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防虫从口入
时间:2022-04-12 10:14:18 浏览次数:次
近日,有媒体报道称,喜食烧烤、火锅的年轻白领,正受到一种人畜共患病——附红体病的威胁。患者会出现乏力、嗜睡、精神萎靡等症状,严重时还会发生反复的上呼吸道感染、腹泻腹痛以及脑供血不足等情况。消息一传出,“饕餮一族”马上慌了神,纷纷对照报纸、网站上介绍的症状,看自己是不是也染上了。其实,目前已知的附红体病的传播途径仅有虫媒和亲密接触,并无临床研究或实验证明该病可通过食物进行传播。但是,附红体的警报解除了,对于其他寄生虫病仍然不能掉以轻心。别以为这只有在卫生条件差的地方才有,或者认为是儿童的“专利”。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寄生虫病研究所的常正山教授就告诉记者,其实寄生虫就在我们身边,稍不注意就会为其所扰。我们真正应该关注的倒是一些“常规”的寄生虫病,近年来,这些病有抬头的趋势。而在诸多感染途径中,饮食是最重要的一环。常教授提醒说,在烹饪食物时,方法一定要得当,加热的时间要充分,切忌为了追求“生猛”而损害健康。
嗜食“鱼生”、溜鱼片——引发肝吸虫病
在南方地区,淡水鱼是人们喜爱的食物。红烧、清蒸、熬汤、做熏鱼、溜鱼片……各种烹调方法把鱼的美味发挥到了极至。现在,很多北方的朋友也喜欢上了鱼头火锅之类的南方佳肴。但你根本想不到,鲤科的淡水鱼包括鲤鱼、青鱼、鳊鱼等,乃是华支睾吸虫的理想寄居地。
华支睾吸虫俗称肝吸虫,它的成虫寄生在人体的肝内胆管里,能够引起一系列的病理变化。据常教授介绍,这种病在我国至少已经流行了2300年以上,在湖北江陵出土的西汉古尸中就发现了华支睾吸虫的虫卵。该病主要分布于远东地区,除我国之外,日本、朝鲜、韩国、越南也是流行区域。而在我国,除了青海、宁夏、新疆、内蒙古以及西藏等地尚无报告外,24个省、自治区及直辖市均有发现,人群感染率在1%~30%。
华支睾吸虫寄生在人体肝脏内,对局部组织的危害极大。这主要是由虫体的代谢产物和生长、活动时的机械刺激造成的。此病处于轻度感染或疾病的早期时,症状和体征不大明显,患者很容易忽视。待病变发展到晚期之后,肝内胆管就会扩张,管壁也随之增厚。此时,人体的不适就相当明显了,大量的虫体可引起梗阻以及胆汁潴留,病人随之出现黄疸的征象。更为麻烦的是,虫卵、死亡的虫体及其碎片可诱发感染和结石。而肝内胆管结石的处理则相当棘手。此外,常教授还告诉记者,国外的研究资料显示,华支睾吸虫感染与胆管上皮癌、肝细胞癌的发生有一定关系。由此可见,寄生虫病不再是普通人印象中仅引起肚子疼那么简单,严重时甚至会危及生命。
造成华支睾吸虫感染的主要原因就是生食或吃了未煮熟的淡水鱼。我国广东地区的居民有吃“鱼生”、“鱼生粥”或烫鱼片的习惯,其味美则美矣,寄生虫却也“顺道”从口而入,那是何等危险!如今,随着各地交流的增多,一些上海人也开始尝试“鱼生”,致使近年来华支睾吸虫病的发病率有所上升。“那么,吃烹调过的鱼是不是百分之百安全呢?”记者向常教授提出了疑问。答案是否定的。常教授列出了一组实验数据:若厚度约1毫米的鱼片内含有华支睾吸虫的囊蚴,在90摄氏度的热水中1秒钟就会死亡;75摄氏度时3秒钟才能死亡;而65摄氏度则需要15秒钟。倘若鱼肉再厚一些,则需要更多的加热时间。遗憾的是,现在人们都追求食物的鲜嫩,常采用爆炒、水焯、烧烤等烹饪方法,加热的温度和时间普遍不足,这就为华支睾吸虫的感染大开方便之门。常教授特别提醒大家:“烹调淡水鱼最好采用蒸、煮等方法,且煮沸时间不能少于15分钟,这样才安全。”
生吃海水鱼也不安全
读者朋友也许会发现,前面介绍的肝吸虫是寄生在淡水鱼虾中的,也许很自然地产生这样的联想——生吃海水鱼是安全的。其实不然,在这一方面,嗜吃生海水鱼的日本人做了比较深入的研究。
