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时代”公共图书馆阅读推广的创新实践
时间:2022-05-30 11:56:01 浏览次数:次
摘 要 阅读推广是亲民、惠民、育民的文化实事和民生工程,也是公共图书馆在新时期、新环境下实现创新驱动和转型发展的重要举措。“微时代”不断刷新着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也深刻改变着阅读推广的内外部环境。论文分析了当前阅读推广的三个环境变量,并结合上海青浦的阅读推广案例,探讨了公共图书馆阅读推广在“微时代”的创新实践。
关键词 阅读推广 环境变量 数字阅读 微时代
分类号 G252.1
DOI 10.16810/j.cnki.1672-514x.2016.01.008
Innovative Practice of Reading Promotion by Public Library in the Micro-era:Taking Qingpu Reading Promotion as an Example
Zhang Hui
Abstract Reading promotion is the cultural and livelihood projects, that is close to the people, benefit to the people, cultivating to the people, and it’s an important measure of the public library to realize the innovation-driven and transforming development in the new period and the new environment.“Micro-era” constantly refreshed with people"s production and living style, also changed the reading promotion’s internal and external environment. This paper analyzes three environment variables of the reading promotion. Combined with the case of reading promotion in Qingpu, itdiscusses the innovation practice of reading promotion by the public library.
Keywords Reading promotion. Environment variable. Digital reading. Micro-era.
阅读的推行、推崇未必只有“大”方能广之,反而有时“微”却能化开,更能教化。“微”,客观上看,是一种环境,一个时代,众多的微平台、微媒体、微资源、微服务,息息相关着人们的生产、生活和生态;主观上看,是一种理念,一种态度,一种精益求精的精神,是“细节决定成败”。因此,全民阅读推广不应一味地追求“高大上”,更应“微而密”“微而精”“微而深”,接地气,聚人气,关注细节,以人为本,持之以恒,积极借“微时代”之势,通过对阅读推广渠道、平台、载体、内容等的整合、集聚、叠加、提升,微而广之,微言大义,真正让公众成为阅读的创造者、倡导者、传播者和受益者。
1 “微时代”阅读推广的环境变量
图书馆、读者、学校、社区及一些合作的企事业单位、图书馆活动与服务,构成了传统的阅读推广环境。但随着政府职能转变的深入,读者与受众结构的年轻化、多样化,以及传播、互联媒介、方式和内容的便捷化、人性化,当下阅读推广的整体环境发生了质变,倒逼公共图书馆从以往单向的、点到面的“办阅读”向多维度、社会化的“推阅读”“促阅读”转型深化。
1.1 文化环境
