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裕文档网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加快发展中国循环农业问题探析

时间:2022-06-05 09:56:02  浏览次数:

[摘 要] 近年来,中国工业发展迅速,促使经济快速增长。相比较而言,中国农业发展极其缓慢,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未取得实质性的进展。目前,中国农业生产仍以粗放式增长为主,同时,影响中国农业发展的农业资源与农村生态环境约束不断凸现。循环农业是一种节约型的生产方式,它可以缓解中国农业资源紧张的状况,并有效改善农村的生态环境。为此,应当倡导大力发展循环农业,从大力宣传、培训劳动力、增加投入、提供技术、政策支持等多方面着手,推动中国循环农业的快速发展。

[关键词] 循环经济;循环农业;农业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F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3-5595(2009)06-0016-(05)

长期以来,中国农业经济走的是一条传统的粗放型增长的道路,人口、资源、环境等方面承受的压力越来越大。传统的经济增长方式的增长潜能已经逼近其极限,这就需要尽快寻找到一条新的农业经济发展模式,实现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循环经济的提出,为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找到了具有应用价值的经济增长模式。因此,发展循环农业在中国已经成为现实必然的选择。

一、循环农业的涵义及发展现状

(一)循环农业的涵义

循环经济思想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循环经济本质上是一种生态型经济,是倡导以生态学理论和生态规律为基础的经济发展模式,具有自己的产业体系, 由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生态服务业和生态城市等构成。循环经济是建立在物质不断循环利用基础上的经济。过去的经济发展常常是一种以“资源—产品—污染物排放”为流程的物质单向流动。这种流程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循环经济则是以“资源—产品—再生资源”为流程的物质反复循环利用和流动的过程,是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循环农业则是循环经济原理在农业中的运用,是采用循环经济生产模式的农业。[1]其基本内涵是:运用生态系统和经济活动系统的基本规律指导人类利用自然资源和环境容量,把清洁生产、资源及其废弃物综合利用、生态设计和可持续消费等融为一体,对各种资源要素进行统筹谋划,不断优化农业生产及消费过程的产业链整体结构,实现链网内物质、能量的多层次循环利用和农业生产经济活动对环境的危害或破坏最小化,实现生态的良性循环前提下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循环农业在节水、节地和减少能耗的前提下,积极稳妥地调整农业结构,形成结构合理的农、林、牧、渔全面发展的大农业格局,使各行业之间相互依存、相互支持。循环农业协调了农业产前、产中、产后之间的关系,使农业向产前、产后延伸,形成了“种、养、加”和“农、工、贸”配套的农业产业体系。积极发展循环农业,减少资源浪费,减少环境污染和农业生态破坏,使农业生态环境与农村经济形成良性循环,综合生产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得到提高,实现农业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生态环境效益最大化。

(二)循环农业的特点

循环农业有着一般循环经济的“4R”特点,即减量化(reduce)、再利用(reuse)、再循环(recycle)、再思考(rethink)的行为原则。因此,循环农业是一种“自然资源—农产品—农业废弃物—再生资源”的运行模式。

减量化原则,即减物质化,是循环经济的首要原则,也是最重要的原则。该原则以不断提高资源生产率和能源利用效率为目标,在经济运行的输入端,最大限度地减少对不可再生资源的开采和利用,尽可能多地开发利用替代性的可再生资源,减少进入生产和消费过程的物质流和能源流。生产者通过减少产品原料投入和重新设计制造工艺来节约资源和减少排放;消费者通过优先选购包装简易、循环耐用的产品,减少废弃物的产生。

再利用原则,就是尽可能多次以及尽可能多种方式地使用人们所购买的东西。通过再利用,可以有效延长产品和服务的时间长度,防止物品过早地成为垃圾。在生活中,人们把一种物品扔掉之前,应该想一想在家中或单位里再利用它的可能性。

