娱乐麻辣烫
时间:2022-06-08 09:49:01 浏览次数:次
世说新语
汪国真仓央嘉措体
因为电影《非诚勿扰2》广而告之的仓央嘉措,渐次流俗为极具汪国真气质的混合体。当年,大众也是因几米才知道诺奖诗人辛波丝卡,这就跟因为电影《非诚勿扰2》知道了仓央嘉措的途径基本殊路同归。至于“汪国真仓央嘉措体”的泛滥成灾,所证明的无非还是流行文化的惯例:泛化在前,贱化随后。
春晚草根
今年春晚,史无前例地邀请了几组草根歌手登台献唱。由此可见,春晚确实是想讨好大众。然而,对于这样刻意而急切的贴近,大众却并不买账。舞台上的草根似乎有些水土不服,就像被硬加在皇亲国戚里的粗布丫头。其实任何晚会都是为了图大家一乐,只是操办的人太正经了,从导演到演员都绷得过紧,加之背负太多的使命和包袱,实际上已经贴近不了民众了。各路神仙下界,也治不了春晚。
摇号
问:北京今冬为啥没下雪?答案:A、没有北京户口,下不来;B、北京房租太贵,下不起;C、遇到领导出行,交通管制,不敢下;D、没交够五年的税和五年的养老保险,摇不上号!春节长假刚结束,北京便接二连三迎来大范围降雪。这场60年来最晚的初雪被调侃为:终于摇到号了!
城市恋高空
据统计,中国在建或计划中兴建的超过300米的摩天大楼有几十座。在中国,高楼不仅是财富和实力的象征,它还被赋予了政治和意识形态的身份;它不仅是一栋建筑,还承载着日渐膨胀的人心;它不仅由钢筋水泥浇灌,也搅拌进了权力、野心与纠葛不清的利益。
原声
“烟花爆竹在中国留下一缕缕黑烟。
——《纽约时报》记者安德鲁·雅各布斯
在美国记者的眼中,放炮是一件危险的事情:“震耳欲聋的爆炸声,含有硫磺的呛人浓烟,四处飞溅的火星铺天盖地落到屋顶和行人的头上。”不知道的,还以为内战爆发了。这项嗜好的危险还在于,几乎年年都有因为燃放烟花爆竹而酿成的火灾。政府也曾明令禁止,可民间依然在偷偷摸摸地燃放,且火灾发生率并未因管制而下降。一千多年前,人们放烟花是为了驱赶“年兽”,现今生活在城市中的人群,没有太多的娱乐时间,也没有太多机会完全做一回自己,再加上平时受到严格约束,现在可以制造得到官方许可的混乱。
“陈佩斯的小品很少怯口(说方言),不拿残疾人开玩笑,基本不出现女角。他一直扮演的是不断变迁的大时代下,小人物的命运格局。细想起来,这些小品很高级。陈佩斯跟《茶馆》里的常四爷很像,都是挣有数的钱,过有底线的生活。”
——剧作家史航
中国观众最初认识小品是从陈佩斯朱时茂开始的,他们是从春晚火起来的,却几乎霸占了整个上世纪80年代的小品舞台。两个人一正一邪,表演极具分寸感和精确度。陈佩斯小品的高级与主题的干净密不可分。虽然没有嘲讽丑恶现象,但也没有为立意深刻而背负着歌颂、赞美的沉重包袱。只是选择在春晚的播出月回忆陈佩斯,难免会让人猜疑——这究竟是对今年春晚冷漠而彻底的忽略,还是缅怀一个时代的一去不复返?
