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裕文档网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农业综合开发撑起巴南都市现代农业

时间:2022-06-04 18:00:04  浏览次数:

近年来,巴南区按照“都市功能拓展区”战略定位的要求,扎实推进农业综合开发,着力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大力发展都市效益农业,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农业发展形势良好、成效显著。

一、项目引导,实现产业布局不断优化

按照十八大“构建科学合理的城市化格局、农业发展格局、生态安全格局”要求和巴南“都市功能拓展区战略”定位,结合巴南发展实际,以农综项目带动为导向,充分发挥农业的生产、生活、生态功能,坚持特色效益农业、乡村旅游业和生态养生养老养心业同步发展,发展壮大休闲观光农业、特色水果、花卉苗木等3个特色产业和优质粮油、优质蔬菜、优质茶叶、特色畜牧业、生态渔业等5个优势产业,形成“三线两片”的都市现代农业新格局。

南—南线(南泉—南彭)万亩蔬菜基地和万亩花木走廊:建成全市百亿级市场的界石镇“花木世界”,带动安澜镇、跳石镇发展花木5万亩。以东冒山蔬菜基地、白云蔬菜基地、金鹅萝卜基地为带动,建成南彭街道、界石镇蔬菜基地3万余亩,为广大市民提供丰富的优质蔬菜。

惠—东线(惠民—东温泉)生态休闲渔业带:以沿线已有渔业养殖池塘1.2万余亩,建成二圣镇巴山村重庆三峡生态渔场长薄鳅良种场(国家级健康养殖示范场)200亩、二圣镇邓家坝鱼菜共生示范基地1000亩、鱼鳖混养示范基地500亩;创建二圣镇邓家坝国家级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等5个共计1300亩;发展休闲垂钓鱼池1000余亩,延长产业链条,增加养殖附加值;“月亮湾万亩生态渔村”总体建设规划通过了专家评审,正开展项目建设,按“迅速提升形象,农民得实惠”的原则,加快推进核心区建设。

木—高线(麻柳—接龙高洞)生态农业长廊:以麻柳嘴江南柳庄翘嘴红鲌鱼、双河口橘(塔罗科血橙新系)(羊鹿山常青集团)、木洞巧克力草莓、丰盛黄氏蔬菜、东温泉五布柚、“姜家黑”粮油和黑猪、接龙高山葡萄等农业扮靓木-高线生态农业长廊。2014年,在姜家、接龙、石龙等镇新发展“五黑食品”基地面积达到500余亩。

环云篆山休闲农业乐园:编制云篆山休闲农业园区规划,有序推进环云篆山休闲乐园,特色种养殖业方兴未艾。发展乌皮樱桃、果桑、草莓、枇杷、巴南香桃特色水果达到规模化,创建渝南老家的特色花卉苗木、西南唯一的上田生态农业西班牙红柠檬、互鹏农业300亩猕猴桃园、葡萄园、荷韵生态园青少年农业体验等基地和农业科技推广中心,改善乡村环境,串联农业园区休闲资源,从而实现特色水果采摘体验活动人潮如流,云篆山周末休闲游人如织。

天坪乡村旅游圣地:打造二圣镇集体村成为全国“美丽乡村”创建示范基地和西部唯一、全国首批的现代生态农业创新示范基地;编制天坪现代农业综合示范工程区实施方案,在“云林天乡”种植300亩北美海橖等苗木,建设“云中漫步”葡萄庄园接待中心,天心寺禅茶文化农业园一期300亩猕猴桃体验区。整合园区内资源,成立天坪山农旅联盟,并依托农旅联盟,举办二圣梨花节,吸引更多市民前往天坪赏花游览,使乡村旅游得到较快发展。

二、整合资源,促进农综开发形成合力

巴南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农业综合开发工作,充分发挥区域性、综合性开发的特点,实行部门联动,人、才、物和科技综合投入,山水田林路山综合治理,努力把项目建成现代农业示范区。

(一)加大财政投入,强化基础支撑。一是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按照“产业发展到哪里、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到哪里”的思路,进行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多渠道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近年来在项目区新建蓄水池457口,整治山坪塘22口,修建排灌沟渠61.4公里,整治渠道18公里,埋设管道(网)48.1公里,整修提灌站8座,整治机耕道93公里,新建生产便道205.7公里,项目区农产品年生产能力高于全区平均水平的20%以上。二是强化农业科技支撑。开展120多个水稻、玉米、大豆新品种示范,全区良种推广覆盖率达95%以上。推广各类补贴机具1000多台,开展7000亩水稻机械化育插秧示范作业补贴试点,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42.29%。加大农民教育培训,完成阳光工程培训5960人,积极创建全国基层农技推广示范县(点),聘请10名农业专家和110名农技人员,计划培育1100户农业科技示范户,建成5个科研示范基地和农民田间学校。三是持续推进农村环境美化。完成美丽乡村和示范村建设项目花台3381米、排水沟3052米、厕所44个、化粪池5个、垃圾坑16个、院坝硬化6045平方米。通过“五建一化”的环境改造,农村面貌焕然一新,已成为新农村建设的看点和亮点。