再循环原则,就是尽可能多地再生利用或资源化,把废弃物返回工厂,经过加工后再融入新的产品中。通过对废弃物的多次回收利用,实现废物多级资源化和资源的闭合式良性循环。

再思考原则,就是不断深入思考在经济运行中如何系统地避免和减少废物,最大限度地提高资源利用率,实现污染排放的最小化和废弃物循环利用的最大化。人们对事物发展规律的把握有着不断认知的过程,发展循环经济必须不断思考、不断创新、长期坚持,以追求更大经济效益、更少资源消耗、更低环境污染和更多劳动就业。

循环农业模式相对于“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传统农业增长模式来说是一个根本性的变革。循环农业有着一般循环经济所不具有的由农业自身所产生的特点:一是食物链条,农业内部参与循环的物体往往互为食物,并以生态食物链的形式循环,循环中的各个主体互补互动、共生共利性更强;二是绿色生产,更强调产品的安全性,严格控制化肥、农药的施用量;三是干净消费,农业的主副产品在“吃干榨净”后回归大地;四是土、水净化,土壤、耕地和水资源的保护至关重要,对耕地的占补平衡和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要予以特别关注;五是领域宽广,不仅包括农业内部生产方式的循环,而且包括了对农产品加工后废弃物的再利用;六是双赢皆欢,清洁和增收有机结合,既要干净,又要增收,二者不可偏废。[2]

(三)中国循环农业的发展现状

20世纪80年代初,中国农业部开展了一系列的循环农业建设的试点示范工作。经过20多年的发展,中国循环农业取得了长足进步,逐渐成为农业现代化生产的一种新方式。目前,全国有不同类型的生态农业试点区域2.000多个,面积达67万公顷,遍布全国30多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循环农业的发展首先有力地促进了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大幅度增长。根据对部分循环农业试点的调查,开展循环农业建设后,粮食产量增长幅度一般在15%以上,单产比试点前增长10%以上,人均收入高于当地平均水平的12%。循环农业的发展还改善了生态环境,普遍提高了森林覆盖率,有效控制了水土流失。29个试点县统计资料表明,与1990年相比,水土流失面积减少49%、土壤沙化面积减少21%、秸秆还田率增加13%;废气、废水处理率及固体废弃物利用率分别提高了24%、45%和34%。

[3]

目前,中国已经初步形成了循环农业的技术体系,各地根据当地资源环境特点创造出了370多种适应当地自然生态条件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循环农业建设模式。从这370种模式中可以总结提炼出10大类具有代表性的模式:(1)北方“四位一体”的生态模式;(2)南方“猪—沼—果”生态模式;(3)平原农林牧复合生态模式;(4)草地生态恢复与持续利用模式;(5)生态种植模式;(6)生态畜牧业生产模式;(7)生态渔业模式;(8)丘陵山区流域综合治理利用型生态农业模式;(9)设施生态农业模式;(10)观光生态农业模式。这些模式把传统的农业技术精华与现代农业科技互相配套,形成了符合中国国情的循环农业综合技术与新的生产方式,对不同地区因地制宜进行循环农业建设和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二、中国发展循环农业的必要性

(一)发展循环农业有利于缓解农业资源短缺问题

目前,中国人均耕地不到0.067公顷的有7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其中666个县人均耕地低于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FAO)确定的0.045公顷的警戒线。据有关研究表明,为保证中国2010年粮食生产目标,需要保有耕地面积1.33亿公顷,但到2010年中国耕地缺口会在1.000万公顷以上。显然,耕地紧缺已成为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中的一个长期性、根本性的制约因素。从水资源来看,中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是世界13个贫水国之一。中国农业生产方式仍停留在粗放式经营模式上,农业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全国平均为0.45,渠系利用系数只有0.4~0.6,约有一半的水资源被浪费。美国每亩小麦用水量为284吨,而中国则多达450吨,从而导致水资源更加紧张。[4]

