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剧中的伦理道德和文化教育对奥运遗产的启示
时间:2022-06-08 08:14:02 浏览次数:次
摘要 探讨奥运会奥运遗产建设的标准和方向,应从目前非常值得探讨的一个文化现象,即热播的韩剧入手,梳理其热播的现象和原因,并从韩剧的热播现象背后中寻找汉城奥运会给世人留下的美好、文明的印象的根本原因,以及在后奥运时代,韩剧给北京奥运会奥运遗产建设带来的启示。
关键词 韩剧 奥运会 奥运遗产
前言
北京奥运会已经胜利的闭幕了,奥运遗产的整理和发扬光大问题早已被提上了历史日程。除了先进的体育场馆外。在社会文化、风貌礼仪和伦理道德方面的遗产更需要被重视起来。毕竟,硬件的升级可以在朝夕之间完成,但是软件的发展过程相对较为缓慢。然而。在我们身边就有一个良好的范例,值得我们好好地去研究和借鉴。这就是我们的近邻韩国。她不但在1988年成功地举办了汉城奥运会,更是在这届奥运会及之后充分展示了韩国人良好的文明礼仪和综合素质。
1,汉城奥运会回眸
1988年的汉城奥运会使世界第一次走近了韩国。韩国人在大赛期间表现出的良好礼仪给人们留下了很好的印象,他们的优质礼节为奥运会的成功举办增光不少。回想一下八八年的汉城奥运会,当时有一件很小的事情,引起了全世界的震动。几万人的主会场。隆重的开幕式结束时,会场里连一个纸片都没有,更不要说汽水瓶、塑料袋之类的了,让全世界叹服。
我们不否认为了迎接奥运会的到来,韩国的礼仪教育短期内得到了强化,公众受到了良好的熏陶,如韩国电视台每天播放一分钟的公益广告,并号召家庭成员共同收看。更有资料显示,政府还在细微之处下工夫,培养礼仪和规范等。要真实、准确地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深刻地深层地了解韩国的现实状况、历史、文化背景。奥运会,仅仅有热情是不够的。要获得国际上的交口称赞,尤其是在奥运会后能长时间保持这一水平,使其成为奥运会的文化遗产,就绝对不是一朝一夕的功夫了,也更不可能仅仅依靠奥运会前的强化,而是需要一种长期的积淀和内化。
2,韩剧热播的原因
韩剧。在现在的中国并不是一个陌生的字眼。资料显示,2004年我国电视台播出的649部引进电视剧中,107部来自韩国在近年更是获得了几何数字般的增长。笔者并不否认韩剧中型男索女对青少年构成的偶像吸引力,然而2005年收视率极高的《大长今》的热播已经使得“韩流”从青年人表面上的见样学样。演变成全社会不同年龄层次的接纳和认可。追星成分大大下降,年龄跨度日益扩大,受众范围日益宽广,一时天南海北、老幼妇孺全都津津乐道。那么,我们在韩剧中都能看到些什么?这些跟汉城奥运会留给人们的良好印象之间是不是又存在着某种必然的联系呢?