常教授向记者介绍了日本的最新研究成果。一种名为异尖线虫的三期幼虫可感染人体,它寄生在人体的胃、十二指肠壁内。患者的临床表现和胃溃疡极其相似,很容易引起误诊。由此可见,生吃海水鱼也不安全。为了健康,还是摒弃吃生鱼这种落后、不文明的饮食方式吧。
生食或半生食虾蟹类水产——让你的肺很受伤
又到了“西风响,蟹脚痒”的时候,肥美的大闸蟹开始“爬上”人们的餐桌。除了普通的蒸蟹,还有毛蟹炒年糕、醉蟹等吃法,无论哪种做法都让人胃口大开。可在常教授眼里,其大有问题。他给记者举了一个让人心惊肉跳的例子。有一对夫妇,特别喜欢吃醉蟹。一天,两人分吃了一只蟹。一个多月后,相继出现了咳嗽、咯血、低烧、消瘦等症状,彼此都怀疑自己患上了肺结核。由于症状非常典型,医生也作出了结核病的诊断,并开出了异烟肼、利福平等抗结核药。可奇怪的是,连续用了3个月的药,病情不仅没有好转,反而愈发重了,咯血越来越厉害。医生认为他们很有可能患了肿瘤,便要求去拍片。果然,在胸片上看到了明显的阴影和“肿块”,肺癌的诊断便确立了。接下来,便是痛苦的化疗。但却再次出现了先前的状况,症状与体征没有丝毫的改善。于是,主治医生开始怀疑他们是否感染了寄生虫,让他们到常教授这里来求治。果然,在患者的痰液中发现了大量虫卵,确诊是卫氏并殖吸虫感染。在使用了对症的药物后,第二天情况就有了显著好转。
卫氏并殖吸虫便是俗称的肺吸虫。它的分布很广,在东北、东南以及西南的18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都有卫氏并殖吸虫感染的病例。卫氏并殖吸虫的卵在淡水中孵化,产生的毛蚴没有独立生活的能力,只能钻进第一中间宿主川卷螺的体内,在螺的保护下继续发育。而这些淡水螺又是大闸蟹、小龙虾、溪蟹(蟛蜞)的食物。这样一来,卫生氏并殖吸虫就到了这些第二中间宿主的体内,在大闸蟹、小龙虾等动物的腮、肌肉以及肠道内形成球形的囊蚴。囊蚴的直径很小,只有300微米~400微米,肉眼根本无法看清。如果这些虾蟹没有煮熟,囊蚴便存活下来。进入人体后,在消化液的作用下,幼虫脱囊而出,穿过肠壁进入腹腔,徘徊于各器官之间或在邻近组织中生活。在经过1周~3周的窜扰后,穿过膈肌进入肺部,便在其中“定居”下来。常教授拿出了几张卫氏并殖吸虫的照片,在扫描电子显微镜下,虫体的外观异常狰狞,简直就像老虎的爪子。它便是靠这些“爪子”紧紧地附着在肺组织中。由于虫体的生长和机械活动,局部的组织遭到破坏,产生孔洞、隧道以及出血的现象,咳嗽及咯血就是这样发生的。症状严重时,还会有大量的组织液渗出,患者可出现胸水。
所以,烹饪大闸蟹最好用蒸的方法。而且,在水开之后,至少还要蒸半个小时,这样才能把其中的肺吸虫囊蚴全部杀死。毛蟹炒年糕虽然味美,但加热的时间往往不充分,致使食用者存在感染肺吸虫的可能。而像用开水烫的温蟹以及用黄酒、烧酒浸泡的醉蟹,吃了之后更是危险多多。常教授反复叮咛,千万别拿自己的健康开玩笑。吃小龙虾也是如此,水煮才是最安全的。爆炒的香辣小龙虾虽然味美肉鲜,但感染寄生虫的几率也随之大大提高!
嗜食青蛙、蛇皮——美味与健康无法兼得
有些人对蛇肉、青蛙肉特别嗜好,然而,且不说这样的饮食习惯会给生态带来多大的影响,就是对自身的健康来说,也是很不利的,因为蛇与蛙是曼氏迭宫绦虫的中间宿主。此虫的成虫对人体的危害较小,而其幼虫曼氏裂头蚴却是不折不扣的健康杀手!它可寄生在皮下、眼及脑等脏器中,引发结节、白内障乃至失明、癫痫。常教授就曾接诊过一例脑裂头蚴病患者,患者为一中年男性,身为商人,他天南海北地奔波,餐桌上的应酬也是不可少的。他有个爱好,特别喜欢吃凉拌蛇皮。渐渐地,他染上了一种“怪病”,癫痫频繁发作。最后,医生在他的脑中取出了一条长达24厘米的裂头蚴!据常教授介绍,一条蛇身上可寄生有800条~900条!他还拿出了一张剥皮后的蛇的照片,遍体都是白色的裂头蚴,令人作呕。可想而知,人若是生吃或吃了未煮熟的蛇肉、蛇皮,将会带来怎样的后果!生吃的危害自不必说,而火锅涮食也好不到哪里去。很多人心急火燎,刚煮了1分钟不到便迫不及待地吃下肚,怎么会不招惹寄生虫呢?