循环农业强调农业生产中的生态耦合效应,利用不同物种生长过程中的互补、互利关系,确定作物种植制度,布局作物结构等,从立体多层面强化物质循环和能量转化,充分发挥土、水、光、气、热等资源的时空效用,达到以较少的资源量获取较多的产品量,提高农产品产出率,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目的。同时,循环农业强调农业发展中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经济效果,追求投入产出的最优化,这将有助于劳动力、资金、技术、装备、设施的集约化利用,从总体上缓解中国农业资源的约束。

(二)发展循环农业有利于改善农村生态环境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步伐的加快,中国农村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从土壤污染来看,目前,我国受镉、砷、铬、铅等重金属污染的耕地面积近2.000万hm2,约占总耕地面积的1/5,其中工业‘三废’污染耕地1.000万hm2。从水土流失看,全国水土流失总面积已达360万km2,占国土总面积的38%,仅水蚀面积,全国每年就损失粮食1亿~23亿kg。从水污染看,全国污水污染的农田已达330万hm2,因为用受到污染的水源进行灌溉导致的经济损失更是难以估算。从大气污染看……全国废气中SO2排放总量每年近2.200万t,烟尘排放总量近1.100万t,工业粉尘排放总量近1.050万t,全国50%以上的市地近郊农田大气颗粒物已超过国家大气二级标准,SO2污染比较普遍。从固体废物污染看,全国每年产生工业固体废物10多亿t,不仅要占用大量的土地乃至良田,而且直接造成了环境污染。”[5]

发展循环农业可以防治和解决农业污染、农村生态恶化的问题。循环农业注重农业生态系统中生物群体与其周边自然和社会经济因素相互作用的协同性和平衡性,在强调合理适度使用化肥、农药、动植物生长调节剂,防止和控制农业环境污染,确保农业生态系统良性循环的同时,强调通过建立“资源—产品—再利用—再生产”的循环机制,把农业生产中的废弃物进行再资源化利用,以减少废弃物排放和化学物质对土壤、大气、水源、食品的污染及对人畜的危害,改善乡村人居生态环境,实现农业、农村经济发展与生态平衡的协调。

(三)发展循环农业有利于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步伐

循环农业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内在的紧密的联系。发展循环农业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必然选择。在中国,循环农业不仅具有适用性,而且其发展非常必要和迫切。中国农业发展中存在着资源存量不足、利用率低、浪费明显、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这已在越来越大的程度上制约着农业的发展、农村经济的繁荣和农民生活的改善,发展循环农业已刻不容缓。[6]

循环农业的发展将从三个方面推动中国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一是发展循环农业促使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发展循环农业经济有利于农业生产方式从粗放增长向集约增长转变,加快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促进农村的产业升级,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促进现代农业发展。二是发展循环农业有助于增加农民收入。发展循环农业经济要求农业生产的生态化,提倡资源的多级循环利用和适度的外部投入,必将会减少农业生产对工业品农药、化肥的过度依赖,降低生产成本。发展循环农业经济要求农业生产的现代化,实现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的专业化和规模化,进而会促使农民收入的持续增加。三是发展循环农业经济可以有效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循环农业是按照循环经济的再循环原则对农业和农村生态系统的物质流向实行综合治理,并对农村土、水、种、肥、药、电、油、柴等各种生产要素进行统筹考虑和科学利用,深度利用农村种、养业产生的废弃物和以农产品为原料的城市工业及乡镇企业产生的废弃物,化害为利,变废为宝,使农村的生态环境得到改善。

(四)发展循环农业有利于提高农产品的质量

近年来,中国农产品安全事故频出。在农产品生产环节,许多农作物大量使用农药,在消灭病虫害的同时,也将农药残留在粮食、水果、蔬菜内,实际上这部分农产品已经被污染。除此之外,过量使用化肥,使用催长素、催熟剂等,也会通过食物的摄入,影响到人体健康。而在农产品加工环节,让人“闻红色变”的“苏丹红”事件;广东发生的用工业油对大米抛光上腊,制成有毒大米事件;用工业油冒充食用油;在食品中滥用色素、防腐剂等等,都不同程度地对人体健康造成威胁,件件触目惊心。

