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裕文档网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寒凝证类痛经大鼠经穴左右红外温度及艾灸作用的研究

时间:2022-05-28 09:28:01  浏览次数:

zoޛ)j馞<m}&sӝ)?M5}&sӝtI4iC8t޽8}tӞwӍ׭8_?v5NyN6^M:N?^r'Mz|F(!材料与方法

1.1 动物

健康清洁级雌性SD大鼠,3月龄,性成熟未交配,体质量(230±20)g,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合格证号SCXK(京)2004-007。大鼠置于清洁柜中,实验室温度(23±1)℃、湿度(45±5)%。

1.2 艾灸材料

艾炷直径7.5 mm、高8.0 mm,底盘直径12.0 mm、高3.0 mm,北京中研太和有限公司。

1.3 主要药物、试剂与仪器

苯甲酸雌二醇注射液(宁波市三生药业有限公司,批号120207),缩宫素注射液(上海禾丰制药厂,批号120302);自制美兰染色溶液、20%乌拉坦。P640型红外热像仪(美国FLIR公司),BT223S电子天平(北京赛多利斯仪器系统有限公司),TX51显微镜(日本OLYMPUS公司),BC/BD-379HB卧式冰柜(青岛海尔集团)。

1.4 动物筛选及分组

每日定时细棉签蘸生理盐水,湿润后轻轻插入大鼠阴道约0.5 cm,转动后取出,将细棉签上阴道内容物均匀涂于载玻片。待在空气中干燥后,染色10 min,然后镜下观察涂片组织学变化,筛选出有大量白细胞及少量上皮细胞和黏液的动情间期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动情间期48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三阴交组、关元组,每组12只。

1.5 造模

参照文献[5-6]苯甲酸雌二醇注射结合冷冻法造模。皮下注射苯甲酸雌二醇(第1、10日每只0.5 mg/d,第2~9日每只0.2 mg/d),连续10 d。第6日给药后将大鼠放入-25 ℃低温冷柜,间隔2 h后开盖通气5 s,持续受冻4 h左右;待出现寒颤畏寒喜暖、蜷缩少动、朦胧欲睡、反应迟钝、呼吸微弱等症状和体征时取出,给药后冷冻重复至第10日。

1.6 艾灸方法

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第10日给药1 h后腹腔注射缩宫素2 U/只,随后关元组和三阴交组分别艾灸“关元”和双侧“三阴交”(固定大鼠后肢,止血钳夹住艾炷底座使其恰好接触穴区皮肤而不过于贴近,待灸炷燃剩1/4时,换取下一壮,连续3壮/穴)。模型组和正常组同时抓取,不予艾灸。

1.7 红外温度监测

第10日注射苯甲酸雌二醇后,肌内注射乌拉坦0.7 mL/100 g麻醉大鼠,剃毛器备皮暴露双侧三阴交、血海穴区。再将大鼠固定于透明鼠板,被摄对象置于红外摄像机镜头视野内,标记监测穴区。先记录各组大鼠灸前温度,然后正常组腹腔注射等渗盐水,其他组腹腔注射缩宫素后,对三阴交组、关元组施行艾灸,再记录灸后5、10、20、30 min红外温度。实验期间实验室温度保持在(23±1)℃、湿度(60±5)%。

1.8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实验数据以—x±s表示;重复测量资料采用多组重复测量资料方差分析;若服从正态且方差齐,组内采用配对t检验,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继以LSD检验;若不服从正态,采用秩和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艾灸对三阴交穴区红外温度的影响

重复测量分析显示,各组间双侧穴区温度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于监测时间均对温度有显著影响(P<0.05)。各组不同时点红外温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灸后与灸前比较,除正常组外,其余3组灸后30 min三阴交右侧穴区均比灸前温度显著降低(P<0.01);各时点组间左右温差比较未见显著差异(P>0.05)。结果见表1。

2.2 艾灸对血海穴区红外温度的影响

重复测量分析结果同“2.1”项。各组双侧血海穴区灸后30 min均比灸前温度显著降低(P<0.01);各时点组间左右温差比较均未见显著差异(P>0.05)。结果见表2。

2.3 艾灸对三阴交-血海连线红外温度的影响

重复测量分析结果同“2.1”项。灸后30 min各组双侧三阴交-血海连线均比灸前温度显著降低(P<0.01);左右温差比较,灸前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未见显著差异,三阴交组三阴交-血海连线左右温差显著增加(P<0.05);灸后5~30 min,模型组连线左右温差显著大于正常组(P<0.05);灸后5 min时,三阴交组连线左右温差显著小于模型组(P<0.05),但大于正常组(P<0.05);灸后10~30 min,三阴交组、关元组连线左右温差均显著小于模型组(P<0.05),与正常组未见显著差异。治疗组间比较,三阴交组对连线左右温差影响早于关元组。结果见表3。

