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裕文档网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社区建设与失地农民的老龄化

时间:2022-06-08 14:56:01  浏览次数:

近年来,溧阳市城镇化进程加快,人口老龄化严重。老年农民在城镇化进程中失去了土地,生活方式发生改变,在进入安置社区后,他们该怎样实現他们的老年生活,如何面向老龄化,本文以案例的形式分析社区建设对老人生活的影响。

人口老龄化和城镇化

截至2014,溧阳市常住人口为76.02万人,其中,城镇人口43.41万人,城市化率5 7 .1%,比上年提髙2 . 1 百分点。2015年年底,60岁以上的人口有176156人,占总人口的22.13%。城镇化进程快速,人口老龄化严重。

社区建设与积极老龄化

(一)社区应为老年人提供照顾,使他们 “老有所归”

居家养老是我国传统的养老方式,但随着社会的发展,核心家庭的出现以及家庭服务功能的弱化,使家庭养老发生改变。传统的养儿防老观念在逐渐改变,以子女或家人对老人的日常照料开始动摇,许多家庭把老年照料依这一活动向社会服务寻求帮助。社区是老人娱乐、生活的重要场所。社区为老年人服务的优势在于社区了解并熟悉老人的日常需求,可以随时随地的服务于老人,同时,老年人的社会关系都存在于此,由社区为失地老人提供服务不仅会使失地农民感到安心,也为其子女提供了方便。社区老年服务虽然可以为老年人提供较好的养老服务,但在安置社区中并不常见,甚至没有,老年人主要还是依靠自己养老或是家庭养老,传统的养老观念仍占据主导观念。

(二)社区社会保障,使失地老人“老有所养”

老年人处在生命历程的最后阶段,已为单位、家庭和社会作出了应有的贡献,付出了应有的心血,理应受到社会、家庭的保护及尊重。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常出现子女不尊重父母、不赡养父母的情况。因此,社区机构应当重视保护老年人的权益,让社会知道保护、尊重老人是法律规定的义务和责任;为老无所依的老人提供暂时的安身之地;另外,失地养老金保障老年人的基本生活,对无依无靠的老年人,政府或社会集体组织应给予养老救济。社区从法律和道德两方面来帮助老人落实“老有所依”

A小区的基础设施虽然比较好,但其失地保障金的数额比较少,中、青老年人每月领取115元保障金,80岁以上老年人每月领取150元保障金,每逢过节,根据不同的年龄,村大队发放不同的节日补贴。在进入安置社区后,家庭结构发生变化,绝大部分的老人和子女分开居住,“车库现象”严重,老人独居或是和伴侣居住。老人依靠时隔半年发放一次的失地保障金来生活,由于经济生活拮据,难以保障促使中年、老年老年人很少的参与社区活动。

B小区的老年老年人每月380元失地保障金,老年老年人每月430元保障金,(这里的老人指的是因超龄没有参加养老保险的老人),虽然金额不是很多但除去老人医疗开支的前提下完全可以满足他们的基本的生活需求。

(三)发展社区卫生医疗,为老人提供保健服务,使他们“病有所医”

在生理机能方面,老年人的生理机能处于衰弱阶段,社区医疗机构要根据老年人的具体生理问题,解决“病有所医”的问题。社区医疗服务,不仅贯彻实施了分级诊疗,提高了医疗资源的有效性和服务的及时性,并且能够及时有效的为老年人提供医疗资源,在第一时间内控制住疾病的恶化 ,在老年农民的生存质量方面的作用尤为显著。

A小区在调查对象中属于基础设施较好的社区。该小区附近设有医疗卫生服务站,由原来村庄中的赤脚医生发展而来。由于新农合制度将保障的目标定位于“保大病”,虽然这一制度缓解了农民“看病难、看病贵”的局面,但真正影响农民健康水平的普通病、多发病等“小病”,这些疾病往往没有足够的医疗报销。中国的“赤脚医生”制度为老人提供了初级的医疗服务,考虑到老人收入的有限性。此外,A小区居委会每年会举行针对60岁以上的老年人的体检活动,一年十二次,每个月一次,以广播的形式通知老人,以免不识字的老人错过体检A小区不定时为老年人开办健康养生讲座讲解保健的注意事项和疾病预防知识。B小区在调查对象中属于基础设施一般的社区。该小区没有医疗卫生服务站,只有一所乡镇级卫生所,该卫生所的服务范围涵盖整个乡,距离B小区相对较远,没有直达的公交车,就医行为极不方便。处在这一小区的老人对所患的“小病”采取药房买药解决,对所患的大病直接由家人送往市医院就诊。

