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裕文档网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黑龙江革命老区抗联密营研究现状评析

时间:2022-06-02 09:14:01  浏览次数:

[摘 要]在中国版图的最东北土地上,“抗战第一枪”打响在江桥镇,“二战最后之战”结束于虎头镇,而将黑龙江这两个地理名词连接起来的历史时空背后,是难以承受的民族之殇。东北抗日联军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东北的抗战军队在抗战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密营作为东北抗联生存的特殊“基地”既是“林海地道”,又是“抗日游击根据地”,它棋罗星布于兴安岭的深山密林之中,并在东北抗战中起到了重要军事保障作用。通过对黑龙江革命老区抗联密营的基本概况介绍,并对近年来抗联密营的发掘及研究现状进行了评述,总结了学界开展抗联密营研究的重要意义,并提出了抗联密营研究的可行性建议,以供抗联研究学者参考。

[關键词]黑龙江革命老区;东北抗联;密营

密营,是指在深山密林中建造的低矮的地戗子式房屋(营房)。(1)抗联密营是东北抗日联军借鉴东北民俗中土仓子的建筑风格,在此基础上建造了周围配套设施,如医院、修械所、宿营地、粮仓、被服厂、联络点、印刷所等。1941年2月,中共北满省委召开会议,制定了坚持利用森林密营的优势开展游击战的军事计划。此后,东北抗联以密营为依托,在内无粮草,外无援兵的艰苦条件下,与日本侵略者进行更加隐蔽顽强的游击斗争,扩大了抗战游击区,这是也东北抗联在日本帝国主义统治中心地带得以保存实力的根本方式,同时密营还是战略物资储备基地,在密营中也培养了大批抗联干部,密营成为了特殊的抗日游击根据地。

一、黑龙江革命老区抗联密营基本概况

随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联军在黑龙江抗日游击区不断发展壮大。1936年以前,东北抗联并未使用密营一词,而是从交通便利,离县城和一些比较大、比较近的村屯撤到山区之中,在这里建立自己的根据地,也叫上山。上山的部队一般都把自己的活动区域叫作游击区。(2)自1935年夏,日本侵略者兴建集团部落,把群众从分散的山沟里划归指定地点兴建村屯,挖壕沟,日本布兵把守,关东军“篦梳山林”“铁壁合围”战术的运用,切断了抗联的军事物资和后勤补给的来源。随着日本关东军1936年到1937年的东边道独立“大讨伐”、1937年至1938年三江“特别大讨伐”、1939年至1941年野副“大讨伐”的开展,抗联的生存环境日益艰苦,也迫使抗联部队转入到地下活动的密营斗争阶段。东北抗联11个军,有9个半都在黑龙江战斗过,由于大小兴安岭特殊的山区地理环境和东北严寒的气候,黑龙江也成为了抗联密营的集中区。1936年底,抗联部队在北满(现黑龙江革命老区)开始大规模修建密营,有梧桐河密营、蒙古山密营、老白山密营等。目前,在黑龙江革命老区内现已发现的抗联密营遗址百余处,代表性的抗联密营有汤原六军密营遗址、依兰四块石密营遗址、宝清锅盔山密营遗址、鸡冠山密营遗址群等。其中包括黑龙江伊春林区的“大丰林业局”、“翠峦林场”的抗联秘密营地;黑龙江集贤、桦南交界处的“七星峰”的抗联独立师的秘密小型“兵工厂”所在地;在今五大连池市,由李兆麟将军指挥的东北抗日联军第三路军的总指挥部及后方基地;现存于宝清县西部山区的抗联第二路军的指挥部及后方基地等等。黑龙江革命老区就是指东北抗联在黑龙江境内的抗日游击区和根据地。截止到2010年12月底,黑龙江省有132个县(市、区),其中老区的市、县(市、区)108个。另外有8个林业局,12个街道办事处、12个林场(所)和1个良种场。被国家和省认定为革命老区的市、县(市、区)66个,在66个老区中有4个地级市、50个县(市)、11个区和1个风景区。

抗联密营分布之广,组织之完备,斗争之顽强,令人震撼。密营被称之“林海地道”,这也成为了日伪军讨伐和围剿抗联的重点目标。夏季入川,冬季上山,是抗联生存的基本法则。夏季密营是临时性的“青纱帐”,地点多选在日伪军不易发觉的深山老林之中和水源充足之处。山中密营一般建在窝风向阳的山地山坳之间,房舍多是采用木刻楞式,屋内采用南北大炕;再就是地窨子式,依山而建,向下挖一米左右的深坑,然后天棚上用木头支撑,再埋上泥土和枯枝败叶进行伪装,以便于与周围的环境保持一致,不易被敌人发现。还有一种密营就是山中自然的洞穴,如依兰的四块石密营。抗联后期又出现了霸王圈式和隐蔽式两种密营。密营一般分为永久性密营和临时性密营。永久性密营常年有人看守,内部结构完整,哨所建在山脊上视野开阔的方位,方便于侦查敌情和望。临时性密营是A密营被破坏就要转移到B密营。临时密营一般比较简陋,但又事先储备好粮食、衣物等生存物资,可作为暂时的栖身之地。

