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能源资源短缺与“两型社会”建设
时间:2022-06-08 12:35:02 浏览次数:次
【摘要】 阐述了能源资源短缺的现状,分析了能源短缺对建设“两型社会”的影响,并提出了应对能源短缺,建设“两型社会”的措施。
【关键词】 能源短缺;资源节约型社会;环境友好型社会;节能减排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并首次把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确定为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的一项战略任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进一步明确提出:落实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基本国策,建设低投入、高产出,低消耗、少排放,能循环、可持续的国民经济体系和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即“两型社会”)。我国提出建设“两型社会”已经有几年了,在这方面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存在的问题仍然不少,尤其是在能源方面存在的问题十分突出。
据美国石油业协会估计:地球上尚未开采的原油储藏量已不足两万亿桶,可供人类开采不超过95年的时间。在2050年到来之前,世界经济的发展将越来越多地依赖煤炭。其后在2250到2500年之间,煤炭也将消耗殆尽,矿物燃料供应枯竭。中国由于其十几亿的庞大人口规模,面临着经济快速发展、生活水平提高、消费能力扩大与环境资源条件恶化的尖锐矛盾,使得能源短缺已成为经济社会进一步发展的严重障碍,成为建设“两型社会”的重大挑战。
一、能源资源短缺的现状
能源资源是地球亿万年来形成的宝贵财富,也是人类生存和发展须臾不可或缺的血脉。当今世界常规能源资源的消耗速率远远超过了资源的再生能力和人类开发新能源的能力,使得能源资源的供求越来越紧张。作为经济快速增长的人口大国, 我国能源资源状况更为严峻。
1.从能源的储备和供求来看。我国能源矿产资源种类齐全、资源丰富,分布广泛,已知探明储量的能源矿产有煤、石油、天然气、油页岩、石煤等8种。其中,煤炭资源有5345处,保有储量总量10025亿吨;石油资源有油区32个,探明地质储量有181.4亿吨,剩余探明可采储量22.41亿吨;天然气资源量约70万亿立方米,剩余可采储量0.706万亿立方米;油页岩资源有64处,总保有储量315亿吨;石煤资源有93处,总保有储量42.56亿吨。能源的总地质储量居世界第三。
2.从人均占有量来看。我国人均占有能源储量只有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2,是美国的1/10、俄罗斯的1/7。我国煤炭剩余可开采量约900亿吨,可供开采不足百年;石油剩余可开采量为23亿吨,仅可开采14年;天然气剩余可开采量为6310亿立方米,可供开采不超过32年。据预测:中国能源需求缺口量到2030年大约为2.5亿吨标准煤,2050年大约为4.6亿吨标准煤。另据英国电力预测:我国煤炭的可采年限为80年,石油的可采年限为40年,天然气的可采年限为50年。这两个预测之间虽然有些出入,我国化石能源资源难以保证本世纪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求,确是不争的事实。
3.从能源的消费结构来看。根据地矿部门的普查和勘探,中国预测资源总量为40017亿吨标准煤,在能源资源中,煤炭占绝对的优势。若以常规能源资源总量为100,那么煤炭资源量在85以上,水能占12,石油和天然气仅占2~3。基于能源资源的禀赋特点,以及中国能源供应几十年来一直采取完全依靠国内资源的方针,在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中煤炭长期居于主导地位,占到75%左右,以煤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在短期内难以转变,未来煤炭仍将在整个能源过程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
尽管石油勘探开发取得相当大的成绩,由于长期实行油品限供与高价政策并大量出口原油以获取外汇,2007年,中国在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中,石油的比重仅为20.8%,煤炭的比重高达70.4%,天然气仅为3.3%,水电为5.9%。全世界2007年平均在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中,石油占35.6%、煤占28.6%、天然气占25.6%、水电等高达11.8%。这表明:与世界一次能源消费结构相比,中国还存在着很大的差距。目前中国的能源消费飞速增长,并在世界能源消费增长份额中占有很大比重,导致中国能源的结构性矛盾日益突出。