党的十八大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指出,要进一步健全和完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现代”意为文化管理和服务理念、方式、方法的创新、革新,即要从“办文化”向“管文化”转变,促使公共文化从“独乐乐”向“众乐乐”发展。阅读推广作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一环,也要与时具进。图书馆不仅是阅读推广的组织者,更应是倡导者;不仅是阅读推广的供应者,更应是合作者;不仅是阅读推广的始发站,更应是枢纽站。目前,国内的阅读推广活动大多是图书馆自行开展,阅读推广活动的影响力不大,参与面狭隘。而移动互联则可以让公共图书馆把更多有益的阅读资源整合集聚到一起,通过大数据技术和云计算方式,使得阅读推广服务更加精细化、人性化,从而不断提升和积累用户的忠诚度,真正让阅读推广上通下达、四通八达。
1.2 受众环境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第35 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4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6.49亿,微信用户总数突破6亿。2015年微信平台首份数据研究报告显示:“18至35岁的中青年为微信的主要用户群体,占比86.2%”。可以看出,“移动互联”已经成为当前人们的重要生活方式,同时微媒体拥趸了大量年轻用户。过去,以图书馆界为主导的阅读推广习惯于“抓两头”,即更偏爱老年群体和少儿群体,因为这部分群体的可控度相对于青年和中青年群体更高,推广模式相对符合公共图书馆既有的阅读推广平台、渠道、资源和内容。然而,青年、中青年群体则是社会生产力提升和现代化建设的主要贡献力量,这部分群体的整体素质如何,直接关系国家繁荣和社会进步,阅读推广必须在“抓好两头”的基础上,带动“中间”,借微时代之势,为中青年群体、社会大众创造和营造“4A”(anytime、anywhere、anybody、anyway)阅读生态,扩展阅读推广的有效受众,积聚阅读推广的忠实粉丝,提升大众的知识水平及人文素养。
1.3 阅读环境
今天,微博、微信、微电台等五花八门的微应用正不断改变和刷新着人们的交流、交互、交融方式,以移动互联为标配的“微时代”不仅营造了“人人、时时、处处”可创造、可参与、可传递、可分享的社交生态和朋友圈子,也颠覆了传统的阅读环境和阅读习惯,因此阅读推广应是多元的、多维的、多样的,应由传统“馆与人”“书与人”的交互升级换代至“人与人”的交流和交融,成为以阅读为基线的社交网络,让民众在互动性的网络体系中共同创造阅读、体验阅读、分享阅读、促进阅读。
2 “清阅朴读”项目的创新实践
“清阅朴读”全民阅读推广是上海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示范项目,被列入2014年上海市公共文化建设创新项目名录,先后获得全国阅读推广优秀案例、上海市群众文化优秀活动项目、市第八届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最佳创新奖等荣誉。其中的“家庭图书馆种子计划”入选上海地区《服务创新 转型发展——图书馆“十佳”服务创新成果》。
该项目自2013年创建以来,不断创新深化,转型发展,致力于将传统的阅读推广资源与微博、微信、微讲座、微活动、微阅读、微管理等“微时代”产物和服务进行整合、叠加、提升,强化阅读推广的即时性、生活性、迅捷性、便利性,不断提升用户的阅读体验,营造了浓厚的悦读风尚。
2.1 微平台,大推广
“清阅朴读”一方面狠抓既有数字阅读平台建设,联通了18个大型数据库,包括CNKI中文期刊全文数据库、维普科技论文库、中国资讯行、慧科新闻等专业数据库及区图书馆自建的吴越文化地方文献资源库,同时还增配了百科视频、在线考试学习系统、英语网校、冰果英语、软件通等寓教于乐的学习资源,惠及群众在线阅读、学习和体验。2013年,数字阅读资源下载75 123次,访问85 134人次;2014年上半年数字资源下载45 681次,访问78 136人次。另一方面积极迎合“微时代”环境,探索推进“三微一刊”创新发展,形成了以微博、微信为窗口,微论坛为延伸,集数字图书馆、手机阅览室、电子书借阅、网络论坛、读书服务视频等为一体的阅读新媒介体系,受到广大读者和用户的关注和欢迎。截至2014年底,“清阅朴读”微博粉丝数13 158人,累计发微博6000余条。微信粉丝数1733人,周均发布推送信息十余条。微论坛注册会员1792名,累计发帖99 128条。《清阅朴读》刊物累计发行7期,通过街道、村居、企业、馆外服务点等渠道免费向市民发放。此外,“清阅朴读”项目于2014年组建成立青浦阅读推广联盟(QRPA),进一步拓展了社会化阅读推广平台,联盟成立以来累计开展读书活动184场,参与15 414人次,发放阅读推广资料5000余份。
