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台湾地区“十二年国民基本教育”政策的一点思考
时间:2022-06-02 13:56:01 浏览次数:次
作者简介:熊熊(1990.08-),男,汉族,湖北鄂州人,武汉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教育管理。
摘要:我国台湾地区的教育行政部门在2003年积极规划了“十二年基本国民教育”,并于2011年正式开始“十二年国民基本教育”的改革。然而在政策实施四年以来,台湾地区人民对“十二年国民基本教育”却表现出了一定的“反抗性”。对“就近免试入学”、“定额辅助”等具体执行方法也表现出了很大的“担忧”。笔者利用在台湾交换学习的机会,对台湾地区的“十二年国民基本教育”政策有了较为全面的理解,也对政策改革的本身进行了一定的思考。
关键词:十二年国民基本教育;台湾地区
中图分类号:G52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9214(2015)08-0296-02
教育是推动社会进步和改革的动力,一个国家的盛衰,取决于一个国家教育政策的适切性以及政策的实施情况。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不断发展,延长国民基本教育年限已成为世界各先进国家的发展趋势。
我国台湾地区自1968年推动九年义务教育后,其教育行政部门都在不断的就如何延长国民教育而提出不同的教育改革方案。在2003年积极规划了“十二年基本国民教育”,并于2011年正式开始“十二年国民基本教育”的改革。然而在政策实施的四年以来,台湾地区人民对“十二年国民基本教育”却表现出了一定的“反抗性”,对“就近免试入学”、“定额辅助”等具体执行方法也表现出了很大的“担忧”。笔者利用在台湾交换学习的机会,对台湾地区的“十二年国民基本教育”政策有了较为全面的理解,也对政策的本身进行了一定的思考。
一、对“十二年国民基本教育”政策内涵的思考
(一)“十二年国民基本教育”政策的基本框架
台湾地区的“十二年国民基本教育”初步可以简单划分为九年义务教育和三年高级中等教育两个阶段。其中的三年高级中等教育阶段是针对15岁以上的学生,其主要包括普及、免学费、非强迫入学等。而“十二年国民基本教育”的基本框架主要包括了三大愿景、五大理念、六大目标、七大重点以及二十九个方案。其中三大愿景是提升中小学教育品质、成就每一个孩子、增强地区竞争力。五大理念为有教无类,不分种族、性别、阶级、经济条件、地区等,学生的受教育机会一律均等;因材施教,面对不同智力、性向及兴趣的学生,设置不同性质与类型的学校,通过不同的课程与分组教学方式施教,让每位学生都能发挥自己的潜能;适性扬才,通过适性辅导,引导学生了解自我的性向与兴趣以及职场和就业结构的基本形态,让每位学生在人生的道路上发挥自己的长处;多元进路,发展学生的多元智力、性向及兴趣,进而找到适合自己的道路,以便继续升学或顺利就业,开展自己美丽的人生;优质衔接,高级中等教育一方面要与初中教育衔接,另一方面要均衡城乡教育发展,使每所学校都有优质的教育环境,让学生有能力继续升学或进入职场,并能终身学习。六大目标是:培养现代公民素质;引导多元适性发展;确保学生学力品质;舒缓过度升学压力;均衡城乡教育发展;追求社会公平正义。及七大重点相对应的有二十九个方案。[1]
(二)推行“十二年国民基本教育”政策的目的分析
在基于顺应世界潮流、促进教育机会均等、缓解升学压力、提供多元学习等教育目标下,分析有关政策以及综合台湾学者关于台湾地区实施“十二年国民基本教育”的相关解读可以分析出台湾地区推行“十二年国民基本教育”政策的目的。
第一,为了全面提升国民素质。国民素质提升有赖于教育质量的更多发展,因此若能投入更多的经费,改善教学软硬体设备,提升教师素质,均衡各项落差,才能提升教育品质。[2]
