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肪肝患者经络良导络值分析研究
时间:2022-04-13 10:20:57 浏览次数:次
【摘 要】 目的:通过检测脂肪肝患者的经络良导络值,探索人体经络的变化规律,分析其对临床的指导意义。方法:运用经络检测仪,以太渊、大陵、神门、腕骨、阳池、阳溪、太白、太冲、太溪、束骨、丘墟、冲阳,左右各12条经络的原穴或输穴为主,采集24条经脉的经络良导络值,录入软件进行聚类、相关性的分析研究。结果:本次共检测收集85例脂肪肝患者经络良导络值数据,通过统计分析,得出左侧的三焦经、大肠经、肾经,右侧三焦经等明显处于低能量状态,右侧的小肠经、心经、心包经、肺经等明显处于高能量状态。结论:经脉所对应脏腑呈现下虚上实的病理特点,对临床诊治脂肪肝有指导意义。
【关键词】 脂肪肝;高血脂;经络良导络值;聚类分析
【中图分类号】R575.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8)03-0015-04
Abstract:Objective Through taking examination on Ryodoraku values of the meridian of the fatty liver to explore the change rule of human meridian ,and analysis its guiding significance on clinic. Methods Using miniature meridian detector ,predominantly by Shu-stream acupoint or Yuan-primary point with 12 meridian in both right and left including Taiyuan, Daling, Shenmen, Wangu, Yangchi, Yangxi, Taibai, Taichong, Taixi, Shugu, Qiuxu, Chongyang, collecting the 24 Ryodoraku values of the meridian in both right and left ,then type the figure into relative software to do clustering analysis and other relative analysis and research . Results 85 fatty liver’s Ryodoraku values of the meridian has been examed and collected. After statistical and analysis , TE(left), LI(left), KI(left), TE(right) are in low energy states. SI(right), HT(right), PC(right), LU(right) are in high states.Conclusion The meridian corresponding to viscera takes on a case characteristics of excess in the upper body and deficiency in the lower body,has the guiding sense to the clinical treatment about the fatty liver.
Keywords:Fatty Liver; Hyperlipidemia; Ryodoraku Values of the Meridian of the Fatty liver; Clustering Analysis
脂肪肝是由多种内外因素和病因引起的肝细胞脂肪性变,主要是脂质在肝细胞内过度沉积导致的临床病理综合征[1]。随着我国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其逐渐成为临床的多发病和常见病。脂肪肝患者初期无任何症状,如若不采取有效防治,可进一步发展为肝脂纤维化甚至形成肝硬化,这就对临床及早发现脂肪肝,并给予积极有效的干预治疗提出了较高的要求。随着医学检测技术的发展,发现当发生脂肪肝病變时,相应的经络便会出现异常。本课题通过检测并分析脂肪肝患者的经络良导络值,总结发生脂肪肝时经络的异常变化规律及其相关机理,旨在为临床早期诊断和防治脂肪肝提供简便的方法,以利于指导临床诊治脂肪肝。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在甘肃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和甘肃省中医院选取脂肪肝患者85例,纳入标准为符合中、西医慢性脂肪肝的诊断标准,年龄 18~70 周岁,性别不限。排除急性小泡性脂肪肝患者或兼有其他疾病患者或妊娠或哺乳期妇女以及过敏体质或对多种药物过敏者。
