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陌生人社会”理论视域下大学生自我教育与管理研究
时间:2022-05-28 18:35:03 浏览次数:次
[摘要]大学生的教育与管理归根到底是学生的自我教育与管理,在“陌生人”社会、网络媒体的交往环境下,大学生作为“反思的实践者”,如何在主体间性的理论范式下进行自我主体教育和理性交往,需要以一种自我体验式的历练来达到真正的自知自觉,即教育在于培养大学生成为“反思的实践者”,作为一种价值理念在大学生活乃至人生道路上引领自我。
[关键词]陌生人社会 主体间性 大学生 自我教育 反思
[作者简介]姜衍(1981- ),男,江苏南通人,南通大学学生工作处,助理研究员,硕士,研究方向为学生管理。(江苏 南通 226001)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5)17-0113-02
大学生的教育与管理是高等教育研究的基础性课题,围绕教育与自我教育、启蒙与自我启蒙的主客二分的传统思维,如何发挥学生的自我教育与管理的主体间性的成长体验,在“陌生人社会”大学环境的背景下,大学生的启蒙与成长逐渐从以外在客体教育为主转向以自我主体教育为主的教育范式。大学生的个体启蒙与群体交往,重新审视大学生交往的沟通方式和交往理性。大学生作为“反思的实践者”的存在,需要以一种自我体验式的历练来达到真正的自知自觉,即教育在于培养大学生成为“反思的实践者”,作为一种价值理念在大学生活乃至人生道路上引领自我。
一、大学自我教育与管理的外部环境
(一)大学生自我教育管理概述
学校管理的制度约束和价值关怀,开始逐渐关注大学生在自我管理与教育方面的推进,以文化育人的方式,借助校园活动来培养学生的自我意识、自主能力和自我教育与组织管理的能力。以学生为主体,将学校的人文价值、知识技术和宏观整合贯彻在自我教育管理中,结合“90后”大学生的群体特征和个体特性差异,在日常学生管理中充分体现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的价值理念。
“90后”的大学生自我学习能力较弱,自我管理意识缺乏,价值取向多元而迷茫困惑,法制观念淡薄,社会责任感真空,诚信意识淡薄,功利化倾向严重,团结协作和团体意识薄弱。他们依赖现代网络手段下的虚拟环境对话与交流,而社会学的“陌生人”社会理论与哈贝马斯的交往理性的语言考察,为我们理解网络环境下大学生的自我教育与管理提供了某种考察模式。
(二)大学生自我教育与管理的理论基础
1. “陌生人社会”的大学环境。“陌生人社会”以互不信任和冷漠为特征,人与人之间处处提防,人性冷漠,遇事互不关心。以学院、班级、宿舍为单位的三级模式成为个体交往的组织空间,大学里的人情世故和交往形式都依据社会规则而运行着,校园环境的存在为大学生自我体验和成长提供了充分社会化的平台。在“陌生人”校园环境的场景设置下,如何从理论的“陌生人”转化成具备同窗之谊、校友之情的“熟人”环境,是大学生在校期间的一门必修课。现代大学校园传统的交往形式依然存在,网络信息时代下,电脑、智能手机等设备为交往提供更广阔的空间,在新的环境下大学生主体间的交往需要理性对待。
2.主体间性下的理性交往。所谓主体间性,是指社会主体间人与人的关系和价值同一性的思考。从社会学和伦理学的角度探讨个体价值独立与社会价值统一性的关系,哈贝马斯认为人际关系的行为交往,区别以往主客二分的关系,认为交往行为是主体与主体之间的关系,这种主体间性行为将人的交往行为从传统的工具行为中解放出来,人们在交往中彼此理解、相互沟通,从而达到社会和谐。
哈贝马斯的“交往理性”,以主体间性的交往行为为人际关系的基础,以双向维度的语言对话为对应方式,区别于以往传统理性作为单一维度,以逻辑关系为命题的单个自我主体中心思维模式,通过知识的对象范式作为表达式。交往理性以“会说话的人”在生活世界的生存方式为线索,主张“非中心化”世界主体之间的理性表达式,突出人类语言的交往意义,交往行为是交往理性在主体间性上的具体应用。
二、大学生自我教育与管理的内在梳理
(一)“反思的实践者”
学习是大学生的主要任务,理论知识的积累与实践知识的尝试探索是大学生学习的双重任务。然而大学教育的核心,是让学生勇于探寻未知事物与未知世界,在失败中反思自身及世界——即成为“反思的实践者”。唯有在自我反思之时,才能达到真正的心智自由,只有经由批判性的自我评价,人们才能够意识到自己认识的局限性,只有成为坚持不懈的“反思的实践者”,才能避免天真地屈从于传统的“智慧”,才能在一定程度上获得个人的完善。让每个学生都作为或者成为一名“反思的实践者”,是大学人才培养的教育指南,也是大学应确立的教育目标。
