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地气,,关注百姓看病难
时间:2022-06-08 13:56:01 浏览次数:次
按照湖北广电总台的部署,8月22日到26日,我带领三名年轻记者,以“体验看病难”为主题,深入武汉市江夏区的边远农村及市内大医院、社区医疗机构,分村组、社区、医院三个层面体验、采访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共发稿6篇:《录音见闻:走近村医》、《录音见闻:社区医生的喜与忧》、《录音见闻:红安农民看病记》、《记者视点:不要让百姓看病舍近求远》、《录音专稿(焦点):冷热不均的就医迷局》、《内参:新农合难题急需破解》。这些天的采访,收获不小。
“接地气”是我们最深刻的体会。
“直接插到底,反映最基层”是临行前电台领导的嘱托。在一周的采访中,我们下力气在“陪”字上做文章——陪着被采访人物,观察、体验、感受、记录。
我们深入山坡、安山、郑店等乡镇的村、组和城区的医疗机构,采访了几十名基层人物。在堆着花生等农作物收成的农家堂屋,在鸡鸭欢唱的村头院落,在农民劳作的田间路旁,在新旧不一的村卫生室里,在苦乐不均的社区医疗点上,在人满为患的大医院门诊,处处留下我们的足迹;同农民病人促膝谈心,找村医了解情况,与社区医生和进城看病的农民交流,体验他们的生活,录下他们的心声,是我们下力气与百姓“人在一起,心贴在一起”的具体体现。
8月22日,正好赶上当地雷电交加,为了保证按时完成采访任务,我带领大家冒着倾盆大雨赶往江夏区最偏远的山坡乡。一到当地,就分别进入农民家里与农民促膝谈心,到村卫生室找村医了解看病情况……体验群众的生活,录下百姓的心声。尽管大雨淋湿了衣服,人是饥肠辘辘(当地没有地方吃饭),但采访的收获令人兴奋。后来的采访中,有时没饭吃,大家就找农民的小卖部买点方便面,要点开水一泡就是一餐,从不吃一餐招待饭,哪怕是村医、村组干部的招待也拒绝了。
“用勤奋书写百姓就医现状,用真情表达切身感受”,是我们的工作要求。
我们的记者白天穿行在农民家里、田间地头、村卫生室、医疗点上,晚上整理录音、写稿、制作,几乎每天都是熬到转钟。
“这次我们是走在基层、接触百姓,看到的是百姓的就医现状,感受的是最纯朴的情感,聆听的是最真实的声音。”这是年轻记者刘雅婷、张瑞芳的共同体会。尽管她们不能穿上白大褂,“充当”一名村医,尽管记者不好躺在床上,“冒充”一次病人,但通过在村组、社区、医院与农民百姓、基层医生的亲密接触,切切实实看到并感受到了“来自泥土上的呼唤”——农民看病难的现状虽正在缓解,但路好长好长……这激起了她们的责任感:不仅要尽力搞好这次报道,更要把“为百姓分忧,为政府出谋”常记心间。
刚到总台的新人谭琳,“走转改”是她第一次采访。在基层卫生室,村民看病状况堪忧、好村医罗运龙“能给村民节约一点是一点”的精神等,都给她极大的震撼。作为一名刚走上岗位的年轻记者,她的体会是:“在组长带领下,我了解了当地农民的看病现状,收集了民情,倾听了民声,并就有关问题采访了相关部门。总的说来,用三个关键词概括参加这次走转改活动难得的体验,就是‘感动、欣慰、幸福’”。
“以正面宣传为主”、“以小见大”、“多形式有机结合”是这次把握的“基调”。
这一组报道中,《录音见闻:走近村医》通过一个村医和病人之间的故事,反映最边远、最基层的乡村农民医疗条件的改善和村民对缓解看病难的期盼;《录音见闻:社区医生的喜与忧》则是通过一个社区医生与居民服务的实例,反映当前社区卫生的现状;《录音见闻:红安农民看病记》通过一个红安农民在大医院看病的经历,折射出医疗资源分配不均等给百姓带来的看病难;《记者视点:不要让百姓看病舍近求远》则通过村民舍近求远找医生看病的事例,说明解决此问题的迫切性;全组同志花大量时间和精力而进行的两个重点报道《录音专稿(焦点):冷热不均的就医迷局》和《内参:新农合难题急需破解》,则通过调查的大量事例和搜集的相关素材,反映了这次“走转改”的深刻主题,体现这次“走转改”的报道深度。
文风的改进,同样是我们这次认真努力的。在体验式报道中,我们尽量用讲述式语言、活泼的短句、逼真的现场音响进行报道,尽量让听众在听故事中感受报道的思想内涵。■
(湖北广电总台新闻综合广播)
[接地气,,关注百姓看病难]相关文章
- 上一篇:社区护患沟通技巧的提高
- 下一篇:印度的私立医院与医疗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