2.2 微活动,广参与
丰富多彩的活动是阅读推广的直接体验,也是公共图书馆的相对优势。之所以“相对”,是因为随着市民素质的普遍提高,人们对于阅读活动多元化、多样性、多层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以往大多由公共图书馆主办的“高大上”的阅读活动已不能完全适应当下的文化生态,必须更多、更好地依托社会各界的有益资源,开展适应性、人性化的“微活动”,凸显便民、惠民和育民,促进人人参与阅读、创造阅读、共享阅读。“清阅朴读”项目在不断深化“请进来”的同时,更积极践行“走出去”,继创设“社区还书箱”之后,于2013年启动了“家庭图书馆”种子计划,让青年馆员们走进小读者家庭,共同打造属于孩子们的小小图书馆;与巴士公交公司合作,在公交车上设置阅读推广专架,把最新阅读资讯、文化信息及时介绍给市民;走进中小学开展“小青团”卡通人物进校园阅读推广课程,发放“阅读礼袋”;2014年更创新推出了“同城一本书”“万家点书”两项阅读推广惠民活动,其中“万家点书,倡导全民阅读”活动由市民从新华书店挑阅书籍,凭读者证外借,由图书馆买单,归还后编目出借,这种由市民自主采购公共图书的创新之举,既凸显了群众的阅读主体作用,也激发了民众的阅读热情。
2.3 微服务,强惠民
“清阅朴读”项目秉承无微不广、无微不至的服务理念,不断强化阅读推广“门到门”“点对点”无障碍、无缝化的服务体系。纵向上形成了以区级图书馆为枢纽、9家街镇图书馆为支撑、184家农家书屋为延伸的多层结构;横向上覆盖和联动监狱、部队、企业、社区、学校以及50余个馆外服务点,推动了社区阅读、企业阅读、校园阅读、家庭阅读等互相融合、彼此渗透、共同发展的良好格局;受众上实现了城区的、乡镇的、原住的、外来的,不同国籍、不同年龄和不同身份的各类群体全面覆盖。该项目针对少儿读者设计推出了“彩虹桥”少儿读书月、科普实践、国学导读等一系列童趣版活动;针对老年读者开展书画展、读书交流、故事会等高龄版活动;针对残障读者开设盲文阅览区,提供电子读书器外借、盲用计算机培训等;针对外来务工群体积极对接“蓝天下的至爱”三送活动,定期开展送讲座、送图书、送培训等活动。同时,在新收犯监狱、青浦监狱等设立馆外服务点,既提供书刊导读等常规服务,更安排专家讲座、专题展览等特色服务。
2.4 微管理,稳运行
“清阅朴读”的诞生,靠的是创新、创意和创造,是对“微时代”社会特征、文化规律、阅读推广特点的准确把握,而该项目的常态长效运行和发展,则是靠“细微决定成败”的管理意识和手段。一是制度托底。“清阅朴读”制定实施了《“清阅朴读”全民阅读推广项目创建规划》《阅读推广项目资金管理的细则规定》《“清阅朴读”阅读推广项目人才团队建设实施方案》《青浦图书馆“清阅朴读”读书沙龙管理办法》《青浦区“家庭图书馆”种子计划协议》《“清阅朴读”阅读推广青年人才成长计划》等一系列规定、细则,从制度层面规范和细化了项目运行,从而常态长效。二是队伍保障。致力于阅读推广志愿者的招募及培训,截至目前志愿者团队已有近百名注册会员,包括教师、公务员、学生、企业员工等,并以此扩展形成了读书沙龙、文学沙龙、管理者之夜、妈妈爸爸读书俱乐部等一批社会化阅读群体。三是宣传造势。积极借助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上海市民文化节、青浦淀山湖文化艺术节、青浦市民读书节等品牌文化工程,拓展和提升“清阅朴读”的影响力和辨识度。其中,“家庭图书馆”种子计划、读书微博、数字阅读推广等案例,先后得到《解放日报》《新闻晨报》《青年报》《劳动报》《图书馆报》等媒体争相报道。2013年关于“清阅朴读”的市级媒体报道达104篇,2014年关于“清阅朴读”的国家级媒体报道6篇,市级媒体75篇。
3 “微时代”阅读推广的几点思考
“微时代”的到来,一度引起了图书馆界的质疑和恐慌,一时间,“狼来了”呼声四起,业界对民众在“微时代”环境下容易形成的阅读内容碎片化、阅读兴趣读图化、阅读方式快餐化以及阅读过程跳跃化等产生担忧和焦虑。但“微时代”确实来了,且不会逆转,于其嗤之以鼻、疏远排斥,不如主动作为,化危为机,把既有的阅读推广优势叠加、融合到“微时代”环境中,延伸和拓展一系列微平台、微阅读、微服务、微管理,通过转化和提升,让公共阅读推广在“微时代”实现跨越式发展和突破。
3.1 要善于开拓“新蓝海”
