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网络环境下流动党员管理机制的创新
时间:2022-05-30 17:14:01 浏览次数:次
摘 要:网络信息技术的迅速普及及其开放性、交互性特征,使应用这一手段创新流动党员管理机制具有了可行性。在理念上,要实现由注重对党员的组织管理向注重为党员提供服务转变;在方法上,要突出对流动党员的动态管理;在服务上,要以以人为本为根本目标。
关键词:流动党员;管理机制;网络信息技术;改革创新
中图分类号:D2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1605(2010)03-0018-04
流动党员的大量出现是近年来社会转型进程中各级党组织面临的新情况。为了实现对流动党员的有效管理,必须探索符合实际、行之有效的方法。在这方面,利用先进的网络信息技术,建立起流动党员的管理平台,能大大提高管理工作的效率和水平。开展流动党员网络化管理是一项探索性、创新性的工作,必须结合各部门、各单位的实际情况,从管理思想、管理方法、服务内容等方面进行机制创新。
一、利用网络信息技术加强对流动党员管理的可行性
在互联网日益普及的现代社会,利用信息技术加强对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不仅是提高管理效率的现实需要,也是实现管理现代化和发展电子党务的必然要求。
目前,随着流动党员的日益增多,管理的难度也越来越大,传统的管理模式已经难以适应面广量大的流动党员教育管理的现实需要。这些年来,各级党组织都在积极探索对流动党员进行有效管理的途径和办法。诸如延伸管理、属地管理、双向协同管理、集出集管、散出集管、散出散管等,采取严格组织关系接转、组织找党员、党员找党员等办法,加强流动党员身份管理和联系。这些做法为管好、教育好流动党员,巩固党的组织基础发挥了有益的作用,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就总体而言,这些做法基本上还是传统管理手段的延伸,均不同程度地受到时空条件的制约,有时实际效果并不理想。进入新世纪,互联网在我国的应用得到迅速普及,使得利用互联网对流动党员进行管理具有了现实的可能性。这就要求我们转变思路、大胆创新,积极探索网络环境下流动党员教育管理的新机制。
网络技术的特点和优势,使运用这一手段创新流动党员的管理机制具有可行性。
第一,运用网络技术对流动党员进行管理能大大提高管理效率和水平。网络技术的突出特点是高效快捷性,它不受时空条件的制约,是过去任何一种曾经使用过的信息传播技术所无法比拟的。当前,一些西方国家政党已开始利用网络技术加强同党员和各阶层民众的沟通,不仅密切了党与民众的联系,巩固了党的组织基础,而且提高了组织工作的时效性,值得我们借鉴。
第二,我国目前许多地方已基本具备运用网络技术对流动党员进行管理的条件。近年来,全国已经建立了许多家党建网站,而且还在不断增加,这些网站覆盖了全国许多地方党的基层组织,表明运用互联网络对流动党员进行管理已具备一定基础。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要建立全国党员信息库,加强党员动态管理;并明确要求在2010年底基本完成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网络一体化建设,这都为实现对流动党员教育管理机制的创新提供了充分的条件。
第三,运用互联网开展流动党员管理,顺应了建设开放型政党、拓展党建新领域、提升党的管理理念的要求。进入新世纪,党中央一再提出要推进党务公开,增强党组织工作的透明度,使党员更好地了解和参与党内事务。运用网络技术对流动党员进行管理,无疑会促进党务公开和党内民主建设进程,增强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同时,这也顺应了实现党自身的现代化、促进党员全面发展、使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的要求。
二、创新管理思想,转变管理理念,树立服务意识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工业化和城镇化的步伐不断加快,人才和劳动力流动越来越普遍和频繁,流动党员人数的逐年增加是必然趋势。显然,传统的党员组织管理机制已经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带来了党员流动性大、组织关系接转难、党费收缴难、党的基层组织活动开展难等一系列实际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党员管理由过去的封闭半封闭走向开放、由传统走向现代、由单位管理走向更广泛的区域管理,是社会发展的必然。对党的组织部门来说,就是要改变传统的工作方式和工作思路,树立新的管理思想,在管理意识和观念上勇于创新。
