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裕文档网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电视新闻“烹饪模式”可视化创新分析

时间:2022-06-02 18:21:01  浏览次数:

【内容提要】伴随互联网媒介的井喷式发展,网络移动端与用户的黏度不断提升,线性传播的传统电视出现了类似纸媒断崖式下跌的萌芽。在此危机之下,电视行业如何实现新旧媒介融合,完成电视观众向媒介用户的转变及高密度捆绑,并进一步提高电视媒体的官方权威和用户信赖度,成为从中央到地方各级传统电视媒体面临的共同挑战。山东广播电视台通过搭建融媒体发展平台,建设“中央厨房”等手段,探索出一条多媒融合的发展之路,从而完成了媒介挑战向媒介机遇的转变。本文通过案例分析法及对比研究法,探寻电视可视化产品打破原有采编播固化流程,实现由小屏带动大屏,由网站、客户端驱动广播电视发展的融媒体全新“烹饪模式”。

【关键词】融媒体  中央厨房  烹饪模式

在当前融媒体语境下,人人皆记者、信息实时发布、内容碎片化传播已经成为传媒新常态,传统的电视媒体“采编播”制作流程以及線性传播的弊端凸显。如何解决当前电视媒体面临效益下滑的趋势,弥补媒介融合背景下传统电视媒体所面临的问题并凸显权威电视媒体的优势成为传统电视台共同努力的方向。而在这场改革创新发展中,山东广播电视台打破原有固化的“采编播”制作模式,探索出了一条融媒体平台+“中央厨房”的多元“烹饪模式”。本文从中央厨房职能重构和制播流程的可视化转变两大视角,探究融媒体语境下电视新闻制播创新。

一、融媒体中央厨房职能创新重构

2016年,山东广播电视台正式开启了媒介融合改革的大幕,此次改革的核心主要集中在电视板块和网络板块。而山东广播电视台拥有的齐鲁频道、综艺频道、生活频道等山东本土强势地面频道,以其接地气的节目风格,在山东广大农村地区拥有庞大的中老年观众群体。这一群体与互联网的黏度较低,所以在互联网冲击下影响较小,收视率和社会经济效益依然处于较理想的位置。因此,此次改革的战场集中在收视率较低、创收完成不乐观的公共频道、体育频道、国际频道以及新闻中心。此次改革,通过完成网络板块中齐鲁网、看山东客户端与以上频道的合并重构,打破原有独立频道制的管理模式,合并成立融媒体中心。在中心现有的人员配置和硬件条件基础上,与美国团队合力建设融媒体“中央厨房”全景演播室,研发生产适用于网络和电视两端传播规律的融媒体产品,最终达到1+1>2的效果,实现传统电视媒体在媒介融合背景下的转型发展。整体来看,山东广播电视台在融媒体+“中央厨房”的重构思路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网络勾连下的媒介融合

电视作为传统主流媒体,是百姓接收信息的最主要端口。然而伴随着网络及手机移动端的高度覆盖,信息接收方式发生转变,不受时空限制的碎片化接收成为主流。因此,手机终端等互联网介质成为了当下媒介融合语境下的主流媒体。而在众多电视机构融媒体改革中,以电视为核心的改革主体并没有发生质的改变,其改革只是完成了“电视+互联网应用”的简单罗列,无论是服从于电视节目的两微还是网页客户端的推送,都是围绕电视服务。