1.2 方法 运用经络检测仪,检测左右太渊、大陵、神门、腕骨、阳池、阳溪、太白、太冲、太溪、束骨、丘墟、冲阳共24个穴位良导络值,将测量结果录入数据库。运用SPSS19.0软件对左右不同经络的良导络值高低进行聚类分析,研究探讨发生脂肪肝时经络异常变化的规律及其机制。
2 结果与分析
2.1 经络良导络值聚类分析结果
2.1.1 异常经络频数分析结果 通过对检测到的85例脂肪肝患者的经络良导络值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当发生脂肪肝病变时,左侧三焦经、左侧大肠经、左侧肾经、右侧三焦经等明显处于低能量状态,即表现出不及偏衰的状态。右侧小肠经、右侧心经、右侧心包经、右侧肺经等明显处于高能量状态,即表现出太过亢盛的状态。见表1。
2.1.2 聚类分析 对检测收集的85例脂肪肝患者的经络数据录入SPSS进行聚类分析,如图1所示。经过分析,发现将24条经络聚类成为6组时,聚为一类的经络分散性较好,分布较清晰,能反映中医对脂肪肝理论的认识。见表2。
研究结果表明,当发生脂肪肝病变时,异常病变经络两两之间的相关系数均大于0.7以上。第一组右侧的肺经、心包经、经和小肠经具有很高的联系性,同时处于高能量状态。第二组左侧的肺经、心包经和心经处于低能量区,左侧小肠经的高低状态不明显。第三组右侧的脾经、膀胱经,左侧的脾经、膀胱经均处于高能量区。第四组右侧的胃经、肝经,左侧肝经三者处于高能量状态。第五组左右大肠经、左右三焦经均处于低能量状态。第六组左右侧肾经和左右侧胆经同时处于低能量状态。
3 讨论
本研究发现,经过聚类分析分成的6组中的每组4条经络间均存在著密切的联系,现结合脂肪肝的发病机理讨论它们之间的相互影响。
3.1 第1组 右侧肺经、右侧心包经、右侧心经、右侧小肠经 从经络能量高低方面来看,此四条经络均处于高能量状态,表现出太过、亢盛的症状。四者共同反映出脂肪肝患者一些心肺实证。《素问·痿论》言:“心主身之血脉”,《素问·经脉别论》中言“食气入胃,……浊气归心,淫精于脉,脉气流经,经气归于肺,肺朝百脉”。气血是人体进行生命活动的主要物质基础,人体通过“心主血脉”、“肺朝百脉” 二者之间密切联系、相互配合的作用,主宰人体气血及时运行输送到全身,以保证各项活动的正常进行。现代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人体需要的血分增加,心肺的功能代偿自然加强,甚至太过表现出亢盛的状态。从经络联系来看,肺经、心经、心包经相互交汇于百会穴,心包于心关系紧密,如《灵枢·邪客》言:“心者……邪弗能容也,容之则伤心,心伤则神去,神去则死矣。故诸邪之在于心者,皆在于心之包络”。而小肠与心相表里,“小肠者,受盛之官,化物出焉”,小肠功能正常,能保证充分吸收营养物质化生血分,供心主血脉功能的正常发挥。故此四条经络紧密联系为一组,共同形成了脂肪肝患者的心肺实证。相关文献研究表明,脂肪肝患者的收缩压明显高于正常人群,且高血压患者是脂肪肝、高血脂的好发人群[2]。同样丁小琼,陈爱芳等[3]研究结果也表明脂肪肝与高血压、高血脂有着显著的相关性。
3.2 第2组 左侧肺经、左侧心包经、左侧心经、左侧小肠经 第二组经络与第一组相同,左右对称。但不同的是,第二组左侧经络与第一组右侧经络相比,大多处于低能量状态。其原因是中医理论认为左为阳为气,右为阴为血。而脂肪肝患者的肺经、心经、心包经、小肠经明显左低右高,说明该组经络是左侧阳气不足,而右侧阴血壅实的特点,进一步反映出了脂肪肝患者的心肺阴血壅实证。血充脉道,即表明脂肪肝患者为高血压的好发人群[2-3]。
3.3 第3组 右侧脾经、右侧膀胱经、左侧脾经、左侧膀胱经 同样从经络能量高低的角度来看,此四条经络均处于高能量状态。可见,当发生脂肪肝病变时,患者脾经和膀胱经都处于太过、亢进的状态。临床则易表现为脾和膀胱的实证。从太阴脾来看,因脾为阴土,得阳始运,但由于现代人的饮食过多、过凉等生活因素易消耗脾中阳气太过,使脾不能运化水液,水谷代谢失常,从而使脂质转化、代谢异常,出现脂质的堆积。患者常表现出肥胖,尤其以腹型肥胖为主。吴善玉等[4]通过社区问卷调查研究表明,腹型肥胖者与脂肪肝、高血脂、糖尿病具有明显的相关性。《素问·经脉别论》云:“……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此段经文主要论述了脾运化水湿,并配合膀胱、肺、肾、三焦等脏,以维持水液的代谢平衡。如脾气虚弱,不能运化水湿,则可发生大便溏泄、肥胖、身重肤肿等症。正如《素问·至真要大论》所言:“诸湿肿满,皆属于脾”。同时,脾易受湿浊困阻,湿浊困脾,生痰有源,形成痰瘀阻塞经络。脾表现出本虚标实的特点。从太阳膀胱来看,“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膀胱是藏津液之腑,具有司开合的功能,若膀胱经气偏衰,则司开合功能便会异常,津液潴留, 膀胱经处于太过状态,即亢进、高能量状态。由此看来,脾与膀胱二者都为本虚标实,与脂肪肝患者肥胖症状有一定联系。张昌文[5]也认为血脂异常的临床表现虽然错综复杂,但基本病理为正虚为本、痰(水)瘀为标。
