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裕文档网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引领中国学术走向世界

时间:2022-06-02 09:56:01  浏览次数:

真正的学者应该充满人文的情怀,从过去与未来,理想与现实的结合处,努力为文明的升华提供智慧的支持,这是真理的价值所在,学术因之得以长存。在人类学术进步的潮流中,那种极端自私、偏狭的人,不可能真正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

编者按: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是中国社会科学院直属的报刊出版单位,成立于1979年,其前身为1954年创建的《历史研究》编辑部。目前编辑、出版《中国社会科学报》、《中国社会科学》、《历史研究》、《中国社会科学文摘》、《中国社会科学》(英文版)、《国际社会科学杂志》(中文版)、《中国社会科学内部文稿》等“一报六刊”,为中国学术研究、学术报刊事业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本文是本刊记者对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总编辑高翔进行的专访,在本刊 20周年刊庆刊发,以飨读者,以表祝贺!

高翔,男,四川绵阳人,历史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总编辑、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吉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世界社会主义研究中心常务理事、中国青联全国社会科学工作者联谊会副会长、中国期刊协会常务理事等,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学科评审组专家。高翔长期关注明清史研究,在政治史、理学史和观念史等方面多有创见。主要论著有《康雍乾三帝统治思想研究》(专著)、《近代的初曙:18世纪中国观念变迁与社会发展》(专著)、《在历史的深处》、《略论清朝中央权力分配体制:对内阁、军机处和皇权关系的再认识》、《马克思主义与二十世纪中国学术道路》等。在做学问的道路上,他始终坚持:“必须站在历史的制高点和时代的制高点做学问。学问之道,不可能不回答从何处来到何处去的问题。离开这个根本问题,讲学论道,不管辞藻多么华丽,多么高深,都是空的,都是皮毛”。

记者:作为一个拥有30余年历史的杂志社,她的历史是新中国哲学社会科学事业的缩影和集中体现,请您简要介绍一下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的发展历程。

高翔: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1954年至1978年。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的前身为1954年创建的《历史研究》编辑部,在毛泽东的亲自指示下,其办刊方针为“百家争鸣”,这就注定了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从诞生之日起就肩负着引领学术前沿的神圣使命。第二阶段为成立与发展时期,从1979年至2005年。进入1979年,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正式成立,1980年1月《中国社会科学》创刊号正式出版。伴随着中国改革开放事业的不断深入,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适时编辑出版多种刊物。1980年创办《中国社会科学》(英文版);1983年,开始翻译出版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主办的《国际社会科学杂志》(中文版);2000年,创办《中国社会科学文摘》,这些刊物目前已成为学术理论界举足轻重的刊物。与此同时,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举办了“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研讨会”、“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按劳分配研讨会”等有重要影响的研讨会,写下了浓墨重彩的华章。第三阶段从2006年至今,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实现了新的腾飞。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鼓励哲学社会科学界为党和人民事业发挥思想库作用,推动我国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和优秀人才走向世界。为深入贯彻党关于哲学社会科学工作的指导方针,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于2007年创办了《中国社会科学内刊》(后改名为《中国社会科学内部文稿》),着眼于对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的探讨,就中国经济社会发展问题提供决策参考。2008年开始编辑《中国社会科学院报》。2009年7月1日,《中国社会科学报》在人民大会堂举行隆重的创刊仪式。《中国社会科学报》的创办,标志着中国第一份全国性哲学社会科学专业报纸的诞生,奠定了“一报六刊”的编辑出版格局,实现了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事业新的腾飞,为新时期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事业的繁荣发展提供了新的广阔平台。2011年,《中国社会科学报》、《中国社会科学》被纳入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工程;2012年,《中国社会科学报》由原来的周二刊改为周三刊、《中国社会科学》由双月刊改为月刊,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取得跨越式发展。

记者:在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发展中,形成了目前“一报六刊”的格局,请您介绍一下这“一报六刊”各自办刊特色以及《中国社会科学报》的特色栏目。

高翔: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实行报刊编辑一体化,因此“一报六刊”各具特色又是一个有机整体。

