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实录对皇帝形象塑造之比较
时间:2022-06-02 09:00:03 浏览次数:次
摘 要中国最后的两部实录《明实录》和《清实录》,对各自朝代的皇帝形象通过神化、美化、圣化、德化和仁化的手法进行了正面塑造,把他们粉饰为天命所归的神仙,长相奇伟、举止不凡的美男,天赋异禀、勤勉向学的圣人,德性崇高、孝友兼备的模范,勤政治国、爱民如子的仁君。然而,在《明实录》中,由于统治链条的断裂造成的“今上”对前帝的嫌怨,以及史臣对君主的不满,也使其部分实录在描写皇帝形象时进行了负面塑造,产生了杂音。作为少数民族政权所修的《清实录》也用掌握的手法,塑造其皇帝高大英武的正面形象。与《明实录》不同,《清实录》由于清廷急于在汉人面前树立正面光辉的形象,因此一直保持讴歌的同调;它还在神化皇帝个人形象时,连带将其民族起源一并作了神化;同时对皇帝个人武功和勇力大力宣扬,不避讳皇帝为庶出的出身,并着力描写先帝对储君的默识暗赏。明清两朝实录所产生的上述差别,实原于农耕民族与游猎民族各自特性的差异,而两朝实录对皇帝形象塑造的一致性,则又反映出明清两朝皆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刻影响,以及清朝在史学上不断加强的汉化倾向。
关键词皇帝形象,比较,明实录,清实录,差异
中图分类号K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7-6241(2018)04-0010-10
《明实录》和《清实录》分别是明、清两朝政府修纂的编年体的本朝皇帝专史,主要内容是皇帝在位时的国家大事,而关于皇帝本人的历史叙述,主要集中在每部实录第一卷卷首的序言,本文称之为“弁言”。“弁言”集中反映了修史的主导者(皇帝与权臣)及所属史官(编修、修撰等)的立场和观点。由于每部实录是当朝皇帝为先帝所修,因此其立场基本上倾向于歌颂和赞美,对皇帝进行正面的描述甚至是主观塑造。本文试图通过明清两朝实录对皇帝形象的塑造,比较二者之间的相同之处和相异之点,以窥探中国皇帝实录撰述上的史学共性和因朝代不同而呈现的个性差异。明、清两代都是中国的正统王朝,秉承着中华文化的传统和血脉,因此无论明代还是清朝,都保持着中国传统的实录修纂制度,然而,明、清两朝之间,依然存在着明显的差异,那就是明朝是以汉民族为主建立的王朝,而清朝是以少數民族满族(前称女真)为主建立的王朝。明代以前,女真-满族处在中华文化圈的边缘,被视为“夷狄”;其入主中原后,必然会在保持本民族特色的同时开始汉化过程,这在其所修实录中定会有所反映,因此《清实录》对其皇帝形象的塑造便会出现有别于《明实录》的地方。将明清两朝实录对皇帝形象的塑造进行比较,通过探讨其塑造手法和形式的异同,进而探察明清两朝共有的中国本质和因统治民族不同所产生的细微差别。
对明清实录在皇帝形象粉饰上的探讨,可追溯至晚明时钱谦益的《太祖实录辨证》,①晚近笔者对明初诸帝形象的探讨,也是该问题相关的前期研究。②本文以明清两代实录对皇帝形象塑造所作的比较与探讨,目前似未见类似的成果,故不揣冒昧,试一探之。
明清实录对皇帝形象的塑造,应用了很多的手法或形式。虽然明清两代统治民族不同,但对皇帝形象的塑造却有很多共同之处,反映了中国传统史学文化所具有的共性。
明清两朝实录都是当朝皇帝为其故世的父兄先帝所撰,因此在塑造皇帝形象时,多以正面形象示人。其塑造手法,应用了神化、美化、圣化、德化和仁化诸方面,使皇帝的形象高大亮丽。下面逐一分析。