“许多时到了夜晚,我都会以播放一部烂片作每天的结束节目。因为烂片可以不用心看,放着可边剪手甲、磨砂、做面膜、看杂志,分发票、抹鞋、大便、用牙线和发围脖,也不会错过神马。正所谓好火费炭、好菜费饭、好宅费烂。因而家中常闹烂片荒。幸好这两年,华语烂片界尚算给力,不胜感激。”
——香港导演彭浩翔
去年的电影市场贡献了101亿的票房GDP,可是能真正拿出来交口称赞的华语电影数不完一个巴掌。电影人一直在骂审查,却从来不会鞠躬自省,好像这世界只有怀才不遇,却永无学艺不精这回事。在如此浮躁的市场中,有多少人能如《色情男女》中的导演一样,珍惜自己的手艺?更多的情况是,有戏就拍,给钱就接,谁也不用对谁负责任,行尸走肉又一部。如此循环,终成一摊死水,直至周转不灵。
“春节中的春节,叫春晚。从妖艳女子变为半老徐娘,她的名字叫春晚。我们喜欢统一思想,统一行动,统一指挥,现在还有一个统一娱乐,一下子聚集十几亿人的统一娱乐就叫春晚。掏最多的钱,用最多的人,以最长的时间,熬制成的一种最难以下咽还不得不咽的食品,就叫春晚。春节期间国人最大不幸是看春晚。
——网友评说
除夕之夜看春晚,看完春晚骂春晚,这早已是中国人的生活方式之一,无论是知识分子,还是平头布衣。不可否认春晚中个别的好,就如同不能放过春晚整体的烂一样。春晚就是给小老百姓图个高兴痛快,骂春晚同样也是一种娱乐。骂得声小温吞就高兴痛快得不够彻底。一年到头,总有些个憋屈和不如意,好不容易有一台献丑的春晚还不让骂,这日子过得情何以堪?仔细一想,其实骂也代表了对春晚的一种关注、鞭策与期待。没人骂的春晚不是春晚,没人骂的春晚也成不了春晚。
焦点评论
《又见编剧讨薪,维权难过民工》
正方:“最近上映的电影《我知女人心》,美国人Dede Nickerson(曾制片《杀死比尔》)2008年邀我编剧,以融资未到位为由,拖欠稿酬2年多,我本着信任和体谅制片难处的态度,陆续完成从大纲到剧本三稿后,该人翻脸,拒付全额稿酬,剥夺编剧署名。提醒各位同行注意。多行不义必自毙!”(摘自田博的微博)
反方:虽然大多数人对田博的维权表示支持和声援,但也有一部分网友提出质疑《我知女人心》改编自好莱坞影片,故事内容跟原作大同小异,很难看出编剧田博的劳动成果,如果电影没有采用他编写的情节,那不署名也无可厚非。”截至发稿日,该片的中国出品方保利博纳公司对此事未予回应。
唉……又是一桩编剧讨薪的案例。编剧维权大会,年年开,年年有冤案,而且是一年比一年更火爆。可见编剧这碗饭不是祖师爷赏脸,赐予你讲故事的天赋,你就能吃得饱且吃得好。著名编剧宁财神、胡淑芬、高璇等纷纷表示同情,北村发微博说:“没有尊严的编剧怎能写出有尊严的故事?”
《我知女人心》虽然翻拍自梅尔吉普森主演的美国电影《男人百分百》,但这绝不能成为剧组拒付全额稿酬,拒绝编剧署名的理由。
首先我们未界定一下什么是翻拍。翻拍并非复刻!新华字典对“翻”字的解释是1歪倒,反转,变动位置;2数量成倍地增加;3越过;4飞。我们只需要动用小学语文的知识即可得知,翻拍的翻取其歪倒反转的意思,代表了某种位置的变动,谈到变,则会产生必然的改动。这种改动不管采纳与否,都属于编剧的二度创作,哪怕编剧只有一个字被导演所采纳,那都是法律所予以保护的劳动,是劳动则必然以薪金报之,岂有不给之理?
