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裕文档网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浅谈公共图书馆科普活动组织方式

时间:2022-05-29 15:00:02  浏览次数:

【摘 要】神十航天员“太空授课”拉开了全民科普的新篇章,科普基地如何与时俱进,创新科普活动方式,丰富科普活动载体,再次成为热门话题。本文就公共图书馆利用自身优势,突破科普瓶颈,提高科普效果进行了探索。

【关键词】图书馆;科普活动;组织;创新

2013年6月20日上午10点,神十航天员在太空给地面的学生讲课,让孩子们了解失重条件下物体运动的特点、液体表面张力的作用。这是中国首次开展的太空科普教育活动。 “太空授课”意义非凡,老师与学生进行“天地对话”,激发了学生的科学兴趣。这种面对面的,身临其境的课堂,让学生们感到可亲、可感、激动人心;让学生好奇、快乐、充满激情。[1]这种科普方式的效果不仅是简单的传授知识,更将进一步激发广大青少年对宇宙空间的向往、对学习科技知识的热情。通过天地对话这种授课方式,也把神秘的航天科技逐渐渗透到全民科普教育之中,为全民科普的组织形式创新带来了新的启迪。

1.科普的概念及现状

科普教育是把人类已经掌握的科学技术知识,包括科学思想、观念、方法以及精神等,通过多种形式和渠道,广泛地传播到国民中去,从而促进社会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发展,它是促进“科教兴国”战略实施的必经之路。[2]

目前,基层科普活动存在“四大瓶颈”:形式单一、内容陈旧、参与面窄、资源不足。省市级以下的科普基地很少开展科普活动或即便开展效果也不理想。一些科普活动室甚至沦为老年活动室或棋牌娱乐室。科普讲座、宣传橱窗、横幅等常用的活动形式很难满足居民获取科普知识的需要,而且单一的活动形式也难以吸引居民参与到科普活动中来。

2.公共图书馆科普活动组织方式创新

如何突破科普活动形式单一这一瓶颈,作为重庆市首批科普基地之一的重庆图书馆,在创新科普活动形式中求新求变,拓宽途径,以阵地建设为抓手,创新科普活动方式,丰富科普活动载体,寻求突破“四大瓶颈”的实践良方,科普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2.1创新科普模式,拓宽普及范围

2.1.1开通图书流动服务车

2012年科技活动周期间,重庆图书馆流动图书车正式投入使用,极大地拓宽了图书馆科普服务的辐射范围。流动图书车开通后便装载着科普读物,走进街道社区,走到市民身边,免费为重庆市民提供便捷的科普读物借阅服务,使广大市民真正做到足不出户即可享受图书馆的科普资源,切实从细微处提高民众的人文科普素养。

2.1.2公共图书馆“一卡通”系统正式运行

2012年5月,由重庆图书馆牵头实施的全市公共图书馆一卡通系统正式运行。一卡通系统运行后,实现了全市主城九区公共图书馆的通借通还,有利于公共图书馆的科普资源共享,让边远城区的市民享用更多、更好的重庆图书馆的科普文献资源,享受更方便、更快捷、更优质的科普服务。

2.2丰富科普载体,打造科普品牌

2.2.1青少年科普移动图书吧

青少年是提高公民科学素养过程中的重点人群之一。科普图书是科学普及的最主要途径之一,也是提高公民科学素养的重要工具,因此研究和满足青少年对科普图书的需求既有利于青少年自身的发展也有利于公民科学素养的提高。重庆图书馆落实专人常年致力于青少年科普服务,采取“走出去”的方式,每年定期或不定期携带精心挑选的自然和人文类科普图书期刊,到社区、到学校举办展读活动,并将这些趣味性强、图文并茂的科普图书赠送给社区和学校图书室,使基层科普阅读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

2.2.2科普讲座

讲座具有受众广、公益性、及时性、针对性等优势。重图讲座利用品牌效应,打造文化精品,追踪社会热点,成为重庆市传播科普知识,普及人文知识、传播人文思想的一个重要公共文化服务平台。如日本核泄漏事件后举办的身边的核知识专题讲座,5.12地震后举办的防震自救的专题讲座等为广大市民送去了“及时雨”。食品安全单场讲座及健康大讲堂系列讲座更是深受听众青睐。截至2013年6月,共举办讲座200余场,其中科普知识讲座50余场,平均每场到场300人左右,深受群众的好评。

2.2.3科普展览

展览坚持把握社会文化主旋律与积极引导百姓精神需求相结合,共举办“科学认识自然变化”、“ 我的绿色生活圈”“珍惜生命,学会生存,热爱生活—地震科普知识展”等展览20场,观展人数近6万人次。对营造文化氛围、丰富市民的文化生活、提高市民的科学文化素质,传播科学知识取到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2.2.4全民科普阅读

围绕百姓关心的社会热点问题和关系到百姓切身利益的内容开展社科普及活动,重庆图书馆开辟“重图科普图书借阅专区”。结合“科技活动周”、 “世界读书日”、“图书馆服务宣传周”等大力开展科普阅读推广活动,开展了图书漂流、真人图书馆、视障读者阅读新设备展读、“图书馆,我来了—进城务工家庭参观图书馆”、“我为残障读者讲电影”等一系列读书活动,每年吸引万余人次亲身体验当今阅读的新理念、新方式,引导市民阅读的新风尚,较好地发挥了统一思想、凝聚共识、提高科学素养的作用。

3.科普活动组织方式的效果分析

综观以上组织方式,由于在内容和形式上都经过精心策划,读者参与面普遍较高。通过调查我们发现,流动服务形式的科普、科普讲座、科普展览、科普阅读比较容易被科普对象接受,表示喜欢的市民均超过了被调查对象的70%,而宣传橱窗、横幅等组织方式受到冷落,表示喜欢的市民比例不足10%。目前重庆图书馆已经基本不采用这两种方式。调查结果还显示,中老年市民多数倾向参加科普讲座、科普展览等方式的活动,并关注科普的实用性和实现、时效性;而青少年大多对趣味性较强的科普展览和科普阅读更感兴趣。此外,还有超过20%的青少年表示,如果科普讲座采用“真人图书馆”之类的新颖方式,他们将更愿意参与进来。可见、传统的方式注入新鲜的元素,同样能达到吸引市民参与科普活动的效果。近年来,重庆图书馆积极发挥本馆特色,借助服务品牌增强科普活动影响力,成为市民开展继续教育的重要阵地,深受广大市民好评,连年荣获“重庆市科技活动周组织工作和科普活动先进单位”称号。

【参考文献】

[1]殷建光.“太空授课”是一堂全民素质课.四川文明网,2013-06-20.

[2]牛红艳.青少年科普教育活动的实践与探索.图书馆建设,2007(3).

推荐访问:科普活动 浅谈 组织 方式 公共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