(四)开展社区活动,繁荣社区文化,使失地农民“老有所乐”

失地老人原有的社会关系被打破,生活环境发生改变,会产生孤独感及失落感,社区服机构应尽可能通过举办比赛,开展讲座等活动帮助失地老人适应进入安置社区后的生活,让他们“老有所乐”。发展社区文化事业就要设立文化活动站、或活动广场等,吸引和凝聚群众的开展社区文化事业。社区服务机构可以结合老年人的特点,充分利用现有的文化活动设施、组织开展多样的健康的艺术、体育、娱乐等活动活动,既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使老年人的孤寂感和失落感,利于身心健康,又能使他们增长知识、开阔视野,丰富他们的闲暇时间,增强人们对社区的认同感,有利于老人身心健康发展。B社区在调查对象中属于基础设施一般的社区。基础的娱乐设施仅有棋牌室、露天健身器材、活动广场。B社区的广场舞队自发的形成,初期时活动水平低,规模小,队伍较为分散,缺乏合作意识。在社区委员会的整合下,作为B社区的代表参加比赛以及公益演出,团队趋向于专业化,队员丰富了空暇时间,使老年人寂寞的心理得到宽慰。C社区在调查对象中属于基础设施较差的社区。2003年该小区建成,该小区文化活动、文化场所匮乏,仅有的棋牌室是针对于中年人的收费性质的场所,老年老年人闲暇活动只有聊天、看电视。该小区的居委会负责人表示,青年老年人由于缺乏相应的文体娱乐设施,没有相应的消遣,大多以打牌消遣闲暇时间。

(五)发展社区教育,使他们“老有所学”

进行社会主义思想政治教育、道德教育等教育活动,让老年人根据自己的爱好,学习掌握一些新的知识和技能,以及新观念,既能陶冶情操,又能丰富生活。

由于此次调查对象是老年失地农民,调查对象的普遍特点是受教育程度比较低,识字程度较低,一方面他们对于学习新技能、新知识的兴趣不大,另一方面社区居委会也缺乏相应的机构和活动来培训。A小区举办道德教育活动:在小区公示栏内张贴常州市、溧阳市的道德模范,在广场上进行有关道德知识的有奖问答;在小区内发放法制宣传单,增强他们的法制思想;开展养生讲座,使老年人了解相关的养生知识。C小区由于村委会和居委会管理责任上的不清晰,相互推诿,并且由于基础设施严重匮乏,活动匮乏。

(六)组织老人积极参与社区服务,使他们“老有所为”

老年人有丰富的人生阅历,是社区建设不容小觑的力量。社区服务机构组织老年人参与社区建设、投入社区服务,开展互助活动,号召他们投身于社会公益事业,发挥老年人的余热,会使他们消除失去土地后的失落感和孤独感,特别是对低龄老年人,会使他们感到自己在社会还能发挥作用,在社区还能继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培育和增强社区共同意识,提高社区居民的凝聚力、认同感,使他们发挥余热,实现“老有所为”。

结语

社区应尽量完善社区设施服务,增加一些陶冶情操的基础设施,同时在社区内举办针对老人的健康讲座、娱乐活动以及健身活动等等,其次就是要引入社会工作机制,加强专业队伍的建设,让老年失地农民的闲暇时间充实起来,避免生活方式的改变带来的失落感。

参考文献:

[1]李宗华,高功敬. 积极老龄化背景下城市老年人社会参与的实证研究[J]. 学习与实践,2009,12:114-121.

[2]石瑛. 城市化进程中老年失地农民生活方式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2.

[3]林启雄. 建设和谐社区与积极老龄化的思考[J]. 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04:78-81.

推荐访问:老龄化 社区建设 失地农民


[社区建设与失地农民的老龄化]相关文章