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排针治疗对脑卒中患者脑血流动力学改变的研究
时间:2022-04-13 09:49:43 浏览次数:次
【摘要】目的:观察不同治疗干预下患者脑血流速度的变化,探讨头排针治疗改善脑血流自动调节功能的作用及其途径。方法:将60例明确诊断为脑卒中(缺血性脑梗死/脑实质出血)的患者,在应用相同运动疗法进行康复训练的基础上,随机分入两组(头排针组和对照组),采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观察治疗期间患者颅内脑血流速度,搏动指数等的变化。结果:1)经15次治疗后TCD检测脑血管异常率头排针组有显著性下降,对照组有下降趋势,但无明显统计学意义。2)第1次和第15次治疗前、后头排针PI值均没有上升趋势。3)第1次和第15次治疗前、后头排针组大脑中动脉和大脑前动脉的Vm,Vs均显著提高且第15次治疗前,后血流速度改变幅度较第1次治疗明显。4)第1次和第15次治疗前、后头排针组动脉血压无明显变化,但与对照组相比脉率增幅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头排针治疗能刺激脑血流自动调节,使血液循环发生重新分配,提高颈内动脉系颅内分支血流速度,增加脑血流量。其机制可能为降低脑血管反应性,但需进一步研究加以证实。
【关键词】脑卒中头排针脑血流量脑血流自动调节
【中图分类号】R255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51(2014)05-0043
1材料与方法
选择2010年11月到2012年3月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康复医学中心杨浦分中心60例住院病人及门诊病人。
11入组标准(实验前,受试者必需符合以下所有要求,方可入组):
①脑卒中(缺血性脑梗死或脑实质出血)诊断均符合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卒中学术会议通过的各类脑血管病诊断要点,并经头颅CT或MRI证实;
②发病后6个月内,从未进行正规康复治疗;
③缺血性脑梗死患者生命体征平稳2周以上,或脑实质出血患者生命体征平稳4周以上;
④年龄40~80岁;
⑤愿意签署知情同意书。
12排除标准(实验前,受试者若符合以下任意一项要求,则不可入组):
①头颅CT检查有颅内占位性病变,颅脑外伤等,颅骨不完整;
②肝肾功能检查异常﹑血压异常(收缩压≥160mmHg或收缩压≤90mmHg,舒张压≥110mmHg或舒张压≤60mmHg);
③有出血倾向,植入心脏起博器,严重心脏疾病;
④双侧乳突区域出血,溃疡及皮肤破损;
⑤不能主动配合康复治疗者;
⑥剔除标准(实验中,受试者若符合以下任意一项要求,则退出本临床试验研究)出现严重或持续性过敏反应者;
⑦治疗时出现血压,心率,呼吸明显变化者(较基础值改变20%或患者不能耐受);
⑧试验过程中出现脑血管意外复发,脑积水者;
⑨各种原因引起全身其他系统疾病而不适宜继续进行康复治疗者;
⑩服用了本研究观察期禁止服用的药物,或拒绝服用本研究规定服用的药物。
2分层及分组方法
21随机排列区组法
根据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卒中学术会议通过的各类脑血管病诊断要点,将患者分为缺血性脑梗死/脑实质出血两层。由于TCD检查正常值范围根据年龄不同以及血液流变学指标正常值范围根据性别不同,将患者按年龄(40-60岁/61-80岁),性别(男性/女性),病程(90天内/91-180天)进一步分类。
设头排针组为A组(Acupuncture),对照组为C组(Control)。(注:采用随机排列区组法对患者进行入组,可以确保入组时某一相等区间中各组病例数相等;同时保证在对比各组中,某些可能会影响结果的因素尽量相等。)
本试验共入组60例患者,至试验结束共脱落5例。
22药物洗脱
若患者近一周内曾服用以下任何药物,则进入药物洗脱期。反之,则直接进入治疗期。
①所有明确以扩张血管为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包括盐酸罂粟碱,烟酸,长春胺,长春西丁等;
②选择性作用于脑血管的钙通道阻滞剂;包括盐酸氟桂利嗪,桂利嗪,环扁桃酯,尼莫地平,地巴唑等;
