逻辑学课程教学的困惑及教学改革研究
时间:2022-06-04 11:07:01 浏览次数:次
摘要:《逻辑学》是普通高校基础性课程之一,当前《逻辑学》课程教学主要面临两种困惑:教学内容的增加与学时数减少之间的矛盾以及“要我学”的学生群体占多数,“我要学”的学生群体居少数,课堂教学过程中两者难以兼顾。所以,该课程教学工作需要进行必要而有针对性的改革。重新整合教学内容,灵活运用教学方法和及时改变考核方式,这些都是可以借鉴的教改举措。
关键词:逻辑学 课程教学 矛盾与困惑 教改举措
《逻辑学》是普通高校一门基础性工具性的学科,由于其本身发展较快,内容更新比较频繁,而且既有人文基础知识又有推理实践训练、既注重传统的理论知识阐述又融合了简便明了的数理符号体系,所以学习、理解和掌握、运用起来难度比较大。尤其对文科学生来说,平时很多课程都是偏重感性思维的,初次接触到跳跃性较强、集分析综合概括推导判断于一体的逻辑知识,往往感到不知所措,甚至有人把《逻辑学》比喻为是文科的“高数”。而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不少学生都知道,逻辑知识其实在日常生活和其他方面都有不少的作用,掌握了逻辑知识以及学会了基本的逻辑推导技巧,对提升自身的语言表达水平和日常思辨能力受益良多。笔者从事《逻辑学》课程教学与研究已经20余年,经历了教学计划的多次调整和教学内容的不断更新。从我校的具体情况来看,在教学计划中列有逻辑学课程的专业有中文、历史、文秘和行政管理等本科专业,还有作为通识教育课程在全校各个本科任选开设的。综合近些年的相关数据进行分析,不难发现文科类学生的成绩远远不及理工科学生,所以理工科学生比较喜欢《逻辑学》课程,而文科类学生相对害怕《逻辑学》课程。
从最近几年我校的教学情况来看,笔者觉得当前普通高校《逻辑学》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着两个困惑:
第一,教学内容的增加与学时数减少之间的矛盾。《逻辑学》最初是作为汉语言文学的专业必修课开设的,我校最高曾经达到64学时,后来随着专业培养计划和教学计划的调整,该课程从必修课变成了限定性选修课,再后来变成了选修课和任选课,学时数也多次变化,从64到48到32再到24,现在基本维持在每周2节课的32学时。也就是说,一方面,这些年来《逻辑学》的课程性质和学时数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另一方面,《逻辑学》课程的教学内容却在不断增加和更新,特别是随着就业形式的严峻,越来越多的毕业生加入到报考国家公务员的行列之中,为了帮助学生更有针对性地参加考试,从2006年开始人文学院各专业开设了《公务员考试训练》课程,里面把公考涉及的逻辑知识作为一个专题进行讲解和训练。2010年开始由于不再单独开设此课程,于是笔者就把相关的这些逻辑知识并入到《逻辑学》课程的教学内容当中了。还有一个事实也不得不提及,那就是随着教师资格证书考试的统考试点和进一步规范,逻辑知识也成了其中必考的内容。笔者经过仔细梳理发现,国家教师资格统考试卷之综合素质(中学)部分每次都会出现2个逻辑方面的题目,而从2012级开始不管师范类还是非师范类本科生要想从事中小学教育教学工作都必须参加教师资格证书统一招录考试,所以去年以来,我校选修逻辑学的学生有所增加,他们迫切希望课堂上能够讲授与之相关的内容。这样一来,学生要求教学内容的增加与学时数减少之间的矛盾就日益凸显出来了。
第二,“要我学”的学生群体占多数,“我要学”的学生群体居少数,课堂教学过程中两者难以兼顾。由于开设《逻辑学》课程的相关专业基本上以文科学生为主,加上课程本身有些难度又是属于选修性质,所以不少学生是为了学分而选的,真正出于公务员考试和教师资格考试需要有针对性选修的学生每次都不是很多,这样一来在课堂教学中自主学习的学生占了少数,而被动学习混学分的则成为了主体。对于抱着“要我学”心态的学生来说,希望上课内容简单一点,梳理一下基本的逻辑知识就可以了,大部分同学甚至没有征订教材,只求讲得浅显一点,考核要求低一点,让大家都拿到学分就满足了;而对于“我要学”的那部分学生来说,讲课内容最好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希望所学内容紧扣考试实际,尽可能多地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学会逻辑判断和推理的各种思维方法和解题技巧。对前者而言要求教学内容少而浅,对后者而言则要求精而深,两者的矛盾有时同样难以调和。