(二)创新引导机制,促进转型发展。一是创新培育农业经营主体。制定《巴南区关于加快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意见》(巴南府发〔2006〕71号)、《关于印发区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申报认定管理办法的通知》)(巴南府办发〔2013〕198号)、《关于印发巴南区农民合作社示范社评定办法(试行)的通知》(巴南农业发〔2013〕285号)等一系列扶持农业企业、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发展的政策,从土地流转、农业生产配套设施建设用地、税收、奖励、农业项目支持等多方面给予支持,推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快速发展。二是建立利益联结机制。推行“基地+企业(合作社)+农户”产业化模式,实行“项目引导,企业带动、农户参与”,实现农业、企业和农民三方共同发展、互利共赢。如:积极探索农民股份合作经营利益联结机制。由重庆光大(集团)有限公司、重庆市二圣茶业有限公司两家国家级龙头企业负责固定资产购建,企业领办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将财政补助资金以农民持股的方式增资扩股,确定明晰的持股比例,按实际收益率计算收益,遵照同股同权同利同责的原则进行分配。三是推进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鼓励组建职业农民专业服务公司,采取财政扶持、税费优惠、信贷支持等措施,引导其开展农业生产全程社会化服务。2014年,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计划实施财政资金600万元,鼓励和支持有资质的经营性服务组织从事集中育秧(苗)、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统防统治、供排水等公用设施运行管护、农产品营销服务。

(三)完善保障体系,促进健康发展。一是严格规范农村土地流转。制定《重庆市巴南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暂行办法》,进一步规范土地流转,推动农业产业规模发展,仅2014年,新增流转土地5800亩。二是强化资金和项目监管。项目准备阶段,严格执行项目工程公示制、预算评审制、招投标制等制度。项目实施阶段实行逐级考核责任制,将农业综合开发任务纳入项目区镇、街年度目标考核,实行施工考核制、监理考核制、群众监督员制、验收责任制等,确保工程质量过硬和项目后期效益。项目报账阶段严格执行区级报帐制,专帐专户,专人管理,审计决算支付,较好地发挥农业综合开发资金的积极作用。三是扩大农业保险覆盖面。积极推进种植业、养殖业保险试点工作,为减轻灾害损失、保护农民生产积极性提供政策性保险支持。委托中华联合保险公司开展生猪养殖保险26510头,水稻种植保险试点2万亩,力争开展水产养殖保险试点1000亩。

三、效益显著,推动都市农业蓬勃发展

项目带动是前提,发挥效益是目标,农业综合开发的有力支撑,为巴南都市农业蓬勃发展提供不竭动力。

(一)特色效益农业有“看头”。按照“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集约化”要求,农业产业化十大工程、七大亮点项目扎实推进,促进特色效益农业发展。一是农产业趋规模发展好。引导土地向农业龙头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养大户集中,累计流转土地面积达到32.38亩,占家庭承包耕地面积的34.69%。其中:适度规模经营面积达到24.34万亩,规模经营度为26%。龙头农业带动强。区内有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市级25家、区级73家(其中重庆茶业集团、光大奶业被评为全国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343个(其中股份合作社43个)。二是农产品品牌响。拥有1个自主研发品牌“渝太I系猪”,1个国家级名牌农产品“巴南银针”茶,2个地理标志农产品“五布柚”、“乌皮樱桃”,通过“三品一标”认证的农产品(产地)126个。三是农业典型示范多。二圣集体村被确定为全国现代生态农业创新示范基地和“美丽乡村”创建示范点,接龙荷花村等4个村被确定为全市“美丽乡村”创建示范点,云篆山荷韵生态园获全国首批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点称号。二圣镇成功打造万亩早熟梨、万亩标准化茶叶、万亩花木,万亩生态渔村正在推进;石龙镇作为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市级示范点,完成了农村集体土地股份化等三大农村产权制度改革试点;界石镇新型工业化、农业现代化齐头并进,花木世界跻身全市百亿级市场,带动安澜、跳石发展成为重庆花木之乡。

(二)休闲观光农业有“玩头”。一是乡村旅游发展迅速。丰盛、东温泉入选重庆美丽小城,东温泉―南温泉入选首批(10个)市级旅游度假区,东温泉、鱼洞云纂山两条乡村旅游线路入选《重庆农家乐地图》精品线路(共7条)。农家乐、生态农庄等经营主体发展到400余家。成立全市首个城乡一体农旅商会,100余家企业优势互补、抱团发展。二是节庆节会人气旺。仅2013年就举办各类赏花节、瓜果采摘节、避暑欢乐季、山水茶道文化节、年猪节等活动21次,累计吸引游客400万人次,实现销售收入近60亿元。在巴南“春观花、夏避暑、秋摘果、冬泡泉”,即将成为主城市民休闲度假的共识。三是生态“三养”出声势。南泉老年护养中心、跳石林海旅游度假区、安澜国际康养小镇、天心寺禅茶文化生态农庄等40余个项目落地,天心寺“叩问心灵”、丰盛古镇“寻根探幽”之旅已可成行。四是户外活动兴。佛影峡漂流接待游客10万人次,举办自驾游、山地自行车赛、婚纱摄影展等活动70余次,可供垂钓水面达4000多亩。

(三)农民致富增收有“甜头”。一是农民收入稳步增长。农民人均纯收入破万元大关,增长率高于城镇居民收入增速(9.4%)3.1个百分点。按收入结构看,工资性收入是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人均达到5585元,增长15.6%,对收入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4%;家庭经营收入是增长的亮点,人均3582元,占全年收入33.8%。二是多产业融合发展促增收。去年全区组织的农业节庆节会,促成雪梨、五布柚、蜜枣等价格上涨及草莓、西瓜、葡萄、乌皮樱桃畅销,带动农户实现果品和农产品销售、餐饮、住宿等综合收入近5亿元。如天坪山打造市级现代农业示范工程,农旅商融合发展,全年接待游客20余万人次,直接收入2000余万元。仅梨花节就接待游客12万人次,带来旅游收入1080万元,农民人均增收1500元。

作者:何先平 巴南区农综办主任

推荐访问:巴南 现代农业 撑起 农业综合开发 都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