2,1韩剧向人们展示了什么
2,1,1普遍的传统美德——礼仪伦理道德
首先,在几乎所有的韩剧中,无论男女老幼,都使用着频繁又近乎苛刻的礼节用语,遵循着严格却让人觉得赏心悦目的文明礼仪。比如《大长今》中,即使是仇敌见面,也都是按照礼仪行事。从中至少可以看出两点:一是整个社会对某些礼节的公认程度非常之高:二是社会内部形成了良好的制约和监督机制,即使出现矛盾,内部即可主动调整、防微杜渐。其次,韩剧中有很多传统伦理道德的影子,宣扬展示东方式的伦理价值观念,如年轻人应该孝顺父母、朋友之间以信义为本、做人要诚实、对家庭亲情要珍惜等。
2,1,2家庭——重要教育场所
韩剧大多关乎家庭琐事,而作为社会细胞的家庭——尤其在东方——正是最基层又最具效果的教育场所。在家庭礼仪教育方面,长辈的行为习惯具有无声的力量。为此。以家庭礼仪为中心,孝道、和谐、为他人着想成为韩国家庭教育的重点。更为吸引人的是。韩剧的家庭琐事都直指人心人性,用爱情、亲情、友情三大主题演绎人生,用健康向上的基调谱写真情,故事里面透露出一种积极向上的执著。韩剧把家事、国事、天下事都放在一种与传统和本土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日常生活视角里,以源于本土实践的人生哲理诠释生活,使教育成为熏陶而不是说教。
2,1,3文化——传承和包容
剧中人物虽然衣着流行,但思想传统。韩剧从琐碎的生活情景和人物细腻的感触中,使观众领略到现代与传统冲突中本土生活的处境,反映出古老的生活传统在现代社会冲击下所发生的困惑、变异和新的转机,表现人们不断调整自己的传统角色和生活习惯。以适应时代潮流的历程,既在纵向上尊重并继承和沿袭着老一辈的传统,又在横向上积极学习进步的理念,一方面在外在方面较为彻底地接受了西方现代制度,另一方面又较为完整地保存了民族的优秀精神传统。这种创造性地表现本土的现代性繁衍历程,把人们对传统的眷恋融入到对现实的描写中来,使传统与现代意识达成契合,使人们在感受现代文明的同时,享有传统的伦理道德与感情。
2,1,4环境——清洁怡人
韩剧对国人的吸引因素中,优美整洁的环境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韩剧中,不论城市还是乡村,无论是室内还是室外。并不豪华奢侈,却都是干干净净,更是很少见到随地吐痰、乱扔垃圾等现象。而即使是客厅按照现代化的布置摆设,大多的卧室却还依旧保持着传统的布置方式。
综上,韩剧普遍歌颂普通人的爱情歌颂人间真情,呼唤亲情,用生活细节感染观众学习做人。倡导传统价值排斥暴力色彩。多宣扬积极向上的人生与社会风气,以鼓励代替贬抑黑暗面。以上几点不过是韩剧给我们展示的最直观的方面,那么,这些现象背后又有着如何的原因,使得这些因素如此自然而又吸引人地得以展示呢?
2,2韩剧的背后——韩国文化教育的建设
2,2,1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
韩国传统文化意识是非常深沉的。浸润着浓郁的东方尤其是儒家文化和文以载道、有功于社会的人文传统,极其强调社会伦理价值,强调社会风气的纯洁和人的精神面貌,甚至中国宋代提出的“八德”——“孝悌、忠信、礼义、廉耻”至今仍是社会的共同道德。韩国的意识形态里有传统的文明,有正确的社会理念和传统道德文明,他们在很大程度上注意了东方文明的优越性及其与现代社会的较好融合。
