泪道内镜诊断与治疗泪道阻塞性疾病患者的护理
时间:2022-06-03 10:42:02 浏览次数:次
方案。
资料与方法
2012年8月-2016年12月收治泪道阻塞性疾病患者205例,男50例,女155例;年龄17~ 69岁,平均(54.41±3.32)岁;其中单眼鼻泪管阻塞164例,双眼鼻泪管阻塞41例,共246只眼,伴有不同程度的泪小管狭窄或阻塞13例。
方法:给予泪道阻塞性疾病患者的术前护理主要是负责冲洗的护理和心理护理。①冲洗护理:护理人员在进行冲洗操作时先将自己的手清洗干净,后用左手的拇指和示指将患者的上下眼睑打开,充分暴露泪点,采用泪点扩张器扩张患者的泪点后进行泪道冲洗;其间患者的泪道若冲洗不通畅,则需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不同型号的泪道探针,将泪道探针头插入患者的下泪小管内,尽量垂直刺入泪点,在有落空感后再平行进针,在没有把握找到准泪点的位置时不可轻易下针,避免造成假泪道的现象。②心理护理:在手术前护理人员需向患者普及泪道冲洗的相关知识和手术过程中的注意事项,耐心、仔细地解答患者的疑虑,提高患者对手术的认知,消除患者由于未知而带来的恐惧感。③饮食护理:在手术前后患者需特别注意饮食,其间需保持清淡、高蛋白和高维生素的饮食习惯。术后护理即是做好患者术后的眼部护理。④消炎护理:用抗生素冲洗患眼结膜囊,用抗生素眼膏涂在眼睑上后用无菌敷料遮盖,其间注意无菌操作。⑤讲课教育:在关于泪溢患者教育中要提醒患者在擦拭眼泪时不能向外下方擦拭,需要向内擦拭,防止出现泪小点外翻的现象。⑥延续护理:在患者术后指导患者正确清洗泪道,熟练掌握操作技巧,嘱咐患者术后定期自行进行泪道冲洗,加强用眼卫生,如有不适感需及时回院复查。
观察指标:观察泪道阻塞性疾病患者护理前后的生活质量情况以及并发症的发生率。
统计学方法:用(x±s)的形式表示泪道阻塞性疾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均数,并用t值检验;用率“%”的形式表示泪道阻塞性疾病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并用X2值检验,在用SPSS 20.0软件核对后,P< 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治疗前后生活质量对比:泪道阻塞性疾病患者治疗后的整体健康评分(92.34±1.64)分,优于治疗前的整体健康评分(79.64±1.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l。
治愈情况:205例患者(246只眼),其中出现周围组织炎症的有11只眼,泪点和泪小管受到损伤的4只眼,并发症的发生率6.09%,由此可见给予患者针对性护理对提高治愈率有一定的作用。
讨论
随着我国医疗水平的整体提高,医护人员在多次手术累计的经验中发现泪道内镜在治疗泪道阻塞性疾病中会对人体正常组织产生一定的影响,从而会影响患者治疗的整体效果。为此我院对泪道阻塞性疾病患者展开了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即在治疗前给予患者相关知识的普及,告知患者手术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如患者在手术过程中需固定头部,不能随意扭动,确保双手自然垂放于身体两侧;患者在术中出现难以抑制咳嗽的情况需及时告知医生,避免引发不必要的伤害;在进行泪道冲洗的过程中可以会有少量液体进入鼻道、咽喉部,患者在感觉需要吞咽时也需提醒医生放慢推注液体的速度,防止出现呛咳的现象。
针对采用泪道内镜诊断的泪道阻塞性疾病患者术中可能会突发的意外状况以及术后易发生的并发症,我院展开了针对性的护理,主要通过教育宣讲、心理护理以及相关的知识普及,大大提高了患者的治愈率,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了患者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概率。
综上所述,在泪道阻塞性疾病患者的泪道内镜诊断与治疗过程中给予患者针对性护理措施,有利于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值得临床在眼科手术治疗中推广该护理手段。
[泪道内镜诊断与治疗泪道阻塞性疾病患者的护理]相关文章
- 降钙素原与C反应蛋白在感染性疾病临床诊断中的应用分析
- 对非感染性疾病患儿实施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分析
- 锌缺乏与儿童感染性疾病关系探讨
- 护理部副主任年度工作述职报告3篇
- 2021眼科医院护理部月工作计划
- 护理实习个人工作总结模板4篇
- 【美术教师挂职锻炼心得体会】教师挂职培训小结
- 教师去企业挂职锻炼工作总结_教师挂职总结题目
- 幼儿园教师挂职锻炼心得体会|挂职园长工作总结
- 挂职锻炼心得体会20篇_基层挂职心得体会
- [教师挂职锻炼心得总结]幼师挂职锻炼总结
- 【大学生暑期挂职锻炼心得体会】假期挂职锻炼总结
- 高校教师挂职锻炼总结2020一:教师挂职锻炼总结
- 医生发“名片”以获患者信任
- 急性肾炎患者要控制好饮食
- 基于诊断卡的鸡病智能诊断手机APP实现
- 胃间质瘤的CT诊断
- MRCP结合MRI在壶腹癌中的诊断价值
- 牛螨虫病诊断与治疗
- 猪疥螨病的诊断与防治
- 猪疥螨病的诊断及防治
- 牛球虫病诊断和防治措施
- 快速诊断疾病
- 超声心动图诊断心肌致密化不全临床诊断价值分析
- 猪链球菌病的诊断与治疗
- 上一篇:下腰痛的病因和临床诊断策略
- 下一篇:白塞病中医辩证论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