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地区景观农田生产模式探讨
时间:2022-06-01 08:07:01 浏览次数:次
总结形成休闲观光型和采摘实践型2种模式的生产技术,以期为潮汕地区发展观光农业提供较为科学的模式参考。
关键词 景观农田;生产模式;观光旅游;潮汕地区
中图分类号 S2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10-0312-02
近年来,伴随我国城镇化工业化的快速发展,人口增加、耕地减少、环境污染等问题不断影响着城乡生活的生态环境[1]。在党的十八大会议作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战略部署下,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效益农业转变,景观农业作为新时期下休闲农业新的发展方式得到迅速发展,主题观光园、开心农场、沟域农田美景、屋顶农业等如雨后春笋般萌芽发展[2]。潮汕地区人多地少的问题更为突出,传统农田生产趋向破碎化而缺乏连续性,在发展休闲农业过程中经常出现季节生产与旅游观光时段不协调、农业旅游产品的观光效果不佳、景观生产的周年性较为计划零乱等难题,目前当地仍未形成一套切实有效的景观农田生产模式。因此,开展农田景观生产模式探索,对寻找传统农业与现代效益农业的结合点,为当地提供发展观光农业模式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农田概况
1.1 自然环境条件
潮汕地区地处低纬度,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夏长冬暖,年均温21.3 ℃,7月均温28.2 ℃、极端高温37.9 ℃,1月均温13.2 ℃、极端低温0.4 ℃,霜期仅数天,年日照时数2 000 h以上,常年降水丰沛,但夏秋季多有台风影响,据统计,每年4—9月降雨量超过全年的80%,冬春季常有霜冻阴雨。土壤为沿海冲积平原土质,类型有黄壤、红壤、水稻土、沙质土、盐碱土等。可耕作的农田多处于潮汕平原和河流谷地、山区谷底,土壤主要是经河流冲积而成的水稻土,土厚质肥,酸度较低,保水保肥力较强,十分适宜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生长,是广东农业高产区,有“广东谷仓”之称。
1.2 当前农田生产现状
潮汕地区人多地少,耕地资源相对短缺。据统计,在近20万hm2的耕地中,灌溉水田、水浇地和菜地占耕地总面积的比例超过80%,其中以灌溉水田面积最多。成片农田主要集中在市郊等地,多数延续传统一年早晚两造的耕作模式,城区边缘区虽有小片农田利用为开心菜园、农家乐、林果景观等形式,但缺乏周年生产性和连续性,设计方法单一,农田景观效果偏于单调。总的来讲,该地区农田仍处于生产主导型阶段,农田的景观建设和休闲观光功能有待进一步开发利用。
1.3 试验地概况
本研究实施地为汕头农业科学园,位于北纬23°24′,东经116°41′,土壤为砂壤土,地势平坦,地下水位较高,两片大田占地面积约0.73 hm2,配套有简易的灌溉排水设施。
2 农田景观模式规划
2.1 规划思路
以景观生态学理论为指导,探索“一年三造”耕作模式(即早造、晚造和冬种),通过种植季节性多样化景观农作物和设计布局农田艺术景观2种方法,进一步发挥农田景观的生产性、观光性、体验性功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农田经济和自然和谐的生态平衡。
2.2 设计原则
2.2.1 整体生态性。整体综合考虑生态、生产、技术、经济、文化等因素及相互作用[3],尊重自然和生命规律,坚持水旱轮作和作物轮作的原则,选择种植适宜的景观农作物,不因一味追求作物的新奇特而破坏农田的生态稳定性。
2.2.2 技术协调性。从实际出发,引种筛选适合的景观作物品种、建立完善景观栽培技术体系和拓展景观旅游功能的开发应用,促进农田高产高效多渠道发展。
2.2.3 经济文化性。以保证农田综合经济效益为首要,不仅要获得农产品而且要发掘景观农田的观光旅游、体验实践等功能以拓宽效益渠道,精心策划农产品文化旅游以传承发扬潮汕地区“耕田如绣花”的农耕文化特色[4],实现农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3 生产模式设计及实施效果
3.1 生产种植期的安排
据近几年观察分析,潮汕地区本地游旺季一般在每年的2—5月、9—12月2个时段,主要集中在春节、五一、国庆几个旅游黄金周和周末假期,近年来本地休闲游市场已形成春秋游的良好消费习惯,主要有大多数市民出游踏青、休闲观光、观花采果以及中小学生农业科普教育实践活动等,为深入发展观光农业提供了较大的潜力空间。由于当地气候特点,夏季(6—9月)雨水充沛且多有台风影响,只能选择种植耐涝性作物或水生作物,其余月份均可种植旱生作物来打造景观。所以在种植安排方面分早造(4—6月)、晚造(7—10月)、冬种(11月至翌年3月)的耕作模式来实施;在景观类型方面分为春秋2季、生产观光型和采摘实践型几种应用模式。
3.2 种植设计
引种筛选适宜当地种植、生长周期较短、具有一定景观效果的农作物品种,运用园林美学中的线条、图案、文字、色块等景观元素,从形状和色彩两方面进行设计,做到景观有形有色[5]。表1列举了各景观栽培技术的控制与应用途径。
3.3 周年实施效果分析
总结近几年的生产种植经验,表2列举了部分品种的生产表现及技术运用。
3.4 生产模式的功能整理
按照汕头农业科学园主要应用功能分类,分为休闲观光型、采摘实践型等2种应用类型,由表2归纳整理出适用的生产模式(表3),生产者可依据景观需求选择适栽品种及播期。
4 结语
通过深入挖掘农田的生产、观光、科普、体验等功能,结合潮汕地区农田现状和生产模式进行分析总结,从多方面、多角度对农田景观生产进行综合设计,探索出更多适合当地的景观生产模式,以实现农田和谐稳定的生态效应和持续发展的经济效益,同时也为城市农田景观建设开拓思路、寻找到更加科学可行的方法,使农田景观能够融入到城市生态环境中来,成为城市生态空间的有机组成部分,使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乡村文化资源得到传承与发展。
5 参考文献
[1] 王菁.城市边缘区农田景观设计研究[D].合肥:合肥工业大学,2007.
[2] 李锦华.景观农业 打造休闲农业新亮点[J].农村工作通讯,2015(1):43-44.
[3] 刘松杨,侯元凯,相延,等.艺术农田的景观特征及规划设计研究[J].北方园艺,2009(10):242-246.
[4] 杨映琳.“绣花农业”:宋代潮汕农业耕作方式的形成及特点[J].天津农业科学,2002(2):46-48.
[5] 常飞,唐夕汐.图案式农田景观设计探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4(27):216-217.
[潮汕地区景观农田生产模式探讨]相关文章
- 对走出小型农田水利设施供给缺位困局的思考
- 农田水利灌溉工程规划设计的策略探讨
- 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在生态农业建设中的重要地位
- 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探讨
- 县冬春农田水利暨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会上的讲话
- 2022年度在全市高标准农田建设推进会主持词、讲话稿
- 城市农业景观设计研究
- 建筑环境设备与景观艺术的融合性研究
- “微课程”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探讨
- 任务驱动法在高校计算机教学中的作用方法探讨
- 对排列组合问题的探讨
- 人力资源会计探讨
- 电子商务环境下物流成本的会计探讨
- 社会责任会计问题探讨
- 实施学校营养教育的策略探讨
- 关于人力资源会计理论问题的探讨
- 探讨环保工程造价管理控制研究
- 计算机数据库安全技术探讨
- 低碳经济的发展模式研究
- 上一篇:浅谈城市园林景观规划设计
- 下一篇:从一次雷击事故探讨农村防雷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