《中国社会科学报》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主管主办、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编辑出版,面向全国理论界、学术界的大型综合性理论、学术报纸。《中国社会科学报》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服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扎根学术、服务中国、面向未来,坚持政治性、思想性、学术性、国际性、悦读性的有机统一,倾力打造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界最精良的报纸。《中国社会科学报》关注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瞩目热点、难点、焦点和前沿问题;坚持理论创新,鼓励学者在坚持科学精神和科学原则的前提下,运用新方法,开辟新领域,提出新观点;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提倡坦诚、平等、说理充分的批评与反批评,支持和扶持学派的形成与发展;注重对国内外社会思潮、学术动态的分析和评介,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坚持弘扬优良的学风和文风,强调实事求是,鼓励严谨治学,提倡深入浅出,注重返博为约。目前,《中国社会科学报》已被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高校纳入学术评价体系。

《中国社会科学报》拥有新闻聚焦、独家报道、特别策划、西部纵深行等特色栏目。新闻聚集栏目坚持正确方向,牢记使命,聚焦国计民生,营造优良学风,自觉服务党和国家事业的大局。独家报道栏目以学者的眼光、记者的敏锐,深入现场,权威解读,力求找寻失落的记忆,破译文明的密码,留住身边的历史,启迪人类的未来。特别策划栏目站在时代与学术的制高点,心系国家、胸怀天下,铭记历史,关注现实,放眼未来,纵论古今中西,激发理论创新,构建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体系。西部纵深行栏目以人文的情怀、社科的视角,观察和记录西部地区经济社会、生态保护、文化学术等方面的发展成果,展示西部大开发的新思路、新理念、新构想,描绘丰富多彩、各具特色的西部人文风情,呈现民族团结的祥和景象。

《中国社会科学》是综合性哲学社会科学杂志,主要发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前沿性、创新性、交叉性学术论文,涵括人文和社会科学研究各学科领域,自创刊以来,一直被学界公认为代表当代中国最高学术研究水准的最权威学术期刊,在国际上有较高知名度。涵括马克思主义理论、哲学、经济学、政治学、法学、社会学、民族学、历史学、教育学、文艺学、语言学等各学科以及跨学科研究的论文、调查报告、学术综述等。经过多年的办刊实践,《中国社会科学》形成了实事求是、严谨平实的独特风格。2011年3月,《中国社会科学》获我国新闻出版行业最高奖项——第二届中国出版政府奖期刊奖,这是中国出版政府奖首次设立期刊奖;同年,《中国社会科学》被列入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工程;2012年,《中国社会科学》改为月刊。

《历史研究》是中共中央“中国历史问题研究委员会”倡议创办的历史学专业刊物。毛泽东同志就创办《历史研究》提出以“百家争鸣”为方针研究历史。百家争鸣、实事求是,坚持用马克思主义观点研究中国和世界历史,是《历史研究》编辑部始终坚持不懈的办刊方针和不断发扬光大的优良传统和工作作风。本刊主要发表中国古代史、中国近代史、世界史、史学理论、史学史、各种专业史等方面的研究成果,还刊登史学研究动态、读史札记和史学著作评论等。2009年,《历史研究》荣获新中国60年有影响力的期刊的殊荣。

《中国社会科学文摘》是择优推介人文社会科学重要研究成果的文摘类期刊,其学术背景深厚,涵盖范围广泛。它强调学术品位,突出问题意识,倡导理论创新,兼及新知趣味。为开拓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新境界,扩大高水平研究成果的影响,它力求综合反映对重大现实问题和理论问题有深刻见解的学术成果,敏锐追踪对社会科学研究具有引导作用的前沿课题和热点问题,积极关注基于科学批判精神并在学术层面展开的争鸣与评论,精心提炼对学科建设和学术发展有所创新有所突破的论著精华。在广泛收集、严格筛选和着意梳理信息的基础上,它已形成集学术性、前瞻性、批判性、对策性为有机整体的办刊风格。

Social Sciences in China(《中国社会科学》英文版),是中国大陆地区唯一的人文社会科学综合类英文学术期刊,创刊于1980年。它关注世界发展趋势,面向海外读者,介绍中国学者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方面的学术成果,传播中国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理论动态和学术研究信息,促进国际文化交流,为中国现代化建设和人文社会科学的繁荣发展服务。

《国际社会科学杂志》是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1949年创办的一份综合性社会科学期刊(季刊),使用英、法、德、俄、中、西班牙六种语言在世界范围内发行。《国际社会科学杂志》的中文版创刊于1983年,由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负责翻译、编辑、出版。这本杂志最突出的地方,是每期围绕着一个话题展开。这些话题通常具有现实性、针对性和普遍性。

记者:“一报六刊”对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等领域的学术成果的推介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请您介绍一下“一报六刊”在选稿、审稿、用稿中的侧重点和要求。