阅读推广是当代图书馆履行使命所必须拓展的一项服务,已经成为图书馆的核心竞争力。公共阅读推广不仅要在服务内容上跨界,也要在传播渠道上跨介。服务的跨界,应以阅读为基础,延伸拓展一系列“阅读+”的特色活动和服务,将阅读推广与人们的生产、生活关联、整合、叠加,创新、创意和创造“阅读+旅游”“阅读+健康”“阅读+交友”“阅读+投资”等五花八门、丰富精彩、社会大众的阅读需求和体验,不断激发人们的阅读兴趣,培育民众的阅读能力。推广的跨介,关键在“互联网+”,应注重运用和深化互联网思维,构建跨媒体、跨渠道、跨平台的多维推广体系,构筑一张亲民惠民、覆盖全民、虚实结合的阅读推广网络,让受众零成本参与阅读、共享阅读。
3.2 要善于当好“守门员”
现代阅读推广更为注重的是知识的交流、人际的交互和情感的交融。公共图书馆作为阅读推广的倡导者、合作者和枢纽站,既要“开好门”,致力于阅读推广网络的布局、拓展和完善,促进人人参与阅读、人人创造阅读、人人享有阅读,保障大众拥有平等的、无门槛的阅读权、交流权、发声权、评判权,也要“把好关”,着力于阅读推广氛围、环境、生态的净化与美化。不能因为还权于民就撒手不管;不能因为没有门槛就杂乱无章;不能因为没有约束就低俗庸俗甚至恶俗,而是要引导、引路和引领,要依托图书馆参考咨询、情报信息、图书服务、活动指引等优势能力,激励民众开展有益的阅读和正面、积极、健康的交流、交锋,要探索建立健全阅读推广的“负面清单”,坚决抵制“三俗”化的阅读及阅读后行为,要让普罗大众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框架体系下,以阅读促进人的综合素养的全面提升,以阅读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以阅读促进唤醒民众的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文化自醒和文化自强,从而为推动实现伟大“中国梦”凝聚强大的民心民意,提供源源不断的智力支持、文化条件、精神创造。
3.3 要善于培育“阅读系”
移动互联时代,人人都可以在新媒体语境下成为信息的生产者和传播者。因此,公共图书馆要善于融入和贯通“微时代”话语体系,创新运用“互联网+”“阅读+”思维,创造性地使用新潮语言、网络用语、社交网络元素、线上线下活动等,创意一系列亲民、惠民、育民、启民、悦民的阅读推广服务,不断强化图书馆行业和阅读推广工程的公转力以及民众自媒体的自转力建设,犹如“太阳系”运转那样,健全和完善“阅读系”,既切实发挥民众的阅读推广主体作用和自转功能,使其自觉成为阅读的参与者、创造者、传播者、推广者,同时深化和提升图书馆的阅读倡导、指引、沟通、服务能级,产生强大的向心力、驱动力,让阅读推广真正成为“众乐乐”的文化民生工程。
3.4 要善于启发“掘金力”
书籍中蕴藏着知识、资讯、信息、先进的文化、超脱的理念等,阅读则是掘金的过程,成功与否不在乎阅读载体的纸质化、电子化还是移动化,关键在于阅读时人们脑海中的“挖掘机”是否运转,能否产生思维、思考和思辨,可否形成对于文字、文章的主观感受、理解和感悟。从这个角度而言,基于微媒体、微平台的微阅读未必一定是浅阅读,这是阅读的唯物辩证。因此,公共图书馆既要依托传统服务网络、服务资源和服务优势,促进人们进行纸媒性的深阅读,也要在“微时代”环境中积极探索、变革和创新,树立交流也是一种阅读、评论也是一种阅读,传播也是一种阅读的理念,激励和引导广大的阅读推广成员、粉丝、民众依托移动互联的媒介和互联互通的平台、活动及服务,通过对有益的书籍、好的作者、精辟的论述、先进的理论理念甚至是经典的段落、字句的交流交锋、评点评论、转发、收藏、朋友圈发布等,促进阅读推广受众的共同思考、体会、领悟,既有利于好的资源文献的二次、多次阅读、循环利用,也有利于人们在信息交换、知识交融、思维交锋中激发个体思考的意识和能力,形成一种独特的深阅读模式,从而读有所思、读有所感、读有所获。
4 结语
总之,公共图书馆要牢固树立发展的意识、辩证的意识、民生的意识,与时具进,与“微时代”同行,创新和深化公共阅读推广的外延和内涵,扎实做好“互联网+”“阅读+”两篇文章,接好阅读的地气,聚好推广的人气,不断健全和完善亲民、惠民、育民、启民的阅读推广服务体系,切实促进人人参与阅读、人人创造阅读、人人享有阅读。
参考文献:
[ 1 ] 范并思.阅读推广与图书馆学:基础理论问题分析[J].中国图书馆学报,2014(5):4-13.