如果剧组觉着花大价钱买了版权,再花钱请编剧有些委屈,也可以直接从射手网下载原版电影的字幕,回家解压缩后再整理成剧本。不过即便如此,你也得支付人家字幕组的稿酬。如果字幕组有要求,你还得给人家署名。觉着我欺负你了你可以上新华书店里啾啾,哪一本译文小说的封面没有印着译者的大名?就算是文坛泰斗莎士比亚,他也不可能一人霸着封面,把译者的名字给吞下去。
这本是一起无可争议的纷争,是一个不需多么聪明的脑袋,周全的逻辑和春智的思辨,甚至不需要多么精准的法律知识就可以当机立断的常识性问题。如果一个人缺乏知识,还可以后天补给,如果一个人缺乏常识——还是假装性缺乏——那一定是他的道德出现了严重的赤字。
个人看法
七侠镇还是那个同福客栈
姚珺文
年前的京城显得寂静了很多。电影《武林外传》贺岁档上映,显得热闹、红火。同事赶着首映的第二天去看了,回来说三里屯美嘉影院观众才过半。而当天正好要采访尚敬,心想先聊聊再去看或许更了然。采访完已是华灯初上,寒风中有点感慨,当年的《武林外传》让多少观众在茶余饭后,咧嘴一笑忘掉了烦恼,捧腹间却又涌上哀愁,中国内地的观众都太懂那些大小包袱,也明白其中的暗讽,于是常常觉得很过瘾。
年初二,抽时间去看了电影。说真的,我希望电影院里的人全都爆笑阵阵一直到放映结束。平心而论,放映中很多时候我觉得爆笑的背后都带着一些说不清楚的复杂情绪,好像其他观众也是如此,发自内心喜欢这一帮子人反而让自己有了心理负担——怕看完就没得看了。佟掌柜发型变了依旧抠门喜欢吹眉毛瞪眼睛了,秀才沧桑了居家了担当了,老白还是那么帅很侠客但是戏份忒少了,小郭留了刘海还是那么呱噪但是打酱由了,小六胖了七舅老爷死了他的刀也不耍得团团转了,老邢最后终于露了一脸但是连比画那个经典手势的时间都没给他。回看电视剧版,每集都有新内容,每个回合40分钟都有两个关联的故事,中间穿插一个水墨山水的“武林外传”。场景很简陋,店堂、后院、客房、佟掌柜的卧室、客栈门前,偶尔衙门牢房露个脸,但是敞亮、干净、透着人情味;每个人的服装都是1-2身换着来,就连无双的捕快服都是捡前任剩下的;打架基本就是排和点,要不再加上小六拿刀一通乱舞,情节天马行空,还讲究个点到为止,时刻提醒大家这玩意是情景剧。而电影中无双飞檐走壁,老白和姬无力硬碰硬被打得遍体鳞伤,小郭排山倒海有极了气势,特效、穿插着的动漫、街道变宽广了的七侠镇,小米老是趴着的坑坑洼洼的同福客栈门前阔气了很多,制景讲究了,用光和画面都细腻了,也没有了那个每集结束后的水墨字……不过整个片子的调子却变沉了,这还是我们的《武林外传》吗?
当然是。电视剧《武林外传》中,什么东西都可以拿来调侃,都可以用来吐槽。在这里暂且不提片审的事,电影《武林外传》上映前,剪辑的成片被审查掉的只有两句台词而已,可见尚敬深知审查机制。尚敬问我,对在北京买房有何体会吗?我答把这件事当做浮云好了。当然尚敬和宁财神知道这不只是我一个人的声音,于是在电影中与时俱进地大侃炒房炒地皮和拆房组,于是我们找到了当初电视剧《武林外传》中的精气神——百看不厌的调侃。其实电影《武林外传》好看,不在于有多少新鲜段子和爆笑台词,包袱笑点都背熟笑烂之后,观众看得就是个劲儿。
你看,或不看 春晚就在那里
Yomi
农历新年是全世界华人最为隆重的节日,大家庆祝节日的方式多种多样且每年都在翻新,唯独一样已近30年保持不变的庆祝方式,那就是农历除夕晚上的春节联欢晚会。