3.4 第4组 左侧胃经、右侧胃经、左侧肝经、右侧肝经 此组四条经脉除左侧胃经外,其余三条处于高能量状态。胃为“仓廪之官,五味出焉”。从经脉联系来看,肝经“夹胃,属肝,络胆,其支者上注肺”,肝经循行过胃,肝经发生异常,必然导致胃与胃经的异常。从脏腑理论来看,肝主疏泄,胃主通降,以降为和,胃的通降必须赖以肝的升发之气,肝气升发,胃气才能下降,胃才能很好的发挥受纳腐熟水谷的功能。肝、胃归为一类,正常情况下共同完成了谷食吸收、转送的任务。脂肪肝患者常表现出饮食过量,口臭、口腻等临床症状。多因社会家庭工作等因素,使肝气疏泄太过,致水谷精微壅滞于肝,以备肝及时得以“淫精于筋”,则表现为脂质堆积,进而发生脂肪肝。同时,肝气疏泄太过,也有助于胃气的和降,使胃气太过,致胃纳增多。张金生等[6]认为,脂肪肝、高血脂是水谷代谢失调和先天禀赋失常所致;彭明德等[7]也认为高血脂中医病位主要责之为肝、胃,病因病性为食积、络阻、气滞、气虚、痰喘,病势上为饮食积滞,经络瘀阻,渐积渐聚,逐渐加重的趋势。
3.5 第5组 左侧大肠经、左侧三焦经、右侧大肠经、右侧三焦经 此组四条经络均处于低能量状态,即表明发生脂肪肝病变时,大肠经和三焦经处于不足、偏衰的状态,为虚证。大肠乃“传导之官,变化出焉”,是饮食糟粕变为粪便的通道,且大肠主津,三焦为津液运行的通道。三焦与大肠异常,患者常表现出水液代谢障碍,表现出大便粘腻或先干后软、身重、肥胖、易感疲乏等症,甚则三焦气化不利,水液泛滥,水气凌心射肺,上凌心胸,患者常表现出胸闷、心悸失眠、头重头晕、肢体麻木等症状[8]。从经络联系来看,大肠经与三焦经交会于阳白、秉风、大椎、客主人、颌厌、悬颅、悬厘等处,二者经脉之间联系密切,相互影响。二经聚为一组共同反映了脂肪肝患者津液吸收代谢方面的异常。
3.6 第6组 右侧肾经、右侧胆经、左侧肾经、左侧胆经 此组四条经络均处于低能量状态。说明胆、肾二经处于不足、偏衰的状态。肾藏精生髓,髓会是胆经的绝骨穴,胆经经气充盛,发挥正常的生理功能,必须依赖于肾精的滋养和肾阳的温煦。从五行相生来看,“凡十一脏取决于胆”,因胆主少阳春生之气,故五行属木,又水为木之母,赖肾藏“精化为气”。肾经功能状态低下,木无所生,则胆经也处于不足、偏衰的状态。徐丽萍等[9]研究表明,脂肪肝和高血脂患者其体内的血清总胆固醇(TC)和血清三酰甘油(TG)水平出现一定程度的升高,相反,体内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出现较大幅度的降低。这与本研究肾、胆二经能量偏低相印证。
4 小结
综上所述,脂肪肝患者上焦脏腑心肺对应经络能量呈右高左低之势,右示阴血壅实,左示阳气不足,显现为阴阳错杂证;中焦脏腑肝脾对应经络能量显现肝气太过,脾虚生湿的虚实错杂证;下焦脏腑肾对应经络能量处于低能量状态,显现为虚证。研究结果印证了脂肪肝患者多因社会、心理等激烈竞争因素致肝气升发太过,胃气太过,肾精消耗,为维持生命活动需要人体自身代偿而致小肠过度吸收营养物质至心肺以维持高代谢的状态,从而形成了下虚上实的病理状态。由此可见,通过经络良导络值早期诊断及防治脂肪肝具有一定的科学和临床意义。
参考文献
[1]王荣娟.体检人群脂肪肝患病率及相关因素调查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3,8(22):279-280.
[2]马洪建,刘育平,张振惠,等.健康体检人群脂肪肝与血脂、血糖及肥胖关系的研究[J].实用临床医学,2013,14(11):133-134,136.
[3]丁小琼,陈爱芳.老年人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的相关性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 (15):508-509,513.
[4]吴善玉,全贞玉.腹型肥胖与高血压和高血脂及高血糖的相关性[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13,21(1):50-52.
[5]张昌文.血脂异常的中医病机与治疗[J].新中医,2008,40(1):3-5.
[6]张金生,王阶.中医降脂治则机理探要[J].中医杂志,2007,48(5):392-393.
[7]彭明德,杨殿兴,林红,等.高脂血症的中医病因、病位、病性、病势表述研究[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9,15(6):456 -457.
[8]覃海.中西医结合治疗高脂血症30例临床观察[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07,7(6):17-18.
[9]许丽萍,柳毅.高血脂症的防治[J]. 中国医药指南,2013,11(9):793-794.
(收稿日期:2017-12-21 编辑:程鹏飞)
[脂肪肝患者经络良导络值分析研究]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