韩剧是大胆提倡韩国家庭的道德准则,政府则一直力图保持这种优秀的传统文化。无形文化财产厅这个部门就负责对韩国的传统艺术及艺人进行管理,采取特殊政策,鼓励年轻人向老艺人学艺。学了手艺,徒弟们即使没上过大学,只要他们自己愿意,也可以得到大学学历并授予学士学位。《大长今》的宫廷御膳就是韩国第38号重要无形文化遗产。现在,韩国各个省(韩国叫道)和市也建有地方自治团体——文化院,起到继承、发掘韩国的传统文化的作用。
同时,韩国又是个现代的国家,衣着新鲜,配饰流行。1994年11月,韩国总统金泳三提出“全球价值”观念,认为“我们的文化和思维方式必须配合全球化。我们一方面要保留我国传统文化的固有价值,一方面要使之与方兴
未艾的全球化文化兼容并存。”“韩流”正是儒家文化与美国工业化的大众文化相结合的产物。它利用了文化全球化过程中出现的全球化与本土化的冲突与调和,将传统伦理与现代性的冲突、东西方价值观的融和和冲突体现得淋漓尽致,吸引了受众。
2,2,2教育的投入和力度
韩国把提高国民素质作为发展的基础,立国之初就提出“教育先行”,勒着肚皮抓教育,教育一直超前发展。长期以来,在发展中国家中,韩国政府的教育投入比例一直是最高的国家之一。
韩国的儒教源自宋明理学,在发展过程中,少了兵法权术的污染,更是见诸日常生活,通过对家庭中成人的教育来间接影响孩子。大人们以身作则守秩序、言传身教。孩子们就会跟着学,从礼貌精神、礼仪形式到实践行动,潜移默化。将文明礼貌向制度、习惯、文化方向推进。所以没有出现文化的断层。这也许就是韩剧得以流行的社会文化之源。现代的学校教育也不只是单纯进行技术和知识教育,而是非常注重道德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如从1973年开始。韩国就开设了道德课,正式以书本形式向小学三年级以上的学生授课,一二年级则设有类似的“正直生活课”,内容涉及个人生活、家庭邻里、校园、社会和国家生活等各方面的基本礼节和道德规范。“校内师生之间尤以礼义为先,师严生敬各尽其道”。学校还设有礼节室。模拟生活场景,进行仪表礼节演示教育。因此,对于韩国人,受家庭环境和社会道德熏陶,他(她)首先是作为儒教传统的韩国人。然后才是接受现代学校教育所给予的科学技术文化知识的现代人。教育的这种立体化和全方位,使得传统文化和现代制度的结合成为可能。
综上所述,明确的价值判断使剧作获得了情感认同,并在此基础上把日常生活哲理化,也把哲理日常生活化。韩剧始终不渝地坚持这一点,对淳朴而善良的人性寄予无限希望,使作品从这里获得一种价值判断的定力与标准,获得了一个平实而善良的人性基点,同时也是一个坚实而意蕴绵长的审美基点。求真、爱美、趋善是人的本能。由此我们似乎也不难理解为什么汉城奥运会的文明礼仪如此让世界铭记和叹服。
3,韩剧和汉城奥运会给中国的启示
市场经济给我们带来丰裕物质文明的同时,也给人们的精神世界带来了深刻的冲击和震荡,一直以传统文化自居的中国在现代文化面前突然变得无所适从,在是选择传统还是选择现代上表现出了游移态度,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与现代文化相结合的融汇点很难找到。
韩剧在某种程度上填补了这个空白。我们看到有一些我们已经丢失,但是他人还在珍惜的文化传统,正如何振梁先生所言(2005年-12月28日,北京体育大学奥林匹克文献信息中心揭牌仪式),当他问韩国委员韩剧为什么在中国流行时,韩国委员的回答是我们只不过是展示了你们曾经有过的东西而已。很简单,因为拥有过,所以我们很容易产生亲切感和共鸣:又因为现在失去了,所以我们才对韩剧如此依赖。当我们发现有人还在珍藏我们丢掉的东西时,内心深处自然会产生一种非常亲切的感觉。然而,这还远远不是问题的终结。为什么与我们文化同根却创造出了我们创造不出的很多奇迹,韩国的文化基因变异在哪里?
