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裕文档网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对当下中职校生存状态与发展路径的思考

时间:2022-06-02 12:56:02  浏览次数:

【关键词】中等职业教育;升学;就业;发展路径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志码】C 【文章编号】1005-6009(2018)68-0011-03

当前中等职业教育办学的最大利好,是升学道路的不断畅通并向高层次延伸。能考大学读本科,成为中职校吸引初中毕业生就读的主要卖点。但职校一旦确立以升学为主的办学方向,三年学习围绕文化基础和专业理论为主线而展开,职教特色、职教属性必然式微。升学需求日趋旺盛和强势,使中职校在人才培养的定位、规格、方式上面临谜境。

产生这一问题的原因很复杂,笔者认为关键在于我们把升学和就业默认为一对不可调和的矛盾来看待了:谈就业,就无法考虑升学;说升学,就无法(不用)顾及就业。两者无法兼容,互为排斥。

中职教育升学就业不能兼顾的认知,其产生土壤很深厚。对于学生而言,一个初中毕业生确实很难建立有效的生涯规划,他们在自己生涯路径选择上的影响力小到可以忽略不计;对于家长而言,越是经济发展,越希望子女提升学历,而且只认可取得全日制学校的正规学历;对于企业而言,特别是优质企业,它们可以直接向高职、大学要毕业生,简便且质量有保证;对于中职学校而言,学生及家长希望升学,企业直接录用大学生,搞升学既满足各方现实需求,且轻车熟路、得心应手、不用劳烦他人,何乐而不为?!

而如果直接就业,中职存在的意义值得探讨:毕业生差企业愿意去吗?好企业愿意招吗?生涯发展路径何在?

升学还是就业?中职在这个十字路口上,徘徊,思考,面临选择。

作为一名中职校长,笔者想把这个矛盾整合起来思考:把学生的升学和就业当作一个整体来对待。就业,特别是优质就业,伴随的是学生学历提升,需要工学真结合、大交替;升学,特别是优质升学,始终指向促进学生就业。学生如果有一个好的预期在前方等待,就会自我激励自我突破。好的中职校,就是要让学生就业无忧、文凭不愁,双满足、真发展。以前是为企业输送合格员工,为高校输送合格生源,中职只要做好这一段的工作就行,是一种从属身份;今后中职要把学生生涯发展、企业用工需求、高校招生需求多方需要统一起来,为学生、为企业、为高一级学校,量身定做使各方满意的育人、用人路径,获得主导身份。

在“双满足、真发展”的目标驱使下,杭州中策职业学校的实践是努力架构好学生发展的两类路径:一类是学历递升式优质就业路径,另一类是大订单式或融合创新型优质升学路径。

第一類,就业捆绑学历递升。学校与优质国企合作,极力推动“2+2”双高(高技能高学历)人才培养模式。比如学校与杭州地铁集团合作,在学生二年级结束后选拔,然后送到铁路高职院校校企共同培养两年。后两年要求学生获得岗位操作证书、技能等级证书,同时支持学生获得自考或函授文凭,正式录用一年后报销相关费用。与优质民营企业合作,推出“2+1+1”职后双发展人才培养模式。比如学校与海外海集团合作创办主管大专班,也是二年级结束后选拔,三年级学段将这批学生作为见习主管培养。学生入职一年后,经考核聘为主管或部门副经理。在三年级和入职第一年期间,企业组织这些学生进行学历进修,学生获得文凭后继续工作满一年,就可报销全部学习费用。

学校还为杭州一些大量用工的主流企业实施金色蓝领本土化战略,创造了多种强化职业技能、重视职业素养、突出职业认同感和企业忠诚度的人才培养模式、路径,先在优质岗位就业,再在岗位上实现能力学历双提升,实现了企业和学生的双满意。

第二类,升学捆绑“订单”或“融创”。学校强调专业课程特别是专业实践课程的开齐开足开好,一、二年级不分升学班、就业班,完全按专业课程计划实施教学。在遴选优质高职优质专业的前提下,持续扩大“3+2”和五年一贯制班级规模。现在,中高职衔接班占升学学生人数的三分之二以上。结构的影响是决定性的。衔接班一旦成为主体,升学的风向标就容易得到修正。学校抓住两个发力点:第一,依托、服务重点行业优势企业办中高职衔接班。学校和浙江旅游职业学院共同与杭州市饮服集团创办了烹饪专业的五年一贯制现代学徒制班。三年制毕业学生可以成为技术骨干培养人,五年制毕业学生可以担任储备店长。平台优质,“丰俭”自由。第二,与认识一致的优质高职专注于联合培养“跨界融通”人才。比如我校计算机专业学生衔接高职电子商务专业,商务英语专业学生衔接高职涉外导游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设计的出发点是应对城市和产业发展趋势,着眼未来,布局现在,用跨界融合的人才特色,争取形成“排他性竞争优势”。在与本科一体化办学过程中,学校看中的也绝不仅仅是本科文凭,而是学生、行业、产业发展的未来。2018年,学校联合浙江科技学院推出电气运行与控制专业(中职)与建筑电气智能化(本科)融合培养。

职业教育如果不紧盯就业,不真真切切地服务于促进就业,光为升学而升学可以应付一阵子,但恰恰是这种与普高没有重大差别的办学模式,眼前形势越好,以后给自身发展带来的困扰也会越大。所以职业教育不能被动地满足企业的用工需求,更不能一味地满足社会和学生的升学愿望。在当下特定的历史时期和社会背景下,应该承担起更多的引导和组织的责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和生涯发展观,引导企业形成良好的人才观,甚至帮助合作企业转型为教育型企业;基于学生发展,满足企业需求,引进优质社会资源,在职业学校汇聚成资源高地,一起创造出多条就业和升学交融的适合之路,供学生选择,助学生发展。

(作者单位:杭州市中策职业学校)

推荐访问:路径 职校 生存状态 思考 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