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着痕迹的“美国梦”
时间:2022-06-08 08:00:03 浏览次数:次
很多时候我们观看外国电视剧只是为了娱乐,但不少学者的研究均指出,流行文化本身有一定的政治意涵,也影响一代人对于其他国家的观感。举例来说,学者Janice Xu指中国的网民透过收看外国剧集以学习西方文化及现代文明的生活方式,而Qiaolei Jiang及Louis Leung的研究则指出,透过观赏外国剧集并与同窗好友讨论内容,一方面可以学习到外国文化,另一方面则可以作为社交谈资,增进个人的社会资本。
不像韩剧多以情爱内容为主题,美剧覆盖从生活到罪案、从政治到科幻各个类型。然而,不论题材如何天马行空,这些电视剧都有一定的隐规则,它们既与美国的“政治正确”观若即若离,也与美国受众的心理定势遥相呼应,并且可能随不同的历史时期而变化。
美剧的角色定型
从NBC共播出20季并仍有衍生剧不断问世的《法律与秩序》,到CBS自2000年热播至今的《犯罪现场调查》(CSI),美国的侦探剧(罪案悬疑剧)长盛不衰,成为荧幕上一道独特的风景线。不同于老牌侦探剧多以真实案件为摹本、主打专业知识普及,近来的侦探剧往往走向固定的角色设定:以一个精神有问题但能力出众的男性警方顾问,搭配一个独立自主的伴侣(通常是女性协助者或求助者),借以凸显男女平权。
以CBS剧集《基本演绎法》(Elementary)为例,剧中现代福尔摩斯原是英国苏格兰场的顾问,成了瘾君子后在纽约的戒瘾康复治疗中心遇上了戒瘾伙伴乔安·华生;不同于BBC版《神探夏洛克》,美版华生是亚裔女性,且精明强悍远胜男版华生。而在CW新版《美女与野兽》中,男主角是义务警员,有野兽基因,容易发作变身,女主角是重案刑警,掩护他并求教于他,双方形成一种互补关系。类似的角色设定还出现在FOX前年3季而终的《别对我撒谎》中,男女主角都是谙熟心理的博士,莱特曼关注细节而吉丽安关注大局,他们在一起能很好地平衡合作。
而在USA电视网自2002年连播8季的《神探阿蒙》(Monk)中,阿蒙虽有出色的侦探头脑,但在日常生活中有严重的强迫症及焦恐症,因此极度依赖女看护的照顾。这种“男弱女强”的配合,亦见诸美国不少侦探剧,像TNT連播7季的《罪案终结》就重点刻画金发美女的审讯才能,更遑论《绝望的主妇》、《傲骨贤妻》这类以中年女性心态主导的非侦探剧集。相对而言,国内的剧集普遍维持着“男强女弱”的情况,即女性在剧集的定位,主要是协助者及依赖者的角色。
自1964年美国国会通过《公民权利法案》后,美国女性的地位显著上升,特别是接受教育的权利,更在全球名列前茅。因此,在传统美国个人主义的社会气氛感染下,美国女性一般而言均有独立自主的能力,即便面对社会不同程度的歧见及生活问题,亦能够淡然处之。这自然也反映在美剧里。例如FOX长播剧《识骨寻踪》(Bones)中,女主角贝伦博士青少年时期父母失踪,自己被送到青少年之家,及后更发现父母其实是罪犯。然而,在这些社会学上不利正常发展的情况下,贝伦却成功自立生活并获得3个博士学位,仿佛暗示女性在美国社会可以享有的社会地位,不受家庭背景影响。
当然,在这宏观的美剧性别平权操作中,一方面不是所有内容都映照现实:例如《纸牌屋》中的女记者以私情交换情报,与她有竞争的驻白宫记者也是女性,但现实中大部分跑国会和白宫的记者均是男性,反而女记者的色诱之举更像影射女特务如美女间谍查普曼;另一方面,剧场的角色设定也暗示最终的男尊女卑思想。例如女性的角色即使被塑造到独立自主,她们最后均会与男主角有一定的感情瓜葛,或被与前度的感情事影响判断。这些独立自主的女性最终的安置场所往往是男主角的家庭中—虽然有其收视因素的考虑,亦反映女性作为独立自主的概念并不完全确立于美国社会中,特别是在设定为传统背景的剧目中,女主角的社会地位更为低下。
- 上一篇:韩国戏剧\影视剧之我见
- 下一篇:人与人的善意不会因贫富而有所不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