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裕文档网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发际穴综合疗法在顽固性呃逆症中临床运用

时间:2022-06-04 09:49:02  浏览次数:

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本文62例均为我院门诊就诊或病房会诊患者,年龄6—82岁;男44例,女18例;病程ld~7年。引发该症的病种繁多:脑血管意外6例,肿瘤手术后引发6例,慢性胃炎患者8例,抗痨用药后继发重症肝炎引发呃逆2例,其他原因引起呃逆40例。按中医分型,虚呃6例,实呃56例,其中2例放弃治疗(拒绝针刺治疗),实际治疗60例。

治疗方法:观察组采用发际穴综合疗法治疗。①主穴:后侧际穴(耳垂下缘水平线与发际交会处),前发际穴(目平视,目中点向上与前发际交会处),后发际穴(在斜方肌突起中点与后发际交会处督脉旁开1寸)[2]。②配穴:采用交配方法,为增加发际穴疗效可近交1~2个,在发际穴旁1寸左右针刺点称近交。远配为第二掌骨侧,头穴[3]。③操作:体位不限,可坐可卧,坐位最好。a.电运动刺激治疗(HL-Y3):将双侧硅胶电极用湿垫包好,放置在双侧后发际及后侧际穴,选处方2,电流大小以患者适应度稍增加为好,1次/d,25 min/次。b.针刺:常规消毒,任选一侧或双侧均可,一般选一侧后发际、后侧际、前发际3个主穴,取华佗牌针1.5寸,配合提插捻转,以快速得气为佳,坐位患者要求坐姿端正,用指切法垂直快速进针法治疗。后侧际水平线1~2穴,针法同前,远配穴也如此[4]。c.注意:后侧际、后发际穴为危险穴位,应用时参考风府、哑门穴针刺法及深度,如果患者不配合,要求家属做必要思想工作,少留针,留针期间运针1~2次。对照组采用普通针刺治疗,选和胃利气、降逆止呕之穴,中脘、足三里、内关、膈俞,常规针刺操作[5]。

疗效判定标准:①优:呃逆症状消除。②有效:症状有所改善,仍有呃逆症状,但间隔时间明显延长。③无效:无改善。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7.0软件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o/o)表示,采用X2检验,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观察组治疗顽固性呃逆具有显著效果,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讨论

呃逆也称膈肌痉挛,是指膈神经受刺激而引起的膈肌不自主痉挛,因受凉、食滞、也有精神因素等引起,一般不治自愈,也有相对难以自愈且呃逆不止的,尤其是各种急慢性疾病过程中出现此症,我们称为顽固性呃逆[6]。中医学认为呃逆主要由胃气上逆所致,或因風寒外袭或宿食阻滞或肝气犯胃及脾肾气虚引起胃气不降或胃气上逆,发际穴与足少阳胆经、足阳明胃经、足厥阴肝经相联系,十二经阴阳经经别(手阳明、手太阴经别除外)在颈部合于本经,上达发际,足阳明络脉丰隆上络头项,合诸阳之气,所以调节五脏六腑及经络功能,理顺胃经及相关脏腑功能气机,达到通降胃气之功[7]。

本研究中6例为肿瘤患者,其原因为恶性肿瘤损伤中气,使脾胃虚弱;或灼伤胃液,使胃阴不足,不得润降,致胃气上逆动膈,发生呃逆。若恶性肿瘤久病,病深及肾,肾失摄纳,冲气上逆,夹胃气上逆而动膈,也可致呃逆。缓解较为困难。

现代医学认为,颈髓3、4、5节段的侧角为膈神经主要来源,由颈髓侧角传出支经相应节段脊髓神经前根,在椎间孔处与后根会合为脊神经根后进入脊神经前支而形成颈神经丛,最后分出膈神经,刺激病变膈神经运动与感觉传导路的任何部位均可导致呃逆,但呃逆症大多由颅内因素,如急性脑血管病、颅内肿瘤、颅后凹病变直接或间接累及延髓呼吸中枢及各种原因的脑水肿引发[8];颅外因素,如消化道炎性刺激,肝性脑病及膈肌附近。其他方面,如冷空气吸入、干食吞咽过猛、手术较强刺激膈神经等原因均可引起顽固性呃逆,而发际针、发际穴、后侧际穴,可明显改善脑血管功能,尤其是大脑后动脉、椎基动脉,可改善脑机能,而膈神经中枢正好受颅后延髓迷走神经疑核及视丘下部自主神经内脏中枢的支配,膈神经起自C3、C4、C5,后发际穴、近交穴正好在C3、C4、C5旁,直接间接调节膈神经中枢及膈神经功能,显示针灸的良性调节作用,所以往往针到病除。顽固性呃逆的病因、病机、病位的综合论治,中医提出了扶正挂邪、解表散寒、温里散寒和胃降逆等多种治法。针灸通过经脉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穴位的不同作用,及针灸不同手段的治疗效果,来达到治疗顽固性呃逆的目的。目前,针灸治疗顽固性呃逆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普遍认为针灸疗法具有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小,安全、简便等特点,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参考文献

[1]王永平.发际针疗法为主在颈性头晕头痛中应用[J].现代康复杂志,2001,5(下):113.

[2]梁翠萍,龚四堂.功能性消化不良治疗研究进展[J].现代医院[J].2013,3(9):254.

[3]张文洁,林燕生,陈绮丹.氟西汀短期联合氟哌噻吨美利曲辛治疗难治性功能性胃肠病研究[J].中国医药科学,2012,8(13):59.

[4]廖国建.氟西汀联合伊托必利在功能性消化不良治疗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科学,2011,2(16):132.

[5]杨榕.针刺配合爱茂尔穴位注射治疗脑卒中后顽固性呃逆40例[J].中国伤残医学,2014,5(1):96.

[6]张晓霞,郑倩茹,赵凌.针刺治疗中风后呃逆的穴位配伍[J]四川中医,2013,4(7):66.

[7]李琛,王小萌.针法治疗寒凝气滞型顽固性呃逆64例[J].陕西中医,2012,33(6):725-726.

[8]高利英.顽固性呃逆中医针药治疗效果观察[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2015,6(2):117 -118.

推荐访问:呃逆 顽固性 发际 疗法 临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