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裕文档网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生理学与组织学整合教学模式的思考

时间:2022-04-15 10:28:32  浏览次数:

摘要:2009年以来,武汉大学医学部在借鉴芝加哥大学整合课程改革经验的基础上,坚持“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核心教育理念,成立了《组织与功能》课程教学组,打破基础医学教学中原先生理学与组织学两门学科的界限,按器官/系统整合两门课程内容,融进PBL教学方法,注重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灵活运用多学科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逐渐积累了一些提供借鉴的经验。

关键词:课程整合;生理学;组织学;教学方法;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18-0133-03

在基础医学教育体系中,医学生理学与组织学历来是相对独立的两门学科。医学生理学(physiology)是研究人体各器官正常功能活动及其规律的学科。它从细胞、器官以及整体水平,为医学生剖析生命活动的规律,借以鉴别疾病状态下异常的生命活动,因此,生理学是基础医学中一门十分重要的主干课程。人体组织学(histology)是在解剖学的基础上从宏观向微观发展而形成的,研究人体组织、细胞的微细结构的科学,主要授以医学生人体四大组织及其相关细胞的形态结构。而阐明这些组织、细胞的活动规律(功能)则正是生理学的任务。由此可见,组织学是生理学密不可分的基础。因此,我们认为在基础医学教学中,探索建设一门人体组织结构与其相应的生命活动规律直接关联、相互融合的综合性新课程《人体组织与功能》很有必要。

一、课程整合的发展

随着医学教育观念和模式的转变,以学科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越来越不适应医学学科间交叉融合的需要。为此,国内外多所医学院校开展了整合式教学改革,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其中影响较大的有美国哈佛大学始于1985的“新途径(New Pathway)”课程计划[1]、伦敦大学玛丽女王学院[2]始于2007年的新课程体系的构建、日本的“医学教育模式和核心课程教学内容指南”[3]以及全球医学教育一直在努力探索的以多学科为基础的PBL(Problem-Based Learning)教学模式等。

我国部分医学院校也于近几年开展了课程整合的尝试,包括北京大学医学院、复旦大学医学院试行的生理学与病理生理学合并(机能与机能整合),浙江大学医学院试行的组织学与解剖学合并(形态与形态整合),都是尝试在医学本科教学中,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加强应用型医学人才的培养。

武汉大学医学部瞄准国际医学教改的范例,2008年开始与美国芝加哥大学医学院和台湾中山大学医学院联合进行全方位的医学教学改革。这两所大学医学教学改革的核心是以系统为中心的整合式教学方法、基于PBL的教学模式,其中生理学与组织学教学内容的整合已进行了十年,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4]。基于此,我们在临床医学专业的本科教学中,将《生理学》与《组织学》进行有机整合(机能与形态整合),结合以问题为本的教学(PBL)方式,探索在中国现有的医学教育体制下,建设了一门人体组织结构与其相应的生命活动规律直接关联、相互融合的综合性新课程《组织与功能》,寻找一种节能省时,有利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教学新模式。

二、课程整合的目标与思路

1.建设一门人体组织结构与其相适应的生命活动直接关联、相互融合的综合性新课程。教学内容的整合建立在原来自成体系的生理学及组织学的理论与实验课的教学内容的基础上,按器官进行结构与功能的整理与合并,形成结构合理、内容协调的新型课程,强调知识的整体性和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课程整合,把同一器官、系统的内容进行调整,删减重复内容,使学生在一个完整的系统组织、生理基础知识平台上进行学习,有助于提高学习效率。

2.探索一种高效传授医学基础知识的课程教学新模式。我们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相结合的办法来组织完成教学,其教学方法包括理论授课、实验训练和分组病案讨论(如PBL、案例讨论)等。

3.建设一支有能力胜任《组织与功能》教学任务的高素质师资队伍。根据《组织与功能》教学大纲的要求,教师应全面掌握整合内容即两个学科的知识,这同样需要一个再学习与培养充实的过程。我们计划通过组织关于《组织与功能》的集体备课活动;开展《组织与功能》教学互相听课活动;有计划地安排《组织与功能》课程组教师到临床进修充电;有计划地派遣短期外访(2010年、2012年已访芝加哥大学、寻机访台湾中山大学及国内浙江大学、北京大学医学院等教学改革有经验的部门)。

4.提高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综合运用知识的自主学习能力。我们坚持“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核心教育理念。明确学校在帮助学生获得信息、技能、思维方式及表达方式时,教会他们如何学习并提高学习能力。通过以小组讨论为核心的多种学习方法,培养具有良好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的学生。