作为国人特有的一种在除夕夜晚合家欢度新年的方式,不知道“春晚”为何物的人恐怕占不到1%。由此推论一下,娱乐圈的艺人们能在春晚上面露一脸,相当于投放了一个能够覆盖全国观众的变相广告,至于这其中能产生多少的商业价值,明白人肯定都明白。但是,如果你留意近几年的春晚,你会发现一个微妙的变化——从最开始的谁上春晚谁火,已经慢慢地转变成谁火谁上春晚。难道春晚这个“铁饭碗”不但不能帮助别人提高知名度,反而需要别人帮忙是高收视率?小编我不敢在这里信口雌黄,还是那句话,明白人肯定都明白。
除夕夜看春晚,俨然已经成为一种多年不变的习惯,但春晚招致的骂声依旧是一年高过一年,当然,有骂声,说明仍然有人在关注。越骂越火,越火越骂,同理可证。我看了,没骂,只是的确没有印象深刻的。
回想起1983年,当马季、姜昆、王景愚、刘晓庆几乎素面朝天地站在央视当时还不甚宽敞的演播厅“报幕”时,一定想象不到,他们就这样创造了一种传统,一种民俗,一种延续了近30年的仪式。在央视一些老编导的记忆里,那时的春晚就是自娱自乐,演员演完节目了就跑到台下嗑瓜子,刘晓庆甚至在念了一封电报之后“徇私”加了一段:“此时此刻,我最想念我的爸爸妈妈,我想你们一定坐在电视机前看节目……”
如果用现在的春晚标准看,这台晚会无疑太粗糙,太随性,太不严肃了。5次彩排卡分卡秒,演员的站位、台词都经过精心设计,不能随意改动……自从90年代以来,春晚就逐渐变成了一场真正意义上的盛典,除了华服盛装,更重要的是,所有环节经过精心雕琢,如同机械般精准。这种雕琢出来的完美多少让人觉得有些不真实,正因为如此,当“西单女孩”、“旭日阳刚”这些草根明星因为紧张而破音才得到了网友的包容甚至赞扬,“起码证明他们没假唱”。
2011年兔年春晚,当赵本山小品的笑点已经降低到“此处省略××字”时,当整台晚会平淡得甚至有些沉闷时,人们愈加地开始怀念80、90年代春晚那些鲜活的节目。马季的《宇宙牌香烟》过了这么多年听起来还能让人回味,现在的春晚已经没有这样经典的相声了。只是,人们地渐渐明白了,春晚不论你看或不看,骂或不骂,它都在那里,不悲不喜。
女人都是史莱克
闲来无事,打算重温皮克斯出品的所有动画片。然后看了《怪物史莱克》。
我想说我今天才真正看懂这个电影的隐喻首先女人总是希望自己是被搭救的,而有能力搭救你的人统统都是老母丑怪。小白脸只提供欣赏的价值,说不定还指望着你未接济呢。但女人看不清啊,或者说女人总是看不上和自己般配的男人。总觉着真命天子就应该开着大奔去接你,绝不能骑着“克朗克朗”响的二手自行车,哪怕你住的小区头顶内裤翻飞,脚下污水横流。
这个世界不是没有才貌双全的白马王子,但前提——你是白雪公主吗?你看,灰姑娘有高人馈赠的水晶鞋,丑小鸭因为有白天鹅的DNA才能华丽起航,就是简爱还有满肚子假学问和一份从天而降的遗产呢。当你抱怨好男人瞎了眼绝了种的时候,先掂量一下自己骨头有没有四两沉。
其次,女人即使在最绝望的时刻也会做出最精刮的选择,嘴上哭哭啼啼,内心却明镜一般锃亮。公主被史莱克误会后,顺势和矮了不止一个头的王子结婚。前后衔接得多紧凑。像玩杂技,丢了芝麻眼疾手快地抱住西瓜。这么一比,男人就显得愚不可及。男人往往只会一脚踏两船,把所有的风险都嫁接到一张嘴上,圆起谎来费劲得很,不是拆东墙便是补西墙。因此男人若没有过硬的叙事能力和记忆力趁早别去招惹女人的第六感。
女人的心眼很窄,通常住不下两个男人,因此从未不会犯这种低级错误。但是女人绝不允许自己