[ 2 ] 崔波,岳修志.图书馆加强阅读推广的途径与方式[J].大学图书馆学报,2010(4):124.
[ 3 ] 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第3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2015-02-03].http://news.mydrivers.com/1/381/381898.htm.
[ 4 ] 王波.图书馆阅读推广亟待研究的若干问题[J].图书与情报,2011(5):32-35,45.
[ 5 ] 谢蓉.数字时代图书馆阅读推广模式研究[J].图书馆论坛,2012(3):23-27.
[ 6 ] 郑章飞.图书馆阅读推广理论与实践研究述略[J].图书馆论坛,2010(6):46-51,132.
[ 7 ] 贺金剑.论文化改革的必要性[J].今日中国论坛,2013(21):37-38.
[ 8 ] 吴志敏.社会阅读推广与公共图书馆使命:兼论罗湖区图书馆阅读推广实践[J].图书馆学研究,2011(4):86-89.
[ 9 ] 蒋一平,季亚娟,王醒宇.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创新实践与思考:以浙江工业大学图书馆为例[J].图书馆学研究,2014(20):84-87,99.
[10] 彭华.浅阅读时代图书馆阅读推广创新研究[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4(7):132-134.
[11] 杨新力.转变文化发展方式 加快文化改革发展[J].江苏社会科学,2010(4):1-3.
[12] 段梅,范丽娟,赵晖.南京理工大学图书馆的阅读推广创新[J].大学图书馆学报,2011(4):86-89,115.
[13] 万力明.阅读推广:助推图书馆腾飞插上另一只翅膀[J].当代图书馆,2011(1):7-11.
[14] 张剑.图书馆开展全民阅读推广活动的对策与建议[J].
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12(2):91-95.
[15] 吴振忠.晋级激励机制在图书馆阅读推广活动中的运用研究[J].大学图书馆学报,2011(3):21-24.
[“微时代”公共图书馆阅读推广的创新实践]相关文章
- 社区实践个人工作总结5篇
- 实践活动心得总结3篇
- 关于红色文化实践活动的感想10篇
- 红色文化实践活动报告3篇
- 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实践研究
- MOOC环境下使用Visual,Studio制作动态网站课程的理论与实践
- 基于科学计算和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的数值计算方法课程改革与实践研究
- 高职“绿色食品生产”实践教学改革与实践
- 2022年在“四学四大”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动员部署会议上的讲话
- 2022年度阅读《实践论》心得体会【精选推荐】
- 创新发展作文锦集
- 大学生创新精神学习心得感悟3篇
- 高中地理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策略探讨
- 试论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 就业压力背景下会计专业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研究
- 生药学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的研究
- 2022年度中国区域创新能力评价报告(2022年)
- 2022年度人才赋能创新,创新驱动区域经济高质发展——上海“体悟实训”感悟(全文)
-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食品教学模式改进研究
- 企业党工团建设工作方法的创新
- 最新弘扬时代精神优秀作文800字优秀四篇(精选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