山东广播电视台在媒介融合中完成了核心主体的转变:由“电视+”向“互联网+”的质的跨越。以当前主流的互联网媒介消费群体为改革主体,实现广播电视等线性传播媒介为互联网媒介服务的转变,实现以时效性、互动性、到达率更好的互联网产品为主线进行推送播发,勾连传统广播电视等传统节目。达到以互联网产品为传播前沿,以广播电视产品为内容深化的多维传播矩阵。例如:山东广播电视台所推出的《鲁苏联动!寻找92岁抗战老兵》的系列报道中,山东广电与江苏广电实现了“2+2+N”联动模式,打破电视线性传播限制和鲁苏两地时空限制,实现两家媒体新媒体板块“闪电新闻客户端”与“荔枝新闻客户端”异地同频手机直播,全面展现寻找抗战老兵杜希河的寻找过程,让互联网手机用户第一时间了解寻找的最新进程。与此同时,两地电视媒介在网络手机直播报道的基础上,分别在山东广电卫视频道《早安山东》,地面公共频道《新闻午班车》《民生直通车》节目以及江苏广电卫视频道《新闻眼》,城市频道《零距离》节目跟进总结式深入报道,满足电视群体的接收需求。通过两地媒体两种媒介语言的“2+2”叙事报道之后,两地媒体进一步发掘92岁抗战老兵出走原因及跨越半世纪的战友情愫,在国庆节前夕进一步弘扬了老兵精神。实现了从网络到电视,从事件本身到内在情感的“2+2+N”的多维立体化报道。

(二)全景式街景演播室的创新搭建

演播室作为电视节目制播窗口,其呈现形式直接影响电视节目的传播效果。山东广电在“新闻立台”的宗旨下,着力提升新闻融媒体演播室制播条件,斥资1.3亿元与美国舞美团队设计打造了国内唯一街景演播室。该演播室完成了从空间布景到中央融媒调度平台的多角度创新。针对“点餐选择”“原料准备”“烹饪制作”和“餐厅上菜”等“烹饪”环节的职能需求,完成了内部空间布景的合理配置。该“厨房”以融媒体调度平台为中枢,实时接收来自于电话热线、两微一端、网站社区等不同渠道的新闻线索,根据新闻价值及地理位置分布与记者数量、信息平衡等因素的综合考量,调度平台确定当日即时的“点餐选择”并分发任务到具体互联网及电视采写部门,并由其完成外出采访等音视频采集等“原料准备”工作。同时,该中心以新闻内容的剪辑制作为主体,根据各节目组制播内容的差异区分区域。“中央厨房”与传统演播室最大的差异在于完成“餐厅上菜”环节的街景演播室。其区别于以往360度全角度隔音遮光的暗箱演播室,阳面建设为一至四层的落地玻璃幕墙,这一设计实现了电视节目的可视化曝光录制,削弱了主持人与受众的隔阂与神秘感,同时也体现出融媒体电视新闻节目来自于社会并服务于社会的制作理念。与此同时,街景演播室内置17块互动大屏,增强了演播室的可视性和运动变化。在摄像方面,室内设高清轨道机器人摄像,实现了科技对人力的解放,同时,减少了人员在演播室中的走动,更有利于主持人集中精力进行二度创作。融媒体“中央厨房”全景式街景演播室的搭建极大提升了山东广电电视节目品质和媒介融合速度。

(三)人才融合中的职能分配

媒介融合不仅是广播电视与互联网的融合,更应该是传媒人才的融合和多元能力的提升。换言之,媒介竞争是融媒体技术设备等硬件与融媒体人才的软实力的双重对抗。因此,很多电视台通过一刀切式的人员轮换模式,大量裁撤传统电视制播人员,招聘具有互联网背景的新媒体人员。但在实际工作运行中,由于新进人员对于传统电视的传播制作规律知之甚少,因此,出现了大量多媒介“水土不服”的现象。

山东广播电视台融媒体中心在人才融合过程中,根据实际工作需要,加强人员长效化技能培训,着力打造“一专多能”的复合型融媒体人才。台内传统电视技能人才在发挥其现有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的基础上,通过互联网技能培训,增强员工的互联网技术应用和互联网思维方式。例如:《民生直通车》节目的记者大多已经有了十几年的电视新闻节目制作经验,熟悉电视节目的制作规律并深谙民生新闻节目受众的收视需求。山东广电融媒体中心针对这一群体开展各类互联网技能培训,增强其互联网传播意识,使其掌握互联网信息碎片化、即时性的传播规律,在其视频内容的生产过程中,实现互联网客户端+广播电视等多端制作与分发。而针对新聘人员,则严格把控互联网思维与广播电视技能并存的要求,使其能够尽快满足当前融媒体语境下的多屏传播需求。