4.从能源的耗用效率来看。长期以来,我国实行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使得能源资源利用效率低下。按美元计算,中国现在每万美元GDP所消耗的能源数量是美国的3倍、德国的5倍、日本的近6倍。据中国经济网披露,中国一吨煤产生的效率仅相当美国的28.6%,欧盟16.8%,日本的10.3%。我国33种主要产品的单位能耗比国际平均水平高出46%。2005年,中国消耗了占世界总消费量30%的煤炭,却只创造了仅占全球总量4%的国内生产总值。我国能源利用效率比发达国家落后20年,相差10~20个百分点。
据新华网报道,我国汽车燃油经济性水平比欧洲平均水平低15%~20%,电机系统运行效率比国外先进水平低10%~20%,低效电机及相关设备、低效照明产品仍在大量使用,高效节能空调市场占有率不足5%,行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大型公共建筑、城市景观照明以及家庭用电等方面还存在许多浪费现象。据有关部门估算,如果我国汽车燃油能耗赶上欧洲平均水平,一年可以节约大约2000万吨成品油,价值至少1000亿元人民币。据《商业周刊》报道,据估计:中国的能效低下导致每年1200亿美元的工业产出损失和与污染相关的健康费用。
目前,浪费依然严重,这使本来就短缺的资源过度递减。人均能源资源不足,能源利用效率低下,能源消费结构性矛盾突出,已成为并将继续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制约因素。我国的经济发展只能走节约利用、高效利用、清洁利用能源的可持续发展之路,不可能走发达国家的“先污染后治理”的粗放式发展老路。
二、能源短缺对建设“两型社会”的影响
资源节约型社会是资源有效配置、高效利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环境友好型社会是一种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社会形态,其核心内涵是人类的生产和消费活动与自然生态系统协调可持续发展。建设“两型社会”是要通过实现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来达到提高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人民生活质量。能源短缺问题不仅引发了人与人之间的不和谐,进而影响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还制约生产方式的转型升级,限制生活方式的改善提升。
(一)能源短缺影响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
从人与自然的相互关系来看,人类能与自然和谐相处,保护自然,就会得到自然的有益回报;否则,就会遭致自然的报复。恩格斯曾就此告诫过人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每一次胜利,在第一步都确实取得了我们预期的结果,但是在第二步和第三步却有了完全不同的、出乎预料的影响,常常把第一个结果又取消了”。许多自然灾害都是这种报复的表现,自然灾难造成的损失是极大的。比较典型的就是人类社会自“工业革命”以来,对动力的需求迅猛增长,加大了对煤炭、石油等矿物燃料的耗费,这一方面促进了人类社会快速进入现代文明。
另一方面也使得能源日益短缺以及人类的生存环境不断恶化。目前我国环境形势严峻的状况仍然没有改变,能源开采与利用过程中的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已经超过环境承载能力,流经城市的河段普遍受到污染,许多城市空气污染严重,“温室效应”越来越明显,酸雨现象越来越常见……。生态破坏呈加剧之势,水土流失量大面广,草原退化,生物多样性减少。大力节约能源资源,减轻能源资源消耗增长给生态环境保护带来的巨大压力,关系到民族、国家以及人类社会的生存与发展。
(二)能源短缺制约生产方式的转型升级
能源资源的大量耗费,虽然推动了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但能源短缺也越来越成为制约制造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并使我国经济增长越来越接近了资源条件的约束边界。根据党的十六大描绘的蓝图,到2020年,中国将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经济总量将达到35万亿-36万亿元(按2000年价格),人均GDP超过2.5万元(按照1美元=8.26人民币的汇率约3000美元),人口将达到15亿左右,城市化率约60%。