③溶栓,降低血粘度药物,包括尿激酶,肝素,华法令,低分子右旋糖酐等(动脉粥样硬化血栓性脑梗死患者根据治疗指南服用二级预防药物);
④碳酸氢钠,乙烯唑胺(ACZ)。
注:1)若患者服用的降压药物为钙通道阻滞剂,则在整个试验过程中不能更换降压药物类型;同样,其他高血压患者亦不能在治疗过程中将降压药物类型更换为钙通道阻滞剂。
2)所有动脉粥样硬化血栓性脑梗死患者均根据治疗指南服用肠溶阿司匹林01gqd进行二级预防,若患者出现不能耐受的胃肠到反应,则根据指南改服盐酸塞氯匹定(力抗栓05gqd)或西洛他唑(培达01g bid)等药物。
23干预方法
231头排针组(A组)
针具:采用由苏州医疗用品厂生产的华佗牌针灸针(直径02mm,长40mm)
治疗者:有经过统一培训的针灸科医师严格按以下方法进行。
取穴(线):①顶中线②顶颞前斜线(双侧)③顶旁1线(双侧)④顶旁2线(双侧)⑤百会
行针方法:每线三针,上1/5起点一针,中2/5起点一针,下2/5起点一针,共二十一针。针与头皮呈30°左右夹角快速将针刺入头皮下,当针达到帽状腱膜下层时,指下感到阻力减小,然后使针与头皮平行继续捻转进针,刺入05~1寸。治疗过程中行针一次,以平补平泻为主。
治疗时间:每天针一次,每次30分钟,一周针五天休息两天。15次为一个疗程。
232对照组(C组)
该组患者仅接受内科常规药物治疗及基础的康复训练
3评定方法
31头排针组
在第一次,第十五次治疗前15分钟内及治疗后15分钟内分别记录TCD各项指标:大脑前动脉(ACA),大脑中动脉(MCA),大脑后动脉(PCA),椎动脉(VA)及基底动脉(BA)的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Vs),平均血流速度(Vm),搏动指数(PI)。TCD检查方法:整个试验过程中始终由一位主治技师进行TCD检查,且该技师不知道患者分组情况。①患者平卧相对制动,充分暴露其颈部,检查者用2MHz脉冲波探头经颞窗探测颅内血管(包括ACA,MCA,PCA),若患者ACA颞窗探测不理想则可经眼窗探测。不断调整TCD探头,直至获得最佳多普勒信号为止,取5~6个完整波峰,计算平均值。②患者坐位,抱头,使颈椎充分前屈,检查者用2MHz脉冲波探头经枕窗探测VA颅内段以及BA。
32对照组
第一次,第十五次治疗当天进行TCD检查,记录Vs,Vm,PI,静坐30分钟后再次记录Vs,Vm, PI,BP,PR。检查方法同上。
4试验仪器
经颅多普勒超声仪:由上海宝莱特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生产,型号:BCL2000。
5疗效评定指标
51当颅内血管血流速度超过颅内血管狭窄血流速度诊断标准,同时出现频谱紊乱,涡流和杂音时,诊断为血管狭窄。当某血管信号消失或难以辨别,但声窗良好,其他血管能正常探测,并排除了其他认为和技术原因时,诊断为血管闭塞。
若该病例某条血管测量值(Vm或Vs)低于或高于正常范围或诊断为血管狭窄或血管闭塞,则该血管作为异常血管处理。对每个病例检查双侧ACA,双侧MCA,双侧PCA,双侧VA以及BA,共9条血管。
分别计算并比较第一次治疗前及第十五次治疗前的异常率。
异常率%=异常血管总数×100%
检查血管总数=该组病例数×每个病例所检查的血管总数
52在排除血管狭窄或血管闭塞的前提下,测量患者颅内血管主干(包括ACA,MCA,PCA,VA,BA)第一次治疗前,后15分钟内及第十五次治疗前,后15分钟内的PI值,Vm值和Vs值。通过计算第一次及第十五次治疗前后的差值(△PI1,△Vm1,△Vs1,△PI15,△Vm15,△Vs15),比较治疗对改善脑血流自动调节的作用。
6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以及指标均采用SPSS 115统计软件包和Microsoft Excel进行统计分析,取α=005水平,若P<005,则两组分别有显著性差异;若P<001,则两组分别有极显著的差异。
治疗前后差值(△PI,△Vm,△Vs)数据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用随机区组设计的t检验,治疗前后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各组治疗前后异常率进行 检验。
7结果
患侧大脑半球△PI,△Vm,△Vs的比较
由表1可得:
① A组各条颅内血管的△PI1,△PI15均呈负值,即任一次治疗后PI均值均较该次治疗前PI均值有下降趋势,而C组没有此趋势。
