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裕文档网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江苏省茧丝产业情况调研报告

时间:2022-06-01 16:49:01  浏览次数:

2015年下半年,中国纤维检验局调研组赴江苏省徐州、宿迁、盐城、淮安等茧丝主产地市,围绕江苏省茧丝绸产业链现状及公证检验在其中发挥的作用进行深入调研。调研涉及桑桑饲育、蚕种繁育、鲜茧收购、干茧加工、缫丝、绢纺生产、丝绸纺织印染及副产品加工、产品质量检验等环节的农户、蚕种场、企业和检验机构。

产业基本状况

(一)蚕桑资源状况。江苏省是我国桑蚕茧丝绸传统优势产区之一,上世纪90年代中期,全省桑园面积340万亩,年产鲜茧17.57万吨,生丝丝产量约2万吨,占全国总产量的30%以上。90年代后期,由于产业产能过剩,加之城市化、工业化的快速发展,苏南传统养殖区快速萎缩,苏中和苏北地区蚕桑生产继续保持。截至2014年末,全省桑园面积约65万亩,年发种量140.79万张,鲜茧产量约5.24万吨,桑蚕丝产量(含生丝、绢丝、双宫丝等)2.97万吨,蚕茧产量位居全国第四位。

目前,全省茧丝生产区域相对集中在苏中和苏北地区的南通、盐城、徐州、宿迁和淮安4个地市11个区(县),其中南通和盐城两市桑园和产量约占全省总量的80%。全省约有100个3000亩桑园以上的乡(镇)、600多个500亩桑园以上的专业村。

(二)工业生产状况。截至2014年末,全省共有550余家蚕茧收购站、120家缫丝绢纺企业,其中97家缫丝企业,自动缫丝生产规模10万绪以上,年生丝生产能力超过10万吨。全省拥有国家级茧丝绸龙头企业3家,省级茧丝绸龙头企业12家,主要集中在南通、盐城、宿迁、淮安和徐州市。江苏省富安茧丝绸集团、鑫源集团、玖久集团、民星茧丝绸公司、南通新思路公司,以及铜山棠张刘塘农产品营销协会、射阳特庸镇王村蚕业专业合作社等为代表的集生产、加工、经营于一体的产业化经营、专业化经营合作形式,辐射带动全省80%以上的茧丝绸生产。“富安牌桑蚕丝”“东台蚕茧”“鑫缘牌真丝绸”“鑫缘牌桑蚕丝”“星云牌丝绸”等产品获得中国名牌产品、中国驰名商标或地理标志证明。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高档舒适绿色消费的蚕丝家居消费比重越来越大,其中蚕丝被是最主要的家居产品,目前全省共有蚕丝被生产企业600多家,年生产蚕丝被总量约1000万条。

江苏省是我国高档、特色真丝绸产品生产的重要地区之一,近3年丝绸产品年均产量和出口量居全国第二位。苏南地区占有全国真丝绸产品生产总量的四成左右,生产技术、研发能力和产品质量方面也处于全国先进水平。

公证检验情况

(一)实验室状况与能力建设。根据桑蚕干茧公证检验实验室发展规划,自2007年开始,按照《桑蚕干茧公证检验实验室基本技术参数与平面布置》(中纤局综发〔2007〕2号)、《桑蚕干茧公证检验人员管理办法》(中纤局综发〔2007〕60号)等规定,相继在南通、淮安、徐州、宿迁市建设并投运4家桑蚕干茧公证检验实验室。截至2015年6月,4家实验室检测试验区域面积约1850平方米,包括样品周转区、剥茧区、选茧试验区、煮茧区、解舒试验区、返丝区、公量试验区、黑板试验区、出证审核区、样品仓库等;配备各类茧丝检验设备88台(套),主要包括:XJ401型自动缫丝检测仪6台、HL-2008型自动缫丝检测仪6台;XJ402型小型真空煮茧器2台,HL600型小型真空煮茧器(自动型)2台;在岗检验技术人员67人,其中关键检验岗位人员55人,所有人员均通过中纤局或本单位机构的培训和考核。上述实验室建成后,根据《桑蚕干茧公证检验实验室验收细则(试行)》(中纤局综发〔2007〕60号),经现场考核验收后开展公证检验工作。目前,4家机构共为19家受检企业提供干茧公证检验服务,淮安、宿迁、徐州市纤检所3家机构还承担6家企业的生丝公证检验。