加入WTO以后,中国农业面临着巨大的竞争压力,不仅受国际市场主要农产品在品种、质量、价格上的影响,而且以环境安全和食品安全为主导的绿色壁垒对中国农产品出口的限制也越来越多。由于中国农业生产标准化程度不高,质量检测体系不完善,许多农产品加工企业没有自己稳定的生产基地,造成农副产品农药残留等超标,影响了农产品质量,为许多发达国家限制中国农副产品进口找到了借口。中国农业必须利用自身有利条件,坚定不移地发展循环农业,推进清洁生产,大力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建立严格的农产品安全监测体系,保证农产品质量,突破国际贸易壁垒,将农产品打向国际市场。

三、加快发展循环农业的思路与对策

(一)宣传发展循环农业的重大意义,普及循环农业的相关知识

当前,人们普遍对发展循环农业的重大意义以及循环农业的相关知识缺乏了解。因此,我们首先应通过多种途径,运用多种形式,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的宣传作用,使全社会充分认识到发展循环农业的积极意义。促使全社会在发展观上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的理念,在价值观上将自然视为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在生产观上尽可能地利用可循环再生资源,在消费观上倡导绿色消费。促使全社会形成和树立循环经济意识和循环农业发展理念,建立绿色生产、适度消费、资源永续利用的公共道德准则,调动各方面发展循环农业的主动性、积极性。

另外,还要从加强学习和培训入手,普及循环农业的相关知识。培训的对象除了广大农民以外,还要包括基层领导干部、高等院校及科研院所的专家教授。科技人员教授循环农业的知识,要从国情及当地实际情况出发,理论联系实际,使发展循环农业的思维深入人心。

(二)各地区因地制宜,制定发展循环农业的规划

目前,一些地区已经编制了发展循环农业的规划。这个做法和经验,值得各地学习和借鉴。各地要根据具体情况,可先由地市一级的地区编制循环农业的发展规划,当条件成熟时,在此基础上编制省级循环农业发展规划。循环农业发展规划,重点要放在农业资源的节约与高效利用、农业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农业产业链延伸过程中的清洁生产以及农村社区“清洁化”建设等方面,提出循环农业经济发展的思路、途径、目标和模式及相关的措施、支持的重点领域以及保障体系等。要编制节水、节地、节肥、节劳、节本与农业资源综合利用等专项规划,提出发展目标、重点和政策措施。各级政府必须将发展循环农业的规划强制性地纳入地方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规划之中。

(三)开展循环农业技术培训工作,提升农民技术水平

在发展循环农业的过程中,提升农民技术水平,培养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农民,是发展循环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键所在。中国农村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较短、普遍素质偏低,是构成循环农业发展的障碍之一。当前要充分发挥各类农技推广培训机构和职业学校的作用,大规模开展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推广普及农业先进实用技术,提高农民务农技能,促进科学种田。这就要求加快建立政府扶助、面向市场、多元办学的培训机制,整合农村各种教育资源,大力发展农村职业技术教育和成人教育。

(四)大力发展循环农业服务机构,形成循环农业的社会化服务体系

发展循环农业工作,除了需要农民有相关的技术外,还要向农民提供一整套完备的循环农业的社会化服务。构建循环农业发展所必需的社会服务体系,最为关键的是要建立产前、产中、产后全方位的循环农业服务网络机构。目前,中国与循环农业生产配套的技术指导、产品销售、信息咨询与传播等服务机构仍不健全。因此,根据循环农业发展的要求,要加快把循环农业的社会化服务体系发展到乡镇、村,形成县—乡镇—村—农户的一体化的服务体系。