我国石油缺口将达到2.5亿吨,天然气缺口将达到800亿立方米,煤炭缺口将达到7亿吨,这就不可避免会使巨大的能源需求更多地转向于储量相对丰富的煤炭等。煤与石油、天然气、水能、核能相比,是笨重而肮脏的能源,以煤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必然对交通、生态和地理环境形成极大的压力,并直接影响能源利用效率。中国是世界上唯一的一个能源结构以煤为主的大国,国民经济各部门除交通运输之外几乎均以煤为主要燃料。尽管水电、风力、核电和太阳能是理想的清洁能源,由于资本、技术差别等原因,在可预见的将来,在中国能源的总构成中还不可能担当主要的角色,这就不可避免地使得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时还需充分考虑这一事实。
(三)能源短缺限制生活方式的改善提升
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的根本目的,就是要通过发展社会生产力,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里的“提高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不仅包括人民吃好、穿好、住好、用好等,更重要的是包括人民生活环境的改善,即便你每天吃着山珍海味、穿着世界名牌、住着公寓别墅、开着宝马奔驰,但是周围的空气中充斥着刺鼻的二氧化硫,水中溶解着致命的化学物质,土壤中填埋着可怕的重金属化合物,多种材料释放出有害的气体或辐射。中国传统的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决定了能源消费活动要排放大量污染物,造成了城市环境质量恶化,不仅带来经济运行成本的增加,严重威胁到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从有关部门的统计来看,煤炭使用过程产生的污染是中国最大的大气污染问题。全国烟尘排放量的70%、二氧化硫排放量的90%、氮氧化合物的67%、二氧化碳的70%都来自于燃煤。
近年来,不少国内学者进行了室内不同燃料燃烧后污染物对人体健康的影响研究。王黎华等调查了北京市40~65岁做饭的妇女,结果表明燃煤妇女呼吸系统疾病出现率为50.4%,煤气户为40.0%(P<0.05),相对危险度为1.94。中国西南地区是高硫烟煤的重要地区,对地处西南的贵州省某村进行的燃煤危害调查结果表明,敞灶燃煤室内空气中二氧化硫、砷和氟的浓度超标3.2~64倍,室内存放的大米、玉米和辣椒的砷、氟含量超标1.1~1126倍。目前,在中国大多数农村和中小城镇中,敞灶燃煤型烹调和取暖十分普遍,由此引起的室内空气污染也相当严重。这对居民身体健康产生了极坏影响。能源短缺已对“两型社会”建设形成了巨大的挑战。
三、应对能源短缺,建设“两型社会”的措施
当前,能源资源问题是关系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一个重大战略问题。应对能源短缺,建设“两型社会”,需要一方面节约集约利用能源资源,另一方面减少能源耗用过程中的污染排放。总之,要将节能减排作为应对能源短缺,建设“两型社会”工作的核心。
(一)高度重视节约,积极开展节能减排工作
我国的节能减排工作起步相对较晚,虽取得了许多进展,但还存在差距和不足,远不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为了更好地促进我国能源的合理利用和充分使用,加快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需要高度重视节约,积极开展节能减排工作。在生产领域强制实施能效标识制度和推广清洁生产技术,促使企业采用新能源和节能技术及设备。在消费领域全面推广和普及节能技术,合理引导消费,鼓励消费节能型产品,逐步形成节约型消费方式。开展节能减排工作还需注意两个方面。
一是政府表率。政府除了要深刻认识到节能的紧迫性和重要性,从制度、法制、体制、机制、政策、组织、宣传、科技等方面采取坚决措施,制定和实行规划、法律法规,做好监督工作、管理以及引导工作;政府更应从自我做起,从节约意识的率先树立,到节能、节水、节地、节约用车、节约办公费用等方面率先垂范。如在资源节约型产品和技术工艺的推广中,政府应当优先购买。政府的优先采购一方面可以促进该类产品的市场推广,为企业提供资助,另一方面可为全社会做出榜样,带动全社会节约。
二是宣传教育。在推动我国节能工作深入发展时,还必须依赖企业和公众的积极参与,要通过多种媒体工具和宣传教育方式来培养公众的节能意识,以充分调动广大企业和公众参与节能活动的积极性。
(二)加强法制建设,为节能减排提供环境
唐朝诗人白居易说过:“天育物有时,地生财有限,而人之欲无极。以有时有限奉无极之欲,法制不生其间,则必物暴殄而财乏用矣”。这不仅揭示了资源有限性与人的需要无限性的矛盾,还指出了浪费存在的必然性及其遏制的条件,即法制。我国能源资源浪费巨大,环境污染严重,重要的原因之一是浪费只违纪不犯罪,有时浪费连违纪都不算,对污染环境的行为虽然有处罚但过轻。有必要利用法制的力量,加大对浪费资源、污染环境行为的惩治力度。可从以下两个方面来推进节能减排工作:
首先,要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进一步完善《节约能源法》、《环境保护法》,制定严格的节能管理制度。研究制订《工业节能管理条例》、《公共设施节能设计标准》等配套的行业法规,加快组织制定和完善主要耗能行业能耗准入及环境准入标准、节能减排设计规范,制定和完善主要工业耗能设备、机动车、建筑、家用电器等能效与环境标准以及公共设施用能设备的能耗与环境标准。各地区要按照国家统一要求,研究制定本地主要耗能产品和大型公共建筑的能耗与环境标准,要严厉打击违法交易报废旧机动车和船舶等。
其次,要加大节能减排工作的监督检查力度。重点检查高耗能、高污染企业及公共设施的能耗及排放物等情况,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减排评估和审查情况,禁止淘汰设备异地再用情况,以及产品能效标准和标识、建筑节能减排设计标准、行业设计规范执行等情况。达不到最低能效标准的耗能产品,不得出厂销售,达不到建筑节能减排标准的建筑物不准开工建设和销售严禁生产、销售和使用国家明令淘汰的高耗能、高污染产品。
(三)大力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技术,为节能减排提供支撑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革新与进步是应对能源短缺、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关键支撑条件。应对能源短缺,建设“两型社会”方面的主要技术应属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技术。应在全球变化的背景下,以资源恢复和循环利用、环境恢复与污染控制、温室气体减排三类关键技术及相关工艺设备为重点,开发和建立“两型社会”的关键共性技术体系,优先解决影响我国能源资源与环境的重大问题,建立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相适应并符合国情的生态与环境科学理论和技术体系,实现能源资源的供求关系良性发展,生态、环境质量逐步明显改善。2008年7月在广西南宁召开的世界能源理事会亚洲区工作会议上,一些中外能源问题专家同时提到,当前中国发展可再生能源正面临着“对发展可再生能源的必要性及价值,全社会的认识还没有做到真正统一”等四个主要问题。
从英美日等国家的经验来看,建立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发展基金是一条好的解决途径。结合我国国情,我国的节能和可再生能源发展基金应该建立在有法律法规保障的基础上,构造公平和竞争的科学管理模式,注重基金的杠杆作用和成本效益,达到促进我国节能产业化和可再生能源规模化的发展目标。基金的主要融资方式可采取用电户交纳电力附加费的集资方式,符合“谁污染谁付费”的原则,体现其公平性,易为我国公众理解和接受;打破了单一靠政府投资的传统方式,易为政府采纳。我国的基金规模应该根据节能和可再生能源的“十一五”发展规划和2020年的远景规划而定。考虑到我国的实际情况,基金使用模式应该结合国家激励政策所需支持的重点和优先发展的节能与可再生能源项目而定。
(四)加大经济结构调整力度,为节能减排提供基础
节能减排不仅仅是微观层面的问题,首先是宏观层面的事情,即是国民经济的结构问题。当今的时代条件和国际环境决定了我国不可能走先污染后治理的旧式工业化道路;人口众多,人均资源不足的基本国情决定了我国不应当也不可能模仿一些发达国家以挥霍资源为特征的消费模式。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大力调整优化产业结构。
一方面是加快发展第三产业,提高其比重和水平,并且优化第二产业内部结构,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提升高技术产业,限制高耗能、高污染工业的发展。具体措施如:对不同行业制定耗能标准,超过耗能标准的加价收费;限期淘汰落后的技术工艺和设施设备,鼓励行业与企业采用先进技术与设备;并继续关停规模不经济的企业,特别是耗能大户,提高企业的经济管理水平;要加大对经济活动中产生的废弃物的资源化回收利用等。另一方面是合理布局产业,可按照因地制宜的原则,将耗能量相对大一些的行业尽量安排在能源资源相对丰富的北方,耗能小一些的产业安置于能源资源相对贫乏的南方,这样可以使得全国的能源资源得以协调,减少诸如“北煤南运”之类的工程,也可以使得全国的铁路等运输系统的紧张局面得以缓解。
(五)完善能源储备制度,为节能减排提供保障
能源市场面临明显的经济变数和全球不确定因素。新的风险因素不断出现,包括针对能源设施和能源贸易咽喉要道的恐怖主义袭击,以及产油国的政治动荡,许多情况下这些变动又受市场波动的影响而变得更加复杂,建立能源储备以应对能源问题,具有必要性。紧急情况下能源储备是应对可能发生的短期供应波动的最有效的途径,能源储备包括能源产品储备和能源资源储备,前者包括石油、天然气、天然铀产品等,后者包括石油、天然气、天然铀、特殊和稀有煤种等资源。国家应建立和完善能源储备制度,以规范能源储备建设和管理,提高能源应急处置能力,保障能源供应安全。
