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裕文档网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高校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课程体系设置的研究

时间:2022-05-31 17:35:04  浏览次数:

一、计算机是高校非计算机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的技能

计算机作为一种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必不可少的工具,除了计算机专业学生外,非计算机专业学生同样也需要具备和加强计算机能力。

高校在进行计算机相关课程体系设置时,应考虑到使大学生具备以下计算机能力:

(一)获取信息的能力:能根据自己的学习目标有效地收集各种学习资料与信息,能熟练地运用阅读、访问、实验、检索等获取信息的方法。

(二)加工处理信息的能力:对收集的信息进行归纳、分类、存储、鉴别、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和表达等。

(三)传递信息的能力:熟练运用各种信息技术工具传递信息。

(四)使用信息的能力:能运用信息和经过处理的信息得出重要的结论,并产生新的信息增长点,产生创造思维的火花。

二、计算机课程体系设置存在的问题

因此,针对非计算机专业大学生计算机能力提高的需要,各个高校都开设了许多相关的计算机课程,但在计算机课程体系的设置中,仍存在着许多实际的问题:

(一)学生入学时计算机基础存在明显的差异。《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在本校是大一入学第一学期就开设的公共课,由于学生的学习经历的不同,导致其在掌握计算机技能方面有很大的差异。有些学生已经会编辑一些OFFICE办公软件,有的却连电脑都没有见过。

(二)因专业的不同对掌握计算机技能的要求不一。当前高校开设的计算机相关课程类型单一,内容千篇一律,没有考虑各专业的特点及应用要求,造成了不同专业背景对掌握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都一样的情况。

(三)学生个体对掌握计算机应用技能的需求不一每个学生因其个人兴趣和以后职业的选择不同,对掌握计算机操作技能熟练程度和侧重点的不同,如果都统一系统科学地组织教学,根本无法做到因材施教,不能充分调动每个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有针对性的合理设置计算机课程体系

随着高校办学自主权的不断扩大和计算机技术的不断进步,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课程的体系设置显然不能用一种模式“框死”,而是柔性的、探讨式的运作。计算机基础教学内容知识结构的总体框架为高校各专业计算机课程设计提供了充分大的空间,考虑各专业应用计算机的特点、方向和学时限制,为各专业合理设置计算机相关课程。

(一)分层次教学。根据教育部公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意见》的精神, 按计算机文化和计算机工具使用、专业应用工具和软件、计算机拓展和创新应用三个层次。

具体来说,第一层次:《大学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全校公共课,每个专业都需要修读。但由于各个学生对计算机能力掌握的程度不同,学校应该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

第二层次,根据专业不同,设置针对性的计算机实用基础课程:

第三层次,计算机应用技术序列。公共选修,每个同学根据自己的情况选修:

构建我校的计算机公共基础课程体系, 覆盖目前我校各个专业所涉及到的计算机应用技术基础课程, 以满足教学需要。

(二)分专业教学。这就要求将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兴趣和就业需求结合起来。计算机基础教育可分为:计算机专业类、理工科非计算机专业类、文科类、经管类、管理类、艺术类等。在计算机课程体系第二层次课程的设置方面,由于这些课程是直接面向专业应用方向的, 因此在制定这些课程的教学大纲时,应加强与其选择此序列课程的专业的专家沟通,明确课程教学目的和要求, 使其教学内容能满足其专业培养的需要。

(三)充分利用网络教学资源,提高学生积极性,激励学生课余学习。通过网络辅助教学,教师可以更多地与学生交流。学校的网络辅助教学平台已经开设了课程的“视频教学案例”、“课程重点难点操作视频演示”、“专题测试”“讨论版”等模块,在课上通过网络教学方式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在课后,强化学生课堂上容易忘记的重点,补充讲解课堂上学生理解困难的知识点;利用信息技术,在课程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中,强化“导学、助学、促学”的作用,体现出网络优化课堂教学的优势。

推荐访问:计算机专业 课程体系 设置 高校 计算机


[高校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课程体系设置的研究]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