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裕文档网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企业行业特色应用型人才教学评价探索与实践

时间:2022-06-03 12:35:02  浏览次数:

摘   要:行业特色应用型人才培养是地方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地方本科院校培养应用型人才是适应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地方本科院校拓展自身的生存和发展空间的需要。在已有的研究基础上,对行业特色应用型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同时通过改革实践探讨和解决行业特色应用型人才培养思路。

关键词:行业特色;应用型;人才培养;实践

随着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进行,高等教育逐步向应用型教育过渡,围绕石油石化行业对应用型人才操作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的需求,在培养具有实验动手能力、工程意识、工程素质和创新精神的应用型人才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1]。要形成合理的人才培养模式,必须全面分析、正视和解决地方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存在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寻求恰当的应对策略和措施。

1    应用性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1.1  行业特色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不明确

培养目标是解决培养什么样的人才的问题。关于目标定位问题,一些地方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过程中,仍然有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本质是以去学术化为前提的思想,这使得可能刚刚升本的院校认为自己在后退,其本质更接近于职业院校。这种以学术为导向的人才理念阻碍了人才的应用[2]。

某些院校对应用型人才的内涵并不清晰。虽然大多数地方本科院校都认可应用型人才培养方向,但应用型人才的内涵及其定位不明确,高校管理者和教师这个标准不了解,对其各方面的理解也存在差异[3]。但就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而言,制定过程中必须以服务学生发展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增强学生工作意识和工程应用能力核心,与行业企业开展产学研合作教育,践行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科教融合、工学结合的实践教学模式。

1.2  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学体系不完善

教学和考核评价偏向于理论知识和较为表面化的实践技能,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缺乏足够的重视[4]。应走校企深化合作之路,以“校企互育,校企互助,校企互融”形成校企合作办学特色的方针理念,继续探索新型校企合作模式,与企业共建实训教学体系,建立校企共建、共育、共管、共享、共赢的校企合作长效机制[5]。同时,通过校企合作,了解产业人才链需求,反向设计工学结合的课程体系,进行以学生为中心,成果导向的教学设计,实现基本能力—专业能力—综合能力—岗位能力的进阶。由于实际条件的限制,许多地方本科院校采用分散的自学实习模式完成实习等实际环节,导致学生无法进行有效的实践练习,难以掌握真正的实践技能[6]。需要通过改革教学模式来解决应用型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7]。

以实践操作能力培养为主线,改变以往的灌注式教学,采用实践式启发式教学,以引导—发现、活动—参与的方式,并延用“讲授—上机实践—讨论—二次实践—讲授”的教学模式,来改善教学效果。在教学方法主要采用多媒体教学,为了形象教学,配置了大量教学素材,使讲授内容具体化、实用化,便于学生接受。尽量在讲授中让学生自主设计和创新课题,使学生在研究和创造中对各类软件和模型的应用进行研究。学生需要在软件的不断更新中提高融会贯通的能力。如:引入学生自主性实践教学模式,针对学生的专业特点和就业趋势,注重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在化工软件流程操作中实践内容的顺序安排上由浅到深,相互渗透,循序渐进,使实践内容更加符合行业对接的应用实践和方法的发展方向,内容分布更趋合理。

2    改革对策及思路

2.1  “应用操作技能培养评价体系”需要完善

行业对接的应用技能虽然不是新生事物,但是需要有效地满足大化工行业中在知识与能力结构上不同需求的现状,提高专业集群教育实践性和创新性,使人才培养更好地服务于产业转型升级的要求。以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强化第二课堂作为课程体系制订的基本原则。同时,通过优化理论、实验、实训、实习及实践训练模块的课程设置和学分设置,进一步推动以人才培养为中心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施卓越人才培养计划。形成培养创新能力的“化学化工知识—课堂实践教学—培养操作技能—企业实际应用”一体化的教学培养模式。

