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创新创业”为导向的软件工程学习共同体的研究
时间:2022-05-31 11:42:02 浏览次数:次
计划”要求,结合软件工程专业的学生应该具有的工程实践和团队协作能力的要求,提出将教师、软件工程各年级学生、企业专家组成“学习共同体”,从而构建一种软件工程课程的新的教学与实践模式。
以“创新创业”为导向的软件工程学习共同体是在前人研究的成果基础上,根据教育部提出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要求,结合软件工程课程实践性强的特点,形成了由学生(学习者)和教师及企业专家(助学者)共同组成的,以增强学生学习软件工程课程及提高“创新创业”能力为目的的,通过学生在参加“创新创业”竞赛的过程中,融入软件工程课程学习的方法,使教师的教课和学生的学习从课上延伸到了课下的实践中,打破了传统的单调枯燥的教学环境,实现了“由教到学”的转变,创造了一种新的和谐活跃的学习氛围;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成绩,有利地促进了教学;同时共同体中的学生是各个年级层次的,可以在“创新创业”这个共同目标下,促进学生之间实现学习资源的共享,增强学生之间的交流和沟通,促进学生全面成长的相互促进、相互影响的学习集体。
一、研究内容
(一)“学习共同体”的构成模型
学习共同体主要由主体活动者、共同的目标、主体之间的对话、协商方式及其他一些辅助资源共同构成。主体活动者主要有三类:各年级学生、教师、企业专家。主体活动者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形式分为两种,面对面交流及网络沟通,前者主要是定期召开讨论会,讨论主题是围绕创新创业项目,学生会在各自的学习生活中,以崭新的目光去发现各种与自己息息相关的需要创新创业的机遇,比如在生活中遇到的不方便的需要改进的问题,在讨论中提出来,教师及企业人员从专业角度对问题解决的可行性和方向性加以指导。网络交流主要是成立QQ及微信群,学生们会将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在线提出来,大家共同讨论,由学长或者教师加以指点,通过讨论使学生产生思想碰撞,产生更多的创新创业的思想火花。该共同体的特征为:①学生的学习情境与培养他们所要参与的实践情境,分享共同的目标与传统,即在共同完成创新创业项目的同时,实现高年级对低年级传帮带的作用,从而实现知识和资源的有效传承。②学生既是软件工程教学课堂中学习共同体的一员,同时也是创新创业实践中的实践共同体的一员,使得学校的正式学习与实践中的非正式学习的界限不再泾渭分明。③学生在参与课堂中学习共同体活动的同时,也参与到项目的真实领域的实践共同体中,学生的发展不是从学校共同体“跳跃”到从业者的实践共同体中,而是在共同的文化传统背景下从边缘向中心持续不断地运动,从而避免在“跳跃”过程中遭遇知识和技能的迁移困难或者文化适应障碍。模型如图1所示。
(二)“学习共同体”的参与主体
“学习共同体”主体活动者需要具有共同目标和信念,学习者分享各自的见解与信息,以此为原则,将软件工程专业的各年级学生按照学习兴趣方向不同,教师及企业专家按照研究方向不同,以参加大学生创新创业比赛为契机,共同组成“学习共同体”。每个“学习共同体”构成基本由1~2名教师,从一到四年级学生中每个年级选取5~6名学生,学生采取自愿和教师挑选相结合的选取方式,并从与学校合作企业邀请专业人士,加入到“学习共同体”中。整个专业分成若干个这样的共同体,每个共同体具有不同的研究主题,但是都以增强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及工程实践能力为目标。其中学生是主体参与者,而教师和企业专家及高年级学长是助学者,而助学者在帮助学生学习的同时也完善了自己的认识。换言之,此共同体中的所有参与者既独立又相互依赖,是一个“多赢共同体”和“利益共同体”,在尊重个体的同时又体现着群体主体性。这种主体性体现在学生个体在教师、企业专家等的协助下,充分利用网络平台资源上教师提供的知识库中的知识、企业专家所提供的案例库中的项目案例,通过QQ及微信群等交流工具,与其他共同体成员交流、协作,在课堂学习及课下的“创新创业”实践中建构不同的角色,体现不同的作用与价值。教师及企业专家在共同体活动中扮演的是组织者的角色,同时也是共同体文化氛围的缔造者,共同体成员间情感交流的支持者,同时承担着知识、资源信息的咨询和反馈作用。
(三)“学习共同体”的“文化氛围”
在“學习共同体”中形成的共享的、交流协作的集体文化可以帮助学生尽快地在学习共同体中,建立起自信心,从而能够更好地共享共同体知识。在教师指导过程中,鼓励学生将自己课外学习的经验体会分享到共同体中,尤其是低年级同学遇到学习上的问题,在网络上求助时,共同体成员,尤其是鼓励高年级学生以“过来人”的身份给予帮助。在确定“创新创业”题目后,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兴趣,选取在软件开发过程中的分析、设计、实现、测试等各阶段中的工作去协作开发软件,在开发过程中本着共享交流的原则。在“学习共同体”中建立帮助机制,基于学生缺乏领域知识与工作经验,为此建立起知识库与案例库在群里分享,不定期地组织学习。知识库由教师提供,主要是一些与开发软件相关的课程知识,案例库由企业专家进行分享,可以是一些开发过的项目,也可以是与教师共同设置一些仿真环境,通过设立基于实践的、模仿“创新创业”真实活动的学习环境,提高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真实性及有效性,从而实现学生学到的知识向真实创业实践情境的迁移。引导学生从模仿到独立实践,保障“合法的边缘性参与”活动的发生。
二、“学习共同体”模式的实践过程
