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裕文档网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互联网是青年的,也是长者的

时间:2022-05-30 11:49:02  浏览次数:

有一拨人正列队走来,“陷”入互联网中不能自拔,他们是当年曾谆谆告诫我们的中老年长者

除夕夜,为了抢发红包,61岁的老周右手食指杵在5.5英寸的手机屏幕上,四五个小时没脱手。这是他加入互联网红包热潮的第一个春节,参与感爆棚。他对自己的要求是,“每个红包都不允许错过”。一晚上下来,发了22个红包,2600元,抢到40个红包,不到170元。

根据腾讯企鹅智库发布的《互联网红包报告》(以下简称《红包报告》),除夕微信红包收发总量80.8亿个,老周贡献了1.4亿分之一的份额。

2015年中国网民人均一天上网时长5.24小时,与2014年基本持平

更引人注意的是,跟老周一样的高龄贡献者越来越多。《红包报告》显示,用户从年轻人开始向老年人扩张,高龄红包用户群的使用频次和粘性不断加强。而在使用习惯上,年轻人更注重娱乐性,年长者则更在意金额多少。

在一项“用户可接受的红包最小金额”调研里,年龄在19岁的以下的用户对“0.01-1元”的可接受度在46.3%,五个年龄区间排位最高,而50岁及以上占比排名最低—34.3%,且10.9%认为单个红包应超过10元。这个置身爸爸妈妈甚至跻身爷爷奶奶的互联网用户群体,用他们的实际行动阐释了一个道理—“有钱,任性”。

身处西北三四线城市的老周也想不通,出身优越的90后们为何会为一个1块钱的红包疯狂。“我们小时候收到最小的红包也要1块钱。”他向《博客天下》回忆。在抢到一个0.01元的红包后,他跟爱人吐槽,一辈子第一次收到一分钱的红包。

过往,老周给小孙子发几千块的红包,也没看他怎么感激,今年在家族群里给这些晚辈一起发,每人拿到手的还不到200元,但个个开心地“要上天”。孙子一会发表情跪谢他的红包,一会跟着其他晚辈发言说“爷爷宇宙第一帅”,在他身旁一直催他发,还老劝他“你一次少发点,不然过几天玩啥。”

事后,老周问几个孙子辈为什么喜欢微信红包,钱又不多,孩子们的答案五花八门—“好玩”,“像跑100米比赛一样(刺激)”。

老周发现,红包对于家里的晚辈来说成了一种竞赛式的游戏。以除夕为例,刚开始只是普通发红包,到后来有人提议摇骰子,到最后大家变成了晒照片比赛,有比丑的、比嘴大的、比脸大的、比胖的等。

这种边玩边发的互联网红包已经完全打破了过往的标准,比如现实生活里至少200元起步的红包数额。他粗略算了一下,自己今年发的红包数额不到往年的三分之一。省了钱不说,跟晚辈们也更亲近了。过往孩子们没人看春节晚会,都各玩各的,今年小孙子外甥女第一次在他身边坐了几小时。“明年接着玩。”他说。

对于刚退休、加入老年人行列的老周来说,智能设备就像他的另一个新职场。为了提高自己的使用技能,他经常和棋友讨论,比如最近有什么好用的APP、照片怎么处理、怎么拍一些可以发布到QQ空间和朋友圈的短视频。过去一年,他曾花一个月测评了各类股票相关的APP,以确保自己能收获最有利的信息。最近,他又喜欢上了给小孙子拍短片,正在跟着老同事学习怎么做简单的视频剪辑。

这种亲友教授是老年人学习互联网的主要方式之一。武汉大学互联网全龄化实验室发布的《中老年人使用互联网情况调查报告》显示,通过亲友教授学习使用互联网的中老年网民占比最高,达45.0%,而通过自学学习使用互联网的中老年网民占比43.3%,二者所占比率基本相同。除此之外,社区学习和中老年网络培训班仅各占3.3%,其他途径只有5%。