二、黑龙江革命老区抗联密营发掘及研究现状

黑龙江革命老区的抗联密营,在林区分布之广、密度之大,实为罕见。随着省内抗联研究学者对密营的深入实地考察,一座又一座抗联密营被不断发现,也为东北抗联史的深入研究提供了实物佐证。通过整理学界关于密营研究的文献资料,可以看出,学界对于抗联密营的数目的整体情况没有确切的统计数字,本文仅对近年来新发现的抗联密营的发掘及研究情况进行评述。

2015年6月由东北三省110多家抗战遗迹管理单位参与的“东北抗战遗迹联盟”在长春成立,也标志着抗战遗迹管理单位形成了跨区域联动保护机制,也推动了抗联密营遗址的修复和保护工作的进展,通过抗联密营的宣传工作,进一步推动抗联史研究和起到“资政育人”的功效。2015年8月黑龙江测绘地理信息局编制的《黑龙江省抗战遗址分布图》由哈尔滨地图出版社出版发行,该图以2014年国务院发布的第一批国家级抗战设施、遗址的标准名称、地理位置、代表图片、设施介绍及东北烈士纪念馆提供的黑龙江抗战史料为依据编制而成。该图标识出102处纪念设施和遗址,其中涵盖了抗联密营遗址,是研究抗联密营的第一手图文资料。抗联研究学者史义军在《最危险的时刻:东北抗联史事考》一书中的《离开了密营就无法生存》一文,对密营在抗联战斗中发挥的作用进行了深入阐述。中国网在2015年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的历史时间节点上,又推出了专题文献片《烽火抗联:探访抗联密营》,其它还有《抗联密营何处寻》《走进密营》《密营轶事》《最漫长的抗战之密营求生》《抗联密营新发现之鸡冠山密营战痕》等文献片都为普及东北抗联史及抗联密营知识在大众的传播中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黑龙江省革命老区代表性的抗联密营基本情况如下。双鸭山市集贤县七星峰抗联密营,是当年抗联第六军、第七军、第十一军活动的地区,七星峰抗联密营包括兵工厂、被服厂、军政干部学校等,现已成为红色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0年该密营遗址成为省级文物重点保护单位。汤原县大亮子河林场抗联六军密营是东北地区保存最为完整且从未被敌人发现过的抗联密营遗址之一,1986年被林业采伐工人发现,该密营当年是六军休整、后勤补给和作训基地,六军的军部机关、医院、军政干部学校、枪械修理所、被服厂等重要军事设施都曾建在这里。著名将领赵尚志、李兆麟都曾在此战斗生活过。2008年按原尺寸复建4座木刻楞茅草房,建筑面积840平方米。通北林业局南北河林场白皮营密营是李兆麟活动的主要地区,抗联歌曲《露营之歌》就是在这里完成的,赵尚志指挥的著名战役——冰趟子战斗遗址也在这里,白皮营密营遗址近年得以复建完成,修建了抗联烈士纪念碑,成为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方正林业局的罗勒密山分布着已被发现的抗联密营遗址20余处,其中包括:陈家亮子抗联四军密营、干饭锅四军被服厂密营、红石砬子被服厂密营、一棵松三军临时军部密营、草皮沟密营等遗迹。陈家亮子密营是抗联四军政治部主任、烈士何忠国仿照苏联木头垛式房屋设计建造的;一棵松三军临时军部密营是抗联三军、四军、五军、八军、九军、十一军等抗日部队的集散地,这里曾是抗联军官训導处,培养抗日骨干力量100余人。青峰岭抗联密营位于兴隆林业局管内是由东山密营和石门密营两部分构成,东山密营由四个营区构成,总建筑面积1500平方米,为木刻楞式结构;石门密营建筑面积200多平方米,也是木刻楞建筑结构。李兆麟将军曾在此开辟出东兴、木兰、巴彦新游击区。1999年青峰岭密营被哈尔滨市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位于通河林业局的铧子山抗联密营始建于1935年,占地1万余平方米,由前哨营盘、防卫阵地和主营地三部分组成,抗联将领金策曾在此进行抗日游击活动。2005年,该密营被授予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和通河县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清河林业局双河林场的鹰窝抗联密营由抗日义勇军马占山余部所建,该密营占地10余万平方米,由4个营区组成,抗联三军二师曾在此进行整训,1999年鹰窝抗联密营被黑龙江省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林口县发现的抗联五军烟筒砬子密营,是黑龙江东部地区现已发现的规模较大密营之一,密营采用木刻楞式,设有军部、秘书处、军需处、医院、营房、被服厂等建筑。位于清河林业局槟榔沟密营是1936年东北抗联三军建设的,整个密营地由主营地、主阵地、哨卡三部分组成。主营地为抗联三军领导机关驻地。从现存遗址可以分辨出有营房四栋。在营房通西山梁上,设有哨所,东哨所南有200米长的战壕。密营地内设有小型兵工厂、被服厂、仓库和医院,抗联领导人金策、冯仲云、赵尚志、张兰生、张寿(李兆麟)、李延禄、李福林、魏长魁等都曾在这里生活工作过。距此密营东北11公里左右的鹰窝是当时北满临时省委驻地。此密营还肩负着保卫北满临时省委的任务。

