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模具质量的基本途径
时间:2022-06-01 16:00:02 浏览次数:次
材料使用中的配套技术。
(2)合理选材规格:钢材直径越大,碳化物偏析越严重。在足锻造工艺的条件下,改锻模块所用的圆钢直径应尽量取小值。
(3)加强模具钢的进厂检验。
2.选用先进的模具结构
许多已在国外应用的先进模具结构,国内没能大面积地推广使用,影响了模具总寿命及使用性能,仅以本单位引进的定时器全套模具为例,外方广泛采用国内尚未大面积推广的先进结构有:
(1)拼合结构:这种结构除形状简单和尺寸较小的模具都可采用。
(2)小冲头保护结构:外方为提高寿命,在结构上重点采用以下保护措施:a)增大冲头直径过渡处的圆角半径和表面光洁度,b)采用小冲头自身导向结构,即全部采用精密压料板为小冲头导向的结构。
3.优化模具工作部重要设计参数的选取
(1)选择合理的冲载间隙:实践证明适当放大冲载间隙,冲模寿命可成倍增长。国外一般常用冲裁(精冲除外)均采用大间隙冲裁。
(2)优化出各类模具的最佳硬度范围:此范围很小:常为±HRC2~3,不能满足于文献资料上提供的经验数据。
(3)为使模具贮备由备模过渡到备件,应逐渐由“照配”法保证间隙过渡到由凸凹模公差来保证间隙。
4.锻造
为保证锻坯质量,锻造工艺应注意控制以下四个主要环节:
(1)原材料质量检验和合理备料;
(2)加热冷却应注意到模具钢的特点,并注意控温手段合理;
(3)根据锻前锻后模块碳化物应改善的级差确定锻造方式与锻造比;
(4)特别注意型面相对于流线的合理配置,使模具工作时承受最大拉应力的方向与流线平行,最大剪应力方向与流线垂直;并避免把模具工作型面配置在原材料端面。在保证以上两点的前提下最好使型腔流线连续不断,如图1。
5.模具的冷加工
以提高模具精加工能力为主攻方向,要实现精密加工,主要取决于设备、工艺、计量条件三个方面,且三者相辅相承,某一方面的简化,必须以强化其他方面为前提。
因资金及其他原因,国内大多数模具厂没有能力进口成套的贵重制模设备及计量仪器,因此须将精力用于提高人员素质上,并注意开发影响模具质量的一些关键工艺,如开发效率精度均较佳的模具抛光工艺技术、胶模具型腔涂镀技术;提高电加工精度及表面质量的工艺方法。
6.模具的热处理 国内模具热处理存在的最大问题为回火不当。资料显示,各模具失效事故中,回火不当引起的约占20%~30%。其主要表现为回火次数太少,回火时间太短,高速钢模具淬火后应进行3~4次的高温回火,其他高合金钢淬火后应进行2~3次的回火,国外为延长模具寿命,对重载精密模具的低温回火时间甚至延长到12~24小时。
改变只靠硬度控制热处理质量的旧习惯,应同时控制热处理工艺参数。硬度相同而热处理工艺参数不同,也会使模具综合力学性质有很大差别,最终反映在模具寿命上。如图2为国外某研究结果:序号2、4虽然硬度相同,但因热处理工艺参数不同,冲头寿命竞相差3倍之多。
开发应用投资少、实用价值大、能明显提高质量的热处理工艺:(1)在无真空淬火设备的情况下,为解决模具淬火中的氧化、脱碳二大难题,建议推广涂料保护防护措施;(2)推广表面强化工艺;(3)开发可使模具质量大幅度提高的热处理工艺。如对模锻毛坏,改一般退火为微细化处理(高温固溶处理正火+球化退火),可使T8A钢冲头显著减少崩刃,提高寿命5倍以上。
7. 模具的使用
为加强在用模具的管理,提高失效分析的能力,应建立模具数字化信息库。内容应包括模具装配及检验姓名、目期、使用情况记录(加工零件数量、质量情况)及模具失效形式返修记录等。
为避免过度磨损使模具使用壽命降低,应建立合理的修磨期限。
开发用于模具使用过程中的提高寿命的工艺方法。例如:(1)模具定期低温回火工艺;(2)合理热处理(如软化退火等)改变被加工材料的力学性质,通过表面处理(如酸洗等)改变被加工材料的表面状态;(3)采用高效润滑剂:高精度模具应采用高精度高刚度压力机。
四、其他
要振兴国内模具生产必进行综合治理,而要取得成效,必须首先做好以下两项基础工作:
1.模具技术人员必须加强对损坏模具特别是早期损坏模具的失效分析。这是研究提高摸具质量的基础工作,通过失效分析找出产生各种失效形式的主要因素,为改进设计工艺指出方向,以形成生产的良性循环。
2.模具标准化是模具生产管理现代化的前提,应大力加强模具标准化工作,具体可分二步:第一步、由现在模架零件标准化尽快过波到模具结构要素标准化、典型结构标准化、模具工作零件标准化、具选材标准化,从而实现设计标准化。第二步、由设计标准化过度到锻造工艺、机加工工艺、热处理工艺、模具安装使用等全过程的标准化。
如能做好以上工作并取得成效,完全可以改变或基本改变国内模具质量低劣的落后局面。
(作者单位:汾西重工有限责任公司,山西 太原030027)
- 上一篇:医疗设备验收及常见问题探讨
- 下一篇:台区线损异常原因分析及应对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