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饮食,减少食源性疾病
时间:2022-04-12 10:12:48 浏览次数:次
专家提醒,在确保营养充分的同时,要注意饮食健康,减少食源性疾病发生几率。
如今,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渐提高,亲友聚会、外出就餐、暴饮暴食、过多油腻食物摄入等等,已成为影响人们身体健康的重大隐患。专家提醒,在确保营养充分的同时,要注意饮食健康,减少食源性疾病发生几率。
食源性疾病,指食品中致病因素进入人体引起的感染性、中毒性等疾病。食源性疾病既包括传统意义上的食物中毒,也包括经食物传播的肠道传染病、食源性寄生虫病、人畜共患传染病、寄生虫病以及化学性有毒有害物质所引起的疾病。
食源性疾病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为腹泻,可伴有腹痛、发热、恶心、呕吐等胃肠道症状,还可能有神经系统、免疫系统等其他症状。摄入受污染食品,也有可能造成如器官衰竭、致畸变、致癌等严重后果,甚至直接造成死亡。
食源性疾病致病因子主要是四大类别:一是致病菌,引起食源性疾病的细菌主要有沙门氏菌、志贺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副溶血性弧菌、空肠弯曲菌等。二是病毒,引起食源性疾病的病毒主要有甲型肝炎病毒、轮状病毒、诺如病毒、禽流感病毒等。三是有毒动植物,引起食源性疾病的有毒动植物主要有发芽的马铃薯、未煮熟的四季豆、毒蘑菇等。四是化学污染物,引起食源性疾病的化学污染物主要有亚硝酸盐、农药、鼠药等。
日常生活中如何预防食源性疾病的发生?
一方面注意食品安全:选购新鲜安全的食品。不要购买和食用来源不明及色、香、味、形等感官性状异常的食品;预包装食品应在保质期内食用;不要一次性购买太多食品。不食用无名或来源不明的蘑菇、发芽马铃薯、未煮熟的四季豆等高风险的食品。厨房设备应保持清洁卫生。加工制作食品前和制作过程中要勤洗手;刀具、砧板等厨具要做到生熟分开;海产品与其他熟食品避免混杂,防止交叉污染;就餐前也要洗手。食品要烧熟煮透,特别是畜禽肉、海鲜、四季豆、豆浆等食品。已烹制的食品应尽快食用;熟食应妥善保存,如冷藏或冷冻;再次食用前应充分加热回烧。防止误食,如把亚硝酸盐当作食盐,把农药当作面碱或淀粉等食用。
另一方面要营养搭配,适量饮食:食物要多样,以谷类为主。保证每天摄入300g~500g蔬菜和200g~350g水果。适量吃鱼、禽、蛋、瘦肉。少盐少油,清淡饮食,控糖限酒,足量饮水。食不过量,控制总能量摄入,切勿暴饮暴食。
若发现有食源性疾病症状,需做到以下几点:立即停止食用可疑食品;尽早把病人送往就近医院治疗;保护好现场,封存并保管好可疑食品或食品原料等样品;及时向当地卫生行政部门报告;配合医务人员收集病人的呕吐物、尿液、糞便、血液等样本;在卫生部门的指导下,根据不同的食源性疾病,对中毒场所和可疑食品等进行相应的洗消处理。
[健康饮食,减少食源性疾病]相关文章
- 上一篇:散养土鸡如何搞好驱虫
- 下一篇:畜牧养殖的动物疾病病因及控防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