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裕文档网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居住行为及环境演变对住宅照明的影响

时间:2022-06-06 19:42:02  浏览次数:

摘要:随着科技的发展及80后年轻人逐渐成为社会的中坚力量,居住行为及居住环境的变化对住宅照明产生了巨大影响,住宅绿色照明将更注重从照明的根本目的出发,形成以注重照明效果而非以照明器具代替照明以及适应性、智能性为主要特点的新的照明设计策略。

关键词:环境分析;照明效果;智能性;适应性

中图分类号:TU-05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0)14-0257-02

住宅照明是以住宅为承载体才能得以实现的。住宅模式的变化肯定会带来住宅照明设计观念、设计方法等一系列变化。一直以来,住宅空间的蜂巢式固定化特点使得住宅照明的设计历来是根据房间用途的不同而分别分析研究的。时至今日,在居住行为及居住社会环境方面都有不同于以往的某些改变,这些改变将对住宅照明的设计产生深远的影响。

一、居住行为及居住外部环境分析

1.个体意识增强

目前,产品的生命周期越来越短,新产品的推出速度越来越快。人们品位更换速度加快并且总是比上一代快得多,使其出现审美疲劳。这种喜新厌旧的态度,归根结底是由于个体意识的增强,而这种增强主要体现在年轻一代的身上。上世纪80年代生人对新事物具有超强的好奇心和对规则的打破欲望,以及对自我生活控制需求的高涨,特别表现在对住宅方式一成不变的抵触上。随着新兴一代逐渐成为社会的中坚、成为购买住宅的主力,他们的价值追求、生活理念的变化对住宅照明形式的影响是巨大的。根据世联行2008年调查, “80后”的人对于户型的需求以两房和一房为主,在首次置业上偏向于中小面积,大多数人希望是40—100平方米的建筑面积而拒绝求大求奢,置业态度完全和之前60年代的人不一样。不带有炫耀性,而关注在自己适用的小天地装饰出自己的品味和情调来,实用为主[1]。传统的照明方式无法满足这种个性化、多样化的需求,必须要有新的照明策略来满足。

2.社会环境改变

(1)建筑技术高度发展

空间技术的进步带来住宅空间结构的根本性变化,主要表现在异型性住宅空间、大跨度住宅空间、快速装配空间等模式的出现。住宅大空间结构的实现带来了空间可分割、可变化的能力,配合隔墙的轻质化和可拆改化,居住空间的大小可灵活布置,空间组合创造余地也不受限制,这种情况下根据房间用途进行设计的照明方式显得落后了,照明必须找到适合这种变化性的新的设计方法。

住宅灵活性与开放性的概念,是在大规模的建设使城市住宅在量的问题解决之后,转向质的提高阶段时出现的。人在住宅中的主体作用被强调出来,住宅应该主动地适应居住者变化着的生活,居住过程也是对住宅和环境的完善过程。从某种意义上讲,一栋住宅交付使用之后,便处于永无完结的变革之中。在不同阶段中的不同的使用者,不断地改变着他们所居住的空间。实际上,住宅上一个以使用者为中心的变化、灵活的开放的空间系统,灵活性、开放性、可参与性是住宅具有的特质,设计和建造是应充分考虑到住宅建设这一非凡属性。1977年《马丘比丘宪章》中也曾指出:“住房不能在当做一种实用商品来看待了,必须要把它看成为促进社会发展的一种强有力的工具,住宅具有灵活性,以便于适应社会要求的变化,并鼓励建筑使用者创造性地参与设计和施工。” [3]早在1932年,建筑师柯布西耶就在Algiers设计了一个由多层线性结构的建筑物,住宅可根据自己的喜好由住户自己发展完成。1961年,荷兰建筑评论家约翰哈布瑞肯(JohnHarbraken)提出将结构和服务系统分开。这个提议被纳贝汉姆德和尼克维克森继承并发展,提出了Psshak(灵活住宅),它关注于小模块中可随个体需求改变的问题。在这个指导思想下他们设计了伦敦Adelaide大道上的三层住宅。在1971年荷兰的赫尔曼赫兹伯格也在该思想的指导下进行了Diagoon项目实施。在这些建筑师看来,房屋的骨架和内部部件是非常明显的两部分内容,只有用户才是住宅区分的关键,才能赋予住宅以个性。[4]在河北省保定新一代高层居住区C区三期四期工程实践中就表达对居住行为及环境的变化的关注:根据购房者的实际情况的不同,住宅休憩区域可有多种组合方式:可以满足没有夫妻进行业余充电、家庭办公的需要。在有了小孩之后可以将原来的书房改成儿童房,方便父母进行就近照顾;又或者可以根据需要变成步入式更衣间满足储藏的功能;同时,由于间隔方式的灵活性形成了多种居住方式,可以满足两代、三代、及工作的需要。如父母子女休息及各自工作行为的满足、可满足临时客人休息的需要、为年迈父母与子女居住提供便利。