同时,要迅速建设一支既有党建理论素养又懂现代信息网络技术的新型党建工作队伍,这是当前建设党建网络阵地的必要措施。这支队伍不仅应当具有较深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而且要具有强烈的政治使命感和责任感。他们要主动学习现代化的管理知识和技术,提高自己的信息素养和技能,积极协调管理部门与外部环境的关系,采取开放的态势,采用性能良好的软件和硬件,建立高效的流动党员管理网站,提升流动党员管理的效能。
传统的管理理念偏重于对党员的组织管理,而对党员的服务却重视不够。在流动党员不断增加的形势下,这种状况严重影响了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向心力。由于流动党员的特殊性,他们在工作地或创业地往往会遇到许多问题和困难,更渴望得到组织的关怀与帮助。党组织要搞好对这一群体的管理工作,就必须转变传统的重管理、轻服务的管理理念,更加注重服务,注意将管理寓于服务之中。因此,要在突出党建网站固有职能的基础上,强化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功能,体现“大党建、大服务”的办站理念。例如,增设一些政策法规、就业指南、致富信息等栏目,为提高党员的创业致富能力创造条件;设立“党员信箱”、“留言版”等,实行网上定期接访,听取党员和群众的意见,在网上解疑释难。对流动党员群众反映的困难和问题,应及时协调相关部门办理,使广大党员干部“有疑问网上查询,有困难网上求助,有需求网上满足,有线索网上提供,有见解网上发表”,把党建网站建成流动党员干部群众的信息之家、办公之家、解难之家。
基于网络的流动党员信息服务,能大大提高管理工作的效率和水平。在信息服务过程中,党的组织部门要树立全面服务的思想,及时满足流动党员各方面的服务需求,积极创造为流动党员服务的条件,采取一些人性化和有亲和力的服务方法,使之真正做到面向每一个流动党员。
三、创新管理方法和内容,强化流动党员的动态管理
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加强和改进流动党员管理,加强进城务工人员中党的工作,建立健全城乡一体党员动态管理机制。”[1]这为加强流动党员管理指明了方向。利用互联网络对流动党员进行管理,是一种现代化的党务管理手段,在大大提高管理工作效率和水平的同时,还需在管理方法和内容上进一步创新。
一是要在各级党组织中建立完备的党员信息库。目前,流动党员主要有这样几种类型:(1)进城务工经商的党员;(2)动迁居民党员;(3)退休后二次就业,处于流动状态的党员;(4)国有企业下岗职工中的党员;(5)毕业后、就业前的学生党员;(6)复原转业后、就业前的复原专业军人党员;(7)人才流动、出国、出境人员中的党员。面对多种类型的流动党员,传统党员管理方法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党员的动态信息难以把握。由于掌握的党员信息不准确、不对称、不完备、不及时,使管理上出现盲点,给管理工作的有效性带来很大影响。针对党员流动性不断增强的实际情况,必须对党员实行信息化、网络化管理,充分利用信息共享、信息传输等先进的信息资源管理方法,对党员的分布、构成、流动等情况进行城乡一体化的动态化管理。各级党委要及时将流动党员的相关情况录入党员基本信息数据库中,实行信息化管理,做到联系对象明确、联系责任落实。信息库中的内容,应包括流动党员的基本情况、联系人与被联系人的电话、流动去向等,以便实现对流动党员的数量、去向、思想、职业“四个明白”。
二是建立流动党员网站。全面推进“党建上网工程”,是实现流动党员网上管理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各级党组织要高度重视,制定相应的政策措施,像推进“政府上网工程”一样推进“党建上网工程”。建立设置合理、内容丰富的流动党员网站,可以把“口袋党员”、“隐形党员”、游离于体制外的流动党员组织起来,确保党员无论流动到何处,都能够很容易地通过网络学习党的最新文件、参加组织生活、行使党员的权利、接受党组织的管理教育和所分配的具体任务等,增强流动党员对组织的归属感。还可以在网站上建立“学习窗口”,围绕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党风廉政建设等方面的教育内容,开设如政策宣传、形势报告、思想交流、理论探讨等栏目,及时公开党的有关文件,发布党组织的要求、党建情况和培训教育内容等信息,便于流动党员突破时空限制,方便、快捷地接受党组织的教育,提高自己的党性修养。