二、“烹饪”流程的多维度可视化创新

電视新闻节目制作经过几十年的摸索发展已经形成了一套成熟的“采编播”制作流程。然而,这一精细化分工生产的制播模式与融媒体语境下“人人皆记者”“随时随地看新闻”制播方式相比,新闻自身时效性、简明性等特征被埋没。习惯于碎片化接收信息的用户不断抛弃传统媒体。如何打破广播电视线性传播在当前融媒体传播语境下的弊端,实现新媒体的时效性、互动性、碎片化与广播电视传统媒体的真实性、权威性的融通,成为了传统媒体寻求出路的突破口。山东广播电视台在原有电视业务与网络业务的基础上,实现板块业务的融合重构,同时嫁接新媒体与广播电视传统媒体的特性,探索出了一套全流程多维度可视化创新“烹饪模式”,实现了新旧媒体的优势最大化。

(一)先小屏后大屏的互联网思维播发方式

电视作为党的喉舌,在媒介格局中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因此,众多广播电视媒体在媒介融合过程中,依旧坚守电视主体地位不变,新型媒介服务于广播电视的思路。而在此定位下,两微一端等新媒体便成为了广播电视的附属品,互联网产品只是广播电视节目的多媒体衍生。很显然,在媒介用户大量向新媒体转移的趋势下,这样的发展路径很难在媒介重构中找准定位,甚至会成为新媒介环境中的牺牲品。山东广电走出了一条“先小屏后大屏”的互联网思维播发思路。顾名思义,“小屏”是指以手机屏幕为代表的移动媒介端口,“大屏”是指以电视屏幕为代表的固定媒介端口。在新闻信息传播的过程中,打破电视为上的传统观念,依托“大小屏幕”实现媒介差异逆向传播。首先,由简单便捷、可操作性强、互动性高、到达率精准的手机客户端、微博、微信、今日头条等进行推送,第一时间完成新闻内容的“粗放”传播,让用户对接新闻关注点。其次,记者根据手机传播的粗放内容以及用户第一时间互动反馈的关注焦点,有针对性的进行新闻内容的“精细”加工,在广播电视大屏传播的过程中,让用户更加深入、权威的了解新闻全貌。与此同时,“先小屏后大屏”并不仅仅是手机传播向电视传播的单向推进,而是根据新闻事件的发展顺序和新闻点的厚薄程度,切断式的完成从小屏到大屏再到小屏的多方向推进,真正实现新闻内容的全媒介、多角度传播。例如:在融媒体策划的《我的中国心》16小时、12个国家全球直播活动中,创作者以“一带一路”上的山东元素为直播线,从山东莒县乡村的一次升国旗仪式开始,跨越美国、玻利维亚、俄罗斯、意大利等国家,由全球手机拍客完成不间断追逐直播过程,通过连接直播地点的方式在世界版图上勾画出心的造型。此次直播很好的诠释了“先小屏后大屏”的播发思维方式。小屏手机直播以“现在进行时”的时态,勾连全球;大屏电视依托《早安山东》《新闻午班车》《民生直通车》等节目,通过“过去式”总结手机策划直播内容,并以“将来式”预告接下来直播走向,完成了大小屏幕穿插互动的全媒体直播。破亿次的流量充分体现出融媒体语境下“先小屏后大屏”的媒介选择必要性。

(二)可视化半成品的电视呈现

随着受众需求的提高以及广播电视竞争的日益激烈,新闻片品质极大影响了节目收视率。特别是扣人心弦的内容叙事、现场感强的记者出境、贴近生活的新闻人物采访等因素,成为提升新闻片品质的重点。然而,由于电视节目对于新闻片的精细化追求,新闻的时效性、现场感不断缺失。特别是在碎片化传播的背景下,晚上黄金时段才线性播出的节目往往早已被新媒体传播报道,因此,观看体验不断下降,用户大量流失。

