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药并用治疗面神经炎60例的临床疗效观察
时间:2022-06-04 10:42:02 浏览次数:次
【关键词】 面神经炎;针刺;中西医结合
文章编号:1003-1383(2010)03-0340-02 中图分类号:R 745.1+2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3-1383.2010.03.053
面神经炎系茎乳突内急性非化脓性面神经炎,引起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或称贝尔(Bell)麻痹。面神经炎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任何年龄均可发病,但以20~40岁最为多见,男性多于女性。笔者运用针刺结合药物治疗面神经炎,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报道如下。
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 本组60例患者,其中男性42例,女性18例,年龄8~70岁,平均41.5岁。均为门诊初诊患者。诊断标准参照文献[1],即急性起病,出现一侧周围性面瘫的特点及肌电图的改变,并排除继发性损害的疾病,如化脓性中耳炎、耳部肿瘤、面神经瘤、先天性胆脂瘤、腮腺炎或腮腺肿瘤、后颅病变、脑血管意外等疾病。临床主要表现为:急性起病,迅速发展到高峰;流泪、口歪、进食时饭菜堆积于颊部;病侧闭眼无力、口角下垂。体检及检查:患侧额纹消失、不能蹙眉、眼闭合不全、鼻唇沟变浅、口角歪、不能吹口哨。此外,少数尚可有听觉过敏、舌前2/3的味觉消失,耳周的感觉障碍等。肌电图检查可见面肌神经性损害,神经传导速度减慢。
2.治疗方法
(1)针刺治疗[2]:①风寒证:证见多面部受凉因素,急性起病,常于清晨起病、洗脸、漱口、吃饭时发现口眼斜,病侧眼睑不能闭合,眼泪外溢,不能皱眉、露齿、鼓腮等动作,说话漏风,口角流涎,漱口漏水,病侧额纹、鼻唇沟消失,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浮紧或浮弦。治宜祛风散寒,疏筋活络;穴取阳白、地仓、颊车、四白、颧髎、风池、合谷。②风热证:证见起病缓慢,发病前或发病时常有病侧耳内、耳后完骨处及面部疼痛,继而病侧口眼斜、眼裂扩大、口角流涎、说话漏风、口苦、大便干燥、小便短赤,或伴发热恶风、头痛、舌质红、苔黄燥或薄黄少津,脉浮数或弦数。治宜清热散风,疏筋活络;穴取地仓、颊车、阳白、四白、太阳、翳风、风池、外关。
(2)药物治疗:强的松:口服,10 mg一次,每日3次;于起病早期短期应用,1~2周后减量。血糖偏高或糖尿病者不用。维生素B1:口服,10 mg一次,每日3次。地巴唑:口服,10 mg一次,每日3次。新斯的明:口服,15 mg一次,每日3次。氯霉素滴眼液:滴眼,每日1~2滴,一日3~5次。
3.疗效评定标准 参照文献[3]制定。痊愈:面部症状和体征消失,面神经功能为Ⅰ级。显效:面部症状和体征大部分消失,面神经功能为Ⅱ级以上。有效:面部症状和体征有所改善,面神经功能为Ⅲ级以上。无效:症状和体征无明显改善或呈进行性加重,未达有效标准。
4.治疗结果 60例患者治疗时间最长2个月,痊愈45例,显效12例,有效3例,总有效率为100.0%。
讨论
面神经炎,中医称“面瘫”、“口僻”、“口眼斜”,本病的病因病机《灵枢•经筋》篇就有记载“卒口僻,急者,目不合,热则筋纵,目不开;颊筋有寒,则急,引颊移口,有热则筋弛纵,缓不胜收,故僻”。《金匮要略》也谓:“贼邪不泻,或左或右,邪气反缓,正气即急,正气引邪,僻不遂。邪在于络,肌肤不仁。”所以本病多由正气不足,络脉空虚,风寒之邪乘虚侵袭,以致阳明、太阳之脉经气阻滞,气血运行不畅,经筋受病而致口眼斜。或因素体阳盛,或因胆胃二经积热,风热之邪侵袭,易于郁而化热,热邪侵淫而影响气血运行,致使筋脉弛纵不收而致口眼斜[4]。在临床中,应注意辨证施治。面神经炎的急性阶段,中医辨证多属实证,恢复期多属虚证或虚中夹实证。但在临床中不易绝对区分,应权宜患者体质,病因及症状情况予以灵活处理。如形气本虚,感受风寒而致面部经气失调,经筋、肌肉失养而受病,则应以扶正祛邪,温经散寒为主。针刺手法应先补后泻,或先泻后补为主。风热证发病稍缓,其证属实,故宜针直泻。
现代医学认为面神经炎可能是面部局部营养神经的血管因受风寒而发生痉挛,导致该神经组织缺血、水肿、受压而致病。或因风湿性面神经炎,茎乳突孔内的骨膜炎产生面神经肿胀、受压、血循环障碍而致神经麻痹。因此治疗原则是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促使局部水肿、炎症的消退,以免面神经进一步受损,进而促使面神经功能的恢复。另外尚需保护患侧暴露的角膜受损害或感染[2]。本组结果显示治疗最长时间为2个月,有效率达100.0%,说明针刺结合药物是治疗面神经炎的基本方法,也是临床中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
参考文献
[1]黄庆道,钟南山.广东省常见病基本诊疗规范[M].广东省卫厅编印,2003:128-129.
[2]史玉泉.实用神经病学[M].第2版.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193-196.
[3]梁繁荣,余曙光,李 瑛,等.针灸治疗贝尔麻痹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研究[J].中医杂志,2004,45(8):584-586.
[4]王雪苔.中国针灸大全[M].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256-259.
(收稿日期:2010-04-12 修回日期:2010-05-14)
(编辑:潘明志)
[针药并用治疗面神经炎60例的临床疗效观察]相关文章
- 双介入治疗肝肿瘤的方法及临床疗效观察
- 中医治疗糖尿病的临床疗效观察
- 探讨信必可联合无创呼吸机对慢阻肺患者的临床疗效
- 肺俞穴刺血拔罐法治疗咳嗽58例疗效分析
- 氟哌噻吨美利曲辛和奥美拉唑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疗效分析
- 血塞通联合依达拉奉治疗脑梗塞临床疗效分析
- 阿昔洛韦联合微波治疗女性生殖器疱疹30例疗效观察
- 纳络酮联合血塞通治疗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对神经功能与运动功能的影响
- 川芎嗪联合奥扎格雷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观察
- 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重度狭窄伴小左心室患者外科治疗的疗效探讨
- 临床护士实习实践心得精选3篇
- 医学生临床医学实习鉴定报告
- 经腹全胃切除术治疗老年贲门癌41例临床分析
- 2005年临床医学进展回顾(消化内镜)
- CTC对直结肠癌的诊断价值和临床应用
- 中医临床辨治早搏的优势探讨
- 猪链球菌2型感染的临床特征和治疗
- 片仔癀临床应用解析
- 尿常规检测对尿路感染的临床诊断价值分析
- 慢性萎缩性胃炎采用八味和胃汤治疗的临床观察
- 专家观察
- 脑梗死急性期的辩证施护效果观察
- 上一篇:为民除痛
- 下一篇:浅谈手术室的护患防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