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裕文档网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牛主要绦虫幼虫病的危害及其防治

时间:2022-04-12 10:12:02  浏览次数:

牛的寄生虫病是牛的常见疾病。研究探讨牛寄生虫病的种类、流行病学和防治办法是保证牛产品质量的需要,也是提高养牛经济效益的需要,弄清这些问题有利于养牛业的可持续发展。笔者将牛主要绦虫幼虫病的危害及其防治经验整理出来,供大家参考。

一、牛脑多头蚴病

1.病原

牛脑多头蚴病是由多头绦虫的脑多头蚴寄生于牛脑部所引起的一种寄生虫病,俗称脑包虫病。多头绦虫寄生在终末宿主犬、狼、狐狸等肉食动物的小肠内,成熟的孕卵节片随终末宿主的粪便排出体外,虫卵从孕卵节片中逸出散布在场地、饲料或饮水中,牛吞食了虫卵进入胃肠道后,在小肠内孵化成六钩蚴,并随血液循环逐渐到达牛的脑部,经7个月左右发育成为多头蚴,引起相应的病变。终末宿主吃到含有多头蚴的食物,则在小肠内发育为成虫。 羊、猪、鹿等有蹄动物也可以感染发生本病。人也能偶然感染发病。本病是危害牛的严重寄生虫病,多呈地方性流行。

2.症状

本病因多头蚴感染时间、寄生部位和寄生数量的不同,病牛表现的临床症状也有所不同。感染前期,由于六钩蚴的移行,机械性地刺激和损伤宿主的脑膜和脑实质组织,多为急性经过,引起脑炎和脑膜炎,表现为体温升高、呼吸困难、脉搏加快,并出现前冲、后退和抽搐等强烈的兴奋型神经症状。感染后期,表现为精神沉郁,逐渐消瘦,食欲不振,反刍减弱,症状逐渐加重。多头蚴寄生在大脑半球时,病牛可出现转圈运动,视力障碍甚至失明。多头蚴寄生在脑前部,除常有上述症状外,还会出现头下垂或直向前奔或呆立不动或把头抵在物体上等特殊症状。多头蚴寄生在小脑时,头高举,敏感性增强,四肢痉挛或运动失调。多头蚴若寄生在脊髓,可出现步伐不稳,后躯麻痹,有时可见小便失禁。剖开病牛脑部可以查到虫体。

3.治疗

本病初期没有有效治疗方法。本病后期症状明显时,可借助仪器确定寄生部位,采用外科手术的方法取出或杀灭多头蚴。外科手术方法治疗本病,在兽医临床上意义不大。

4.预防

严禁肉食动物进入养牛场所。养牛场饲养的犬应当圈养,不让犬吃到病牛的脑和脊髓。每个季度对犬进行一次定期驱虫,牛所排出的粪便、垫草等污染物品全部烧毁或深埋处理。病牛的头颅和脊柱应予以烧毁等无害化处理。

二、牛细颈囊尾蚴病

1.病原

牛細颈囊尾蚴病,俗称水铃铛,是由泡状带绦虫的细颈囊尾蚴寄生于牛体内所引起的一种寄生虫病。猪、羊等家畜也可以感染发病。泡状带绦虫的成虫寄生于犬、狼、狐狸等终末宿主的小肠里,其孕节随终末宿主的粪便排出体外,污染饲草、饲料和饮水。牛食入这些被污染的食物后而感染。虫卵在牛的消化道内逸出六钩蚴,钻入肠壁血管,再逐渐移行至肝脏表面,发育为成熟的细颈囊尾蚴。这些成熟的细颈囊尾蚴大都寄生在牛的肠系膜和网膜上,少量寄生在腹腔和胸腔。当终末宿主吞食含有细颈囊尾蚴的脏器后,在小肠内逐渐发育成为泡状带绦虫。本病在我国各地都有发生,农村发生更为广泛。

2.症状

成年牛感染本病一般没有明显症状,少量成年牛有临床症状,但很少发生死亡。犊牛感染本病多有明显的症状,并且死亡率比较高。病牛食欲减退,精神萎靡,行走无力,多表现为贫血、虚弱、消瘦、被毛粗乱、生长发育停滞等营养不良症状。当六钩蚴在肝内移行时,破坏肝组织,形成孔道,出现可视黏膜黄疸、腹水等急性肝炎症状。幼虫寄生在肝脏会压迫肝组织,发生肝功能障碍,引发肝硬化,严重病例可因腹水或腹腔出血而发生急性死亡。幼虫寄生在肠系膜或网膜,会出现局限性或弥漫性腹膜炎。幼虫寄生在肺部会引起支气管炎或肺炎,出现呼吸困难。病牛剖检主要可见肝脏肿大,被膜粗糙并有多量灰白色渗出物,表面有很多小结节和小出血点,肝脏呈灰褐色和黑红色。肝脏及肠系膜寄生有大小不等呈泡囊状的细颈囊尾蚴包囊。肝脏寄生大量细颈囊尾蚴时会压迫肝组织,导致肝脏发生局部性萎缩。

3.治疗

可以选择下列药物进行治疗:百虫杀,内服,一次量每公斤体重5~7毫克;伊维菌素,混饲,每公斤饲料兑药0.15克,连用5~7天;伊虫清,皮下注射,一次量每公斤体重0.02毫升,病情较重者用药一周后,再给药一次。母牛临产前和泌乳期禁用。

4.预防

加强牛群的饲养管理,日粮要全价,注意牛舍及运动场的清洁卫生,保持牛舍干燥。农村养牛最好圈养。严禁肉食动物进入牛场,不能将含有细颈囊尾蚴的肝脏及其他内脏喂犬。牛场饲养的犬,要实行栓养,并定期驱虫。牛要在春秋两季各进行一次预防性驱虫,感染严重的地区可在夏季再进行一次驱虫。终末宿主和中间宿主的粪便要进行无害化处理。

(吉林省集安市畜牧兽医站 顾世娟 潘英华 赵凤翔 郝连生 邮编:134200)

推荐访问:绦虫 幼虫 防治 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