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裕文档网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生命安全诉求下学校体育运动教育的价值

时间:2022-06-05 10:14:01  浏览次数:

体会练习动作,对自己的行为主体价值进行不断的思索和体验,以达到自我价值体现的目的。人类掌握某类运动技能,正是躯体生物性改造的同时而实现个体生命的价值,从而推动个体的生命发展。

因此,我们必须打破传统的观念,学校体育运动教育不仅涉及竞技性的专项技能,还涉及服务于人类基本活动能力的基础技能,以及服务于人类工作、健身、休闲的专门技能。学校体育课程目标的实现,离不开健身与休闲所需的各种运动技能,达到人类内在生命与身心的和谐、社会关系的和谐,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运动技能是实现“终身体育”理念的载体,更是人类生命发展和生命质量提高的重要基础。学校体育运动教育理应实现全面的运动技能教育,彰显人性,塑造完满人生。

5 以生命安全为基础的运动教育价值与学校体育现实的契合

5.1 完善学校体育生命安全课程目标体系

目前,我国学校体育关于生命安全教育和应急避险能力训练的目标及内容标准涉及较少,并零散地分布在“运动技能”和“身体健康”领域目标之中,除了强调“安全地进行体育活动”、“获得野外活动的基本技能”之外,其余均是简单略过,目标指向比较模糊,系统性和操作性不强,给内容的实施带来不便。生命安全教育是一个包含知识、素质、方法、思维、控制、操作、组织等为一体,涵盖应急避险训练各个元素的系统领域,而且该领域目标更应该贴近自然、贴近生活,符合学生成长的基本规律,应具有一定的程序和层次水平。因此,完善学校体育生命安全课程目标体系应为当务之急,为该领域内容资源的开发与实施奠定基础。

5.2 建立常态化、科学化的课程生成机制

以生命安全为基础的运动教育价值与学校体育现实的契合,关键在于如何践行,如何建立一种常态化、科学化的课程生成机制。课程生成离不开学校系统中活动各方的协调配合,特别是师生双方对课程的互动与构建,课程生成表现在文本的理解性生成、活动的对话性生成两个方面[7]。首先,在教育领导部门和学校领导层面给予充分的重视,并组织协调学校各方面的支持;其次,需要体育教师以及学生生命安全教育的理念、目标、内容与方法,内化为自身的素养和态度;再次,新的领域的课程教学尤其关切活动双方的主体互动性,需要师生共同完成新的领域目标,共同构建一种新型的学校体育课程。

5.3 探索生活化、情境化的课程教学模式

教育家陶行知在杜威教育思想的基础上提出:“生活即教育,教育即生活”。我们一度寻找“体育教育生活化”的良方苦药,但往往偏离了体育教育的本义,甚至出现庸俗化和幼稚化的倾向。生命安全教育与应急避险能力训练是对生活自然场景的预判和准备,理应脱离文本教条,寻求一种生活经验的整合与迁移。新型体育课程的教学模式就应该面向生活的细节,置身生活的全部,体验生活的情境。构建生活化、情境化的课程教学模式,将是新的学校体育课程有效实施的最终目标,也是运动教育三维价值观与学校体育现实契合的成功所在。

许多灾难与安全事故再一次警示我们,学校体育理应承担起生命安全教育的重任,这是人的发展与素质教育的诉求。人类社会发展对生命安全防护以及应急避险能力的弱化,呼唤学校体育运动教育本真价值的回归。我们需要从人的发展与国民素质提高的视角,对当代学校体育运动教育价值进行重建,建立“基于生命存在的安全技能教育”、“基于生命维系的生活技能教育”、“基于生命发展的运动技能教育”三维价值观,将应急避险能力教育纳入学生运动能力结构之中。不仅如此,探索运动教育三维价值观与学校体育现实的契合,同样是当务之急。学校体育正面临着新一轮的价值整合,也将迎来新一轮的改革。

参考文献:

[1] 周波. 承担应急避险教育是学校体育课程的义务[J]. 新课程研究,2009(4):184-185.

[2] 苗启明. 论马克思人本理性哲学的应用关怀:生命、生存、生活关——兼论“三生教育”的哲学基础[J]. 昆明学院学报,2009,31(4):1-4.

[3] 覃立. 生活的特性:学校体育观照生活的着眼点[J].体育学刊,2011,18(11):9-14.

[4] 陶玉流. 体育回归生活世界的缘由及途径[J].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9,33(2):42-45.

[5] 卢元镇. 体育的本质属于生活[J]. 体育科研,2006,27(4):1-3.

[6] 江宇. 从心理学视角论体育与健康课程运动技能目标的价值定位[J].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9,32(1):92-94.

[7] 夏永庚. 课程生成之源:师生的主体性[J]. 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8,24(12):11-12.

推荐访问:诉求 体育运动 生命安全 价值 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