高翔: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编辑工作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理论联系实际,贯彻“双百”方针,积极倡导理论和学术创新,弘扬实事求是的学风和严谨朴实的文风,努力推动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发展。《中国社会科学》与一般专业刊物不一样,主要体现在以下四点:第一,重视基础理论研究。对于重大现实理论问题,《中国社会科学》必须发出自己的声音。我们必须推动学术界进行创新,对基础性、全局性、战略性的学术话题展开深入思考,努力建构中国特色学术话语体系。第二,偏重交叉学科、新兴学科,推动不同学科的对话和交流。这是《中国社会科学》和专业刊物很重要的区别。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近年来和复旦大学组织了史学和哲学对话,和上海财大组织了哲学和经济学对话,促进了这几个学科之间的交流。第三,扶持边缘学科,比如像心理学、教育学乃至军事学,我们要适当加以扶持。第四,加强重大国情调研。我们要推动学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真实了解国情,从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伟大实践中汲取理论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为确保期刊坚持正确的政治理论导向、学术导向和学风导向,保持较高的学术质量,在审稿方面严格实行三审制度、交叉审稿制度、匿名审稿制度、匿名审稿回避制度等一系列制度。

记者:《中国社会科学》被学术界评为“哲学社会科学前沿成果的重要发布平台”、“中国最高水平的综合类人文社会科学期刊”,您是如何理解杂志对学术发展的影响力的。

高翔:《中国社会科学》所发表的大量学术研究成果对繁荣和发展中国人文社会科学事业、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推动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国社会科学》在不同时期不断推出新人新作,成为当代中国培养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学术带头人的摇篮。

《中国社会科学》的努力方向是,建设具有鲜明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创新体系,在世界发出中国学术的声音,与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主流学术展开平等的有尊严的对话。

记者:一份优秀的期刊,离不开优秀的编辑队伍,请您介绍一下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对编辑的要求,以及您认为一个优秀的学术杂志编辑应有的素质。

高翔: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一直保持着一支高水平的编辑队伍。目前在职的专职编辑人员中,绝大多数具有博士、硕士学位和高级职称,编辑人员的专业背景覆盖哲学社会科学各主要学科。学术编辑应做思想家、学问家和社会活动家。期刊编辑队伍是我们很重要的一支科研力量,期刊编辑工作是一项科学事业。学术期刊对编辑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一个真正优秀的主编或编辑部负责人,要有更加宽广的视野,应该是复合型人才,是思想家、学问家和社会活动家。

第一,他是思想家。优秀的编辑要有自己的编辑理念,明白刊物的使命、定位,清楚所在学科的发展方向。因为优秀刊物承担着学术引领任务,既然是引领就要有思想,要在学术思潮前面跑,而不是跟在后面。他一定是思想家,有自己的见解,而且是正确的见解,是符合学术发展规律的见解,而不是错误的见解,不是以己昏昏,使人昭昭。好的编辑是公共学术话题的提出者,因此必须是思想家,能够驾驭这个学科,能够回答这个学科从何处来、到何处去等问题。

第二,他是学问家。优秀的编辑必须站在历史的制高点和时代的制高点。首先是历史的制高点上,编辑必须对学科发展历史、学术渊源流变有准确、全面的了解。其次是时代的制高点,编辑要清楚时代对这个学科的需要,学科下一步的发展方向,以及相关学科的下一步发展方向。对所有基础知识有比较全面的了解,这样才能做到沙里淘金、点石成金。

第三,他是社会活动家。一个优秀的编辑决不是书呆子,而是学术的领军人物、组织者。他对学术发展有自己的想法和理念,能把国内外学者集中起来,围绕学术问题实践自己的编辑理念。如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举办马克思哲学论坛已经十届了,这个论坛提出的主题就是下一年马哲研究的主题,这就体现了对学术的引领。

为适应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工程的要求,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将着力建设一支马克思主义理论队伍,从2012年开始,开展“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基础知识系列讲座”。

记者:当前学术界对学术不端行为深恶痛绝,作为一份权威期刊的总编辑,您对提高我国学术健康发展有何建议。

高翔:改革开放30余年,当代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取得长足进步,已是不争的事实。然而,20世纪末尤其是进入21世纪以来,人文社会科学界却频频出现违背学术道德,无视学术规范的种种不端行为。尽管绝大部分学者对此持批评态度,近几年学术界以及学术管理部门为了遏制不正之风的蔓延,也相继出台了各种条例、规范,但是形形色色的学术失范和学术不端行为依然存在,败坏学风,阻碍学术的繁荣与发展,在学界乃至在社会上造成恶劣影响。

