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说的作用及其检验
时间:2022-06-04 13:14:01 浏览次数:次
摘要:假说是对未知的自然现象及其规律性的一种科学的推测,假说是建立和发展科学理论的桥梁,几乎所有的科学理论,在其探索和完全确立的过程中,都要先经过假说阶段,通过科学假说而达到真理。不同假说的“争鸣”有利于学术繁荣,假说是科学性和猜测性或假定性的辩证统一,实践是检验假说真理性的标准。
关键词:假说;作用;可检验性;证实;证伪
假说是科学理论发展的思维形式,是人们根据已经掌握的科学原理和科学事实,对未知的自然现象及其规律性,经过一系列的思维过程,预先在自己头脑中作出的假定性解释。科学假说是科学理论的可能方案。按照《中国大百科全书》的定义,科学假说是指“根据已有的科学知识和新的科学事实对所研究的问题作出的一种猜测性陈述。它是将认识从已知推向未知,进而变未知为已知的必不可少的思维方法,是科学发展的一种重要形式。”
一、假说的作用
有人认为既然是假说,就不是真理,没有什么价值。其实,假说是科学思维的形式,通向真理的先导和桥梁。几乎所有的科学理论,在其探索和完全确立的过程中,都要先经过假说阶段,通过科学假说而达到真理。
第一,假说是对未知的自然现象及其规律性的一种科学的推测,研究者可以根据这种推测确定自己的研究方向,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观测和实验,避免盲目性和被动性,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和理论思维的作用,因而又往往能够作出惊人的科学发现。
第二,假说是建立和发展科学理论的桥梁。科学理论是对自然界客观规律的正确反映,但是由于受各种条件的限制,人们不可能一下子达到对客观规律的真理性认识,而往往要借助于假说这种研究方法;运用已知的科学原理与事实去探索未知的客观规律,不断地积累实验材料,不断地增加假说中的科学性的内容,减少假定性的成分,逐步地从现象深入到本质,从个别上升到一般,从感性经验达到理性认识,建立起正确反映客观规律的科学理论。随着实践的发展,又会出现原先的理论所不能解释的新现象,这就需要提出新的假说,建立新的理论。自然科学就是沿着假说—理论—新假说—新理论……的途径,不断地向前发展的。
第三,不同假说的“争鸣”有利于学术繁荣。由于人们占有的材料不同,看问题的角度不同,知识结构不同,使用的方法不同等等原因,对同一种自然现象,往往会有多种不同的假说,不同的假说是从不同的侧面对客观事物本质和规律的探索,它们之间的争论,有助于揭露矛盾、启发思考、相互补充,有利于更全面、更深刻地揭示事物的本质。
二、假说的检验
1、假说的可检验性原则
科学假说不仅要经过逻辑论证,说明它能解释普遍事实,并同其他理论相协调,在内部不存在逻辑矛盾,而且要包含有可在实践中检验的结论。这是科学假说的又一条原则,叫做可检验性原则。如果是不可检验的,就不能确定其真伪,这种“假说”就不能称为科学假说。
为要对假说进行实践检验,就要根据假说的基本观点,结合一定的条件,演绎出关于可供直接检验的事实的推论来。实践检验是通过观察和实验对假说及其推论进行的验证。因为假说中包括着对事物本质的猜测,这种猜测往往以全称判断的形式出现,具有抽象性和普遍性,是无法直接验证的。只有通过观察和实验对假说及其推论进行的验证,即将推论和观察实验的结果进行对照。如果观察实验的结果同假说的所有可能的推论相一致,就应该说该假说经受住了检验,得到了证实。如果观察实验的结果同假说的推论总是不一致,就应该说该假说经不住检验,被实践所证伪。
2、假说的证实与证伪
假说同理论有着基本相同的结构和功能,但它不同于理论,它对事物未知本质和规律的认识是根据已知的科学知识和科学事实推想出来的,具有一定猜测性质,它是否把握了客观真理,还有待于实践的检验。然而,假说又不同于一般的推测,它是以确实可靠的科学事实和经得起实践检验的科学原理为根据合乎逻辑地推论出来的。因此,它又与简单的幻想和随意的猜测不同,具有科学性。假说是科学性和猜测性或假定性的辩证统一。具体地考察假说的检验过程,我们发现,假说的检验即通过实践来证实或证伪并不是简单的而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
第一,从假说推出的关于事实命题被观察实验检验为真,并不意味着这个假说就被证实。因为从逻辑学上来说,从肯定后件(推出的事实命题)到肯定前件(假说),并无逻辑必然性。事实上,对于一种事实或现象往往可以有多种不同的解释,因而也就可以有多种不同的假说。
第二,一个科学假说所演绎出的可被直接检验的结论,若与观测事实不符,那么,根据逻辑学告诉我们的道理,否定后件必定否定前件,由此可以说这个假说已被证伪。一旦出现反例是否就能否定相关的科学假说呢?事实上,证伪一个科学假说并不像逻辑学上否定后件就必然否定前件那样简单。首先,科学实践受科学技术水平的制约,是可错的。当观测到的经验事实与推论不相符时,不一定是理论假说错了,而有可能是实验设计不合理或仪器精度不够造成的。其次,科学假说本身也是有结构的,它包含了背景知识和许多辅助性假说,不是一个单纯的孤立的全称命题,所以若出现观察实验结果同假说推论不符,可能是因为其中的辅助假说有误,而不一定是假说的主要内容有误。最后,由假说推出关于可供检验的事实时,总还需结合有关的条件,所以一旦出现反例,还有可能是有关条件的陈述不对,而不一定就是假说本身的错误。
第三,假说的真实性需要通过观察来检验。但是由于受到主客观条件的种种限制,观察本身也会有假象,眼见也不一定为实。正确的理论就可以帮助纠正由主观和仪器干扰等造成的误差,同时正确的理论能提供正确的概念系统、推理规则和消除假象与误差的方法,从而把日常观察中模糊不清的现象变得清晰起来。观察是探索和检验科学真理的重要手段,但是,单纯的自然观察,是有很大局限性的。它难于排除多种因素的干扰,保证过程纯粹地进行。因此,单纯观察所得到的经验,是决不能充分证明必然性的,为证明自然现象的内在必然性就必须由单纯的自然观察过渡到实验。
还要说明的是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不只是绝对的,同时也是相对的。因为实践是历史的,发展的,每一历史阶段的实践都有局限性。一定历史阶段的实践不能完全证实或者驳倒一切的认识。某个历史阶段的实践所证实的某种认识的正确性,也是有限的,超出这个限度就未必是正确的。但是,实践标准首先是绝对的,在一定的条件下,一定的限度内所提供的事实是客观的、绝对的。并且,今天的实践所不能证明的,终将在今后的实践中得到证明。因此,我们并不可因在一定历史条件下的实验结果被修正,而就否认识实践标准的绝对性,否认证实或证伪的可能性。
总之,实践是检验假说真理性的标准,但这种检验不是简单的,而是复杂的,不是机械的,而是辩证的,不是一次完成的,而是一个历史的过程。
参考资料:
[1] 张伟刚:科研方法论:[M] 天津大学出版社 2006年2月
[2] 赖晓鹏:思维发生机理假说[D];广西师范大学;2001年
[3] 周尚荣:假设是科学发展的形式[A];全国逻辑讨论会论文选集[C];1979年
[假说的作用及其检验]相关文章
- 上一篇:公孙龙与芝诺的历史命运
- 下一篇:民事司法中的经验推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