(五)加大农业技术创新,为循环农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发展循环农业,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要有相关的技术作支撑。因此要依靠科技创新、不断完善创新机制,大力开发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农业技术,推广废弃物综合利用技术、相关产业链接技术和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技术。对于沼气利用、秸秆气化及发电、稻草还田机具、测土配方施肥等重点循环农业技术的研究开发,政府可通过对相关的科技资源进行配置整合,通过对农村进行科技投入,组织相关力量进行技术课题攻关。为循环农业的发展提供技术支撑,还需要加快科技体制改革,实施农业科技组织创新和管理创新,积极探索农业科技的研究、推广的高效运行机制和模式。

(六)采取切实有效的财政金融政策,提供发展循环农业的资金保证

循环农业是一种技术创新。循环农业技术是清洁生产和绿色制造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具有很大的外部经济效益。政府要安排专门供发展循环农业使用的财政资金,用于支持学习、利用、开发循环农业新技术。一是政府应给予适当补贴,鼓励农民学习掌握此类循环农业实用技术;二是要在国债项目中安排支持农民采用循环农业新技术的有关项目;三是利用财政资金支持开发循环农业新技术;四是运用财政资金推广循环农业技术。同时,要加强对循环农业财政资金的监督检查工作,提高资金使用的公开性和透明度,进而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

在金融政策方面,为满足循环农业的资金需求,政府要加快农村金融改革,提高农业贷款比例。应通过建立国有金融、合作金融、民间金融和外资金融并存的农村金融组织机构体系,构建“功能完善、分工合理、产权明晰、监管有力”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提高各金融主体的农业贷款资金比例,支持循环农业主导产业发展。[7]

(七)建设农业加工园区,培植循环农业的经济载体

农业加工园区建设是循环农业经济发展的有效载体。根据中国现有的区域及产业布局,建设农副产品加工企业集聚的农业加工园区,打破传统行业和部门割据,以生产要素为基本纽带,将具有上下游共生关系的农副产品加工企业集中在一个园区内,实现生产残留的废弃物在园区内闭路循环,使资源在生产过程中得到高效循环利用,使企业相互依存并实现低成本、高效益的发展壮大,最终会产生巨大的集聚效应。同时应加强农产品出口基地的建设,大力推进出口农产品的清洁生产,使农副产品达到质量、环保等方面的国际标准。

[参考文献]

[1] 尹昌斌,唐华俊,周颖.循环农业内涵、发展途径与政策建议[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06(1):4-5.

[2] 谷曼.我国循环农业发展理论简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6(23):6.368-6.369.

[3] 冯海发.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6:530.

[4] 叶堂林.农业循环经济模式与途径[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6:155-156.

[5] 谷曼.我国循环农业发展的实证研究[J].河南农业科学,2007(2):10.

[6] 师连枝.循环农业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J].中州学刊,2006(5):79-81.

[7] 郑小兰,宋屹.发展循环农业的财政金融对策分析[J].商业现代化,2007(3X):261-262.

[责任编辑:张岩林]

The Analysis of Accelerating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Recycling Agriculture

TANG Si-hang

(School of Economics, Central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e, Beijing 100081, China)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Chinese rapid industrial development promotes rapid economic growth. In comparison, Chinese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is extremely slow, and the building of new socialist countryside has made no substantive progress. At present, Chinese extensive growth of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is still mainly the same, agricultural resources and ecological environment in rural areas which affect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continue to highlight constraints. Recycling agriculture is a conservation-oriented production mode, which can ease the tense situation of Chinese agricultural resources, and effective in improving the rural ecological environment. As a result, recycling agriculture should be vigorously advocated and we should vigorously publicize, train the workforce, increase investment and provide technical, policy support, multi-pronged approach to rapidly drive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recycling agriculture.

Key words: cyclic economy; recycling agricultur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e

推荐访问:探析 加快发展 中国 循环 农业


[加快发展中国循环农业问题探析]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