2016年6月16日,抗联鸡冠山密营陈列馆开馆仪式在兴隆林业局举行,陈列了出土的珍贵抗联文物2000余件。兴隆林业局鸡冠山地区密营遗址群是中国迄今发现东北抗联密营遗址面积最大、军事设施最完备的战迹地。岳思平、刘志青、史义军等专家通过对鸡冠山地区火烧营子、小转山子、大转山子、簸箕掌、卧龙山、青峰岭等抗联遗址的发掘,发现多处抗联密营及物资储备基地遗址。专家认为,鸡冠山抗联遗址是1935年至1937年东北抗联第三路军所在地和其第六师、七师、九师的驻地,是赵尚志率队西征后的主要根据地,李兆麟、冯仲云等抗联将领都在此战斗和生活过,该密营与铁力、庆安、伊春、通河等东北抗联活动区域紧密相连,具有重要历史研究价值和文化价值。该密营区域有大型地窖19处,山上壕沟3300多延长米,3个为一组的掩体100余处。同时在鸡爪岗发现了抗联六师密营遗址和六师代师长王梓阳的坟墓。共挖掘出抗联遗物60多种、1200多件,包括长短枪、小炮和各类子弹及生活用品等。

三、抗联密营研究意义及研究可行性建议

密营作为一种特殊的军事现象,随着抗联部队的军事斗争而逐渐形成、发展并完善,也随着抗日战争的胜利而走向消亡。这个与东北地区特殊的地理现象与气候特点形成的军事场所是东北抗联游击战争中最鲜活的一面旗帜。对抗联密营研究的重要意义在于,一是通过对抗联密营的深入研究,可以进一步考证东北抗联史和东北地方文化史,深入挖掘东北抗联的革命根据地建设、游击战术特点及抗联在全国抗战中的重要作用及意义,为弘扬东北抗联精神的时代价值提供了丰富的素材,起到“以史鉴今”的作用。二是随着抗联密营遗址文物发掘也提供了日军侵华的罪证材料,成为爱国主义教育的最好素材,警示后人清醒认识到历史是不容抹杀的,要捍卫胜利的果实,珍视和平。三是抗联密营的发掘,为黑龙江红色文化资源的发展补充了丰富的实物资料,抗联烈士陵园、抗联纪念碑、抗联密营遗址都是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红色基地,通过红色文化资源的应用,建立起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平台,“资政育人”作用相应显现,也丰富了革命老区红色文化旅游的开展,拉动了地方经济的发展。

对于学界开展抗联密营的研究提出以下建议,一是通过做好密营遗址的发掘、保护和利用,抗联密营具有文物价值的稀缺性特征,“当前最大的压力就是早年的木质结构房屋及相关设施难以长期承受风霜雨雪的侵蚀”(3)。要采取合理开发,不进行大规模的密营遗址破坏活动,建立起相应的保护机制,及时将遗址申报为文物保护单位,并能公布相关的密营遗址的基本概况,以利于抗联学者的研究;二是学界在抗联密营的研究应更多关注密营在抗日游击区所起的作用、密营与党的群众工作、抗联密营的空间分布特点及密营文化的研究;三是建立起有效的媒体传播平台,利用互联网+、报刊、电视等传媒手段,使公众更多的了解抗联密营生存环境之艰难,进而能更清晰认识到东北抗联在全国抗战中的作用及历史贡献,也烘托出抗联精神的丰富内涵与时代价值。四是整合抗联研究的科研力量,推出抗联研究成果共享平台,打造抗联史数据库的建设,以便能公布密营的研究现状,使抗联密营的研究能获得更多的学者关注,也就能拓展东北抗联史的研究内容和深度。

注释:

(1)蒋颂贤:《近代吉林人民革命斗争史》,吉林文史出版社1992年版,第255页。

(2)史义军:《最危险的时刻:东北抗联史事考》,中信出版社2016年版,第228页。

(3)许亚群:《东北三省探索抗联遗迹保护机制》,《中国文化报》(2015年6月8日)

作者简介:张磊,(1980.10-),男,黑龙江哈尔滨人,中共黑龙江省委党校党史党建教研部讲师,教育部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与文化资源研究延安大学基地兼职研究员,牡丹江师范学院中国抗联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研究方向:中共党史学史、东北抗联史。

推荐访问:老区 黑龙江 评析 现状 革命


[黑龙江革命老区抗联密营研究现状评析]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