除了蛇,青蛙、牛蛙以及蛤蟆等两栖动物也是裂头蚴的中间宿主。美味的铁板牛蛙、熏蛤蟆,也可能存在未被杀死的囊蚴。爱吃此类食物的人,又何苦为了满足口腹之欲而付出健康的代价呢?
过桥米线、沙茶酱中的杀手
近年来,云南的过桥米线和福建的沙茶酱风靡大江南北。其中鲜美的肉末让人食之难忘。但你可曾想到,这些肉末是半生的。如果肉中夹有链状带绦虫(俗称猪肉绦虫)的囊蚴,就有可能染上猪肉绦虫病。和曼氏裂头绦虫一样,猪肉绦虫也很善于“钻营”,它们移行于人体的皮下、内脏、眼以及脑组织,可引发一系列的病变。
读到这里,你可能会说:“我家里吃猪肉可都是烧熟的,应该没什么问题吧。”确实,一般家庭中烧煮猪肉还是比较到位的,漏洞还是出在火锅和烧烤上。通常情况下,猪肉片削得比较薄,稍一煮沸便可杀死其中的囊蚴,麻烦的便是肉圆、贡丸、蛋饺等食物。由于它们具有一定的体积,需要烧一段时间后,中心的温度才能升高到足以杀死囊蚴。所以,常教授告诫说,吃火锅时,应该先把丸子、蛋饺等先倒进锅煮,并且要保持沸腾状态15分钟左右,这样才能保证安全。
癫痫、失明——全是生拌牛肉惹的祸
随着韩国电视剧的热播,韩式餐饮也越来越为人们所熟悉和接受。爽口的泡菜、醇香的石锅拌饭和鲜美的生拌牛肉,成了韩式餐馆中最畅销的三道菜。前两者的问题不大,而常教授对生拌牛肉提出了质疑。和猪肉一样,牛肉中也寄生有一种绦虫——肥胖带绦虫,俗称牛肉绦虫。人要是感染了这种虫,表现和曼氏裂头蚴以及猪肉绦虫一样,癫痫、失明是常见症状。
虽然人们食用牛肉不多,但烹饪方法却不甚合理,因而感染牛肉绦虫的几率也相应较高。除了五香煮牛肉,其他的做法都存在或大或小的安全隐患。先来看大家熟悉的蚝油牛肉。由于牛肉的纤维较粗且脂肪含量低,因此口感比较老。一些人在烧蚝油牛肉时便刻意缩短时间,以保证鲜嫩,殊不知,这样就无法彻底杀灭牛肉绦虫的囊蚴。而部分人热衷的六成熟甚至五成熟牛排就更加危险,切开之后还可以看到鲜血,囊蚴自然还活着。由此可见,谁也不愿为了追逐所谓的“时尚”与“新潮”而惹“虫”上身吧!
荸荠、菱角莫生吃
说了这么多种的寄生虫,你一定已经毛骨悚然了吧?说不定还下决心少吃肉多吃菜呢。其实,只要烹调方法得当,肉食是相当安全的。相反,一些蔬菜要是处理不当,也会带来无妄之灾呢。布氏姜片虫就是其中的代表。常教授给记者看了姜片虫的标本,它是红红的、香肠大小的一块“肉”,吸盘异常发达,吸附能力很强,最喜欢的寄居地就是人体的肠道了。寄生数量多的时候,甚至可以覆盖整个肠壁。被吸附的肠黏膜可发生水肿、出血、坏死乃至脱落。患者可出现严重的腹泻和营养不良。
如此可恶的寄生虫就躲藏在荸荠和菱角等水生植物的外壳上。因此,最好不要生吃这些食物。在食用之前应该仔细地刷洗,并用开水烫,再去除外皮,这样才安全。
餐后服驱虫药只是徒劳
有些人尽管知道吃未煮熟的鱼、肉、蟹等食容易诱发寄生虫病,但就是不能抵挡美食的诱惑。怎样既饱口福又保证安全呢?一些人便想出了餐后吃驱虫药的方法。对于这种预防措施,常教授明确表示:“根本没有效果。”原来,借助食物进入人体的寄生虫往往还处在卵或幼虫的状态,常规的驱虫药对其毫无作用。
看来,要保障身体健康,必要时我们不得不牺牲一下自己的“口福”啦。
推荐访问:提防
[提防虫从口入]相关文章
- 上一篇:吉林省大安市四棵树乡肝吸虫病调查结果分析
- 下一篇:绒山羊的补饲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