三是建立“网络支部”。各级党组织要完善已建或在建党建网站的栏目设置,开设“网上党支部”、“流动党员在线”等作为教育、管理流动党员的窗口。要强化对网络窗口的管理,完善内容,提高更新频率。首先,要及时录入党支部的活动安排及相关材料,使流动党员能随时随地在网上点击阅读,并按照党支部的活动要求,通过网络参与组织生活,如学习文件、交流讨论等。其次,为每一位流动党员配置电子邮箱。党支部可以根据党员的不同情况随时寄发有关材料,流动党员也可以通过邮箱寄发其合理化建议、意见和思想、工作、学习方面的汇报材料。再次,通过“流动党员在线”这一互动性栏目,加强同流动党员的交流与沟通,及时解答他们在外地工作、生活和学习中遇到的疑难问题。
四是建立信息动态管理系统。要树立“全国一盘棋”的“大党建”观念,通过“建、联、挂”“派、跟、报”等方式,加强条块结合和区域合作,创新流动党员管理体制。建立单位党建和社区党建的互动机制。加强流出地和流入地党组织之间的互动,“坚持以流入地党组织为主、流出地和流入地党组织共同管理。构建流出地与流入地党组织密切配合、有机衔接的流动党员管理机制”[2]。根据流动党员群体的异质性,建立形式多样、切合流动党员实际的分类管理机制。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全国性党建工作信息网络系统,实行各级党组织层级对应、每个党员身份对应的网络认证。依托网络实现党内基本信息共享、传输和查询,方便流出地和流入地党组织就流动党员党费缴纳、参加活动、工作业绩等方面的情况进行信息互换,形成组织与组织之间、组织与党员之间自动联系、互不脱节的管理机制。建立党员信息共享机制,有利于流出地和流入地党组织定期统计分析流动党员管理状况,研究健全党的组织、开展党的活动、发挥党员作用等有关问题,切实实现党组织与党员的互动、流入地与流出地的互动、党建工作与经济社会发展的互动。
五是建立党员民主考核评议新机制。采用现代信息技术,借鉴居民身份证方式,为每一个流动党员配发IC卡,作为全国通行的党员有效身份证明和全球通行的虚拟网络党组织的身份标识。此卡应含有党员的基本信息,包括何时何地入党、党费缴纳情况、参加组织生活情况、奖惩情况、年度登记注册情况等,具有唯一性、合法性、灵活性和系统可读写性。流动党员可以通过IC卡进行党费缴纳、参加网上党组织活动,有关党组织也可以随时调用和查看流动党员的最新个人情况,包括参加组织活动和接受教育培训的相关情况。在注册审核管理上,对超过规定时间一年以上且无正当理由不登记注册的,严格按党章有关“三不”党员的规定处理,切实保持党员队伍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以此卡的记载为基础,将可以建立起新的流动党员民主考核评议机制。
四、创新服务方法和内容,实现以人为本的服务目标
随着互联网络技术的继续发展,我们还可以不断创新流动党员在线服务的方法和内容。以Web2.0为代表的新的网络形态的出现,使得网络服务更加个性化、互动化、平等化和细分化,这为流动党员的管理和服务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条件。网络服务具有突出的优势和特色,党的组织部门要学习现代网络信息服务的理论和实践,借鉴其他信息服务部门的经验,结合自身情况,围绕以人为本这个目标进行服务方法和服务内容的创新。
一是设立常见的在线咨询服务。首先,设立流动党员电子邮件服务。电子邮件是因特网上应用最广泛的一种服务,它具有投递准确、迅速、便捷的特点,深受用户的喜爱。利用电子邮件开展流动党员信息咨询服务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针对性。在流动党员网站的网页设计中,要在适当的位置提供E-mail地址,以便与每一个流动党员进行及时的交流和沟通,解答他们工作和生活中的困难和问题,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其次,利用即时软件(IM)服务。即时软件具有即时互动的特点,能够在线传输文本、图形、声像等多媒体文件,与利用者(一个或多个)进行互动沟通。尤其是针对流动党员遇到的一些共性问题,开展群体交流十分方便。利用IM软件进行在线、离线咨询还具有省钱、省时、省力等优点,只要接入互联网,就可以开展咨询服务。为了减轻流动党员和信息服务人员的工作负担,还可以将常见的问题制作成问题集,直接从问题数据库中调出解答方案,提高服务效率。再次,利用BBS论坛提供服务。BBS是一种很常见的网络应用,它以论坛帖子的形式在公告板上发出,解答提出的问题。流动党员可以将问题在论坛上发出,再由相关的工作人员给予解答。
二是提供在线展览和阅览服务。在线展览是实现党员教育管理和服务功能的重要形式,具有不受时间地域限制、展览内容灵活、展览形式多样的特点。可以根据当前党政中心工作或社会热点问题,举办反映有关事件、专题或人物活动历程的展览;还可以联系历史和现代的变迁,以图片、文字或多媒体形式展示社会历史巨变,等等。在线展览可充分发挥数字信息的特点,结合主题,以丰富多彩的表现手段和耳濡目染的表现形式,使流动党员教育获得最佳效果。
