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裕文档网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健康服务业发展的重点领域与政策建议

时间:2022-06-08 14:49:01  浏览次数:

我国健康服务业快速成长的驱动因素

人口老龄化加速,医疗服务需求上升。我国社会老龄化趋势不可遏制,人口老龄化因素成为我国未来医疗卫生改革深化和医疗服务需求增长的主要推动力。民政部公布的《2016年社会服务发展统计公报》显示,截至2016年,全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为23086万,占总人口的16.7%,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15003万,占总人口的10.8%。据预测,2050年我国65岁以上人口比例将高达25%。卫生部调查数据显示,65岁以上老人两周患病率高达46.7%,是25~34岁年龄段(7.5%)的6倍。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用于医疗健康和护理的支出会逐步增加。以美国为例,2012年75岁以上老年人医疗健康支出占其总支出16%左右,其健康支出约为55~64岁老人支出的两倍。我国人口结构的老龄化趋势必将推动健康产业刚性增长。

病患群体基数庞大,加重医疗支出负担。我国人口众多,对应的病患群体基数庞大,尤其是以心脏病和脑血管疾病为代表的心脑血管疾病患病群体最多。国家心血管疾病中心发布的《中国心血管报告》指出,我国心血管病患病率处于持续上升阶段,大约每五个成人中就有一个人患心血管病。心血管病防治中最突出的是高血压问题。根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近期研究结果,中国成年人中高血压患病率高达33.5%,据此估计患病总人数已突破3.3亿,同时每年有350万人死于心血管病,一半以上跟高血压密切相关。另一个值得高度关注的慢性病为糖尿病。我国成人糖尿病患病率已从2002年的2.6%上升到目前的11.6%,患病人数高达1.1亿。三亿高血压患者、一亿糖尿病患者、数千万心血管和脑血管疾病患者已经构筑起了我国庞大的患者基数。慢性病患者数量的增加导致医疗费用的支出增加。据世界卫生组织预计,慢性病防治占中国医疗费用的80%,到2015年,中国慢性病直接医疗费用将超过5000亿美元。因此,随着人口老龄化和居民健康意识的提高,必将促进以健康养老、慢性病管理为代表的健康产业快速发展。

消费结构升级,驱动医疗服务市场迅速扩容。经济发展和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推动了消费结构升级,而消费升级又催生出人们对医疗服务多元化的需求。国际经验表明,随着收入水平的提升,居民消费结构中以享受型、发展型消费为代表的服务消费会趋于上升。其中,医疗健康消费是最具增长潜力的一项服务消费。从美国居民消费结构变化来看,1960~2016年,其服务消费比重由40%提高到65%,提高了25个百分点;医疗保健消费支出占总消费比重由1995年的14.5%提高到17.1%。我国居民消费升级正在由基本生存消费转向服务消费。据统计,我国城镇居民医疗支出占总消费的比重从1995年的3.1%提高到2016年的6.5%,农村居民医疗支出占总消费的比重从1995年的3.2%提高到2015年的10%。消费升级不仅表现在数量和比重的提高,更体现在对消费品质的追求。人们在满足基本医疗需求的同时,希望得到更多的服务项目和更好的服务体验。从服务业的角度来看,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源于医疗体制的不完善和医疗服务不到位,如“三长一短”(挂号、候诊、收费队伍长,看病时间短)问题,体现出医院资源分布不均和运作效率低下,这些都是给患者造成较差服务体验的因素。随着中产阶级的崛起,人们不再仅仅满足于基本的医疗保障,还迫切需要适合自身的防病健身、延年益寿等相关服务,传统的医疗机构及其所提供的医疗服务已远远不能满足现代人多样化、个性化的健康需求。因此,随着居民收入提升、医改推进以及人们健康意识提升,预计未来我国居民在健康养老领域的消费会快速增长,这将大大利好整个健康服务产业。

互联网技术的应用与普及,推动产业跨界融合发展。随着以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技术崛起,新技术与新商业模式快速渗透到健康产业的各个细分领域,预防、诊断、治疗、康复、养老都将全面开启一个智能化的时代。例如:互联网医疗可以有效地分配医患信息和资源,解决医患之间信息不对称的巨大困扰,使患者可以快速有效地实现“对症咨询”;人工智能应用于影像诊断,可以极大提高医生的诊断效率和准确率。互联网医疗已经成为一个时代命题,互联网革命必将促进健康与养老、旅游、文化等领域的融合,催生健康产业的新业态和新模式。据统计,2015年中国互联网医疗市场规模已达157.3亿元,增长率为37.98%,其中移动医疗市场规模达42.7亿元,增长率为44.7%。