第二,为了促进教育机会的均等。在台湾地区,初中生升学率以及入学机会已非常普及,但不代表其符合教育机会的均等。所谓教育机会的均等是指要保证学生的入学方式、就学过程、学习成就及将来的发展都要有相等的机会。但是目前台湾的公司立学校学费、国民所得及城乡差距、文化资本、社会资本等存在的较大的差距,所以希望通过推行“十二年国民基本教育“政策来追求教育上的公平正义。
第三,为了均衡各地后期中等教育的品质。台湾教育品质的落差主要体现在公立与私立、高中与高职、城市与乡镇等落差上[3],而通过“十二年国民基本教育“的实施,能够缩减这些差距,从而达到教育品质的均等化。
第四,为了舒缓升学压力。在台湾地区,初中生升学高中职的升学率已超过95%,高中职的入学机会也超过130%[4],因为台湾实施九年一贯课程的缘故,初中生升学压力却一直增加。所以有台湾学者认为中学的升学压力应该延缓到高中生大学,而不是在初中升高中。
第五,为了达成学生就近入学的目标。城乡差距会影响教育机会的不均等。“十二年国民基本教育”通过辅助的方式缩小城乡差距,吸引学生就近升学,促进地区之间的均衡发展。
十二年国民基本教育的政策还强调未来后期中等教育不仅要成为新一代国民学习的场所,也将是他们人生成长过程中重要的生活场所,所以需要从不同的角度进行结构性改革,从而塑造一个全新的不仅只为个人教育而思考还要包含为国民教育层次而思考的宏观的教育形式。
(三)推行实施“十二年国民基本教育”政策的实施原则分析
台湾地区的“十二年国民基本教育”主要计划透过减轻弱势家庭学生学费负担,及提升高中职优质化,逐步纾缓初中生升学压力、引导学生适性发展,及平衡城乡差距,以达成提升国民素质、增进地区竞争力、促进教育机会均等、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理想与目标。台湾地区的教育行政部门对实施“十二年国民基本教育”规定了具体的实施原则,包括入学普及化、教育优质化、就学在地化、缩短学费差距、缩小城乡差距。[5]
第一,入学普及化。在强调多元化入学方案与提供较低廉学费的助力下,提升初中毕业生入学高中职之比率。第二,教育优质化。扩增优质高中职,全面提升高中职教育品质。用好学校办好教育,用好教育来培育好人才,使每一所高中职都是优质学校,每一位学生都是优质适才。第三,就学在地化。落实高中职社区化,逐步达成在地就学目标,通过家长、教师、学校三方共同努力,落实孩子生涯辅导及学习扶助,从而提升学生学习成就。第四,缩短学费差距。缩短公私立高中职学费差距,减轻弱势家庭家长经济负担。第五,缩小城乡差距。一些较偏远地区与离岛地区,目前教育资源碍于学生人数,未能与大都市的教育补助相提并论,产生教育城乡差距。实施“十二年国民基本教育”以补强教育资源不足地区的高中职学校资源,提升他们的竞争力。
二、对“十二年国民基本教育”实施困境的思考
(一)“国民教育”定义不清
在台湾地区现行的“国民教育”是“九年国民教育”,其是义务教育。而根据相关规定,义务教育是强迫教育同时也是免费教育。而根据2003年台湾地区教育会议与会专家所讨论的“十二年国民基本教育”是非义务、非免费以及非强迫性的教育,于是就产生了“十二年国民基本教育”的内涵是否等同于“义务教育”的疑问。
(二)关于“明星高中”的问题处理困难
所谓明星高中,也就是大陆所称的“重点中学”。台湾在过去实行的是联考制度,造就了一批明星高中,然而“十二年国民基本教育”需要进行学区划分,就使得明星高中处境十分尴尬。例如,如果明星高中社区化,最容易引发争议的便是其招生范围有多大。在台湾家长心目中,明星高中已经是根深蒂固的观念,如果将其强制社区化,必定会引起户口大量涌入,而往往只有家庭经济富裕或是家庭背景较好的家庭才能够做到为了孩子读所谓的明星高中而迁户口,这显然是有违公平的。
(三)学区划分困难重重
由于明星高中的缘故,学区划分已成为“十二年国民基本教育”政策实施过程中,社会最关注的部分。最大的困难便是将其与高中社区化方案中的“适性学习社区”进行整合。伴随着台湾地区这些年少子化的形势愈发严峻,使得各城乡之间学校分布数量特别不均衡,固然使得社区化这一政策走得愈发艰难。
(四)对改革入学方式的不满