2.2  与“卓越工程师培养”还需进一步接轨

在教学实践工作中,虽然结合了化学化工生产实际,并围绕高等学校化工类专业指导性专业规范,以卓越工程师培养为导向进行学生的“专业能力、职业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但目前所形成的模式还很粗浅,需要更紧密地结合面向化学化工类企业特色的现代技术与化学工程与工艺,找到优化的、适合学生,使化工软件能力提高的方法。

2.2.1  优化课内、强化课外

以企业行业标准为导向,推进应用型课程建设改革,打破课程间的壁垒,加强课程在逻辑和结构上的联系与综合,进行课程重组和整合,减少重复,提高课程内容的综合化,改革人才培养方式,把应用型人才教育工程落实到每一个教学环节中。即在已有学习基础上,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潜能,提高和完善人的素质结构,寓素质教育于能力教育之中,注重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与企业行业接轨4年不脱线,营造良好的工厂学习技术氛围。

2.2.2  持续进行技能训练

不断调整、完善和改革对专业培养计划需要进一步调整,同时对于不同专业方向和专业基础的课程和课程体系设置进行优化,使之趋于科学合理,充实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方能培养出未来工作中技术应用能力超强的学生,发挥学生在专业教学中的主体地位。通过8个学期的多种形式的与企业培训接轨的专业课教学和职业技能训练,增强学生的应用能力、技术意识和操作能力,实现实践技能的合面提高。

2.2.3  接轨行标,服务就业

拓宽专业口径,培养专业基础扎实,操作能力过硬,服务面宽的高级专门人才[8]。加强实践和理论联系原则,改革课堂教学内容,使课堂教学面向实际,提高课程設计、毕业论文(设计)、各类实习和社会实践质量,大力开展职业技能训练比赛、课外科技、社会实践活动、强化实践性教学环节,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潜能。

2.2.4  培养双师,锻炼队伍

培养应用型和技术型人才,不仅需要学校的顶层设计和领导思想,同时需要具有高的教学水平及一定的科研能力,能够为企业解决实际问题,与企业共同研究开发专业领域的新技术、新产品,甚至双方相互参与生产和教学[9]。只有通过与企业人员增加接触、不断学习磨炼、参加企业行业的培训、考试,才能培养更多的“双师型”教师,培养出企业行业所需的应用型和技术型人才。

3    结语

目前形势下,具有行业特色的应用型人才培养唯有围绕高等学校化工类专业指导性专业规范,以卓越工程师培养为导向,以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为准绳,进行学生的“专业能力、职业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在实践教学过程中贯穿“立足基础、加强能力、注重层次、突出特色”的设计思想,着重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工程意识、创新意识与创新精神、应用技能、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以及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团队协作的精神。同时利用第二课堂各模块,包括课外创新学分实验、开放实验室专业实验、专业社团活动、学科竞赛活动等,大力加强实践教学,不断深化产教融合,才能促进教学质量提高,培养适合社会发展的化工类人才。只有牢牢抓住课堂教学,切实将具有行业特色的应用型人才培养融入教学,才能促进本科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1]王丽敏,何丹凤,刘洪胜,等.化学化工类专业学科-专业-课程一体化建设浅论[J].化工时刊,2013(8):42-43.

[2]潘   路,王凤武,鲍   霞,等.化学化工类应用化学本科专业复合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初探[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0(10):15-16.

[3]刘悦彬.试论“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构建[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0(12):9-11.

[4]曾凤春,丁   杰,黄生田,等.工科无机化学实验教学改革探索[J].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S1):40-41.

[5]李龙星,蓝   海.药学无机化学课外实践探究活动的尝试与思考[J].大理学院学报,2010(6):23-24.

[6]韓鹤友,陆冬莲,梁建功,等.农林高校应用化学专业发展定位的思考[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4):21-23.

[7]项华录,何春艳.地方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5(2):18-19.

[8]刘   尧.地方高校办学特色、发展误区及其矫正策略[J].当代教育论坛,2007(11):32-34.

[9]王丽敏,何丹凤,孙莉群.化学化工类专业学科-专业-课程建设三中心一体化改革与实践[J].化工时刊,2014(6):24-25.

推荐访问:探索 实践 特色 评价 教学


[企业行业特色应用型人才教学评价探索与实践]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