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高校“联盟式”自主招生的若干思考
时间:2022-06-02 12:00:03 浏览次数:次
摘要:本文以中国高校“联盟式”自主招生为研究对象,在对自主招生的概念进行回顾和阐释的基础上,对高校自主招生的先天缺陷和导致的问题进行了批判性分析,并提出一些对策和建议,以期促进高校自主招生改革的进一步深化与发展。
关键词:高校;联盟式;自主招生
中图分类号:G47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0568(2011)17-0005-03
1977年我国恢复实行国家统一考试制度,简称高考。参加高考的学生通过填报志愿来选择高校,学校则在报考本校的考生中,根据高考分数择优录取学生。从信息经济学的角度来看,这种高校与考生之间的双向选择机制存在着信息的不对称性,无论是高校还是考生都对另一方了解不充分,双方在信息地位上的不平等影响着有限的教育资源的配置效率。当整个社会越来越多地拷问教育为什么培养不出真正的大师和杰出的人才时,从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的角度,高校要培养出优秀的人才,必然要按照自己的培养目标自主选拔适合自身办学理念的学生。
2001年,作为高校选拔人才的另一种方式,我国在部分高校试行自主招生改革。九年来,随着试行自主招生高校的不断增加,这一招生模式不断演变,并为人们所熟知。但是,当2010年自主招生高校分化组成三大联盟进行联合招生时,社会各界对这种新的招生方式的批评和质疑就源源不断了。要使我国高校自主招生改革健康顺利地进行下去,就必须深入探讨、分析制约高校自主招生健康运行的症结所在,以便对症下药,解决问题。
二、高校自主招生和高校招生自主权
复旦大学张晓鹏认为:“我国高校自主招生是指高等学校在批准的基础上,从招生计划中划出一定的比例,根据高校自身的办学要求,选拔适合学校特色的有特长的学生。”①厦门大学樊本富认为:“高校自主招生,是指高校根据自己的培养目标、培养方式、教学条件和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在有关部门和社会的监督下,按照自己确定的招生标准,通过一定的人才选拔方式公平、公正、公开地招收新生的活动。”②两位学者的定义虽然表述侧重点不同,但都强调高校要根据自身条件和办学理念选拔符合本校标准的学生。在笔者看来,这个共同点也正契合政府《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在进行高考招生制度改革中的部分说法:“……对特长显著、符合学校培养要求的,依据面试或者测试结果自主录取……。”③
回到高校自主招生改革的初衷来分析。为什么要进行自主招生改革,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在《教育部关于做好200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工作的通知》权威的说法是:“为了进一步深化高等学校招生录取制度改革,扩大高等学校招生自主权,培养教育创新人才,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积极探索以统一考试录取为主、与多元化考试评价和多样化选拔录取相结合,学校自主招生、自我约束,政府宏观指导、服务,社会有效监督的选拔优秀创新人才的新机制。”教育部发言人的近期解释是:“自主招生本身的设计就是为了在普通高考之外开辟一条新途径,把那些学有所长、综合素质全面的优秀学生选拔进高校。”④在这里,笔者注意到自主招生试点有助于扩大高等学校招生自主权的表述。根据我国 《高等教育法》的规定,高等学校拥有一定的办学自主权,其中包括招生自主权。这种自主就其内涵而言,在高校与社会联系日益密切的今天其实是相对的。随着经济发展对多元化人才的要求,政府、社会组织及个人影响并参与高校自主招生的程度加深,逐渐形成对高校自主招生的“多方治理”。笔者看来,作为当前自主招生的主体之一,高校是自主招生规则的制定者、执行者和最大受益者。在当前体制下,在我国未建立民间独立第三方社会考试机构的状况下,高校应享有独立的招生自主权。
三、高校“联盟式”自主招生方式先天的缺陷和存在的问题
从2001年教育部批准南京三所高校在本省范围内尝试自主招生改革,高校自主招生已经试行了9年之久,但迄今仍然是一项“试点工程”。虽然进一步扩大高校招生自主权、逐渐实现高校自治,已经成为高校招考制度改革的突破口,但综合已有的研究资料来看,其先天存在着很多方面的缺陷,同时又出现了新的问题。
1.先天的缺陷
第一、高校招生体制方面。我国现行的基本模式是政府主导型,长期的高度集中的计划体制,使高校对政府存在着惯性依赖。这种政府主导型的招生体制强化了政府的行为,并不能真正有利于高校自主权的扩大,这也是高校招生自主权难以真正落实和实现的内在根源。高校招生体制改革是与我国整体改革及政府职能的转变同步同构的,这一问题的实质和要害在于各种权力的相互博弈。①
第二、经济体制影响方面。高校办学体制在很大程度上受计划经济体制的遗留影响,政府依然对高校的办学起着最主要的影响作用。尽管高校在一些方面如招生方面已享有一定的自主权,但其权力仍然是架构于政府权力之下,暴露出诸多不适应社会发展要求的缺憾。