基于此类情况,山东广电不断尝试“可视化半成品”的电视呈现方式,把记者正在赶往新闻现场的路上、正在新闻第一线、正在编辑制作的过程、甚至正在配音间合成的情景等不成熟的半成品新闻,通过直播连线的方式在进行电视影音呈现。这一探索打破了电视传播时效性差的弊端,可以在第一时间传播记者所掌握的最新消息,特别是在突发性新闻报道中,有助于提升新闻现场感。与此同时,在这类连线过程中,将电视制播过程中编辑记者在配音间、剪辑机房忙碌的幕后故事呈现给观众,极大满足了观众的偷窥欲。

(三)全天候打通新闻节目内容编排

电视台通过几十年的摸索逐渐形成了从台到频道再到节目组的三级管理模式。电视节目也逐渐形成了制片人负责制的组内管理方式。以新闻节目为例,制片人为节目的组织核心,下面分设责任编辑、记者和编辑等各类岗位,诸多岗位密切合作最终完成一档新闻节目。而不同节目之间往往互不干涉,各自为政。因此,在实际新闻采访中出现了同一新闻同时派出多组记者的尴尬现象,这极大浪费了采编资源。山东广电通过“破壁行动”,打破各节目之间的组织壁垒,通过同一岗位统一管理、统一节目类型、统一编排调配的方式,实现全天候打通新闻节目内容编排。例如在《我的中国心》24小时全球策划融媒体直播活动,由山东广电融媒体中心创新报道部和民生报道部合作完成。两部门联手打破新媒体客户端与传统电视直播之间的媒介壁垒,沿“一带一路”中国元素这条主线,通过融媒体中央调度平台统一调度,实现16小时全打通的从手机到电视的穿插编排。此类打通式的内容编排方式实现了同一新闻一次采访多次分发,节约了融媒体制播成本。与此同时,由于播发的渠道覆盖传统媒介广播电视以及新媒体手机直播、两微一端等大小屏幕各个端口,也提升了媒介的传播覆盖率和传播效果。

(四)互联网+线上电视+线下活动立体产品序列

传统电视媒介的产品以电视节目为主。而随着媒介构成的多元化以及传统媒介用户的流失,单一的电视产品已经很难在融媒体竞争中占领市场。如何依托广播电视优势,同时顺应新媒体发展潮流,以用户为主导开发新的试听产品,成为广播电视媒体在媒介重构过程中的主要发力点。山东广电依托融媒体中心丰富的媒介及人才资源,打造了“互联网+线上电视+线下活动”的立体产品序列。以《京东618网购节“大牌来了”》为例,这一活动以大数据分析为策划依据,精准锁定京东网购客户群体以及潜在客户的聚集范围,结合山东广电观众收视分布情况,选取了山东本土十个城市作为活动地点,通过调集台内有一定影响力的主持人作为线下活动主持。与此同时,线下活动还通过闪电新闻客户端同步进行视频、图文直播,并在《民生直通车》等电视节目直播的过程中,通过现场连线介绍活动现场。一系列的媒介手段组成了山东广电立体化的产品序列,这一多媒介融合产品充分展现出融媒体资源整合的优势,实现了策划方案的全媒体呈现,提高了客户的宣传到达率,同时也增加了融媒体中心的广告创收,实现了各方利益的最大化。

可以说,山东广电作为本土融媒体改革发展的排头兵,其所创建的融媒体平台+“中央厨房”的可视化创新“烹饪模式”,在小屏带动大屏、半成品呈现、线上线下多维度产品序列等思维及实践中取得了积极的成效。这为当前融媒体语境下各大传统广播电视媒体完成媒介重构与生产模式创新起到了一定的示范作用。

参考文献:

[1] (美) 林文刚.媒介环境学[M]. 北京大学出版社 , 2007.

[2] (美)约翰·菲斯克(John Fiske) .电视文化[M]. 商务印书馆 , 2005.

[3] 刘丹凌.困境中的重构:新媒体语境下新闻专业主义的转向[J].南京社会科学,2012(02) .

[4] 郭之文.全媒体背景下的电视新闻创新[J].电视研究, 2011(03) .

作者简介:赵广远,成都理工大学传播科学与艺术学院教师;田力,成都理工大学传播科学与艺术学院副院长,副教授

编辑:长  青

推荐访问:可视化 烹饪 模式 创新 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