两手空空,不然那些随随便便把两块碎皮拼在一起就企图卖个好价钱的皮包商早就饿死了。女人习惯瑟缩着肩膀说因为缺乏安全感——无论对手袋还是对男人,反正总得有个什么东西寄托。哪怕手腕上吊的不合适,骑驴找马,总聊胜于无。像电影中的公主选择多金短腿的王子一样,这个时候你爱不爱他不重要,他爱你,并且“爱得起”,才是硬道理。他没有温暖的胸膛,但他家有24小时壁炉;不细心体贴也没关系,反正他家里仆人成群:就是嘴巴笨到连情话都不会讲又能怎样?钻石代表他的心……即使一个女人数学从未及格过,在谈婚论嫁上也是个无师自通的心算高手。
另外,所有女人都是公主——在白天:所有女人都是史莱克——在晚上卸妆后!以为这是咒语?错了,这是一早就在娘胎里就注定的事。认命吧,女人。就是不甘心也没辙,难道你真相信有所谓的奇迹和神话吗?电影里说找到真爱就能解除咒语,这是对蠢女人最大的欺哄!你看电影的结尾,公主找到真爱后依然是个名副其实的大丑妞,因为情人眼里出不了西施,只是真爱让他暂时盲目或者宽容你的丑罢了。
你也许觉得我过度诠释,甚至曲解了这部电影,爱谁谁,一千个人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总之,这真就是一个给成年人看的童话。如果你足够智慧或者足够愚蠢,那么你就可以“从此以后丑丑地愉快地生活”,相反如果你自以为聪明又段数不高,只能在滚滚红尘中摸爬滚打,鼻青脸肿。
“再见”狄仁杰
小灰灰
近两年来,狄仁杰特别火,电影、电视剧都喜欢找他。其实在国外,他早就拥有了一众粉丝,被誉为东方的福尔摩斯,这都要归功于西方汉学大师高罗佩的经典之作《大唐狄公案》,该书还被列入美国芝加哥大学学生必读书目。这部外国人写的中国故事引入国内后,也曾风靡一时,20世纪八九十年代根据它改编的电视剧也广受好评。狄公与福尔摩斯、波罗这些外国侦探不同的是,他是一个真实存在的历史人物,并且生于唐贞观的他,是当时一位相当杰出的政治家。这样的背景给了现代的人们无数的创作空间,包括港台在内,有关狄公的影视剧作品近十部,真正对我产生影响的还是由梁冠华主演的《神探狄仁杰》系列,关于这部剧的好,估计几年来一直追随的剧迷如数家珍,生动传神的表演、曲折离奇的案情还有浓浓的人情味,是一部适合全家老小一同观看的剧集。以至于我爸居然夸张地看完了央视的每一次重播……
终于在今年年初,《神探狄仁杰》第四部千呼万唤始出来,怀着万分激动的心情我们全家坐在电视机前,可是,万没有想到的是,改名为《神断狄仁杰》后,内容上让人颇为失望,先来说说里面一些“与时俱进”的雷人语言:当沙尔汗之妻对狄仁杰非常敬佩时,狄如燕居然说出偶像两字;在武元敏用米烧饭不放水时,李元芳竞说会成爆米花(据查爆米花是宋代发明的)。这样的小细节上的瑕疵先可以忽略不计,因为,越是往后看,你会发现以往悬念丛生、丝丝入扣的断案风格已经被拖沓的剧情所代替:案件过程先演1遍,再回忆N遍,全是重复镜头。里面的几位女性配角,总是时不时就互相打趣一番,不痛不痒的内容毫无意义,就那几句“臭丫头”、“不理你了”、“看我不撕烂你的嘴”。本来我以为是我过于挑剔,结果发现有网友与我不谋而合:拖沓到令人发指,而且案情幼稚,连水上漂带油的铜钱,这几百年前流传下来的小故事都磨嘴皮子讲了一集……俺就纳闷了,怎么这相似人儿全被狄仁杰给碰见了……还有50骑士,瞬间把人剔成白骨,不就杀个人嘛,有必要吗?就像故意为了泄露行踪。观众一定发现了这部剧中狄公还是恋爱了,这一尴尬的场面当然也难逃剧迷的诟病。
据说这部剧之所以改名字,就是导演与制片方在创作上意见不合(制片方根据自己的意图制作出的《神探狄仁杰前传》去年播出),导演兼编剧钱雁秋不想为该剧增加过多的感情戏,所以另起炉灶,这也是为什么其没能延续在央视播出的惯例,选择地方卫视。第四部拍摄之初曾经打出了“终结版”的旗号,是因为几位主演“年事已高”不再胜任角色,还是编剧再编不出什么离奇故事,不得而知,现在看来,真的是到了和狄公说再见的时候了。