基于“学习共同体”的特点,构建“学习共同体”学习过程的模式。教师和企业专家作为助学者,首先会在群里发布知识库和案例库供学生进行学习和讨论,高年级学生也会根据自己经验进行分享信息,学生在讨论过程中发现并提出问题,在网上或者定期碰面进行讨论,教师及企业专家会从各自不同角度进行评估和启发,然后共同确定参加创新创业的项目的主题,并且反复进行协商、修订,教师及企业专家进行情境创设,学生体验情境,教师组织学习共同体,然后学生分组,首先组内成员进行实践探究,利用所学到的课本知识及网络资源进行知识共享,对提出的问题进行探讨、研究,协商解决问题,之后小组之间进行交流,共享小组成果,初步形成项目的解决方案。探究活动包括查找相关资料,做需求分析、设计、编码、测试等一系列活动,并形成文档,并且在此过程中进行评价,小组之间互评、教师评价,进而修改方案。教师及企业专家在此过程中进行指导,最终形成文档,及参加创新创业竞赛的申报材料,参加竞赛答辩,并最终对整个学习实践过程进行评价和反思。而学生在教师及企业专家的引导和帮助下,对项目所涉及的知识及问题进行自主地学习和讨论,组内进行实践,主要包括情境体验、问题协商、形成小组、组内实践、组间探究、解决问题、参加竞赛实践、评价反思等环节,这些环节紧密联系,每个环节既是对之前步骤的拓展延伸,也为后序环节的展开奠定基础;从横向来看,每一个环节均有学生之间及师生之间(包括企业专家及学生之间)、教师及企业专家之间的互动,从而形成了一个良好的互动平台模式,学习过程模式如图2所示。
三、实践效果
在教育部提出的实施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的要求下,以提高学生创新创业能力、软件工程能力为目标,在软件工程专业开展了以“创新创业”为导向的软件工程学习共同体的实践工作。组织了从2013级到2016级学生及相应学校导师和企业专家共同组建成的“学习共同体”,同时构建网络平台,导师上传知识库,企业专家上传案例库,组织学生进行讨论、研究,包括网络上讨论及面谈,确定参加创新创业竞赛的主题,围绕竞赛主题学生分组学习、讨论、实践,包括分析、设计、编码、测试等软件过程。通过一年的实践,学生在申报创新创业竞赛中,表现积极,并且取得了比以往更加优异的成绩,同时低年级的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把这些思想带人到了课堂学习过程中,使得软件工程课堂教学从以往的教师单向教学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的双向互动式教学,极大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四、结语
学习共同体的构建,对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及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及打破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发挥学生独立自主学习及解决问题的主观能动性,通过项目实践过程使学生培养团队精神及沟通能力,对学生的学习方式的改变具有重要意义,可以增强学生的身份感,促进学习的交互性,实现课堂的民主化,有效地改变了学生原有的学习状态。将学生置身于共同体中学习,能较好满足学习者的自尊和归属需要,学习者之间能更好地进行信息的交流,从而使全体成员共同建构知识、共同发展。在实践过程中,可以实现将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有效地落实在“学一研一创”的过程中。当然这种由各年级学生、教师及企业专家组成的学习共同体模式还处于初步尝试阶段,会在今后的实践过程中不断根据效果反馈优化“学习共同体”的实践体系。
[责任编辑:韩璐]
[以“创新创业”为导向的软件工程学习共同体的研究]相关文章
- 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讨材料范本
-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征文(3篇)(范文推荐)
-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专题研讨发言材料(范文推荐)
- 软件工程师工作总结报告范文大全
- 专题式软件工程专业导论课程改革与思考
- 软件工程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 新就业形势下软件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探索
- Agent技术的软件工程的发展现状及应对措施
- 软件工程课程设计教学模式探讨
- 软件工程技术发展分析
- 软件工程开发方法的现状与未来展望
- 面向软件工程专业的《算法设计与分析》课程教学思考
- 软件工程教学方案设计
- 论校园文化建设中班级文化的导向作用
- “三个导向”与新型农业现代化道路
- 公共假日的文化选择与导向
- 需求导向的航空货运定价策略
- 就业导向下的高校德育工作创新研究
- 创新发展作文锦集
- 大学生创新精神学习心得感悟3篇
- 高中地理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策略探讨
- 试论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 就业压力背景下会计专业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研究
- 生药学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的研究
- 2022年度中国区域创新能力评价报告(2022年)
- 2022年度人才赋能创新,创新驱动区域经济高质发展——上海“体悟实训”感悟(全文)
-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食品教学模式改进研究
- 企业党工团建设工作方法的创新
- 基于创业类竞赛的高校创业教育模式研究
- 对一个人创业历史的MBA分析
- 上一篇:《软件工程》教学改革初探
- 下一篇:对系统软件开发中软件工程技术应用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