健康服务业发展的重点领域

规模化运营的专科民营医院和医生集团。专科医院是社会资本较易进入的医疗领域,也是当前社会办医发展中商业模式最成熟、经验最丰富的模式,具有较高的盈利水平和增长速度。另外,专科医院连锁经营的标准化模式可复制性较高,扩张迅速。从盈利水平看,专科医院盈利能力普遍较高。据统计,2012年美容、眼科和口腔科的净利润率居前,分别达到16.9%、16.5%和11.9%。私立专科连锁和规模化运营将会是未来民营医院长期发展的主旋律,标准化运营、品牌管理、医护人才培养将成为民营医院差异化竞争的战略方向。未来,技术壁垒较高的专科领域将有机会得到进一步发展,如肿瘤科、儿科、脑科等。医生集团即为团体执业、由多个医生团队组成的联盟或者组织机构,一般是独立法人机构,以股份形式运作。医生资源具有难复制、培育周期长的特点。目前国内约95%以上的医生属于固定执业,公立医院尤其是三甲医院拥有较多优质医生资源,而优秀医护人才缺乏是基层医疗机构、民营医院的发展瓶颈。医生集团有助于打破医疗资源分布的不平衡,实现优质医疗人才从公立医院向民营医院、从三级医院向基层医疗机构的优化配置,快速提升民营医院、基层医疗机构的医疗能力。医生集团多数为轻资产运作,通过医生集团与民营医院等医院平台的结合,逐步进入实体医疗业务,医生集团未来有望发展为大型连锁医疗集团,成为我国卫生医疗体系的重要板块。

高端医疗服务。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中高收入人群迅速崛起。麦肯锡的预测显示,到2022年将有54%的家庭迈入上层中产阶级(家庭年收入16000~34000美元)。富裕人群健康意识强,注重医疗服务质量,对服务价格相对不敏感,催生了我国对高端医疗的需求。公立医院主要为保障国民基本医疗需求,而高端医疗需求市场化成为民营医院发展的重要增长点。据预测,未来五年我国每年约有3000万~4000万的人群需要高端医疗服务。高端医疗服务主要集中在两大领域:一是高端社区医疗。高端社区医疗服务进驻高端小区,面向高收入人群,是预防保健、基本医疗、健康教育、疾病控制等社区卫生服务的主体。建立社区首诊、双向转诊的多级医疗,以改善医疗资源分布不均问题,这也是我国医改的重要内容之一。二是治疗型向消费型延伸的高端医疗。由于消费领域的价格敏感度相对医疗服务较低,由高端医疗向中端和消费领域延伸的医疗服务机构较易获得较大的客流量,实现客户群规模的扩大和盈利空间的提升,比如妇婴医院向月子中心的拓展、綜合医疗机构向体检中心的延伸。

移动医疗。移动医疗健康服务正在全世界范围内迅猛发展。对全球114个国家的调研发现,许多国家已经推出了移动医疗健康服务计划,其中最常见的是建立健康呼叫中心为患者提供咨询服务(约占38%),其次是短信预约提醒(约占25%)、远程医疗(约占18%)、访问患者病历(约占18%)、跟踪治疗效果(约占17%)、提高医疗健康意识(约占10%)、检测患者状况(约占8%)和为医生提供决策支撑(约占6%)。在移动医疗方面,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存在明显的差距。纵观我国医疗互联网化历程,已呈现出医疗信息化、在线医疗和移动医疗三步走形态。如今医疗信息化已基本完成,在线医疗和移动医疗共同发展,且逐步向移动医疗大趋势转变。移动医疗APP是移动医疗模式的重要载体和用户窗口,正如医院HIS系统之于医疗信息化,医疗服务web端之于在线医疗。随着云计算设施的完善与技术的成熟,贯穿医疗互联网化的核心技术线也在不停地进化更新,这也将在移动医疗APP的医疗服务中得到体现。

智慧养老。2015年,国家发改委、民政部、财政部、卫计委等十部委联合发布《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养老服务业发展政策意见》,从医养结合、医疗资源对接、明确政府领导以及支付主体、投融资政策与税收优惠四大领域为社区养老与健康管理O2O奠定了政策基础。老年人健康管理是整个养老服务中不可或缺的环节。老年人对于各种服务与健康管理的需求具有三大特点:一是对于健康、养老服务需求持续,具有高度社区粘性(社区是老年人集中居住的场所);二是对于健康医疗资源的需求层次化清晰,需要紧密的、浅层次的医疗健康咨询与反馈,同时需要与后端医疗资源进行密切对接;三是渴望快捷及时的支持与帮助,这对互联网信息化提出强烈需求。由此,社区智慧养老服务平台将是最有发展前景的领域,它可通过对接移动APP、健康管理智能硬件等手段有效连接社区内的老龄人与后端基层医疗资源,并与当地后端医疗机构有效对接,形成转诊机制,从而形成有效闭环。与此同时,未来智慧养老与健康管理对接还需要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商业健康保险等支付主体充分参与,才能实现跨越式发展。