带着原有的期待和些许的不舍,本人坚持看完了全集,也因为那些熟悉的面孔,让人还能找到一丝亲切的快乐。虽然吉利可汗和如燕换了人,但是导演钱雁秋依旧客串了一个“猥亵”的角色,南山武攸德,赵永荣也是前几部出现过的“熟面孔”,这三个大反派一出现,熟悉路数的观众就能猜出个大概了,别看赵堡长一副正义凛然的模样,却因有薛青麟、何五奇在前,一下就暴露了“卧底”的身份。
回家过年,小事几则
刘晓敬
“过年”总是中国人最亲切的字眼,即使有人抱怨春运太挤,回家太难,年味太淡,节日花费太大,春节就要变成“春劫”,但是不可否认,回家过年依然是大多数人的选择,我们依然向往那热热闹闹、吃吃喝喝的家庭氛围。7天假期,远离网络、手机,连电视都很少打开,逃离绯闻、八卦、口水等各种娱乐事件,只为了彻底地放松,不过生活中的小事依然让我感慨,娱乐真的与生活息息相关。
婆婆来了
在我假期结束回京的前一天,我堂嫂与堂哥又一次发生了“战争”,导火线依然是我那个作为婆婆的大妈,据我爸妈称,这样的争吵经常发生,而我每年过年回家也差不多都目睹一次。我堂哥从小在单亲家庭长大,上面的姐姐都已出嫁,因为父亲病逝,所以年纪轻轻的小两口过早地担起家庭重担,所以堂嫂难免诸多抱怨,而更可怕的是我那个大妈不是个善茬儿,事多,喜欢兴风作浪,跟我堂嫂更是极不对眼,虽然知道她很多事并不在理,但是对于这个从小辛苦拉扯自己长大的妈,我堂哥是极度顺从,一牵扯到婆媳关系,夫妻两人就一定会大吵一架,用我堂嫂的原话说就是,“只要不牵扯到他妈,怎么骂我,我都不生气”。所以我堂嫂特别喜欢看那种家庭情感剧,过年时,《婆婆未了》正热播,深有同感的堂嫂天天拿这剧教育堂哥。
婚姻不只是女人改变命运的渠道
“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这是老一辈的说法,现在很多人说,“婚姻是女人的第二次生命”,嫁得好,就一世无忧,据说很多大学的MBA班,女生上课并不是为了就业,而是为了找个好男人嫁了,算是婚姻投资。当然现在婚姻改变命运不只是女人的专利,春节前,我一个还未满20周岁的远房侄子结婚了,过年时见到他的新婚妻子,外貌有点让人失望,身材矮小、微胖,长相普通,不善言辞,跟我那个身高1米8,英俊潇洒、能言善道的侄子太不相配,不过因为她是老板的女儿,有上千万的身家,所以对于这个大他3岁的老婆,我侄子是喜欢得不得了,或许这是一个聪明的选择,为了下半生的发展,爱情神马的,都是浮云。
5岁的侄子说要娶我
虽然一直强调刚过26周岁生日的我自认才刚步入“剩女”的行列,但在奉行早婚,年龄按虚岁算,愣把我说成奔三的老家乡民眼里,我早就成了“嫁不出去的老怪物”。每年回家,被念叨“要赶快结婚”,“眼光别太高”,“看你表弟、表妹都有孩子了”,就成了必不可少的功课,被念得多了,也就渐渐麻木了,不过今年令我有点感动的是小侄子的一句童言,“姑姑,长大后我娶你”。或许5岁的他并不知道“娶”是什么意思,只是因为喜欢跟我玩,又老听别人说结婚、娶媳妇,对男生、女生刚有概念的他放出豪言说,“过年我就长大了,我就可以娶你了”。
[娱乐麻辣烫]相关文章
- 上一篇:张纪中:什么都比不上决心重要
- 下一篇:从拉康理论看《哈姆雷特》悲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