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早期教育安静却不“安分”
时间:2022-06-02 14:07:01 浏览次数:次
策划 I PE365采编部 采写 I PE365研究院
编辑视线:
有这样一个现象值得深思。自诺贝尔奖设立以来,德国人(含移民美国、加拿大等国的德裔)获得诺贝尔奖的人数占总数的将近一半,而这一切与德国先进的早期教育理念密不可分。在德国,你会发现大街上、电视上、广播里根本看不到铺天盖地的教育公司和补习班招生的广告,让人有一种错觉,就好像德国人似乎并不在意孩子的早期教育。其实,这正是德国教育的高明之处。德国人不会去宣扬、放大早期教育的功能,看似安静得一点儿花样也没有,却能实事求是地把早期教育融入孩子们的生活,而且内容上一点儿也不死板,充分遵循儿童的天性,不得不让人心生佩服。
奇怪的地方
德国小孩不上早教课
中国国内有一种普遍现象: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或“挖掘孩子潜能”,很多家长将一两岁的小孩带去上早教课。早教课上的内容有音乐、美术、体育、英语等。德国早期教育专家罗斯巴赫教授表示,在德国,给1至2岁的小孩提供像音乐、体育、英语这样的课程很少见。如果有这样的机构的话,多数是给年长一些的孩子,比如3至6岁,而且是作为辅助课程,并且这种机构并不普遍。
在德国人眼中,小孩子从出生就开始学习,也就是说,小孩子的语言能力、数学能力、自然科学能力是自然发生的。而早期教育的关键是,如何帮助孩子获得这些能力。德国的早期教育专家们指出,有一些发展心理学的研究结果显示,课程传授知识,也就是给这个年龄段的孩子上课,作用不大。人们应该把要传授的东西融入到日常生活中,融入到孩子的游戏中。
比如,在德国人眼中,数学不仅仅是加减乘除,而是跟空间体验有关。将数学与生活经验相结合,是促进孩子学习数学的好办法。比如,在和孩子一起准备餐具的时候,和他玩一对一的搭配游戏,让他数一数有多少个碟子、多少个杯子,再来算一算需要有多少个孩子来吃饭。
再比如,德国人对孩子进行语言教育,不需要上语言课程,而是在玩游戏的时候跟孩子进行有水平的对话。这样很可能比孩子每天在某个地方上20分钟的培训课程有用得多。
有意思
德国“家园”这样教
德国幼儿园没有年级之分,所有年龄的孩子都混在一起;德国小学都是半日制的,下午没有课,只有课外活动;孩子小学四年级毕业,根据老师推荐升学,学习技工或者上以后能上大学的文理中学;学生上大学的比例还没有中国高……这样的教育制度下,德国的幼儿园和家庭到底教孩子做些什么呢?德国的幼儿园教育强调两个方面:
一、事实与环境教育
这是一种唤起孩子环境保护意识的教育,主要通过观察周围的环境、访问不同的机构,增强孩子对周围环境的兴趣,直观体验自然过程。德国人认为,通过各种方式让孩子接触自然,是促进儿童成为环保小主人的前提条件。比如,让孩子认识能量与水,避免制造多余垃圾,或让孩子直接参与垃圾分拣活动,等等。
二、实际生活与家政教育
所谓实际生活与家政教育,就是通过设计有意义的情境让孩子亲身体验,形成集体生活中必须具备的技能。如穿衣,熟练操作各种玩具,了解每年的重要事件,掌握家务劳动技能(整理房间、洗衣做饭等),熟悉交通规则,学习一些仪器(收录机、煎烤箱等)的使用,对紧急情况做出反应,等等。
在三年的幼儿园生活中,孩子学会了自己修理玩具,自己管理时间,自己约会,自己制订计划,自己搭配衣服,自己整理东西,自己找警察……一个6岁的孩子,生活能力很强了。
德国的家庭教育则更注重孩子的情商教育。由于得到父母的爱护和尊重,德国的小孩从小就参与家庭的各种活动,并提出自己的意见,比如购买什么样的家用电器、汽车,如何布置房间、处理家务等。孩子可以小主人的身份与父母一起商讨,而父母也愿意倾听孩子的意见,并充分肯定孩子正确的想法和行为。在参与家庭大事的过程中,孩子的情商得到充分发展,他懂得了如何尊重他人的意见,如何与人合作达到预期目的,如何礼貌待人……而这些技能对孩子以后融入社会、适应社会有极大的帮助。
结 语
古人云: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我们在观察德国早期教育的时候,发现其与中国早期教育观念的种种不同之处,而这些不同之处正是值得我们去反思和学习的。虽然在国内,有些家长明知道一些早教观念是错误的,但迫于环境的压力,不得不随大流,让孩子接受不合适的早期教育。但小编也希望家长在人云亦云的时候,内心一定要清明淡定,别忘了我们教育的最初目的是培养健康、快乐的孩子。正所谓“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大概就是这样吧。
[德国早期教育安静却不“安分”]相关文章
- 上一篇:构建综合素质评价机制 深入推进中考制度改革
- 下一篇:高考日记(1977—1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