在建立和完善能源储备制度时,要继续坚持立足国内的基本方针,加大国内资源勘探力度,加强煤炭、石油、天然气的开发利用,积极开发水能资源,加快发展核电,鼓励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优化能源结构。更要积极开展国际能源资源合作,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按照“节能优先,效率为本;煤为基础,多元发展;立足国内,开拓海外;统筹城乡,合理布局;依靠科技,创新体制;保护环境,保障安全”的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支持能源企业利用海外能源资源和开拓海外市场;鼓励企业参与国际技术交流、共同开发利用替代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发展清洁燃料;积极组织有关各方通过对话协商妥善解决能源资源与环境方面的争端问题。
参考文献
[1]寿川.只有可持续才能发展[N].市场报.2004-07-09.
[2]丛大鸣.积极推行能源计量促进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N].经济导报.2006-7-17
[3]周宏春,刘燕华等.循环经济学[M].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05
[4]龚雄军.充分认识积极扩大进口在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J].国际技术贸易.2007(4)
[5]王金南等.能源环境和公众健康[J].经济研究参考.2004
[6]辛鸣.科学发展观不等于什么?[J].资料通讯.2004(4)
[7]张仁寿,施卫华.切实落实节约资源基本国策——访我国《节约经济学》创始人黄铁苗教授[J].广东经济.2007(9)
[8]能源形势严峻 浪费触目惊心[N].报刊文摘.2008-08-11
[9]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10]周宏春,刘燕华等.循环经济学[M].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05
[11]龚雄军.充分认识积极扩大进口在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J].国际技术贸易.2008(4)
[12]王金南等.能源环境和公众健康[J].经济研究参考.2004
[13]白居易.白居易集[M].北京:中华书局.1979
[14]马凯.贯彻落实国务院决定精神 确保实现“十一五”节能目标[J].中国经贸导刊.2006
[15]张周来,王军伟.我国可再生能源发展亟须政策和市场支持[J].价格与市场.2008(12)
[论能源资源短缺与“两型社会”建设]相关文章
- 生物能源的开发与利用策略
- 试析能源统计在企业能源管理工作中的运用
- 传统能源汽车及新能源汽车发展的现状与问题
- 营销大数据在综合能源智慧服务中的应用
- 学生社会实践体验3篇
- 寒假社会实践工作报告3篇
- 寒假社会实践总结报告范文3篇
- 高中学生社会实践工作总结3篇
- 钱学森系统科学思想与社会主义建设
- 后勤服务社会化背景下医院后勤职工思想政治工作创新
- 社会组织审计报告模板 社会组织换届审计报告
-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专业知识题库.. 社会保障基础知识题库
- 加强我国学校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的有关问题与对策研究
- 浅谈社会工作行政过程中的伦理困境
- 建设单位工程部年度工作总结3篇
- 2021年度建设局个人工作总结范文大全
- 2021年度建设局个人工作总结范文
- 【“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一个有道德人”活动方案】
- 创建文明城市内容【文明城市创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擎】
- [创城—“讲文明树新风”宣传标语]
- 【社会主义价值观标语】社会主义价值观顺口溜
- [社会 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条幅 标语口号] 24字价值观的解释
- 文明城市标语口号【口号标语之株洲创文明城市标语】
- 创文明城市顺口溜【文明城市测评宣传标语】
- 高职院校校园文化活动中的思政课实践教学资源开发
- 浅析城乡教育资源配置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 我国基础教育资源配置的省域差距研究
- 资源优势和开发潜力
- 矿产资源开发中的环境影响与防治措施
- 上一篇:肯尼迪航天中心
- 下一篇:我国西北农村沼气工程建设使用的现状及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