老年人互联网市场的快速发展引发诸多关注。根据全球调研巨头Kandar发布的《中国社交媒体影响报告》,在中国,社交媒体的使用率正在不断的增加,16岁到25岁的消费者仍然是最多使用社交媒体的群体,同比增长18.7%,而55岁及以上的消费者群体的社交媒体使用率增长了4.7个百分点,增幅接近一倍。

但其中,33.3%的中老年人在使用互联网时会遇到困难,缺乏互联网相关知识和技能,是很多中老年人不愿深度参与互联网活动的关键。

敏锐的商家们开始蠢蠢欲动。在百度搜索栏,输入“中老年上网教学视频”,可得到3960000个信息,教学视频五花八门,教使用QQ的、教玩游戏的、教怎么下载APP的,其中一些点击量上百万。各大图书网店也有专门的图书课程售卖,标题中多带着“速成”“最简单”的字样。

从《中老年人使用互联网情况调查报告》来看,这些中老年人目前的需求很简单,在各类互联网应用使用率中,前三名依次是网络新闻(71.7%)、网络游戏(28.3%)、网络视频(23.3%),而全国网民普遍使用的音乐、购物、学习等功能极少使用。

在提到最常用的APP时,老周只提到了四种门类,炒股、新闻、游戏、视频。他的手机里只有一款音乐类的软件,下载之初,是为了听相声和京剧,后来他一口气下载了所有经常要听的,就很少再打开,上一次使用,还是四个月前,为了给小孙子找一首适合表演的儿童歌曲。

但老周反对中老年人需求简单的调查,相反,他觉得中老年人对手机使用需求的要求很高,只是目前很多APP没有照顾到他们的需求。他曾搜过很多有关健康管理、线上诊疗的APP,试用了一段时间,发现里面涉及到的信息冗杂到无从判断。有一次,他胳膊和腿上莫名起了些小疙瘩,不疼也不痒,他懒得去医院,随手拍照上传到一款问诊APP里求诊,整整一天,他接收到十几条诊断消息,有人说皮炎,有人说是慢性湿疹、治不好会反复发作,也有说像急性湿疹、得赶紧治疗不然可能引发皮肤糜烂,还有说这种湿疹得提早治疗不然可能引发皮肤癌。

上面回答问题的看着都是些专业医生,他有点吓着了,第二天一早就去医院,大夫看完,说就普通过敏,吃点药就好。一回到家,他就卸载了那款APP。最近,他又新下载了四个视频类APP,还计划今年多下载些没尝试过的APP玩一玩。

跟他跃跃欲试的兴头劲相反,在记者接触的很多年轻人中,过去一年很少有人开拓新的使用习惯。26岁的李小姐只增加了uber和小咖秀两个APP。25岁的穆先生因为工作原因,添加了三个摄影类APP。21岁的小赵每月都会添加些新游戏APP,但很快也会卸载,使用超过三个月的只有一个。他们越来越偏向寻找到最简单的APP,一直用下去,而非三四年前,通过不停使用各类最新的APP,获得某种新鲜和满足感。

从上网时间来看,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3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2015年中国网民的人均一天上网时长5.24小时,与2014年基本持平,年轻人在使用时间和频率上增长乏力。而老年人的上网时间有所提升,15.3%的中老年网民多于3小时,1-3小时之间最多,占比40.7%。

老周是互联网中老年用户里的种子选手,每天上网时间多达7小时,3小时股票盯盘,2小时游戏,2小时电影,基本已经形成习惯。爱人说他是“长在电脑上的人”,走在哪儿都抱着电脑和手机。女儿则担心他的健康问题。

对于这些开始沉迷于互联网的老年人,年轻人也开始关注,知乎、微博里,有“我爸沉迷手机游戏,求助怎么治他”的提问,有“老妈通宵追剧你怎么看”的无奈,也有“爷爷上微博发表言论,跟人吵起来气得血压高,怎么破”的担心。ID为苍狼的网友在贴吧留言:智能机对老年人不是便利,是送往医院的催化剂,请手机商高抬贵手,多生产只有电话短信支付功能的老年手机。

推荐访问:互联网 长者 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