第三、现行高考的影响方面。高考制度发展到今天,已形成一个相对完善的体系。在命题质量、测验效度、维护公平、选拔效率和成本上具有独特的优势。高考作为高校选拔人才的最主要方式,长期以来已被民众所接受,人们会用更挑剔的眼光来审视高校自主招生,难免对改革产生一定的阻碍。
第四、权利博弈方面。当前参与自主招生的高校都是公办性质,其财政来源主要是中央和各级地方政府的拨款。相比西方有些国家政府对高校的“有责无权”,我国高校容易受到中央政府及各级地方政府的行政干预。在利益格局上,高校自主招生意味着部分政府管理部门“权威”的丧失和利益的损失,出于对自身利益的天然维护而对招生改革造成无形的阻力。美国学者亨廷顿说:“个人利益必然是短暂的,制度的利益则会长存。制度的卫道士必然会为这个制度千秋万代的利益着想。”①
第五、社会诚信方面。我国信用体系不健全,高校实行自主招生的诚信度不够,没有建立起科学的评价体系,容易导致招生过程中出现权钱交易等腐败行为,加剧社会公众对招生制度的不信任。社会诚信机制的完善影响着自主招生实施规模的大小和进度的快慢。
2.新的问题
在自主招生制度存在先天缺陷的情况下,没有经过系统思考、科学论证的“联盟式”自主招生,缺乏整体规划和设计。再加上有关高校的试点并不成熟,反而更多是迫于现实的“被改革”、“被联盟”,因而也存在或者可能导致新的问题:
首先,我国当前实行的自主招生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自主招生。通过中美两国高校招生制度的比较发现,真正的自主招生联考,是教学、招生、考试相分离,是学生和学校的双向选择。联考由社会机构组织,有关高校认可该联考成绩并将其作为学生申请本校的依据,一名学生可以同时申请多所学校,可以同时获得多所大学的录取通知书,最终确认选择其中一所。
其次、政府并没有真正放权给高校,联考给高校的权利有限。参加了联考后的考生,即使被预录取,也只是获得了高考招生的优惠,还是要参加政府统一组织的高考并且达到一定的分数线,否则即便是有些特殊才能也不能被录取。近十年高校自主招生改革试点被社会质疑的原因在于,录取的权利和学生选择的权利没有在改革中增加太多。
第三、各联盟间自主招生时间的安排、招考程序的竞争,使得自主招生变成生源抢夺大战。北京大学领衔的“北约”联盟和清华大学领衔的“华约”联盟将联考时间安排在同一天,后来在社会舆论的压力下错开一天。另外,考生不能以联考成绩自主申请所有认可该成绩的学校,而只能申请两三所,相关高校也把面试时间放在同一天或相近的时间,让考生选择时左右为难。
第四、自主招生联考造成新的不公平。自主招生偏爱城市、重点中学的学生,不利于不发达地区、农村地区的学生。农村学生在自主招生面试中,不适应“城市化”试题,而面试考察沟通能力、社会阅历、信息量等,显然存在对农村学生的不公平现象。
第五、学校与联考绑定,学校无法自主选择。和美国的SAT考试不同,我国的自主招生联考由学校组织,而不是由社会机构组织。某些高校即使不赞成这种联盟式的招生方式,但是迫于招生的压力,也要无奈加入,变为寡头高校集团对抗的工具。
第六、政府服务角色扮演不力。与发达国家那些自主办学的大学相比,我国没有独立的大学理事会或董事会,在社会各界对“联盟式”自主招生出现的招生大战质疑、批评不断时,政府没有及时发布信息,以保障社会公众的知情权,也未能制止恶性竞争,积极引导社会舆论与高校办学的良性互动。
第七、“联盟式”自主招生属于提前招生,某种程度上增强了高中对大学升学的狂热程度。这种招生并未真正减轻学生升学压力,而只是把压力提前。而且,对于那些已经获得名牌高校自主招生资格的考生,他的同学会感到很大的竞争压力,从而加剧高考竞争的白热化。
四、小结及若干建议
我国高校自主招生的改革应该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应该是教育制度变革创新、自我演进的过程。自主招生总的原则必须考虑我国的现实国情,在考虑政治体制、经济体制、文化传统等综合因素的前提下,兼顾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从这个意义上,“联盟式”自主招生要起到推动高校自主招生改革的作用,应在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改进:
第一、建立的联盟应该是区域、性质相近的学校。比如在“北约”中,大多是综合性的以文理见长的高校,不应该把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这类工科类高校包括在内。另外,高校之间要区域相近,就像美国高校中的“五大湖联盟”。从这个意义上说,香港大学和大陆高校管理体制不同,性质差异较大,如果一定要加入北约,反倒给人造成一种“搭便车”、抢生源之嫌。
第二、联盟成立的目的应该着眼于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而不是招生联考。即使举行联考,也不应该在招生中相互掐架,损人利己。如在考试时间的设置上,完全可以间隔开,而不是较劲儿地安排在相邻时间,甚至是同一天。
第三、在联盟内,学生要能够自由流动,以真正让学生拥有选择高校的权利,这样才能扩大学生惩罚学校的权利。如果高校不去提高教学质量,培养不出高素质的人才,就会遭到学生用脚投票,被学生遗弃。比如,可以在有条件的地区如江浙沪等长三角地带,建立一流高校之间的联盟,学生在这个联盟之间可以自由流动。