3 讨论

热学理论认为,动物和人都是热辐射体,体表不同部位辐射出不同强度红外线。当某一区域发生生理或病理改变时,该区域新陈代谢发生变化,其分子热运动及红外辐射也将发生相应变化。红外热像技术可利用光学扫描会聚、光电转换及信号放大等系统,接收、处理体表红外信号,以图像形式显示体表温度场分布。研究发现,经穴与体表其他部位表现为不同红外辐射特性,皮肤经络冷负荷处理后,经络带皮肤温度变化较非经络带迅速;某些内脏疾病时体表相关穴位红外温度会上升或下降[5-6]。

有学者利用红外技术观察到体表存在基本符合十四经循行轨迹(包括高温带和低温带)的等强度红外辐射分布图,并处于动态变化中;正常状态红外热成像图呈左右基本对称规律;并将两侧对应的同名穴位温度差值过大作为经络失衡的依据[7-9]。

本课题组前期发现,寒凝痛经大鼠疼痛状态时,三阴交左右红外温度失衡,针刺三阴交、关元可缓解左右失衡[3-4]。但疾病状态下2个穴位经络连线左右温差有何变化,目前未见相关报道。艾灸是靠药物及温热作用防治疾病的外治方法,对于痛经镇痛作用效果显著。本研究再次采用红外热成像技术监测相关穴区及经线左右的红外温度,观察艾灸影响效应。结果显示,灸前,三阴交组三阴交-血海经络连线左右温差显著大于正常组和模型组;灸后5 min,三阴交组开始小于模型组,但仍大于正常组;灸后10~30 min,三阴交组、关元组均小于模型组,与正常组未见差异。而连续监测30 min,三阴交和血海穴区左右温差各组间均未见显著差异。可见,三阴交、血海单个穴区左右温差未见显著变化时,三阴交-血海经络连线左右温差出现灸前大于正常大鼠,而灸后10~30 min显著减小的变化。分析认为,三阴交-血海连线为足太阴脾经下肢循行的一部分,痛经时单个穴区未出现失衡表现时,经脉上的穴位间连线左右温差变化可反映脾经的失衡状态。并且,三阴交为本经穴位,关元为任脉和足三阴经的交汇穴位,二穴均可对脾经经气盛衰发挥调节作用;分别艾灸后连线左右温差显著减小,可以认为二穴均可缓解脾经左右失衡。两治疗组比较,三阴交组自5 min开始左右温差减小,而关元组自10 min开始减小,可见三阴交穴对经线失衡恢复作用早于关元穴。从标本理论分析,三阴交属本部穴,为经气汇聚区域;关元属标部穴,为经气弥散区域;说明经气汇聚处对经络左右失衡调节作用强于经气弥散处。从物理热传导看,灸局部三阴交温热传导距离小于灸远端关元,故三阴交恢复失衡作用要早于关元。灸后30 min,各组双侧血海穴区、三阴交-血海经络连线、左侧三阴交穴区红外温度均比灸前显著下降,考虑由于大鼠麻醉及四肢展开的固定体位,影响其正常产热散热平衡,故温度均下降。

综上,寒凝证类痛经大鼠三阴交-血海经络连线左右红外温差显著增大,三阴交右侧穴区温度显著降低。灸三阴交、关元可减小三阴交-血海经络连线左右温差,缓解经络左右失衡状态,且灸三阴交恢复失衡作用早于灸关元。

参考文献:

[1] 陈旭,杨欢,解秸萍,等.某大学女生月经及痛经情况调查[J].中国妇幼保健,2009,24(8):1116-1118.

[2] 汪培清,胡翔龙,许金森,等.人体体表十四经脉循行路线的红外热像显示[J].针刺研究,2002,27(4):260-261.

[3] 杨佳敏,沈小雨,罗丽.针刺不同穴位对寒凝证类痛经大鼠体表区域温度的影响[J].医学研究生学报,2014,27(9):900-904.

[4] 罗丽,朱世鹏,杨佳敏.针刺不同穴位对寒凝证类痛经大鼠左右三阴交穴区温度变化的影响[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5,30(3):824-825.

[5] 张玲,申松希,朱世鹏,等.寒凝证动物模型的建立[J].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37(3):248-250.

[6] 周华妙,郭勇.寒凝血瘀证小鼠动物模型的建立及评价[J].中国中医药科技,2010,17(1):1-2,7.

[7] 魏鹏绪,辛随成.经络和穴位的皮肤温度测量[J].针灸临床杂志, 2005,21(7):61-63.

[8] 胡翔龙,汪培清,许金森,等.人体体表循经红外辐射轨迹的主要特征和显现规律研究[J].红外与毫米波学报,2001,20(5):325-328.

[9] 许金森,汪培清,胡翔龙,等.冷负荷对人体体表循经红外辐射轨迹影响的初步观察[J].中国临床康复,2002,6(7):967-968.

(收稿日期:2015-07-23)

(修回日期:2015-08-12;编辑:华强)

推荐访问:艾灸 痛经 大鼠 温度 作用


[寒凝证类痛经大鼠经穴左右红外温度及艾灸作用的研究]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