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裕文档网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发酵工程在食品工程中的具体应用及前景展望

时间:2022-05-29 13:14:01  浏览次数:

摘 要:在食品加工与制造的悠久历史中,一直有着发酵工程的身影,而在食品行业发展的过程中,发酵工程技術也在不断发展。随着生物技术成果在发酵工程中的应用,其工程技术体系不断完善,技术层次趋于生态化,有效提升了自然资源的利用率,在食品工程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比如说在食品添加剂、油脂生产、功能性食品、单细胞蛋白等领域中。由于发酵工程的生物技术性质,以及食品行业的发展需求,未来发酵工程的发展前景是不可估量的。

关键词:发酵工程;食品工程;具体应用;前景展望

民以食为天,随着社会的发展,食品加工与制造行业不断进步,有关于食品工程技术的研发也在不断深入。发酵工程技术属于生物应用技术,在食品工程中有着悠久的历史,以及重要的地位,为人们带来了多样化的饮食,让人们得以追求更高的食物品质[1]。现代化的发酵工程,集合了多种现代化的发酵技术,其中最突出的技术进步,就在于引入了生物技术,通过DNA重组、细胞融合、分子结构改造等技术方法,让发酵技术展现出了新的风采。

1 发酵工程在食品工程中的具体应用

1.1 食品添加剂

随着人们生活品质的提升,对于食物的追求不再止步于温饱,色香味俱全,成为人们对于食物的新追求。而在食品加工与制造中,食品添加剂成为了食物增色添香不可获取的物品,但是,一些食品添加剂其实会危害人体健康,逐步被市场所淘汰。随着人们对于食品安全重视度的提升,消费者对于食品添加剂的敏感度提升,食品加工与制造企业开始着手于,应用于生物技术制造可食用色素及香料,以降低其危害。

1.2 油脂生产

在生物资源日益短缺的情况下,动植物油脂生产难度加大,现代发酵工程技术提出了生产微生物油脂的理念,为这一问题的解决提出了方向。微生物资源丰富,而且微生物大多富含不饱和脂肪酸,对于人体健康有益,采用现代发酵工程技术,能够实现微生物油脂的大规模系统化生产[2]。

1.3 功能性产品开发

功能性食品是在人们已经解决温饱问题的基础上,对于食品生产与制造行业提出的一个需求。功能性食品除了能够满足人体的营养供应需求外,还能够调节身体的生理机制,在疾病治疗中发挥着辅助作用。现阶段,市场上较为流行的功能性食品多为真菌类产品,比如说酵母菌颗粒、乳酸菌素片等。而在这些真菌类功能性产品的生产过程中,如果以天然真菌为原料,是不太现实的,还是需要采用生物发酵技术,大量繁殖药用真菌。

1.4 单细胞蛋白生产

微生物除了富含不饱和脂肪酸外,还含有大量的蛋白质,而这些蛋白质人类、动物都可以直接食用,而且完全能够满足其生理活动的需求。从食品研发方面来说,微生物具有巨大的潜力。应用发酵工程技术,企业可实现单细胞蛋白生产,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获得较大的经济效益。

2 发酵工程的应用前景展望

食品生产与制造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热点行业,因为食品不仅关系到人们的日常生活,而且与人类的可持续发展息息相关。在食品行业发展过程中,发酵工程由于得到了充足的资金支持和人力资源支持,迅速发展,成为了食品工程中不可获取的技术力量。而且,这一技术的发展与应用,同时也带动了生物技术的发展,在现代化的发酵工程体系纵膈,发掘新型微生物品种、培育新型发酵菌种、稳定细胞数目、设计生物器具是主要的工作内容,而这些其实都与生物科学息息相关,所以,发酵工程技术的发展,其实就意味着生物技术的进步,促进了生物技术的高端化、精细化发展。作为一种生物应用技术,发酵工程与现阶段社会发展的主基调“生态环保,绿色节能”是一致的,就比如说应用微生物生产油脂及单细胞蛋白。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在未来,食品工业必然脱离传统农业与家庭的限制,在广阔的技术领域得到长足的发展,而发酵工程技术,则会是食品行业发展中的助推剂。现阶段,生物工程技术已经出现在了人们生活的各个领域中,相关的资金投入不断增加,而发酵工程作为生物技术在食品工程中的应用代表,一定会有着更加光明的发展前景。

3 结束语

发酵工程是食品工程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早在古代,人们就会使用发酵的食物来保存食物,或者是获取更加丰富的食物风味。而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在生物技术成果的支持下,传承已久的发酵工程技术焕发出了新的活力,并且形成了新的工程体系,现代化的发酵工程包括菌种选择和培育、发酵工程控制、提炼可食用产品三个阶段,为现代化食品加工与制造提供了技术支持,逐步影响了人们的生活,成为了食品行业与生物领域关注的焦点[3]。

参考文献

[1]刘晓柱,李银凤,于志海,刘晓辉,唐维媛,黄名正.新建本科院校酿酒工程专业《发酵工程原理与技术》课程教学改革与探索[J].广东化工,2018,45(03):211-212.

[2]何峰,项俊,方元平,徐春,向福.以能力培养为导向的基于工厂化生产实践指导的“发酵工程”教学研究与应用[J].微生物学通报,2018,45(03):642-647.

[3]宋存江,王淑芳,钟成,杨淑慎,贾士儒.基于在线开放课程新形态教材建设的探索与实践——从iCourse教材《发酵工程实验教程》说起[J].高校生物学教学研究(电子版),2016,6(04):9-12.

作者简介:

徐硕楠(1996—),男,满族,河北承德人,单位:陕西科技大学大三学生,专业:生物工程专业。

推荐访问:工程 发酵 展望 前景 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