(二)公证检验覆盖区域。近3年,根据国家财政批准的非棉纤维公证检验项目预算和年度公证检验计划任务安排,结合当地茧丝产业发展形势,江苏省桑蚕干茧公证检验覆盖区域范围逐步扩充,覆盖了南通、盐城、徐州、淮安、宿迁等省内产区。公证检验量也逐年扩大,桑蚕干茧公证检验量比重以每年近7%的比例递增,其中:2012年检验量为7536.36吨,占产量比为27.9%;2013年检验量为8898.62吨,占产量比为36.0%;2014年检验量为10728.11吨,占产量比为49.47%。

徐州、淮安、宿迁市纤检所同时承担本地区生丝公证检验,近3年公证检验总量600批,净重358.2吨,受检生丝涉及20家缫丝企业,约占本省规模以上缫丝企业总数的40%。

(三)作用及效果。4家纤检机构3年来对19家桑蚕茧加工企业交易的桑蚕干茧实施了公证检验。通过公证检验实施,在交易结算、蚕茧生产工艺改进、生产经营管理、风险预警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维护市场交易秩序,促进产品质量水平稳定。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 交易结价:蚕茧收购企业依据茧丝交易市场干茧交易规则中有关质量指标升贴水的规定,结合当期市场交易平均价格,以公证检验数据为基础,核定干茧产品价格,并完成交易结算。据统计,近3年依据公证检验数据结算的桑蚕干茧总量为1.2万吨,接近公证检验总量的50%(主要集中在南通、淮安地区的受检企业),其他地区的受检企业将公证检验数据作为交易结价的参考依据。

2. 生产工艺改进:按照蚕茧烘干程度检测结果,对庄口偏嫩茧较多问题,建议茧站调整烘茧时间和温度;按照选茧结果,针对内印茧问题,建议缫丝企业加强灯光选茧过程控制,保证上车茧质量;根据解舒试验结果,按照原料茧性状,调整煮茧过程中真空渗透、高温煮茧时间和温度,控制生丝产品质量等级。

3. 生产经营管理:组织企业统一学习相关国家标准,统一选茧人员目光;根据选茧试验结果,合理确定鲜茧收购时间,降低霉茧、毛脚茧、再生次茧等低质原料收购加工比例;协助受检企业改进蚕茧原料采购奖惩办法和茧丝加工质量考核制度。

4. 风险预警:针对毛茧出丝率指标较低问题(小于25.0%时),生产成本加大的风险,提出暂停低质原料配制,严格控制原料质量建议;针对茧丝纤度偏差增大、洁净指标下滑的问题,提出及时检查和更换集绪器、纤度感知器和加强煮茧工艺控制等预警信息。

资源质量分析

(一)质量状况。近3年的江苏省5地市桑蚕干茧质量数据分析结果表明(以下简称分析结果表明,下同),盐城、南通市桑蚕干茧综合质量处于全省前列,宿迁市综合质量较差。各主要质量指标中:丝等级呈逐年上升趋势,淮安、南通、盐城市平均等级较高;毛茧出丝率呈下降趋势,南通、盐城市指标值较高;解舒丝长保持平稳;万米吊糙逐年向好。

(二)与全国同期质量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江苏省桑蚕干茧平均质量略高于全国平均质量,其中:丝等级高于全国平均值0.16A、解舒丝长高于全国平均值80.0米、毛茧出丝率低于全国平均值1.0个百分点、万米吊糙与全国平均值持平。

(三)与全国其他质量领先产区比较。通过与浙江、山东、四川和云南省同期干茧综合质量进行分析比较,江苏省丝等级指标与上述省份基本持平;毛茧出丝率指标低于山东、四川和云南省2~3个百分点;解舒丝长低于山东、云南200米左右;万米吊糙指标基本持平。江苏省干茧质量与质量优异产区间还略有差距,随着四川、云南等地蚕茧质量逐年提升,江苏省平均茧质差距有逐渐增大趋势。