针对《逻辑学》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上述困惑,笔者结合本校实际情况,最近几年对该课程尝试了一些相应的教学改革措施,通过几年的摸索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去年下半年,本课程被列入学校重点建设的核心课程,由于本课程开设涉及不同学院不同层次的多个本科专业,所以笔者针对不同情况采取了各具特色的教改举措。这些措施主要包括:
第一,教学内容的重新整合。我校《逻辑学》课程使用的是何向东先生主编的面向21世纪教材《逻辑学教程》,考虑到只有32学时,不可能完全参照教材内容进行教学,所以笔者近些年把其中的谓词逻辑、模态逻辑、科学逻辑、语用逻辑和辩谬逻辑等章节基本不讲,着重讲解传统逻辑的词项、命题、推理、论证和逻辑基本规律等内容;同时兼顾到有些学生要参加公务员考试和教师资格考试,所以还有意识地增补了与这两种考试等相关的逻辑知识,比如假设、加强和削弱等非形式逻辑内容。众所周知,国家公务员招录考试包括《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和《申论》两个科目,其中《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共140道题目,主要涉及常识判断、言语理解与表达、数量关系、判断推理和资料分析等五种类型。其中判断推理部分有40道题目,它又分为图形推理、定义判断、类比推理和逻辑判断四个部分,约占总测试题目的四分之一,它主要考查应试者的逻辑思维和分析推论能力,而增补的相关教学内容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提高应试能力。只要有意识地兼顾到了公考逻辑知识,教师资格考试的逻辑知识就迎刃而解了。另外,笔者在给不同专业讲授相关知识时,尽可能考虑专业特点,所举事例各有侧重,比如中文专业更多地以古代诗文中的逻辑知识为例,历史专业更多以古希腊名人名家为例,文秘专业则更多以应用文语言和内容为例,这样的教学更有针对性,也受到学生的好评。
第二,教学方法的灵活运用。在绪论部分,笔者就强调逻辑学的学习方法主要是做到两点,一是转变固有的思维方式和方法,既要准确把握逻辑学中某些专业术语的特定涵义,又要学会养成只看形式不看内容的分析模式;二是在课后要及时消化所学内容,因为逻辑知识之间具有衔接性,前面内容没有消化,后面内容是很难理解的。所以,在教学方法上,笔者主要尝试了“三个结合”:一是理论传授与能力训练的结合,既常规讲授逻辑学各种基础理论和基础知识,又结合教学进程及时训练学生的逻辑能力,比如对古今中外文学作品中某些现象、对日常语言表达中出现的各种错误、对前几年两种考试试题涉及的知识点以及解题思路等内容进行逻辑分析等;二是课堂练习和课后书面作业的结合,为帮助学生消化和理解教学内容,在讲授完每个章节以后总会腾出一定时间进行课堂练习,比如三段论格和式的辨析、换质换位法的练习、逻辑方阵的真假值分析、逻辑基本规律的分析应用、演绎推理能力的综合练习等,此外还针对不同专业布置了一到两次课后书面作业,重点要求学生画出相关几组概念的欧拉图、找出10句存在逻辑错误的例子并进行分析、举例说明逻辑语法修辞对语言表达的不同要求等内容,以期通过练习和作业,真正帮助学生达到学以致用的目标;三是课堂学习和课外全方位互动答疑的结合,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主要用来讲授教学大纲规定的内容,由于不同专业不同层次学生的理解和接受能力不一,所以课后答疑显得比较关键,笔者尝试了通过班级QQ群、微信群、微博互动、QQ空间、网络课程平台等多种方式与学生进行全方位答疑互动,事实证明效果良好。
第三,考核方式的不断变化。由于课程性质的改变,《逻辑学》课程原先是必修课,所以采用闭卷考试的方式进行考核,题目类型比较全面;后来变成了选修课,笔者采用了期末开卷考试的形式,客观题减少,适当增加了分析和推导类题目。不管采用何种方式,学生本课程总评成绩都是平时30%+期末70%构成的。从前年开始笔者尝试以小论文形式来进行结课考核——通过对某些文字的综合分析或者通过对一道综合应用题来考察学生掌握和运用逻辑知识的能力和水平,每个专业都准备了四五个论文题目让学生任选其一完成,要求字数不能少于3500。比如上学期中文专业选择人数居于前列的两个题目:
一是《浅析古诗文中的逻辑常识》:请运用所学知识,分别简要分析下列古诗文中蕴含的逻辑常识,并说明其中涉及哪些逻辑原理?其主要内容和要求是什么?从逻辑角度分析下列表述是否正确?为什么?
