巨石建筑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满足人们的宗教和纪念等需要。因为自然崇拜在原始社会非常普遍,像太阳崇拜和生殖崇拜等等。

作为艺术的建筑。

如果说人类从穴居向建造房屋过渡的阶段建筑还处于萌芽期,实用功能大于审美功能,那么人类的建筑在逐步发展中已经不再满足于如此低级的功能,而转向按照美的规律来建造。

先秦时期,人的审美要求逐渐强烈,建筑艺术随之萌芽,人们开始对房屋做简单的装饰,表现出人们对美的追求。这个时期建筑规划方面已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建新的城邑时,都要考虑到城垣、里闾、街道、住宅、墓地、祭祀场所、医疗设施等等因素进行综合规划设计。在城市建设中,城墙、宫殿、街道、市场、住宅等都要同时建起。秦汉时期建筑技术日臻精湛,人们的居住状况也大为改善。三合院或四合院住房布局在这个时期已基本奠定,廊院和私人园林在庄园中屡见不鲜。

清代皇宫依然保持明代紫禁城的威严、气魄、壮丽、雄伟。但在具体的居住习惯上,却加上了满族特色的改造与创新,使宫内的生活更加舒适。如清宫在后庭采取筑火道和搭火坑取暖方法,皇帝及后妃日常居住的养心殿、东西六宫等处,将床改为炕,在地下修筑纵横交错的火道,即使在冬季最严寒之日,室内仍是温暖如春。清宫夏季为降温,则大量使用窖冰。每年冬季,工部派人凿取冰块,窖藏备用,至夏季再每日向宫中各处送冰,以供冷冻食品和降温之用。

随着人类文化技术的发展,人们开始按照事先设计好的方案建造房屋。各种各样的砖、瓦广泛应用于房屋的建造。于是经过人们精工雕凿、科学拼接的各种形式的房屋,大量建筑起來,以至发展为规模宏大的宫殿建筑群和寺庙建筑群。由于历史文化和风俗习惯的不同,不同民族的人们又创造了各式样子不同的房屋。云南傣族的竹楼,上下两层,上层住人,下层拴马,方便安全凉爽卫生,而且可以防备迅猛的爬行动物。黄土高坡的人们则因地制宜,掘土为屋,建造出一排排冬暖夏凉的窑洞;草原上的蒙古民族更是造出了遮风避雪、随意搬迁的活动房屋毡包。各种房屋无一不表现了人类创造的艰辛和伟大。

在研究建筑艺术的过程中,我们应该注意到,即使是相同的环境,民族和宗教信仰,但由于建筑时期的不同,也会产生不同的艺术风格。这是因为不同时代的人们,受着特定社会实践内容和社会思想的影响,形成各自不同的审美意识,在这种审美的支配和规范下从事建筑设计和欣赏,其创作风格和审美趣味自然会表现出时代的特点。

建筑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们审美要求的反映,同时又是封建社会法权的象征。“中国古建筑成形于原始社会后期到春秋战国时期,成熟于秦汉到三国时期,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建筑原有建筑形式吸收佛教建筑时期,至隋唐两代达到高峰。宋元两代为古建筑风格的转变期,明清为渐进期,管式大型建筑完全程式化、定型化,体现在建筑形式中的封建意识已经积累为一种心理定势。”跟随着建筑的发展历程,透视其中奥妙,你看到的是一个漫长而伟大的人类文明发展史。

参考文献:

[1]《虚拟现实的技术及其应用》,曾建国,俞志和,清华大学出版社,

[2]《中国传统生活方式概论》,徐庆文,山东教育出版社,

[3]《中国文艺文献选编》,倪建林 张抒 编著,

[4]《秦汉社会文明》,林坚鸣、余华青、周天游、黄留珠著,西北大学出版社

推荐访问:起居 古人 透视 方式 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