主要问题

(一)资源严重萎缩。江苏省是我国茧丝绸产业的主要发源地,上世纪中期,茧丝产量一致处于全国领先地位。之后,随着省内经济结构调整,国家“东桑西移”产业政策的实施 ,茧丝绸产业受到土地、劳动力、机制等生产要素制约,蚕桑资源逐年减少,截至2014年末,与1995年相比,桑园面积缩减了80%,蚕茧产量缩减了60%以上,茧丝绸产业在社会经济中的地位越来越弱化。同时,由于蚕桑生产方式传统、集约化程度低、现代化改进程度缓慢,以及人工成本、农药、化肥和农业机具等生产资料的价格高企,导致蚕农净收益降低;加之欧美日等国经济复苏乏力,新兴市场国家经济增速放缓的影响,丝绸终端产品市场销售不力、茧丝价格波动不稳、生产企业资金筹措渠道不畅、优质优价的机制难以形成等因素影响,限制产业整体效益提升。

(二)鲜茧收购违法行为依然存在。部分地区在鲜茧收购过程中仍采用“眼看手摸口喊价”方式,以交售重量核定茧价,正常化蛹茧与和提前采摘茧质量差异方面几无价差体现。以毛脚茧为例,张产重量比正常茧重一成,受趋利性影响,蚕农更愿意提前采茧、售卖毛脚茧。同时,无收购资格流动茧贩在蚕茧收购季节上门收购鲜茧,导致毛脚茧等劣质茧比例居高不下。如江苏省盐城市射阳县和南通市如皋,自然条件优越,方格蔟养殖得到了普遍推广,茧丝品质优良,具有一定产业规模优势。但是由于没有规范有效管理,在多头抢购情形下,优质的茧丝原料未得到有效的保护和利用。

(三)公证检验覆盖面有待提升。江苏省内承检机构的桑蚕干茧公证检验量从2008年的4000吨增长至2014年的9800吨,增幅145%。覆盖面虽然每年保持增长但总体覆盖面仍显不够,难以发挥公证检验应有的服务市场的作用。目前,宿迁、淮安、徐州等地蚕茧产量较小,覆盖面较大,需求满足度高。而南通、盐城产量较大,但覆盖率较低。究其原因:一方面淮安、徐州等地茧丝质量检验工作开展历史较早,当地茧丝生产加工企业积极参与公证检验,保证了当地公证检验的顺利开展和较高覆盖;而南通地区由于具体承检机构数次变更,检验技术人员结构变化频繁,导致工作开展不顺畅;盐城地区虽经中纤局和江苏省纤检局多次调研和协调,但当地纤检机构一直未实施茧丝检验项目和能力建设工作,致使盐城地区干茧公证覆盖率多年处于较低水平(盐城等地区的原料销售至外地市或外省后实施公证检验)。

(四)部分检验设施和技术装备老化。江苏省茧丝公证检验设施和设备改造良莠不齐,更新改造进程明显滞后。部分机构茧丝项目的检测试验环境还停留在粗装程度和简易设施,如南通市纤检所干茧实验室整体环境、淮安市纤检所的黑板检验区,以及两家单位的样品存放场地及设施。同时,由于部分茧丝检测设备使用年限较长,正常运转效率降低,尤其是煮茧、缫丝等主要技术装备更换部件增多,维护保养频率加大,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公证检验的时效性。

(五)检验人员技术水平有待提升。桑蚕干茧和生丝产品检验流程长、试验项目多(干茧项目主要有6类30项指标;生丝项目主要有8类12项指标)、检测设备自动化程度较低,大部分试验方法为感官检验,检测结果的人为影响因素较大。纤检机构承担的茧丝公证检验及委托检验工作,直接作用于茧丝产品质量评价和交易结算等行为,因而,检测人员综合水平的优劣直接影响检验过程和结果的公正性和准确性。调研显示,目前茧丝检测人员的来源主要包括聘用缫丝企业员工、大专院校毕业生及其他纤维检验岗位调整三类,三类人员的知识层次结构、专业经历、操作技能和水平不尽相同。近两年,一方面各承检机构关键检验岗位的大专院校毕业生、其他纤维检验岗位调整人员所占比例不断增加,已成为主要检验力量;另一方面新增人员由于接触专业时间较短、专业技术积累较薄弱等原因,在检测技术能力和水平方面还有待提升。