第四、从自主招生的考试时间和考试次数来讲,要变目前的两次考试为独立的社会机构组织的多次考试,而且学生在联盟内全部是平行志愿,可以选择联盟内的任何高校。同时,自主招生考试的时间要提前,以尽量降低对考生参加高考的影响。在目前无法取消高考的前提下,自主招生的预录取会对考生的心理产生影响。一方面,如果被高校预录取,他也许会放松对课程的学习,而且参加自主考试本身也会占用很多时间。另一方面,如果花了大量的人力、财力和时间仍然没被录取,可能给考生造成很大的打击,影响其参加高考的自信心。
第五、妥善处理“公平和效率”问题。“公平”主要指不同区域之间的考生在入学考试机会和招生中的公平,以保护相对落后地区考生合法的权益;“效率”主要指考试和招生工作的效率,包括扩大高校的招生自主权,提高选拔考试的科学性,以保证高校能公平高效地招收到适合自身理念和条件的合格生源。我国各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教育条件和质量也很不均衡。由此,会在自主招生中产出机会的不公平。“联盟”有责任在招生政策和制度上多向不发达地区、低收入群体倾斜,防止因统一的客观标准削弱而导致的权力、金钱对弱势群体的侵害。
第六、建立多渠道、多层次联考方式。高校与联考不应有绑定关系,高校可自主选择参加、认可哪一联考。尝试教学、招生、考试相分离的自主招生,由独立的社会机构组织联考。作为学生申请学校自主招生的笔试成绩依据,大学可以比较哪一种联考更适合自己,选择参加;同时,联考组织者面对竞争的压力,也将不断提高考试质量,以吸引高校的认可。①
第七、尝试与高考录取传统体制相分离。目前的联考,解决的仅仅是高校各自为政、进行自主招生测试的问题,而已获自主招生资格的学生仍必须参加高考,填报志愿时也必须把相关高校放在第一志愿,且高考成绩达到学校预定标准方可被录取。这样的自主招生制度设计,只是有利于高校抢生源,而限制了学生的选择空间。可以考虑自主招生与集中录取脱钩,真正建立起“高水平大学联考+自主招生”的全新模式,实现学生和学校之间的双向选择。①
参考文献:
[1]刘海峰等.高校招生考试制度改革研究[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9.
[2]樊本富.中国高校自主招生研究[D].厦门大学,2009-5.
[3]张哲.高校的”三国杀”:自主招生联盟混战[EB/OL].http:
//news.qq.com/a/20101203/000701.htm.
[4]张晓鹏.我国高校自主招生改革若干问题的探讨[J].复旦教育论坛,2006,(3).
[5]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2010-2020)[EB/OL].
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
[6](美)塞缪尔.P.亨廷顿,(王冠华等译).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M].北京:三联书店,1989.
[7]熊丙奇.如何唱好自主招生这戏[EB/OL].http://blog.sina.
com.cn/bqxiong.
[8]熊丙奇.”自主招生”的问题其实是没有自主招生的问题[EB/OL].http://blog.sina.com.cn/bqxiong.
[9]熊丙奇.自主招生联考为何受到质疑[EB/OL].http://blog.
sina.com.cn/bqxiong.
[10]熊丙奇.自主招生联考改革少了什么[EB/OL].http://blog.
sina.com.cn/bqxiong.
[11]李三青.从单独招考到统一招考1949~1952年我国高校招考形式的演变[J].教育与考试,2007,(4).
[12]柯炳生.关于高考招生制度改革的几点认识[EB/OL].http:
//edu.enorth.com.cn/system/2010-12-03.
[对高校“联盟式”自主招生的若干思考]相关文章
- 经济法学教材建设若干问题探讨
- 中国铁路物流建设若干问题的探讨
- 关于发展全域旅游的思考3篇
- Matlab软件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思考
- 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现状调查与思考
- 关于医院会计发展的思考
- 对教育评价改革的思考
- 我国西部城市社区体育发展研究与思考
- 高校教师个人工作总结四篇
- 高校学生如何制定学习计划四篇
- 高校教师教学能力培训心得总结范文3篇
- [在学校工作中-充分发挥党组织政治核心作用]发挥战斗堡垒作用
- 在学校工作中-充分发挥党组织政治核心作用 发挥战斗堡垒作用
- [新时代党建设总要求与高校学生党支部工作] 新时代党建总目标
- 党建工作在学风建设中重要性:基层党建工作重要性
- 论高校党建工作中学生党员主体作用发挥:高校党建工作
-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论高校基层党组织作用
- [浅谈加强高校学生基层党组织建设意义和举措-最新教育文档]
- 四联四促强引领 共建联盟齐发展——X市构建社会组织党建联盟工作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