或问:“文章有体乎?”曰:“无”。又问:“无体乎?”曰:“有”。“然则果如何?”曰:“定体则无,大体则有。”(金·王若虚《文辩》)
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棱,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上邪》)
香冷金猊,被翻红浪,起来慵自梳头。任宝奁尘满,日上帘钩。生怕离怀别苦,多少事、欲说还休。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休休!这回去也,千万遍阳关,也则难留。念武陵人远,烟锁秦楼。唯有楼前流水,应念我、终日凝眸。凝眸处,从今又添,一段新愁。(李清照《凤凰台上忆吹箫》)
欲寄君衣君不还,不寄君衣君又寒。寄与不寄间,妾身千万难。(元·姚燧)
二是《浅谈语言表达的逻辑技巧》:某公准备宴请四位宾客,结果最终只来了A、B、C三位。此时某公说“怎么回事啊?该来的怎么现在没来?”于是A君借故离开了;又等了一会,某公又说了一句“奇怪了,不该走的怎么就走了呢?”于是B君也知趣地走掉了。剩下的C君就好心地对某公说“你这样说话,容易伤害到别人的”,某公回答说“可是我说的不是他们啊!”这样C君也愤然离席了。——请运用所学逻辑学知识解释一下为什么A、B、C三人会离开?这段文字包含了哪些逻辑学知识点?这些知识在日常生活和语言表达等方面有什么作用?
类似这样的题目,既兼顾到了不同专业特点,又能够考察学生的逻辑分析能力和语言表达水平,可谓是一举多得。所以,从最近两个学期的教改结果来看,通过小论文形式作为《逻辑学》课程的结课考核标准同样也能够收到预期的教改目标,今后将进一步补充完善论文题目,让学生真正能够针对自己感兴趣的内容有所思有所悟,以期收到更好的效果。
[逻辑学课程教学的困惑及教学改革研究]相关文章
- 浅谈法律逻辑学“教”“学”方法
- 心理工作中逻辑学应用的相关思考
- 关于逻辑学课程教学问题及改进措施的探讨
- 小学体育课中的逻辑学小议
- 逻辑学之思
- 再论逻辑学与通识教育
- 《微观经济学》课程数学应用方法的教学改革探讨
- 专科类基础力学课程教学改革探究
- 高职《建筑力学》工学结合教学改革与实践
- 浅谈高职医学专业英语教学改革
- 延边州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校长论坛圆满结束
- 初中思想品德教育教学改革初探
- 浅谈高等数学在不同专业的教学改革与现实
- 高职计算机数学课程教学改革
- 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之我见
- 计算方法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教学改革与实践
- 体育课程教学计划材料
- 技能大赛推动课程教学的几点思考
- 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对高职生就业的作用
-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中外建筑史》课程教学探讨
- 我养兰畴时的困惑
- 城市“智慧党建”的课题研究报告精编范文
- 研究生毕业一分钟个人介绍模板四篇
- 河北工业大学查重【河北工业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修改送审申请表】
- 【研究生对学位论文修改说明】学位论文修改
- 研究生学位论文修改情况审查表
- 论文题目修改申请【硕士学位论文题目修改申请表】
- 硕士学位论文送审申请书_学位论文送审平台
- 【研究生学位论文重新送审申请表】研究生学位论文
- 【哈尔滨理工大学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模板-2015修改版-突出显示-ZXF】
- [研究生学位论文修改说明(论文评阅及答辩后分别填写)]学位论文答辩
- 上一篇:奥沙利铂神经毒性机制及防治研究进展
- 下一篇:浅谈法律逻辑学“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