首先,教育应该以公众的内化为最终和最根本的目标。否则,无论用多么大的力量去进行思想改造、宣传鼓动、典型引路,都如沙上建塔,是一种不可能成功的本末倒置。只有实现了内化,外界的提倡和宣传才能起到真正的作用。同时,形成内部的制约机制方是长久之策,也只有内化到了公众的日常生活中,才有可能在重要的历史事件如奥运会等中实现更深层次的质的提高。
其次,政府的角色异常重要,这对整个社会起着一个方向标的作用,尤其是在教育和文化方面。仅以教育为例,我国人均教育投入在世界上长期居落后水平。甚至在发展中国家里,我国的政府教育投资比例也是最少的几个国家之一。经济发展很重要,但是经济的发展不能以牺牲教育、环境和资源为代价,不能一边发展,一边不断破坏着自身的发展潜力和后劲。就像前文所言韩国对教育的投资力度很大一样。他们对文化的发展也非常重视。并将其作为21世纪发展国家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积极进行培育。韩国文化观光部长南宫镇曾表示:十九世纪是军事征服世界十世纪是以经济,到二十一世纪则要以文化建构新时代。早在1998年韩国就正式提出“文化立国”方针,明确文化产业发展战略和中长期发展计划,推出一系列重大举措,有力地推动了文化产业的发展。
第三,媒体的作用不可忽视。现代的生活离不开传媒,然而传媒的最终服务对象却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信息传播的效果。进入90年代金泳三执政时期(1993年2月-1998年2月)。韩国由军人独裁或变相独裁转变为民主政府,实现了言论自由。按2004年5月的统计数字,平均每万人就有报刊226种,还有广播、电台、电视台等媒体。这样的媒体生态,这样的舆论环境,使得媒体服务的对象主要锁定在普通百姓,而不是政府官员。说老百姓的事,讲老百姓的话,维护老百姓的利益,抒发老百姓的情怀,就威了媒体的必然选择。所以,韩剧发展最根本的动力,就是国家的民主、自由。笔者认为这是韩剧流行的深层社会文化根源之一。相反,中国传统的从上至下的喉舌式宣传口径使公众的自我感觉基本还维持在几千年来被政府管理的被动者水平,所以根本产生不了主人翁的自豪感、责任心和积极性,由此导致了主人翁责任感的缺失和对公众规则的不信任也就不难理解。对一个个体,突破规则会带来高效率。而人人都不遵守规则,则会带来全社会的低效率,最终危害到每一个人。这个道理谁都懂。可是我们每个人都无可奈何地陷在低效率中无法自拔。原因很简单,就在于个体不认为自己是社会的主人,相反,是被管理者被控制者,所以能从被约束、被控制中小偷小摸地得到一点额外的“自由”,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一个重要的快乐源泉。要改变这种现状,媒体的责任不可推卸。
第四,流行文化是一个严肃的问题。韩国政府充分意识到了流行文化对社会成员精神构建的重要作用,因而对流行文化的健康发展高度重视。韩国人通过健康向上的大众文化。有力地整合着民族精神。吸引了青少年们的帅哥美女们更是站到了宣扬传统理念的前台,在韩剧中做到了流行和传统的完美结合,起到了良好的宣传作用。
简言之,韩剧既然能在中国热播,说明文化同根的我们产生了共鸣,说明国人内心对伦理道德的关注,对传统的亲切感,对传统与现代撞击中阵痛的细微感觉还是存在着相当的渴望的。在二十多年的盲目后,人们开始在思索真正优秀的社会模式,开始在追求和创造新的社会理念。虽然尚处朦胧状态,认知还不十分清楚,但至少开始关注和追求他们向往的社会形态和道德理念。正是在这种状态下。人们接受了韩剧。这种关注和追求理应成为我们奥运会组织利用的一个方面。因为这至少提供了一种可能。同时,社会发展和奥运会又切实
需要这样的学习借鉴,问题的关键就在于方法了。
4 对策与建议
4,1政府深入转型
政府应该利用奥运会这样一个机会,树立崭新的侧重于文化和教育发展的新形象,这是一个奥运会期间的面子工程,但是更为深远的意义会来自社会未来的发展。