在线阅览是提供在线信息服务的一种重要形式。通过不断充实、更新在线阅览的党建知识内容,可以又好又快地实现党建知识和信息的整合和浓缩,便于流动党员及时准确地获取所需的党建知识和相关的政策信息。不同党建网站提供的在线阅览形式和内容是不同的,党建部门要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来确定服务内容。在软件设计时,要考虑流动党员的特点和阅读习惯,尽可能采用效果良好的阅读形式,尽量满足他们多样化的需求。如不仅要设置党建知识在线阅览的相关栏目,用来指引流动党员准确及时地获取相关的信息,还应包含一定数量的其他栏目,包括一些休闲娱乐资源的设置,提供视频点播、娱乐服务等,以满足流动党员网站综合性服务的需要。
三是提供在线检索服务。在线检索服务,能够把检索到的结果通过不同形式直接表现出来,在流动党员数字信息数据库以及静态信息网页当中,可以有文本、图形、图像、声音、多媒体以及超文本等多种存在形式。在Web网页的构成中,通过不同设计可以达到不同的表现结果,常见的形式有静态网页和动态网页。在一般的网页网址搜索工具中,如Google、Baidu等,都能够帮助我们搜索到许多静态网页和相关的动态数据库。同时,要加强对流动党员信息知识的培训,使其具备一些必要的检索技巧和一定的信息素养,以提高他们的检索效率。在采用检索语言(档案信息检索中自然语言和人工语言)、搜索引擎等方面,要提供多种检索入口和途径,便于流动党员进行比较、选择和优化,从而获得自己所需要的党建知识或信息。
总之,在信息化浪潮面前,积极探索运用信息网络技术开展流动党员管理工作,将有助于实现对流动党员管理工作的理念、方式、方法和手段的创新,提高管理效果,有效地解决近年来党的建设面临的这一新课题,因而对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具有多方面的积极意义。□
参考文献:
[1]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G].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52.
[2]中共中央办公厅.关于加强和改进流动党员管理工作的意见[N].人民日报,2006-06-29.
责任编辑:王清明
[试析网络环境下流动党员管理机制的创新]相关文章
-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中基金管理机制的发展现状与政策建议
- 高职院校顶岗实习学生流动党员管理机制研究
- 加强和改进外来有害生物入侵管理机制
- 流动党员管理制度 流动党员管理制度
- 全面从严治党背景下下流动党员管理服务的探索
- 2024流动党员教育工作经验材料
- 创新发展作文锦集
- 大学生创新精神学习心得感悟3篇
- 高中地理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策略探讨
- 试论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 就业压力背景下会计专业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研究
- 生药学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的研究
- 2022年度中国区域创新能力评价报告(2022年)
- 2022年度人才赋能创新,创新驱动区域经济高质发展——上海“体悟实训”感悟(全文)
-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食品教学模式改进研究
- 企业党工团建设工作方法的创新
- 环境保护学生建议借鉴四篇
- 环境学专业实习工作总结范文3篇
- 环境学专业实习工作总结范文3篇精选
- 环境管理职员年度总结汇报
- 街道环境卫生总结工作汇报材料
- 2021街道环境卫生总结最新汇报参考
- “环境规划与管理”课程教学探讨
- 环境会计研究及其创新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环境会计论文好写吗
- 2015年最新好写会计论文题目 环境会计论文好写吗
- 国外环境会计对中国环境会计借鉴-会计学毕业论文-本科毕业论文-毕业论文 环境会计论文好写吗
- 最新创业网络营销方案案例2021
- 初中生与网络文化
- 网络化教学平台在成人教育中的应用研究
- 网络化背景下农业气象服务需求探究
- 计算机病毒与计算机网络安全
- 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与防范措施
- 计算机网络安全防御策略
- 浅谈高校校园网络安全管理
- 计算机网络安全与病毒防范探讨
- 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在网络安全维护中的应用
- 上一篇:强化老龄党员教育管理及发挥作用的思考
- 下一篇:上海:加强“两外”单位党员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