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裕文档网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浅谈非在职党员社会化管理

时间:2022-05-30 17:21:01  浏览次数:

【摘要】党员服务社作为加强和促进非在职党员社会化管理的新模式,要强化宣传,完善体系,夯实党员服务社社会化管理基础;突出特色,寓教于乐,丰富党员服务社社会化管理内容;立足需求,强化服务,建成党员服务社社会化管理家园。

【关键词】基层党建 党员服务社 社会化管理

根据非在职党员所在生活区就近参加组织生活的原则,设立党员服务社区,利于解决非在职党员居住地远离所在党组织,参加组织生活不方便的矛盾。胜利油田孤岛社区朝阳六村党员服务社自2008年4月成立以来,以拓展推进区域化党建思想文化工作为抓手,以探索和加强文化建设和品牌建设为载体,持续完善和创新非在职党员教育、管理、服务的新模式和新方式,管理服务着孤岛地区朝阳四村、六村、七村非在职党员500余人,引导非在职党员投身和谐社区建设,形成一条非在职党员社会化管理的新模式。

一、强化宣传,完善体系,夯实党员服务社社会化管理基础

一是要强化宣传,扩大影响力。党员服务社要积极营造亲情文化氛围,真诚、真情、真心服务,通过点点滴滴的真情、时时刻刻的亲情,温暖辖区非在职党员和职工群众的心。朝阳六村党员服务社工作人员规范着装,统一配带工作证、爱心红帽,通过发放宣传材料,宣传服务社的性质、职能、作用,并在小区内的宣传栏及时发布党员服务社信息,扩大党员服务社在小区内的影响力,通过多层次、多角度、全方位的宣传舆论态势,进一步提高了党员服务社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二是加大投入,配备必须硬件。配备必要的基础设施,是保证党员服务社开展活动的基本条件。朝阳六村党员服务社共设党员教育室、阅览室、活动室和工作人员办公室,为教育室购置液晶彩电,CD机、音箱、电脑等设备,全天候开放,为党员阅览室购置图书3000余册,订发了《人民日报》、《大众日报》、《胜利日报》等报纸16种,《生活》、《家庭健康》等各类杂志20余种,使党员服务社工作保持高规格建设,高平台搭建,为工作开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是完善规章,着眼于长效建设。党员服务社要着眼于关怀服务,努力营造尊重党员、关心党员、服务党员、凝聚党员的良好氛围。朝阳六村党员服务社坚持做到“三个一”和“四个不”,即“送一个欢迎的微笑,捧一杯解乏的热水,有一个认真倾听的态度”,对反映的问题和意见要“勇于面对而不回避,认真协调而不敷衍,积极反映而不推诿,仔细解释而不应付”,让党员在党组织这个大家庭中感受“家”的温暖,产生恋“家”情怀。在工作中,朝阳六村党员服务社每周召开一次非在职党员骨干座谈会,每周一次党员服务社工作例会,非在职党员们畅所欲言献计献策,为党员服务社工作提出了很多宝贵的建设性意见。

二、突出特色,寓教于乐,丰富党员服务社社会化管理内容

加强思想教育,保障组织生活。党员服务社要按照“四个就近”,即就近学习、就近活动、就近关心、就近发挥作用的原则,结合非在职党员实际,不断创新组织活动形式。朝阳六村党员服务通过与有关单位党组织协调,为38名远离所在党组织、参加组织生活不便的非在职党员办理了《油田内党员跨单位(区域)参加组织生活登记证》。针对非在职党员关心党和国家大事,关心油田改革发展,关注上级重要文件、会议精神的实际,开辟了《学习园地》专栏,不定期张贴各种资料,宣传党的政策和上级重要会议精神。组织老党员召开座谈会、茶话会,从社区发展到国家建设,从回顾过去到展望未来,相互学习,互相进步。据统计,党员服务社成立以来共组织开展学习教育、座谈等活动97次、参与人数达到了2470人次,党员覆盖率达到75%以上,非在职党员登记率达到96%。对于不能来党员服务社学习的困难党员,工作人员将书报杂志送到家里, 满足他们的文化需求,进一步体现党组织对老同志的一份温馨关怀,受到了老党员的欢迎。通过一系列活动的开展,活跃了非在职党员的文化生活,进一步增强了党组织的凝聚力。

创新活动载体,丰富老党员生活。要增加党员服务社的吸引力,必段结合非在职党员自身特点,积极组织开展丰富多彩、喜闻乐见的活动,主动送服务上门;积极搭建平台,引导非在职党员发挥才能。朝阳六村党员服务社在原有的“戏曲票友会、舞蹈队、老年模特队、巡逻队、爱心帮扶队、和为贵调解中心的基础上,成立了老年秧歌队和“暮色情缘”合唱团,让非在职党员按照特长、爱好,释放余热,小区非在职党员的文化活动越来越活跃,有力的促进了社区文明和谐建设。

结合中心工作,拓展活动阵地。通过举办各种喜闻乐见的文化娱乐活动,可以使越来越多的居民参与其中,利于形成健康向上的文化氛围。朝阳六村党员服务社定期召开座谈会,邀请非在职党员就小区建设和管理工作建言献策,并邀请责任心强、身体素质好、热心小区公益事业的非在职党员担任小区义务监督员,参与小区管理与监督,及时反馈居民的意见和建议,为小区管理出谋划策。党员服务社在小区管理中的影响力越来越大,越来越多的非在职党员积极投身到小区建设中,为和谐小区建设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三、立足需求,强化服务,建成党员服务社社会化管理家园

找准活动载体,为离休老党员开展关爱服务。七一、十一等重要节日,通过定期走访慰问老党员,了解他们的想法,关心他们的生活。开展党员生日亲情服务,送上生日蛋糕和党组织的祝福。通过这样的服务方式,使党员服务社成为“关怀党员、服务党员”的新平台、“联系群众、共建和谐”的新桥梁,让更多的非在职党员实实在在感受大家庭温暖,进一步提高了党组织的亲和力与凝聚力。

深化亲情服务,突出“需求式”关怀。强化“1+1”结对帮扶;对困难党员选择帮扶责任人,一对一的责任帮扶,和他们面对面的交心、谈心,了解他们生活情况,每星期都要到困难党员家里看看,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结合非在职党员年龄状况和身体实际,采取上门服务、走访慰问、电话联系等各种形式,定期联系,给他们提供心理慰藉、送书送报等个性化跟踪服务,努力为非在职党员提供“亲情式”关爱和服务,使结对帮扶工作步入规范化、长久化轨道。

党员服务社肩负着“推进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重要使命,要立足实际,找准载体,搭建平台,积极探索形成一条非在职党员社会化管理的新模式。

推荐访问:社会化 浅谈 在职 党员 管理


[浅谈非在职党员社会化管理]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