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裕文档网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赴撒哈拉沙漠找水记

时间:2022-06-07 12:00:02  浏览次数:

培训团回国后,我专门听取了他们的总结汇报。李国安说:“以前我们想看的东西在西方国家很难看到,在沙特和埃及却看到了。我们对今后在沙漠里找水打井对防止生态环境的恶化,信心更足了,方法更多了,劲头也更大了。”

北京军区给水团团长李国安长期在祖国北疆的戈壁草原上艰苦奋斗,为边疆军民找水送水,先后荣立三等功2次,二等功1次。1996年1月7日中央军委授予他“模范团长”的荣誉称号。在党的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他被选为中共中央候补委员。在担任北京军区给水团团长的8年里,他率领给水团转战200多万公里,打井近300眼,在矿化度很高的地区找到了饮用水,在北纬40度以北开创了冬季成井的先例,人们称他是出色的水利专家、“打井英雄”。

我对李国安早有耳闻,只是没有谋面过。2000年在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上,我同李国安同志正好编在了一个会议组。他在一次发言中,谈到了在打井找水方面碰到的困难,如:在坚硬岩层掘进缓慢,缺乏对国际先进打井技术的了解,等等。

我认为,支持李国安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打井找水,是国家外国专家局的责任。我和李国安谈几次,向他学习了不少知识,也进一步了解了给水团的技术状况和需求,以及他们同世界先进打井技术的差距。

地球上的水资源总量约为13.8亿立方公里,其中97.5%是海水(13.45亿立方公里),淡水只占2.5%,世界上许多国家正面临水资源危机。预计到2025年,水危机将蔓延到48个国家,35亿人为水所困。中国是一个严重干旱缺水的国家。人均淡水资源不足2200立方米,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在世界上名列12l位,是全球13个人均水资源最贫乏的国家之一。目前全国600多座城市中,已有400多个城市存在供水不足问题,其中比较严重的缺水城市达110个。此外,中国水资源地区分布不均,西部广大地区,特别是甘肃、宁夏、内蒙古和陕西等省区,缺水极为严重,年平均降雨量仅为300毫米。我国沙漠面积和沙漠化面积已达170万平方公里,约占国土面积的17%,影响近4亿人的生产生活,西部地区的生态环境保护、沙漠化治理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

最关键的因素就是水。水从何处来?一靠天,就是天然降水;二靠地,即地下水;三靠其他地方引水。比较而言,打井找水是解决缺水问题比较可行的途径。但是沙漠地区的水源勘测和打井技术是两个难题。如何借鉴国外经验促进解决我国沙漠找水的问题?我把目光投向了西亚和中东地区,这些地区沙漠面积大,在沙漠找水方面已有一些成功的经验。为了进一步了解实际情况,我率团访问了埃及,考察他们在沙漠综合治理及在沙漠找水方面的经验。在与埃及农业部、水利部、沙漠研究中心的专家们座谈后,我对埃及沙漠治理的现状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埃及96%的土地是沙漠,沙漠治理起步于1929年,历史上曾经用设置金属板、铺沥青等办法固沙,但都失败了;目前主要是用开发地下水和引尼罗河水植树种草、发展农业生产的方法治沙,有较丰富的沙漠治理经验,有自成体系的抗旱树种、草种用于沙漠治理。在阿斯旺水坝建成近30年后,又有一系列的宏大工程在付诸实施,如利用修渠引入了尼罗河水。由于在阿维奈特地区已勘探出地下350米-500米处的地下水资源,蕴藏量可开采100年,因此实施了利用地下水治沙工程,开发了近1500万亩农业用地。埃及青年治沙工程则是政府出资在尼罗河两岸和南部沙漠地区开发了26个农业生产区,低价出售土地给城市的大学毕业生创业,这样既鼓励青年投身于沙漠治理和农业生产,又缓解了城市就业压力。埃及的目标是在1997年至2017年间开发2000万亩农业用地。埃及的经验很值得我们借鉴。

我决定安排北京军区给水英雄团的技术骨干到沙漠找水及开掘深井技术先进的国家去培训。第一个培训团是2001年以李国安为团长的“干旱地区地下水开发技术培训团”,赴沙特和埃及进行为期21天的培训。该团出国前,我为学员们作动员报告;并安排外专局驻以色列办事处总代表苏光明同志随团协助工作。李国安是一位恪尽职守的好团长,在我驻外使领馆和外专局的全力支持、协调下,培训团获得了丰硕的成果。

培训团回国后,我专门听取了他们的总结汇报。李国安说:“以前我们想看的东西在西方国家很难看到,在沙特和埃及却看到了。我们对今后在沙漠里找水打井、对防止生态环境的恶化,信心更足了,方法更多了,劲头也更大了。”

“沙特的哈萨地区,50年前只有1棵树,现在建成了哈萨国家森林公园。原来人走进去都出不来的西撒哈拉沙漠,埃及政府用国防战略眼光在那里创建了几十万亩的后方基地农场。这两个国家在地下水丰富的沙漠地区打井,但他们都不滥采。”他认为,“这次培训特别使我们对沙漠地区的地下水贮存条件有了比较清晰的认识。过去人们—直认为,由于西撒哈拉沙漠降水极少,且蒸发量巨大,加之沙漠形成时代久远、远离河道等地表水体,地下水基本没有补给,沙漠腹地不具备形成地下水的条件,不可能有丰富的地下水储存。但我看到埃及在西撒哈拉沙漠找到了储量巨大的地下水源。我国大西北地区的沙漠很类似于沙特、埃及的沙漠区,他们在茫茫沙海中找到水,对重新认识我国大西北沙漠地下水的储藏条件,进一步开展沙漠找水工作,提供了新的理论和现实依据。”我感到,李国安率领的培训团的收获超出了原来的预计。尤其让我受到启发的是,第三世界国家也有很多值得我们认真学习、借鉴的技术,这有利于我们拓展培训工作的思路。

第二个培训团是在2002年9月,李国安又率22名打井工程技术人员赴俄罗斯进行复杂地层水井钻探新技术培训,外专局安排陈炜华同志随团协助工作。培训团在俄罗斯进行了为期4周的培训,培训内容涉及了复杂地层超深井钻探、冰川钻探等11个方面的新技术。培训的重点安排在圣彼得堡国立矿业大学和位于摩尔曼斯克的科拉半岛万米超深井科研中心,主要学习复杂地层的钻探技术。俄方授课教师全部是多年从事钻探技术研究和教学的专家教授,他们的讲课使学员们的专业理论水平有了质的飞跃。学员们实地参观了俄罗斯的12262米深井,这是当时的世界之最。他们从中看到了超深井钻探中所采用的世界领先的科技成果,如涡轮钻进、提取岩心及钻探中的堵漏技术、防倾斜技术等等,极大地丰富和拓展了知识视野。学员们还认识到,在钻探工作中,必须采取有利于保护环境的措施,才能保持生态平衡;只有保持好生态平衡,才能确保可持续发展。

李国安后来曾经很感慨地说:“我十分感谢外专局两次培训提高了我们给水团的业务能力,使我们终身受用!”

时至今日,参加过赴国外沙漠找水和复杂地层水井钻探新技术培训的学员还有人在坚守岗位,这两次的赴国外学习培训的知识让他们受用不尽。

推荐访问:撒哈拉沙漠 找水记


[赴撒哈拉沙漠找水记]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