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裕文档网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浅论高中化学教学中学生能力培养的关键

时间:2022-06-03 12:56:01  浏览次数:

随着当今社会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学生能否适应社会则与其在学校所受的教育教学中各种能力的培养有关。东北师范大学陈耀亭教授认为,化学教学所要培养的能力,可简单的概括为培养学生解决化学问题的能力。化学能力更具体地说应包括化学问题上的新发明、新发现;化学生产技术上的创造和革新;化学教学中的概念的形成、理解和发展,以及解决化学问题好完成课题研究等。对于中学阶段的化学教学更倾向于化学问题上的新发明、新发现;概念的形成、理解和发展的能力培养。

高中化学是化学知识形成的初级阶段,要求学生有夯实的基础和应用化学知识的能力,同时要具有创新的意识 。这就要求教师给学生的是一把“万能钥匙”,即授之以渔而非授之以鱼。而这把“万能钥匙”就是学生的能力。

培养学生能力,必须注重基本功,即学生具备扎实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只有学生掌握化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规律,而后结合化学学科特点才能在化学学习中顺利的对化学知识进行认识以及加深对化学知识的理解、迁移、拓展,更重要的是可使学生在科学知识不断更新的挑战中,能自觉、灵活地应用化学知识结合科学方法进行发现、发明和创造,这一过程就促使学生的知识向能力转化。

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夯实,必须抓住学科特征。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特别是在高中教育阶段,实验教学能为学生正确认识物质及其变化规律提供实验事实,它具有目的性、探索性、现实性和易感知性。实验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形成化学概念,理解和巩固化学知识,培养学生能观察现象、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初步掌握一些常用的化学实验技能,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因而在化学教学过程中,实验不可忽视。许多条件较差的学校只能在黑板上实验,如此下去,学生何来观察、动手实验,又何来的发现、发明、创造。所以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该重视化学实验教学,以培养学生解决化学问题的能力。

一、做好演示实验,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能力

演示实验,它是以教师为主的表演和示范操作。它有助于学生直观、形象、生动、深入浅出的理解化学概念、化学反应原理及其变化规律,它是训练学生创造思维的重要契机。所以教师应善于利用从演示实验的现象中所获得的感性材料,引导学生由表及里的思维加工,经过科学的抽象,形成概念,进一步作出判断,进行推理,从而实现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

在做演示实验时,应注意把每个演示操作交代清楚,同时要说明道理,即为什么要这样做。比如在演示氯气的实验室制取时,若教师只告诉学生怎样做,这是不够的,因为学生不明白为什么要这样做,因而只能硬记。如果教师先根据实验室制取Cl2气体的原理,说明为什么要采用课本中的气体发生装置--固液反应需要加热的气体发生装置;引导学生分析从发生装置产生的氯气可能含有什么样的杂质,再根据氯气和杂质的性质,提出应该如何除去这些杂质(即用什么试剂和什么样的装置);根据氯气的物理和化学性质来说明为什么要用排饱和食盐水或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氯气;最后根据氯气的性质--有毒气体,为防止污染环境,提出解决剩余氯气处理的方法(即用什么试剂和什么样的装置)。这样一来,学生容易记住实验的现象和内容,以后在遇到类似的气体制取实验时,就懂得应根据下列几个方面熟练地运用到化学实验中去:(1)先根据实验原理选择气体发生装置;(2)根据所含的杂质选择除杂试剂和除杂装置;(3)根据气体的性质选择收集装置和尾气处理装置。从中培养了学生围绕着具体的实验内容有针对性地进行思考,展开思维训练活动,培养学生的逻辑性思维能力。

学生的思维活动是在他们感到迫切需要解决新问题时开始,因此在教学中还应充分发挥实验设疑作用,使实验内容和所学知识具体化、条理化、问题化,启发学生强烈求知欲望,使学生始终处于有效的积极思维状态。例如,在学习了氯气气体的实验室制取的方法和氧化还原反应之后,可以对氯气的实验室制取实验进行如下的设问:(1)如果实验室没有浓盐酸,可以用什么药品代替?(2)若没有二氧化锰该用什么药品代替?(3)在药品中准备了二氧化锰、浓盐酸、硝酸、硝酸钾等,那么制取氯气用什么药品好呢?以上几种药品两两组合有几种制氯气的反应呢?学生带着这些问题,经过动手、动脑,不仅提高了学习兴趣,巩固了所学知识,同时培养了独立思维能力。

二、重视学生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和发现问题的能力

学生实验,是学生亲自动手来完成的实验,它是培养学生实验能力,掌握基本操作的主要形式。实践出真知,实践是认识的来源,也是认识的归宿。在实践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认识,又反过来指导实践。在学生实践活动中,我们可以发展学生的认知、观察、思维、创新等各方面的能力。

在学生具备了一定的化学基础知识、掌握了一定的化学实验操作技能的基础上,让学生亲自动手来体验实验的过程从而培养学习化学的情感过程,探索化学变化中的规律,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在实验中,手脑结合对知识有更深刻的认知和提升。这是对学生进行科学训练,培养实事求是、独立思考、开拓创新的一种途径。在实验Al(OH)3的两性时,在两支装Al(OH)3的试管中分别加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学生能直观地看到白色沉淀消失,对于Al(OH)3既能与酸反应,又能与强碱溶液反应的性质记忆深刻,在后续的学习中利于化学规律的探索。

三、通过设计实验和课外小实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教师要多鼓励学生设计实验,可通过课本上的实验习题、历年高考和竞赛中的实验题以及学生根据自己的意愿设计出的实验习题的练习。最后,教师还要做好实验后的总结,指出学生实验方案的优劣,使学生的理论知识得到巩固,逐步使学生掌握设计实验的要领和规律,指高设计实验的能力,从中培养了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抽象思维的能力和创造性思维的能力。

在课外日常生活中,还要倡导学生配合课内学习,联系实际开展力所能及的化学小实验来解释化学知识在生产生活中的某些应用。在学习了强酸制弱酸的原理后,让学生在家中用家中的食醋和鸡蛋做无壳鸡蛋,同时验证醋酸和碳酸酸性的强弱;通过酸和碱与指示剂石蕊的变色情况,让学生调查市售紫米是否是染色的等。通过这些实验和调查活动,运用化学原理积极展开思维,逐步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学生个体能力的培养和形成,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需要在整个化学教学过程中,经过反复锻炼和实践才能完成。因此,化学教学中,基本概念、原理的形成及化学规律的发现要注重实验教学,尽量给学生动脑、动手的机会,培养他们独立思考的习惯,发展他们的创造能力,充分发挥化学实验的教育功能。

在高中化学教学过程中,实验教学在学生能力的培养过程中是关键因素。

推荐访问:中学生 培养 关键 能力 高中化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