②将A组中各颅内血管的△PI1,△PI15与C组两两比较,经t检验(PEC>005,PAC>005)无显著差异,说明△PI值的下降趋势无统计意义。
③由于C组两次TCD检查之间无任何干预,故△PI趋近与零(指标变化为测量误差所致)。
由表2经t检验可得
①组间比较(ACA,MCA):A组的△Vm1,△Vm15与C组的△Vm1,△Vm15进行两两比较,均有极显著的差异(PEC<0005,PAC<0005);
②组间比较(PCA,VA,BA):A组中PCA,VA的△Vm1与C组中PCA,VA的△Vm1进行两两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EC<005,PAC<005),其余指标无显著差异(P>005);
③组内比较:A组中ACA,MCA的△Vm1与△Vm15进行组内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1/15<005),△Vm15的值大于△Vm1,而PCA,VA和BA虽有此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
④由于C组两次TCD检查之间无任何干预,故△Vm趋近于零(指标变化为误差所致)。
由表3经t检验可得:
①组间比较(ACA,MCA):将A组的△Vs1,△Vs15与C组的△Vs1,△Vs15进行两两比较,均有极显著的差异(PEC<0005,PAC<0005);
②组间比较(PCA,VA,BA):A组中PCA,VA的△Vs15与C组中PCA,VA的△Vs15进行两两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EC<005,PAC<005),其余指标无显著差异(P>005);
③组内比较:A组中ACA,MCA的△Vs1与△Vs15进行组内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1/15<005),△Vm15的值大于△Vm1,而PCA,VA和BA虽有此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
④由于C组两次TCD检查之间无任何干预,故△Vm趋近于零(指标变化为误差所致)。
8讨论
脑卒中是一种高致残性的疾病,而在今天的中国,此病的发生率约为250/10万人口年,仅次于前苏联的西伯利亚地区居于世界第2位,此病给病人的个人生活带来严重影响,给社会也造成了沉重的医疗负担,积极探索此病的有效治疗方法,尤其是通过祖国医学博大精深的医学宝库来深入了解此病的病因机制,治疗方法,进而帮助患者尽快恢复功能,回归社会是当今医学领域的一个重要课题。
祖国医学认为中风病因起于六邪"风、寒、暑、湿、燥、火"而本病起病急剧,症见多端,变化迅速,犹如风之善行而数变,且多犯阳经。手足六阳经皆上行于头部,早在《素问·脉要精微论》就有"头者,精明之府",并认为"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注于头"。故针刺头皮特定区域能起到运行气血,疏通经络,扶正祛邪的作用。运用头排针疗法刺激头穴来治疗脑卒中疾病,正是在前人的理论基础上,由后人探索和发展的一种医疗方法,而1984年5月世界卫生组织西太平洋区会议上通过的,《头皮针穴国际标准化方案》更是为运用头排针治疗脑卒中疾病提供了坚实的理论依据。
这一次我们采用了上海宝莱特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生产的经颅多普勒超声仪对全部60例患者进行跟踪检察,由于其可进行多次重复,无创伤的脑血管检查,并为我们提供了详尽的血流动力学的资料。
在课题中我们用经过同意培训的针灸科医师按照严格的操作规范,运用统一的针刺手法和针具对经过认真筛选的观察对象进行细致而负责的治疗。经过我们长时间,一系列的治疗观察后,我们得出结论。头排针能够有效地刺激脑血流的自动调节,使血循环重新分配,提高颈内动脉分支血流速度,增加脑血流量,从而改善脑卒中患者的症状和预后。
于脑卒中疾病发病机制的复杂性和治疗方法的多样性,且到目前为止尚未有大量关于头排针疗法作明确定义和规范的临床研究,本课题是作出了初步的有益尝试。
[头排针治疗对脑卒中患者脑血流动力学改变的研究]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