(2)国家对中小户型高度重视

从社会背景看,在我国城市化进程加快的背景下,人口聚居与固定的土地面积之间具有不可调和的矛盾。中国房地产市场最近十年才发展起来,房子进入流通领域带来的问题就是人们能否买得起房子和买什么样的房子。住宅价格与居民平均收入的巨大差距也导致住宅形式需要有相应对策。以调整住房供应结构、稳定住房价格为出发点,2006年国家发布了《关于调整住房供应结构稳定住房价格的意见》,规定:自2006年6月1日起,凡新审批、新开工的商品住房建设,套型建筑面积90平方米以下住房(含经济适用住房) 面积所占比重,必须达到开发建设总面积的70%以上。面对中小户型的住宅,在套内面积有限的情况下怎样给与住宅以灵活性、可变性,使其能够随着居住者的变化而变化成为住宅设计的重点。而这种灵活性可变性又为住宅照明设计提出了新的要求。

二、设计策略

室内照明设计的本质是对生活的设计。针对上述住宅设计出现的新情况,我们以住宅绿色照明为根本出发点,在以往照明设计的经验的基础上,与住宅模式变化引起的新需求进行结合,得出住宅照明设计的几点设计策略:

1.从照明的目的出发,注重照明效果而非以照明器具代替照明

我们习惯于用一盏吸顶灯、一盏吊灯来进行某一空间的照明,久而久之便形成了住宅照明中非吸顶灯、吊灯不可的习惯性想法,以具体的器具来代表功能而忽略了照明的本质是使空间亮度能达到能满足我们使用需要的根本性目的。所以,现在我们需要在住宅照明设计中建立起“目的意识”,即切实从目的出发进行设计。具体做法是,首先要通过一系列的分析调查确定目标对象在空间的活动类型,列出主要和次要的活动,然后根据分析结果进行多层次照明设计。

2.适应性照明思想

根据前面的分析,我们可以得知空间具有多重服务属性而非单一的一种或两种用途;随着时间的推移也可能会产生新的空间需求。 基于这种变化性,我们提出适应性照明思想。适应性照明是指在满足当前照明需求的基础上能前瞻性地考虑未来可能出现的新照明需求,据此进行设计,使最终设计结果具有满足未来需求的能力。

3.智能化照明思想

通过智能照明控制技术从照明的目的出发进行人工照明光环境的创造,能够针对不同的活动目的最大程度地满足居住者的差异性照明需求。同时,智能化照明将与家庭智能系统结合,并与网络、无线通讯相联系,真正做到光随我动。

总之,在照明设计领域,满足工效学方面及规范方面的硬性要求的基础之上应该还有对光环境的追求,即用光来塑造空间,光要作为室内设计的一个重要设计要素存在而非一个简单的照明的工具。只有达到进行“光环境设计”的程度,才能从人文关怀的层面真正实现绿色照明。

参考文献:

[1] 周庆华.现实条件下城市住宅设计的变化及趋势研究[D].合肥:合肥工业大学,2005.

[2] Baukast.不确定性确定性[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46.

The impact of the living behavior and the environment evolution on the residential lighting

QU Hong-ying

(Yantai vocation college,Yantai 264001,China)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echnology and the young after 1980 become the backbone of society, living in behavior and changes in living conditions had a tremendous impact residential lighting, residential green light will be more emphasis on starting from the fundamental purpose of lighting, creating lighting effects-oriented rather than replace the lighting and adaptive lighting equipment, intelligent features as the main strategy of the new lighting design.

Key words: environment analysis; lighting effect;intelligence;adaptability

推荐访问:演变 住宅 照明 居住 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