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裕文档网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能力培养为核心的基础医学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时间:2022-04-15 10:28:45  浏览次数:


打开文本图片集

摘   要: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基础医学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是顺应新时代医学教育发展趋势的需要,本质在于提高基础医学教育质量。通过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课内学习与课外学习相结合,教学与科研相结合,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推动教育教学改革,提高基础医学育人能够力,培养“基础厚、能力强、具创新精神”高级医学人才。

关键词:能力  基础医学  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2.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9)08(a)-0216-03

基础医学是临床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护理等医学相关专业课程的基础,是医学相关专业学生步入专业学习的桥梁。基础医学教育阶段着重培养学生掌握基本理论、技能,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临床思维及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进一步专业课程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基础医学的教学质量决定了医学的教学质量。对于医学相关专业学生而言,基础医学学习阶段至关重要。基础医学创新人才的培养要求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尤其是创新素养、终身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因此,教学过程的重点在于“授之以渔”,能力培养要求贯穿于整个基础医学教学过程始终。

1  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基础医学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必要

构建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基础医学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是应对医学教育发展机遇与挑战的必然要求。根据教育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关于加强医教协同实施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2.0的意见》(教高〔2018〕4号)精神,医学教育要紧紧围绕健康中国战略实施,关注人民健康,树立“大健康”理念,医学教育教学改革推进要以胜任力为导向,在教育技术方面要促进信息技术与医学教育深度融合,培养一流医学人才。教育部等六部门发布的《关于实施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的意见》(教高〔2018〕8号)将实施范围拓展到基础医学,并指出基础医学教育要服务国家重大需求,激励学生把自身价值的实现与国家发展紧密联系起来,引导学生关注人类健康等人类未来重大挑战,树立破解人类发展难题的远大志向,孕育产生新思想、新理论,鼓励学生在基础科学领域深入探索、坚定志趣。新时代的医学教育要求关注人民健康,树立“大健康”理念、“大卫生”理念,由以疾病治疗为中心转变为以促进健康为中心,注重学生创新素养、终身学习能力及实践能力的培养。医科与工科、理科等多学科交叉融通更需要基础医学教育这个桥梁和纽带。构建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基础医学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势在必行。

构建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基础医学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是贯彻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的必然要求。大学教育的首要追求就是一切为了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实现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就要求基础医学教育以能力培养为核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顺应医学教育规律为个体差异化的学生提供满足自身发展需要的丰富的学业选择资源和机会。

构建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基础医学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是基础医学教育发展的本质要求。基础医学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是基础医学教育发展的不懈追求。人才培养质量的评价归根结底在于人才培养与社会发展的适应度即学生的“胜任力”,基础医学教育阶段“胜任力”考量的核心便是学生面对新时代医学发展的创新素养、终身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基础医学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促进基础医学教育水平的持续提高,符合基础医学教育发展的本质要求。

2  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基础医学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策略

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基础医学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坚持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以学生的发展需要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整合好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拓展课程内涵,利用好“互联网+”课程资源,如慕课、微课、师生互动平台、虚拟仿真实验等,从封闭化课程走向开放化课程;创新课程形式,从体系化课程走向模块化课程,通过模块化课程间合理的搭配,衔接好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内容;精化课程体系,从学科课程走向综合课程,开展PBL教學,提升学生对医学世界的认知水平,既关注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又关注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规范教学大纲编制,依据基础医学学科特点,建立科学、严谨的教学体系。关注学生的发展需求,在教学内容的确定时,解析好单个课程结构的整体优化以及课程与课程之间的联系优化,处理好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衔接问题,实现教学内容的完整性与系统性,做到编制的科学性。在教学过程的组织中,遵循基础医学教学规律,创新教学方法与方式,加强教学组织的灵活性,注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学习投入,培养学生创新素养、终身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

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基础医学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坚持课内学习与课外学习相结合。在实施学分制的基础上,为不同专业学生乃至同一专业学生的差异化发展需求提供更多的选择资源和机会。落实以学生为中心,建设丰富的教学资源,开设必选课和任选课,开设新生研讨课,开设专家讲座,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开放创新实验项目、基础科研训练项目、社会实践项目等,依托国家级学科竞赛完善学科竞赛体系,打造课内学习与课外学习相结合的多层次、立体化教学体系。开展探究式、研讨式、项目式学习,加强师生互动,提升学生参与课内学习和课外学习的积极性和挑战性,引导学生树立以探索和研究为基础的研究型学习理念,培养学生具有医学的思维方式、研究方法以及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基础医学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坚持教学与科研相结合。推进教学与科研的融合,注重探索将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资源,积极以科研成果充实教学内容,建设开放式的实践教学平台,打造融高阶性、创新性、挑战度的各类型“金课”。依托教师科研项目,引导学生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加入开放创新实验项目,进行基础科研训练项目,拓宽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科研思维和科研能力,挖掘学生科研潜力,培育优质学生科研项目。依托国家级学科竞赛,完善自身学科竞赛体系。以学分制为基础,提高学科竞赛的学生覆盖率。设置创新类学科竞赛的选拔条件,激发学生参加各类项目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鼓励学生早期接触科研实践,实现学生百分之百参与项目教学。