文化和教育最基本的指向应该是人。是真正的人。政府和官员的工作目的不应是从表面弄出歌舞升平,为了让人民去歌功颂德,而应该是本着“民享、民用、民治”的宗旨的。在教育方面,一要加大教育的投资力度:二要明确教育的指向,即最终要落脚到知识和观念的内化上:第三,教育要全方位。而不仅仅是学校一个点。文化方面,则应该着力于创造崭新的文化氛围,方能改变国人的心态和观念而不是仅仅去刻意地宣传、弘扬和鼓动。功利心态下的中国人,是不可能去接受礼仪、文化的教育、不愿意从本国的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修身养性的。如果不能从观念上改变。再多的宣传都不会起到实际的效果。而这种大气候大氛围的创造,必须依靠国家的力量,政府必须表现出鲜明的倾向性和政策倾斜。只有形成了尊重教育和文化的大环境,谈传统与现代的结合、谈提高公众素质、谈文明礼仪、谈环保观念和行为的养成等等才能成为可能。
4,2教育需长线短线相结合
我们并不具备韩国所具有的那样的礼仪基础,但这丝毫不能影响我们的长线教育策略。那就是改变现有文件中的德智体全面发展与实际教育中的以考试为中心存在着的极大反差与矛盾,在教育实践中体现对于国民素质全面提高的措施。加强文化的熏陶与培育,以内化为最终目标。对于缺乏基础等不足,我们调整的应该是短线策略。那就是针对北京奥运会,一是采用更为直接和直观的方式如广告、偶像的带动效应等寻求短期改观的途径而不是仅仅依靠传统的从上而下的宣传:二是针对参差不齐的素质差异,更注重细枝末节的梳理。不要遗漏任何细小的方面。汉城奥运会当时的口号“谦让之心,语言得体,姿态端正”。奥运会之前,教育部门都制定了走廊、楼梯、食堂、商店、运动场等公共场所中应遵守的礼仪,强调勤勉、诚实、节制、礼节、责任、孝道、秩序等。举办赛事前,学校还向学生介绍参赛国的大众文化和生活习惯,组织学生学习有关国家的语言。为给外国朋友当好向导,学校还组织了“了解你的周围”活动,让学生掌握身边的医院、银行、邮局、特色饭馆、物美价廉的商店、旅馆和风景名胜等外国朋友可能去的地方的信息。
4,3媒体为民。而不是仅仅作为上面的宣传口径
理应把受众成员看做是有着特定“需求”的个人,把他们的媒介接触活动看作是基于特定的需求动机来“使用”媒介,从而使这些需求得到“满足”的过程。在传媒时代,选择何种角度进行宣传直接影响着传播的效果。理应体现新型受众研究理论中“受众本位”和“人文关怀”的人本主义思想。
4,4学者要关注流行文化
看待流行文化的问题。不应存在功利思想,也不要总拿高高在上的局外人的眼光来看到,要知道,无论是谁,都脱离不开流行文化的影响。在中国流行文化与他国的互动中,“韩流”的影响应该是积极的。它至少有助于使一直对流行文化缺少足够重视的知识界人士和文化界人士放下架子,把流行文化的研究当成严肃课题,为中国流行文化迅速找到自己的位置和发展道路,也有助于促使文化部门改变对通俗文化无从下手的现状,改变前现代化的思维方式,负起自己的责任,改变目前中国大众文化浮躁、恶俗、浅薄,甚至愚昧的走向。
结束语
对中国人性格进行过深入研究的传教士明恩溥在和中国人接触30年后得出了这样的结论:“中国多方面的需要,归根结底就是一个迫切的需要——人格与良心。”我们不能指望一次性的北京奥运会对整个国民素质的提高产生决定性的影响,但是这至少是一次机会。韩剧所展示的汉城奥运会的成功法宝之——良好的国民素质基础。是北京奥运会需要学习的地方。这样的学习和改观可能需要远远长于奥运会举办的时间才能收到成效,然而奥运会作为一个向世界展示中国的独特机会,即使因为奥运遗产的改观需要长时间的日积月累,我们在奥运会上未必有时间展现最终的结果。但至少,在奥运遗产中,我们或许可以有着更多的作为。
[韩剧中的伦理道德和文化教育对奥运遗产的启示]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