机构的建议

(一)创新公证检验管理方式,扩大受检企业覆盖率。按照现行的《非棉纤维公证检验企业申报与退出程序(试行)》和《非棉纤维公证检验任务分配调整管理办法》的规定,加入生丝公证检验须经省级纤检机构初审和中纤局核准后成为受检企业,并申报公证检验。当受检企业经营策略或行为发生变化时,申请加入公证检验的企业需履行相关手续,并由中纤局重新安排新增企业的公证检验计划任务,在短时间内难以及时满足企业公证检验需求。建议就生丝公证检验受检企业管理、公证检验计划分配与调整方面的管理方式进行调整,试行承检机构在年度计划任务范围内可自主核准公证检验受检企业资格,并均衡调配实施检验的管理方式。

(二)加强信息统计工作。加强茧丝绸产业,密切关注市场变化。同时做到资源共享和信息共享,及时准确地发布茧丝绸质量、生产等行业动态信息。

(三)加强培训工作与设备更新工作。一是建议中纤局能够增加举办一些专题培训班,增强检验机构服务企业的能力。二是与设备供应商加强联系,督促供应商提高服务态度和服务能力。三是尽快启动主要检测设备仪器的升级换代工作。

措施与建议

(一)优化公证检验管理模式,创新工作方式。针对产区覆盖率不均衡的情况,根据《棉花质量监督管理条例》和《茧丝质量监督管理办法》中有关公证检验的相关规定,本着总量控制、简化手续、增强活力、扩大效果的宗旨,按照试点先行、以点带面、总结经验、逐步推开的原则,通过采取抽检分离、异地覆盖等具体工作方式,优化和调整公证检验工作规程,满足盐城地区的桑蚕干茧和江苏省内生丝公证检验需求,进一步扩大江苏省茧丝公证检验覆盖面。

(二)完善检验设备保障体系,提高检验效率。一是尽快启动桑蚕干茧公证检验设备的更新换代工作。可以采用先主产地、后次产地,先主要设备、后次要设备的策略,逐步完成公证检验设备更新换代工作。二是要建立桑蚕干茧公证检验设备零配件集中管理制度。通过确定目录、汇总需求、统一购买、集中管理、按需发放等形式,降低加工、采购零配件的成本和周期,提高零配件的使用效率,从一定程度上缓解因设备老化带来的故障率较高的问题。三是进一步完善落实设备检定、校准、期间核查、维护等制度。定期总结梳理设备运行情况和易发故障原因,组织相关设备维修人员进行集中培训,提高设备维护人员的维修能力。

(三)加强执法监督,规范生产管理。纤检机构应积极开展非棉纤维质量监督工作,突出蚕茧收购质量监督检查和计量仪器的检定校准工作,严厉打击无证收购毛脚茧、过潮茧和统茧的严重质量违法行为。地方政府、茧丝绸行业管理、工商、质监等市场管理部门、行业协会要加强协作,形成监管合力,创新监管方式,规范茧丝绸生产、经营、交易等市场行为,保障以质论价和公平竞争,促进诚信守法,维护市场秩序。

(四)进一步发挥公证检验作用和加强行业自律。桑蚕干茧和生丝公证检验是国家扶持茧丝行业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纤检机构要充分发挥公证检验技术平台作用,深入挖掘、分析和利用公证检验数据,采用大数据分析技术,精细化研究质量变化影响因素,帮助和指导茧丝绸链中的蚕农、生产企业改进饲养方式,优化生产工艺,全面提升产品质量水平。在茧丝价格波动较大的时期,茧丝行业协会和龙头企业应积极引导蚕农适时采茧、分选交售,蚕茧加工企业自觉拒收毛脚茧、过潮茧等低质原料,通过行业自律行为,保证产品质量,抵御市场风险。

推荐访问:茧丝 江苏省 调研报告 情况 产业


[江苏省茧丝产业情况调研报告]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