“十二年国民基本教育”最主要的一项改革就是将入学方式由考试逐步向免试转变。即以学生初中基本学力测验为依据,将学生分发至各种类型的学校。其分发方式採取大级距的方式处理,以模糊分数差距,缩短学校排名的刻板印象。至于特色学校部分,则将其视为区域学校之招生范围,为维持菁英教育,使得程度好的学生也能适性入学,也可採取甄选,或优先登记入学的措施。[6]对此,台湾地区教育主管部门在免试入学部分希望采用在校成绩来评比入学,看似可以避免以学测考试定江山的问题,但是仍避免不了学校针对特定学生成绩放水,每个教师主观评比不同的困扰。
(五)课程规划欠缺横向统整和纵向衔接
对中等教育而言,应着重考虑通识知识和基础知识,而对于台湾地区目前的高中、职业学校以及综合高中来说,彼此之间都缺乏培养学生共同通识的能力;再加上十二年一贯的课程与九年一贯的课程如何做到较为统整的衔接,这些都是台湾社会对“十二年国民基本教育”政策所较为关注的问题。
三、对“十二年国民基本教育”政策的检视与思考
(一)未形成整体思考的改革
虽然台湾地区从很早就开始对实行“十二年国民基本教育”政策进行研讨分析,但最终还是在入学方式、执行策略都还未确定之前,采取激进革命式的变革方式进行全面实施,所以此政策一直招到一部分社会群众的抵制。相对于台湾地区这二十多年其他的各项教育改革而言,唯一保存下来的是高中入学方式,因为其是符合社区高中精神的,但随着“十二年国民基本教育”政策的推进,其入学方式并没有完全考虑现行制度的优缺点,也忽视了过去各届学生家长所形成的共识,所以才会造成如今考生与家长会群情激愤。
(二)陷入打破“明星高中”的困局
“明星高中”作为各国培养国家精英以及实践“因材施教”的最佳场所,其本身存在就有其重要意义。台湾地区教育行政部门更应该考虑如何加强“学校资源均质化”和“学生能适性发展”,如何实践“有教无类”的思想,从而使每个学生都能进步。如果想要以“十二年国民基本教育”来打破“明星高中”,似乎不符合地区具体情况。即使这些“明星高中”因为政策而被消失,但这些优质的高中也肯定不会销声匿迹,可能会从公立高中而转移到学费更贵的私立高中,也就完全违背了“十二年国民基本教育”的初衷。
(三)被少数民意裹挟
推进“十二年国民基本教育”政策的实施,是国民党和民进党少有的共同支持的政策,也是全民所乐见的一项德政。但此项目的推动缘由与过程,在一定程度上还是受到马英九竞选“总统”时所做承诺的影响,在细部规划尚未完备、缺少广泛的共识以及实证研究支持下,就下令实施,使得一项备受欢迎的教育政策在一夕之间成为了社会的公敌。
一个错误的教育政策影响的是一个世代,甚至是一个国家兴衰的走向。通过对台湾地区“十二年国民基本教育”政策及其推行情况的分析思考总结,个人以为任何一项新的教育措施的实施都要符合国情与文化,并且在对教育措施进行抉择时,虽然应该广征民意,但其不能与教育原理及实证研究结果相违背,同时在没有完全证明此措施正确性之前,任何新的构想的推进,应该遵循慎重以及循序渐进的原则,如此,便才能保证改革的顺利、成功进行。
参考文献:
[1]十二年国民基本教育倡导手册[EB/OL].http://12basic.edu.tw/files/十二年国民基本教育倡导手册(全文).pdf,2012-08-29.
[2]吴青山 高家斌.十二年国民教育政策发展的回顾与展望[J].(台湾)教育资料与研究双月刊,63,2005.
[3]十二年国教理念与实施[EB/OL].http://se.netpc.edu.tw/wp-contrent/uploads/2012/06/1010611.ppt,2012-06-10.
[4][5]十二年国民基本教育课程发展建议书[EB/OL].[2014-02-28].http://www.naer.edu.tw/files/15-1000-5619,c1179-1.php.tw.
[6]周愚文.“十二年国民基本教育”政策形成之分析[J].(台湾)教育研究月刊,2011(05):32-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