我们认为,学术期刊作为学术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净化公共学术平台,维护正常的学术生态,倡导优良学风,促进学术事业的健康发展,承担着不可推卸的使命和责任。为此,由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发起,参加第七届全国综合类人文社会科学期刊高层论坛的五十家学术期刊响应,共同发表如下声明:

一、签署本声明的学术期刊将在公共学术平台上筑起一道防范学术不端行为的防火墙,联手抵制各种学术不端行为。二、从本声明公布之日起,凡向签署本声明的学术期刊投稿的文章如出现以下任何一种情况者:一稿多投、抄袭剽窃、重复发表、虚假注释、不实参考文献,一经发现,立即撤稿(包括已通过终审的文章)。三、参加本声明的学术期刊将相互通报行为不端者的有关情况,并在各自刊物上对其曝光,揭露其欺骗行径,清除其不良影响。四、凡被发现有任何一种学术不端行为者,签署本声明的学术期刊将在十年之内拒发其任何文章,以示惩戒。

本声明旨在向学术界传递我们坚决抵制学术不端行为,积极倡导优良学风,努力为学术创新营造良好氛围的决心。我们相信,只要学术界行动起来,学术不端行为定会无处藏身。当然,一纸声明不足以解决根本问题,礼乐百年而后兴,“百年士气需培养”。端正学风、扶持正气的工作是一项长期的艰苦的事业。我希望我们的同行们在坚持科学精神、推动学界自律上,密切配合,坚定前行。要鼓励学者坚持做人、做事、做学问相统一,老老实实地做人,踏踏实实地做事,扎扎实实地做学问。要在学术界培育浩然之气,倡导正直之风;弘扬严谨治学,杜绝浮躁虚华。要鼓励学者以敬谨的态度对待学问,将科学研究作为千秋之事,坚持对历史负责,提倡献身学术,提倡坐冷板凳,提倡一丝不苟,反对追名逐利、急功近利、虚浮不实;反对追奇猎艳、戏说恶搞、夸夸其谈。要鼓励学者心怀天下,志存高远,不为虚名所诱,不为近利所动,脚踏实地,厚积薄发,使我们的研究成果真正经得起历史的检验,使我们的学者有品位、有尊严,使我们的学术界一归荡平正直之道,大兴求实谨严之风,成为真正值得为世人景仰的净土。

记者: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发展,我们的学术事业将会得到越来越繁荣的发展,请您谈谈十二五期间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的发展规划,在繁荣学术的大背景下,如何提高杂志社及其报刊的综合竞争力,形成国际影响。

高翔: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工程被列入国家“十二五”规划,我国哲学社会科学事业迎来大好发展机遇。实施创新工程以来,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学术导向和一流的学术质量,进一步深化体制机制改革,《中国社会科学报》(含《中国社会科学》)成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工程首批试点单位,全社同志众志成城,开拓进取,锐意创新,取得了辉煌成就,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杂志社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工程将围绕“通过机制体制改革,做大做强《中国社会科学报》”这一中心工作来展开,同时兼及《中国社会科学》相关工作。“《中国社会科学报》(含《中国社会科学》)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工程”的总体目标是:通过实施“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工程”,推动我社体制机制改革,建立科学、合理的管理体制、用人机制、考核机制、采编体制,大幅提高《中国社会科学报》和《中国社会科学》的学术影响力和社会影响力,力争在5~10年内,将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建设成为世界哲学社会科学资讯的权威集散地、全国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的高端发布平台、中国学术走向世界的重要桥梁。

随着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工程的实施,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正在逐步建立覆盖全球的特聘记者网络,积极开展对外学术交流,2011年,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与美国维思里安大学联合举办了首届中美学术高层论坛,这是中、美学术界进行平等而有尊严对话的标志性会议。

展望未来,中国哲学社会科学正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党组的领导和关怀下,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指导下,《中国社会科学报》、《中国社会科学》等“一报六刊”,将继续致力于发展成为反映当代中国最高学术水平的国际知名学术名刊,成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的高端发布平台和展示窗口,推动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走向世界,走向未来。我们将继续秉持忠诚、敬业、奉献的精神,创造更大的辉煌。

推荐访问:走向世界 中国 引领 学术


[引领中国学术走向世界]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