政策建议

建立完善的全生命周期健康服务体系。全生命周期是指人的生命从生殖细胞的结合开始一直到生命的最后终止,包括孕育期、成长期、成熟期、衰老期直至死亡整个过程。全生命周期健康已经提升到国家战略地位,它反映出我国决策者高瞻远瞩,尊重和顺应生命科学和医学的内在规律,体现出顶层设计和策略制定的全局性、整体性和连续性。全方位、全生命周期的健康服务意味着必须将健康的关口前移到未病、预防环节。因此,在深化医改的同时,要统筹、整合各类卫生计生要素资源,深化优质服务、拓展服务功能、扩大服务内涵、提升服务质量,将优质服务融入生命周期每个环节,构建并完善从备孕、怀孕、生产、青春、育龄、养老的覆盖居民全生命周期的服务体系,较好地满足居民多层次、多样化的健康需求。

支持民营健康服务机构做大做强。2013年以来国家陆续出台若干鼓励社会办医的重要文件,社会办医的氛围越来越好。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在实施健康中国战略中要“支持社会办医、发展健康产业”。这向我们释放了两大信号:一是国家对社会办医的态度由“鼓励”转变为“支持”,说明国家政策要给予非公立医疗机构实实在在的帮助;二是社会办医已经不局限于投资运营医院等医疗机构,而是要涵盖养老、健康管理、康复等全产业链。中国是人口大国,前面分析提到,随着老龄化程度和疾病负担的日益加重以及多样化、差异化、个性化健康需求持续增长,单纯依靠政府投入和公立医院一种模式无法解决健康服务供给与需求的深层次矛盾,必须辅以规范化的市场机制和多元化的资本投入,形成公共和私人健康服务产品共同供给的局面。在一定程度上讲,社会办医的开放程度决定了健康服务业的规模和水平。因此,支持社会办医、投资健康产业,还要在土地、财税金融、保险、审批、人才等方面,给民营医院创造和公立医院平等的政策环境,积极探索PPP健康模式,充分发挥市场在配置资源中的决定性作用,促进我国健康服务业做大做强。

增强发展健康服务业的政策合力。《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提出了“将健康融入到所有政策”“政府多部门深度参与”等几个重大理念转变。将健康融入到所有政策现已成为国际共识,其基本观点是:健康问题与多种社会经济因素有关,仅靠卫生部门无法管控,需要政府各部门(如社会服务、住房、交通、教育、就业、消费者保护与环境部门)、私人部门和民间团体开展协同合作以解决复杂的卫生问题。健康服务业发展涉及卫生、医保、养老、就业、相关产业等诸多方面,需要政策的互补联动。为此,须建立政府领导下的协调制度,加强政府各部门的联合意识,以调动各部门“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的主动性和经常性;还须建立贯穿政策全过程的健康影响评价体系,保障政策执行遵循其初衷。

基金项目: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创新工程项目“高质量发展阶段中国服务业发展与开放研究”(项目号:CJYB201805)

(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

宏观经济月度资讯

应对人民币汇率破七隐忧,央行重启外汇风险准备金维稳

8月3日,央行发布公告称,于8月6日起,将远期售汇业务的外汇风险准备金率从0调整为20%。央行表示,调整外汇风险准备金是为了防范宏观金融风险,促进金融机构稳健经营,加强宏观审慎管理。

CPI受季节性因素影响重返2时代,预计短期内市场利率平稳

8月9日,国家统计局发布7月份数据,CPI环比上涨0.3%,同比上涨2.1%;PPI环比上涨0.1%,同比上涨4.6%。分析称,我国通胀水平温和可控,货币政策仍有偏宽松空间。预计短期内,市场利率将保持平稳。

7月我国经济运行总体平稳,基建投资拖累固投增速现新低

8月14日,国家统计局公布7月份国民经济总体运行情况。其中,7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实际增长6.0%,增速与上月持平;1~7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6%。

7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1万亿,汽车商品增速连续下滑

8月14日,国家统计局的7月经济运行数据显示,2018年7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30734亿元,同比名义增长8.8%。这是近一年来,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速居于近一年来的次低位。

央行呈将把好货币供给总闸门,保持市场流动性合理充裕

8月21日,央行副行长朱鹤新在国新办吹风会上表示,下一阶段一方面要加强统筹协调,既形成政策合力,又防止政策叠加。另一方面,要把握好度,保持战略定力。把好货币供给总闸门,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

货币与财政政策加强协调配合,央行8月再放千亿元MLF

8月24日,中国人民银行开展1年期中期借贷便利(MLF)操作1490亿元,中标利率持平于前期的3.3%,无逆回购操作。当日有900亿元逆回购到期,全口径统计下实现净投放590亿元。

前7月国企利润同比增长21.4%,偿债能力和盈利能力均上升

8月24日,财政部发布的数据显示,1月至7月,全国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经济运行态势良好,偿债能力和盈利能力比上年同期均有所提升,利润增幅高于收入11.2个百分点。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增17.1%,供给侧改革成效继续显现

8月27日,国家统计局发布的工业企业财务数据显示,2018年1~7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同比增长17.1%,增速比1-6月份低0.1个百分点。总体看,随着供给侧结構性改革深入推进,工业利润持续快速增长。

推荐访问:领域 重点 服务业发展 建议 政策


[健康服务业发展的重点领域与政策建议]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