(二)自我教育与管理
按照传统的教育管理理念,学生管理在于规范学生、管理学生、教育学生。在现代社会,尊重学生、服务学生,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着重强调学生主体地位的人本理念已逐渐成为主导思想。加强学生的自我教育与管理,也成为学生主体教育管理思想的具体一环。从学生个体角度而言,“只有自我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只有通过自我管理才能实现真正的自律。”
自我教育与管理是大学生作为“反思的实践者”的第一层面。学生仍然生活在家庭、学校、社会三者结合的教育与管理范式中,学生对家庭、学校和社会的认知与反思,构成学生对家庭、学校和社会教育与管理的条件反射。大学阶段是身心发展的成型时期,个体接受过的各种教育与管理都会在大学生的内心世界形成判断和抉择。在现代大学教育体制下,法律和学校的规章制度成为判断大学生行为准则的依据,大学生入校之初进行的入学教育,就是告知与学习法律和制度的优先程序。作为完全行为能力人,学生的自我认知与定位成为“反思的实践者”首先要开始思考的事情。
(三)自我启蒙与成长
“反思的实践者”的第二个层面即在自我启蒙中成长。自我教育与管理的过程与目的在于让自己在实践中反思自我,进行自我批判与启蒙,即在大学教育与管理实践中运用自己的理性去思考自我、优化自我,在挫折和失败中成长、成才。青年学生充满朝气与活力,有理想、有抱负、有激情,思想开放、思维活跃、崇尚自由、敢于挑战传统、勇于批判。但心智尚未成熟、缺乏社会经验,易于冲动、自律性不强。反躬自省是自我启蒙的开端,自我既是自我思考的主体,又是自我反省的对象。所谓自我启蒙,即将自己真正看作主体性的人,在自我批判中实现自我意识的觉醒与自我心智的成熟。
通过自我启蒙,作为“反思的实践者”才能真正达到心智自由,良性引导自我教育和管理,从而不断完善自我。自我启蒙是个体体验的过程,个体的成长往往受到自身的成长背景、个性和经历等多种因素影响,大学生的成长、成才也需要在学生事务中体现。学生自我管理组织是大学生自我教育与管理的重要平台,有利于激发学生的主体自觉性,培养团队协作与组织管理能力。
三、大学生自我教育与管理的实现途径
(一)扩大群体交往空间——缓解“陌生人”困境
高校的学生管理以学院、班级和宿舍为单元划分为三级管理模式,学生之间也往往以宿舍、班级和学院为单位构成群体交往空间。以学院为纽带的交往群体,在一定知识背景、学科门类等要素影响范围内存在,有利于专业知识的学习和交流,对于大学期间的学习、考研、就业等都有着重要的“帮带传承”作用。其缺陷是不利于跨学科、学院的沟通交流等,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适应能力。
全校范围内的学生组织,每年新生开学都会积极纳新,吸引新生力量加入学生组织。对于新生而言,有利于走出传统三级模块的区域限制,扩大了群体交往的空间,缓解“陌生人”环境带来的紧张,更快地适应新的大学环境,踏上大学学习生活的节奏。不同院系、专业融入一个学生群体,通过组织交流会、日常活动等增进彼此之间的感情,努力营造“家”的氛围。学生组织丰富的活动内容、多样的活动形式,可以舒缓在宿舍、班级等交往空间中因学习压力、人际交往矛盾等积聚的心理负担。学生个体在学生组织的群体交往中努力寻找归属感和认同感,通过共同的努力营造“熟人”环境,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大学环境之“陌生人”困境。
(二)构建主体交往平台——消解“虚拟交往”依赖
现代大学生大多运用以网络语言为媒体的交往方式,从交友对话、网络游戏到网络购物、网络创业等,以火星文、喵星人语等为非主流的网络名词,对传统对话方式的影响蕴含着时代特征和群体差异。网络媒介的交往方式,也伴随着网络陷阱等欺诈行为,交往理性的思维模式在审视陌生环境下网络语言的理性交往时,主体间性的交往本身已经从彼此信任与防欺诈结合在一起,交往的多元与虚拟世界存在的有效性都无法阻止信息时代的网络生存模式与生活方式对大学生社会交往的影响。