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基础医学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坚持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学生考核评价一直是高等教育改革关注的热点问题。如何设计考核评价的内容和方式,增强学生考核评价的信度和效度,也是基础医学教育阶段不可回避的问题。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基础医学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从偏重知识考核转变为能力与知识考核并重,从偏重结果考核转变为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更加注重过程考核,通过对学生学习全过程的持续观察、记录、反思而做出发展性评价。在实践教学以及课外实践教学环节,形成性评价的比重不断加大。

3  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基础医学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效果

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基础医学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最大收益在于建设持续改进的质量文化。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基础医学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将质量要求内化为教师和学生共同的价值追求和自觉行为。按照学校人才培养目标、《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及有关行业标准,建立系统化的、覆盖教学全过程的评价体系、质量标准和反馈机制。加强日常教学过程的质量管理和监控,开展多层次、全方位、全过程的本科日常教学的质量管理和监控。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基础医学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强调学生学到了什么而不是教师教了什么,强调研究型教学模式而不是灌输型教学模式,强调个性化教学而不是“车厢”式教学,实现了将质量意识落实到教育教学各环节。发挥各级教学委员会对本科教学的审议、评议、监督、指导和咨询作用,严格执行教师职务评聘教学条件一票否决,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把准方向、贡献智慧。发挥教学督导组的监督和指导的作用,促进质量保障措施的落实。完善同行评价反馈机制和学生评价反馈机制,建立校内本科教学状态数据库,完善质量信息统计和分析机制,打造学院间教学交流平台,畅通教师、学生和管理人员沟通渠道,定期发布学院本科教学质量报告。通过完善内部教学效果评价反馈机制,加强社会第三方评价与反馈机制和外部评估与反馈机制等方面建设,通过在校生、毕业生和用人单位反馈结果,不断加强和改进教学工作。

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基础医学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促进了优质教学团队的建设。开放化课程、模块化课程、综合课程以及各类教学项目、教学竞赛的实施离不开优质的教学团队。根据实际教学运行情况,按照教学实际需要,建设适应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基础医学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高水平开放式的教学团队及教学组,加强教学团队内涵建设,抓好教师培训,发挥教学名师及学术带头人等高水平教师的传帮带作用,鼓励教学团队积极开展教育教学研究,拓宽青年教师职业发展空间,提升课程建设水平和教学质量。

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基础医学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升了基础医学教学质量。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基础医学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适应新时代特点和基础医学教育发展需要,教学质量明显提升,学生素质明显提高。近年来,学院在教学评估、认证、教师教学竞赛、学生竞赛及教学改革方面成果丰硕。2018年,培训的学生团队在第五届全国基础医学创新论坛及实验设计赛中获得一等奖3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教师在第三届全国基础医学青年教师讲课大赛获一等奖;获得吉林省教学成果奖三等奖2项;1个名师工作室入选首批“吉林省高等学校名师工作室”。

参考文献

[1] 王琳,李洪岩,李一,等.以胜任力为愿景的基础医学教师学习共同体的建立探讨[J].基础医学教育,2017,19(3):240-242.

[2] 杨巍,付海英,申耀楠,等.“5+3”医学生培养模式下“医学免疫学”理论课的教学设计与实践[J].中国免疫学杂志,2018,34(4):600-601.

[3] 杨煜,吕文伟,孙连坤.机能实验中心开放性创新实验探索[J].实验室科学,2018,21(3):108-111.

[4] 张方,陈广洁,钮晓音,等.北美医学整合課程体系在临床医学五年制本科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8(4):6-8.

[5] 魏静波,马思琪,曲银娥.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对基础医学课程整合的启示[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8(7):83-84.

[6] 毛峥嵘,马丽琴,彭慧琴,等.浙江大学病理学实验教学模式改革与实践[J].基础医学与临床,2018,38(8):1200-1202.

[7] 高淑贞,胡亮,蔡印,等.基于创新实践的探究性学习模式环境设计的思考[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8,35(5):183-185,200.

[8] 付坤,刘学军,王文权,等.普通高校本科实践教学质量管理探索[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8,37(4):210-213.

[9] 卫红飞,陆培信,李洪岩.“双一流”大学医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实验中心的建设与管理[J].生命的化学,2019,39(2):408-412.

[10]关飞,刘文琪,雷家慧,等.基于立体化教学体系的高等教育复合型人才培养和课程建设——以基础医学为例[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9(2):1-2.

[11]王洪才.大学创新教学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2018.

推荐访问:培养 实践 能力 创新 人才培养模式


[能力培养为核心的基础医学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