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裕文档网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副猪嗜血杆菌病的诊断与防治

时间:2022-04-13 10:37:21  浏览次数:

摘要 从副猪嗜血杆菌病的病原菌、发病症状、诊断和防治4个方面对副猪嗜血杆菌病进行了介绍,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以期为临床上更好地防治该病提供参考。

关键词 副猪嗜血杆菌病;诊断;防治

中图分类号 S858.28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18-0260-01

近年来,随着养猪业的发展和规模化养殖的推广,各种疾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副猪嗜血杆菌病是由副猪嗜血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可危害各个阶段的猪只,尤其以哺乳仔猪和保育仔猪最易感,病死率可高达50%以上,严重威胁养猪业的发展。因此,对该病的诊断与防治方法进行总结分析,对促进养猪业的发展有重要意义。

1 病原菌简介

副猪嗜血杆菌属革兰氏阴性菌,有多个血清型,各个血清型的感染有地域性特征。在一般显微镜下可看到球杆状或细长乃至丝状的菌体,通常可见荚膜,但体外培养时易受影响而不易看到。该菌的体外培养对培养基的营养要求较高,只能在血琼脂培养基,且要在培养基中加入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DA)才能正常生长。如果将该菌与金黄色葡萄球菌在培养基上相互垂直划线,副猪嗜血杆菌的菌落会呈现出典型的“卫星现象”,这一特点可作为临床诊断的重要参考依据。

2 发病症状

该病临床症状主要为体温升高、食欲减退、腹泻、咳嗽、呼吸困难、皮毛无光、关节肿胀共济失调等,而且猪的副嗜血杆菌还会引起猪的胸膜炎、心包炎、化脓性鼻炎以及化脓性支气管肺炎等[1]。会造成母猪的流产,公猪出现跛行。急性感染的病猪多2~5 d死亡,慢性感染病一般15 d左右衰竭而死,该病多预后不良形成僵猪。就临床症状而言,该病易与猪蓝耳病、支原体感染等混淆,因此单凭临床症状难以做出确切的诊断。

3 诊断方法

3.1 病理变化

对濒死猪进行剖检,可以发现其主要病理变化为胸膜、腹膜、心包、脑膜以及关节等部位出现发炎现象,尤以胸膜炎和心包炎多见。同时,可在体腔及各脏器发现纤维素性或浆液性渗出物,以心包腔和胸腔最严重,渗出液为淡黄色,严重时渗出液可呈胶冻状。肺脏出血、淤血,并且常与胸膜发生粘连;心外膜和心脏发生粘连,形成“绒毛心”;全身的淋巴结肿大、出血,尤其是下颌淋巴结、腹股沟浅淋巴结肿胀最为明显;关节腔尤其跗关节、腕关节有大量的浆液性蛋白渗出物。

3.2 病原菌特点诊断

首先无菌采集病猪血液、肺脏、肝脏及胸腔积液等主要病变部位进行涂片染色镜检,可看到短球杆状、细丝状的革兰氏阴性菌。然后进行分离培养,将病料分别接种在加有NDA的血琼脂培养基、麦康凯培养基和ss培养基上,置于37 ℃恒温培养箱中培养24 h,可见无色透明、边缘光滑、针尖状菌落,无溶血现象;然后挑取菌落在同样的条件下进行分离培养,再从得到的菌落中挑取病原菌与金黄色葡萄球菌垂直划线,培养后可看到病原菌菌落呈典型的“卫星现象”,即越靠近葡萄球菌菌落的病原菌菌落长的越大[2]。另外,该病原菌在不含NDA的培养基中无法生长,也可作为诊断时的一个参考。

3.3 诊断注意事项

该疾病暴发时发病率和致死率都非常高,危害性很大,及早确诊对降低其危害性具有重要意义。为此,临床诊断时应该注意以下2点:一是因该病临床症状与支原体、蓝耳病等疾病有相似之处,为避免误诊应注意区分;二是诊断时要结合临床症状、剖检变化以及病原菌分离鉴定综合考虑方能确诊。

4 防治措施

4.1 预防措施

4.1.1 加强饲养管理。副猪嗜血杆菌是存在于猪上呼吸道的一种条件性致病菌,除SPF猪外,几乎所有的猪都携带该病原菌,极有可能使该病在猪群中暴发。因此,在日常养殖过程中,加强饲养管理,提高猪群免疫力对控制该病的发生有重要意义[3]。一是应定期清扫猪舍,保证猪舍清洁,同时加强通风,以降低猪舍内病原菌浓度;二是坚持“自繁自养,全进全出”,以免从其他地区或其他养殖场引入隐性感染的猪造成猪群暴发疫病;三是要对不同生长阶段的猪分群、分栏饲养,尤其是要将产房和保育栏分开,减少疫病暴发机率;四是要在平时的饲料中添加增强猪群自身免疫力的药物,如黄芪多糖,VC等,增强猪群抗病、抗应激能力;五是要做好温度控制,夏天降温,冬天保温减少冷热应激;六是在全群猪全部出栏后使用4% NaOH溶液对猪舍进行彻底消毒,在平时使用次氯酸钠、百毒杀等高效、低毒的消毒剂对猪场进行消毒。

4.1.2 做好防疫。目前,该病的治疗多采用抗生素疗法,治疗难度较大,为此做好防疫工作是有效控制该病的有效途径之一。由于该病血清型众多,已知血清型有15种,并且不同的地方流行的主要血清型也不同,而且不同血清型之间基本无交叉保护,因此在选择疫苗时,应在了解地方流行血清型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选择。目前,常用的免疫程序为对后备母猪在配种前进行2次免疫,2次之间间隔约3周;母猪产前5周免疫,仔猪2~4周龄免疫1次,7周龄再加强免疫1次。

4.2 治疗措施

当猪群出现该病疑似症状时,应尽快进行确诊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以最大限度地降低其危害。发现疾病时,应首先进行隔离饲养、治疗,并对全群猪加强消毒,使用抗菌药物进行治疗,目前,常用的抗菌药物有阿莫西林、土霉素、头孢类、泰乐菌素等,同时在全群猪的饮水中添加电解多维、葡萄糖、黄芪多糖等增强机体抗病力[4]。

5 参考文献

[1] 华升,梅书棋,曾德芳,等.副猪嗜血杆菌病的研究进展[J].动物医学进展,2006,27(11):7-10.

[2] 洪志良.副猪嗜血杆菌病的诊断与防制[J].现代畜牧兽医,2005(10):31.

[3] 冼琼珍,黄耿森,王淑敏.副猪嗜血杆菌的分离鉴定[J].中国兽医杂志,2006(3):27-29.

[4] 王无有,刘俊伟,韩无河,等.副猪嗜血杆菌病的诊断与治疗[J].养猪,2009(2):68-70.

推荐访问:杆菌 嗜血 防治 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