学生组织为个体交往搭建主体性平台,按照主体间性理论范式,主体之间在公共场合的群体交往,有利于让学生走出“宅”的状态,减少宅在宿舍专注网络的时间,消解现代大学生对“虚拟交往”的依赖性。从文字语言、网络语音交往方式回归面对面的“对话”方式,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也有利于提升学生的仪表体态等综合素质。学生组织为主体交往提供公开场合场域,通过各种历练,坚定意志,健全人格,锻炼心理素质,增强团队意识。这种平台在一定程度上消解当代大学生对于虚拟网络的生存生活依赖,从技术异化中重拾人际交往的初始状态,从更高层次而言,也是对技术革命的某种生存反思。
(三)营造理性交往氛围——在“反思实践”中成长
现代大学生对于课程学习的热情远远低于参加校园活动的激情,反思这种现象,我们发现课程学习往往枯燥、无聊,不少大学生是在应付点名和考试中糊弄日子;而校园活动基于学生的兴趣、丰富多彩,因此学生更愿意投入其中。这种“本末倒置”的状态是大学生对于应试教育的逆反。“学霸”与“学渣”共存于大学的校园,孰优孰劣,却也不能一概而论!
中国学生对于理论知识的学习和追求成绩的成功远远强于西方学生,但学生自主意识和综合素质却远远落后。中国学生的学校生活对于个人能力的培养严重不足,如何在“反思实践”中成长、成才需要重新审视。当代大学生作为“反思的实践者”,在“陌生人”环境里通过个体体验进行自我教育与管理,通过在实践中反思,达到自我启蒙与健康成长。而学生自我管理组织为大学生的自我教育与管理提供了相应的平台,缓解“陌生人”困境,消解“虚拟交往”依赖,在实践中锻炼自身的个人能力、提升综合素质,主体在群体理性交往中反思实践,铺就自己的成长历程。
[参考文献]
[1]熊庆年.高等教育管理引论[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
[2](英)罗纳德·巴尼特.高等教育理念[M].蓝劲松,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
[3](英)韦恩·K.霍伊,塞西尔·G.米斯克尔.教育管理学:理论·研究·实践[M].范国睿,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4](德)尤尔根·哈贝马斯.重建历史唯物主义[M].郭官义,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
[“陌生人社会”理论视域下大学生自我教育与管理研究]相关文章
- 创新教育视域下高中地理教学探析
- 积极心理学视域下高职院校和谐校园文化建设
- 高职特色专业建设视域下的教学团队建设与实践
- 多模态视域下的英语口语教学策略研究
- CDIP视域下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 权力规制视域下的校院两级管理改革路向研究
- 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下青少年网瘾问题的路径探析
- 垃圾分类视域下的环境教育研究
- 美丽中国视域下的低碳创新城市建设
- “中国新动画学派”视域下动画电影的传统文化符号构建
- 党员干部政治理论学习感想心得范文
- 党员干部政治理论学习感想心得范文3篇
- 法院2021年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会上的讲话范文5篇
- 理论中心组学习重点发言稿 理论中心组学习总体国家安全观发言材料
- 党委中心组学习发言材料 理论中心组学习总体国家安全观发言材料
- 我国政府会计理论基本问题研究
- 大时代下管理会计理论研究的现状与展望
- 管理会计理论研究的现状和前瞻
- 中心组学习总结 2022年度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情况总结报告范本
- 2022年度态工作能力(理论文章)【优秀范文】
- 毕业生大学生活鉴定总结【5篇】
- 大学生党员集体学习总结_
- [2020年党员教育培训工作总结报告]发展党员报告范文
- 大学生党课学习总结报告
- 【2020年党员教育培训工作总结报告】发展党员报告范文
- 入党发展对象培训班心得体会 [XX大学生发展对象心得体会三篇]
- 党校结业个人总结【大学生党校个人总结(多篇)】
- 2020发展党员工作总结_发展党员工作总结报告
- 党员教育培训工作总结2020 党员教育培训100例
- 大学生党员个人总结 学生个人感言简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