(一)神化
对皇帝进行神化,是中国传统史学的惯用手段,是“君权神授”观念的典型表征。像汉高祖出生前其母“刘媪尝息大泽之陂,梦与神遇。是时雷电晦冥,太公往视,则见蛟龙于其上。已而有身,遂产高祖”、①唐太宗出生时“有二龙戏于馆门之外,三日而去”②等描写,莫不如此。明清实录在描写皇帝诞生时,不厌其烦地虚构各种祥瑞异象,特别是“红光”“紫气”“奇香”“异梦”等奇兆,以证明其非俗子凡胎,与芸芸众生不同。《明太祖实录》卷1“弁言”称,太祖朱元璋之母陈氏梦中服用神授药丸而怀上他,醒后告诉了丈夫。次日,朱元璋便降诞人间,当时“红光满室”,光芒闪射,邻居误认为失火,都奔来相救,结果并无火灾,“人咸异之”。朱棣出生时被作了明显的神化处理:“上初生,光气五色满室,照映宫闼,经日不散。”③《明仁宗实录》卷1“弁言”描写仁宗朱高炽降诞时云:“是夕,仁孝皇后梦冠冕执圭者上谒,寤而生帝。”《明宣宗实录》卷1“弁言”也说宣宗出生时“众望见光气五彩腾于宫闱之上”,还说他出生前夜,乃祖太宗“梦太祖高皇帝授以大圭,命曰传之子孙,永世其昌”,不久宣宗诞生,太宗和仁孝皇后“心咸异之”。宪宗皇帝诞于宫闱,“生时,红光满室”。④孝宗出生时,实录虽未写红光紫气之象,但写了“有雷风之异”,且突出孝宗“颅骨耸起,俨如龙形”。⑤甚至出生于藩邸的世宗,其实录也将之塑造成天命所归的形象。据《明世宗实录》卷1“弁言”称:“诞圣之日,宫中红光烛天,远近惊异。其年,黄河清,庆云见于翼轸者,楚分也,盖识者已知为受命之符矣。”据笔者统计,明代太祖、太宗、仁宗、宣宗、英宗、宪宗、孝宗、世宗八帝,实录俱描写了异象,一般是光、红光、五彩光气、五彩祥云、雷风之异,或梦见神人出现。
清廷来自关外,本属阔略疏放的满人,但由于汉化的加深,始对前三朝实录不断修改,⑥故其所纂《清实录》也仿效汉族实录对清朝皇帝进行神化。实录称努尔哈赤的母亲喜塔喇氏“孕十三月乃生”,以表明太祖异于常人;又借“望气者”之口称“满洲将有圣人出,戡定众乱,统一诸国而履帝位”,⑦以表明努尔哈赤为天命所归。《清世祖实录》卷1“弁言”对世祖出生亦作了充分的神化,说孝庄文皇后“方娠时,有红光绕身,衣裾间如有龙盘旋状”。女侍“皆惊以为火,近视之不见”。诞生前夕,孝庄文皇后梦一神人抱一子授之曰:“此统一天下之主也!”孝庄文皇后醒后告诉了太宗,太宗说:“是异祥,子孙大庆之兆也!”次日,福临诞生,顿时“红光照耀宫闱,经久不散,香气弥漫数日”。这一记载与《明太祖实录》神化朱元璋出生场景大同小异。《清圣祖实录》卷1“弁言”称康熙帝之母孝康章皇后佟氏,生圣祖前,“诣慈宁宫问安。将出,衣裾若有龙绕”。太皇太后见而异之,问佟氏,得知其有娠,对近侍说:“朕曩孕皇帝时,左右尝见朕裾褶间有龙盘旋,赤光灿烂。后果诞生圣子,统一寰区。今妃亦有此祥徵,异日生子,必膺大福。”至上诞降之辰,“合宫异香,经时不散。又五色光气,充溢庭户,与日并耀”。这里在写康熙帝诞生时,不仅虚构了场景,而且还通过孝庄太皇太后之口,把《清世祖实录》虚构的祥瑞场景加以强化。像龙绕、异香、五色光气等神化元素,这里均配置整齐。《清世宗实录》卷1“弁言”在神化皇帝形象时,另辟蹊径,使用了月亮的符号,称世宗母亲孝恭仁皇后吴雅氏“嘉祥肇集,尝梦月入怀,华彩四照。已而诞上”,还称“诞生之夕,祥光煜爚,经久弗散,阖宫称异”。虽无异香之述,但用了祥光来弥补。
[明清实录对皇帝形象塑造之比较]相关文章
- 上一篇:画自有言
- 下一篇:学术观念、知识结构与学术实践对音乐史研究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