5.培养学生的早期临床思维能力,提升医学教学质量。《组织与功能》的授课对象是二年级学生,处于临床思维能力训练的早期。由两门学科的教师针对二年级学生的学习要求,紧密结合理论授课内容,共同设计编写跨学科的、以问题为基础学习的病例。学生从病例的学习中,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找出存在的问题,确定学习目标,通过自学或小组学习掌握相关知识,并运用新获得的知识来解决问题。

三、医学生理学与组织学的整合形式及实施现状

1.教学能力的提升。教师在目前的教学体系中依然是重要的引导者。为了配合课程的整合,我们进行了生理学与组织学系的教师培训,主要通过教师相互听课复习相关知识,组织集体备课等形式,促进教师的知识更新和知识结构的完整,提升教学能力、提高教学质量。目前已经进行了2年的学习培训,达到相互熟悉教学内容的程度,计划再经过2~3年的实践,达到两个专业的教师能够充分胜任整合课程教学的水平。

2.教学学时及内容。整合后的课程名称为《组织与功能》(Tissue and Function),其中理论占90学时,实验课占72学时,小组讨论占8学时,6.5学分;而原教学时数则为64学时生理学理论,40学时生理学实验;30学时组织学理论,24学时组织学实验,无小组讨论,共9学分(见表一)。

教学内容的调整:依《组织与功能》的教学大纲,借两门学科融合的优势,在教学实践中按系统组织PBL式病例讨论(包括:血液病病例讨论,循环病例讨论,呼吸/消化病例讨论,泌尿/内分泌病例讨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3.形成客观、科学的评价体系。在改革教学模式的同时,为了更客观、更科学地评价教/学效果,我们对本课程的教学评价体系也进行了相应的改革,力图从多个层面反映教与学的真实状况,具体采取了:考试与考查相结合、知识与能力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教师评价与学生评价相结合多种方式。评价全程包括:期中和期末的理论考试(占50%),平时理论分章节考查(占10%),病例讨论的小组考核(占10%),实验操作能力考核,实验知识点的理论考试以及实验报告评分(占30%)。以期能从多角度评估学生的整体能力,学生及时获得老师的评价,了解自己的不足并不断改进,教师们也能及时获得教与学的反馈信息,发现学有余力或学习困难的学生,尽早给予指导和帮助。目前我们已经在2009、2010、2011级临床医学本科开展了三轮《组织与功能》教学实践,初步建立的量化评估体系是:

课程考试50%:期中理论考试20%,期末理论考试30%。

实验考核30%:实验操作考核10%,实验知识点理论考试10%,实验报告评分10%。

平时成绩20%:病例讨论10%,平时理论分章节考查10%。

四、课程整合的优势与不足

结合美国芝加哥大学医学院和台湾中山医学大学近十年来的医学教学改革以及我校近年的改革实践,《组织与功能》课程整合模式经过不断的调整与总结,与传统课程模式相比已经显现出明显的优势,具体体现在:以系统为线索,在组织、细胞、亚细胞和分子水平上,讲授组织学特征及生理学功能,利于医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与联系;理论上打破以课程为体系的传统的临床医学教学模式,加快对应用性人才的培养;缩短了教学时数,提高了单位学时的知识获取;锻炼了教师的教学,扩展了教师的知识面,为其适应将来的教学改革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在看到整合课程诸多优势的同时,我们仍需冷静思考改革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与措施,比如:(1)整合课程教学效果的优势何在?这应该在基础的后续课程和临床课程学习中体现和检验,我们必须进行跟踪研究与总结,才能获得真正客观的结论;(2)整合课程需要培养组织学。教师同时胜任生理学教学/生理学教师同时胜任组织学教学,逐渐改变目前两门课程教师同时到堂分别讲授同一器官的组织学与生理学的现状;(3)整合课程需要整合教材,目前国内外尚缺乏一部合适的组织与功能整合教材,难免给学生理论学习带来不便,我们目前已经在着手教材的编制工作。

参考文献:

[1]蔡锋雷,吴秀珍,鲍臻,李绍青.浅谈美国医学教育改革及其特点[J].西北医学教育,2012,20(1):58-60.

[2]刘瑞梓,鲁映青.伦敦大学玛丽女王学院基于系统整合的医学课程体系及其对我国医学课程改革的启示[J].复旦教育论坛,2008(5):90-93.

[3]路振富,孙贺一.日本最新确定的医学教育模式——“核心课程教学内容指南”简介[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1,5(2):58-59.

[4]乐江,余保平,朱思莹,蒋焜,邴运韬.美国医学院校教学模式改革新方向[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2,(1):120-122.

作者简介:彭碧文,女,副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神经生理学及医学高等教育研究。

通讯作者:万瑜,女,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神经内分泌学及医学高等教育研究。

基金项目:2011年湖北省高等学校省级教学研究项目

推荐访问:组织学 生理学 教学模式 整合 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